《大明混一圖》為啥沒繪長城

2020-12-17 搜狐網

  600年前的明代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在「中國千年歷史檔案第一展」上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和興趣,「為什麼地圖上不標註繪製的時間和作者?芽」「為什麼地圖上沒有中國古代最雄偉的建築———長城呢?芽是不是作者遺漏了?芽」開展兩天來不斷有人打本報熱線電話詢問答案,本報記者4月19日專程採訪了省檔案館的有關專家。

  作者漏繪絕無可能

  省檔案館保管利用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秦始皇動用30萬人建成的長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築工程,自建造長城後,歷朝歷代統治者都把它作為抵禦外來入侵的邊陲防線。洪武二十年遼東全定,南北統一,朱元璋的地位由王而帝,所統治的版圖由南方擴展到長城一線的大半個中國。這時,宮內奉旨繪製《大明混一圖》必有一番精心準備和周密安排,繪製方案也會層層審批,道道把關,綿延萬裡、曠古絕倫、歷朝歷代都在植培修葺的長城,怎麼可能被輕易忽略掉呢?芽

  宮內繪製者一律不留名

  專家介紹說,《大明混一圖》繪製過程未見檔案文獻記載,圖上沒有標註繪製時間和作者,經過多方考證後,具體繪製時間確定為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沒有標註作者,因為該圖為明太祖朱元璋頒旨繪製,依據明代宮廷禁例,宮內繪製人員不可能將自己的名字留在圖上,此制度一直延續至清代,凡皇帝正式頒旨繪製的圖冊等,都沒有繪製作者,就連大名鼎鼎的義大利傳教士、宮延御用畫師郎世寧也沒能例外。它是目前我國現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並由中國人自己繪製的古代世界地圖。該圖描繪了明王朝各級治所、山脈、河流的相對位置,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地、邊地島嶼以及古遺址、古河道等共計1000餘處,在明朝域外地區,尤以歐非地區描繪最詳。可就是沒有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長城。

  同時期朝鮮繪圖上清晰標註長城

  而與該圖繪製同時期的,由朝鮮人金士衡等於1402年繪製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上,中國的長城用寫實的手法繪製而成。城牆、城垛,層見迭出,蜿蜒曲折,氣勢磅礴。在繪製手法上又極為相似,在山脈的形象寫意,河流的曲線標示,海洋的魚鱗狀畫法,地名的縱向條狀標識等方面,特別是非洲部分和中國東南沿海一線宋元時期古地圖的傳統畫技,兩圖是如出一轍,貌似神合,只是後者尺寸較小。為什麼中國自己繪製的世界地圖上卻沒有出現長城,肯定事出有因。

  未繪長城眾說紛紜

  未標註長城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未有定論,根據專家推測有以下三種原因。其一,朱元璋雄才大略、一世英雄,一心要統一中華大地,開創經國大業,不會甘心大明版圖北方以長城為界。以前歷朝多從北方起事,然後平定南方,而大明王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後向北方發展。南方起事平定北方,只以長城為界,坐守半壁江山,這是朱元璋萬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圖上明顯繪製長城,會給人心裡造成一種障礙,大明版圖會以長城為界,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明開國皇帝一統天下的治國思想。

  其二,長城一線,涉及國防重大問題,軍事部署不會暴露給北元殘敵。朱元璋稱帝後,北伐南徵,到洪武二十年遼東全定,但元朝殘餘勢力依然存在。東北、正北和西北,長城以外是北元的勢力範圍,如不在險要處派駐重兵,一旦北元鐵騎南下,黃河以北就很難守住。如果將長城繪製於圖上,必然將諸塞和軍事存防暴露,為北元殘敵入侵製造可乘之機。

  其三,明王朝實行行政、軍事、監察三權分立制度,不相統屬,都對皇帝負責。繪圖制冊當屬政事,應歸六部管,而涉及軍事事物,都歸都督府負責。凡涉及軍事事物,未經都督府同意,政事部門不可能擅自主張。況且,北元大敵當前,塞北前線駐紮著諸王官屬,稍有閃失,後果誰也承擔不起。

  馬芳芳 本報記者 文錦 趙麗莉 趙爭耀

相關焦點

  • 【中非交往 源遠流長】大明混一圖:描繪非洲最南端
    【中非交往 源遠流長】大明混一圖:描繪非洲最南端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31日 15:12 A-A+   這是繪製於明朝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  《大明混一圖》問世的第十六年,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由200多艘海船和2.7萬人組成的龐大船隊,第一次揚帆遠航。在二十八年的時間裡,鄭和曾前後七下西洋,其中四次抵達非洲東海岸。
  • 這還不是最有趣,你看《大明混一圖》
    圖中重點描繪了明代各級政府、山川的相對位置,包括1000多個城鎮和村莊、運河和池塘、湖泊和池塘、邊緣島嶼、古代遺址和古代河流。在《大明混一圖》上,對歐洲和非洲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以規則的方式繪製,筆觸流暢。
  • 徐福出海、指南針、《大明混一圖》:中國古代航海有多牛
    自永樂三年起,鄭和率領二百餘艘船隻,其中包括六十二艘長44丈、寬十八丈,上設九桅十二帆的大號寶船,帶著兩萬千七餘名船員和官兵,先後航行於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最遠航程達到七千多海裡,先後到達南亞和東非地區的三十多個國家,並繪製了帶有航路的航海圖。無論是船隊的規模、航海的技術還是航海的國際影響力,都是當時世界之最。
  • 朝鮮王朝時期繪製的《大明一統山河圖》
    在明清時期,朝鮮在引進、參考了中國所編撰的《大明一統志》等地理圖集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國家的地理知識和繪製手法,繪製了數量眾多的中國地圖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天下圖。其中最著名的是朝鮮王朝初期權近、李薈所繪製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這幅地圖與元末蘇州人李澤民的《聲教廣被圖》、天台僧清的《混一疆理圖》以及明初官繪的《大明混一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遠傳至日本。
  • 蒙元時代首繪亞非歐地圖 已畫出大體的非洲(圖)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鮮人根據中國的《聲教廣被圖》和《混一疆理圖》,畫於絲織物上的地圖。在這幅圖中,不僅阿拉伯半島畫得相對準確,也畫出了大體的非洲。然而,這幅繪於鄭和下西洋之前也就是在迪亞士、達伽馬之前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它所描繪的「世界」,竟然東起朝鮮和日本列島,東南包括了麻逸(今菲律賓的呂宋島)、三嶼(今菲律賓的巴拉旺島)等島嶼,西南有渤泥(婆羅乃)、三佛(今蘇門答臘島)、馬八兒(今印度的馬拉巴爾),北面已繪到大澤(今貝加爾湖),特別是,正西竟然繪出了下垂的阿拉伯半島和倒錐形的非洲大陸,包括了歐亞非三大洲,因此,引起了歷史學界相當大的震撼
  • 大明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看清朝愚昧到什麼地步了。
    《大明混一圖》參加「南非國民議會千年項目地圖展」是迄今為止非洲人見到的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正因如此,在當地引起很大轟動 邢永福館長介紹說,熱展南非的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時朝廷專門繪製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幅明宮地圖,經我國政府批准,製成與原件同樣大小的複製件,目前正在南非首都開普敦參加「南非國民議會千年項目地圖展」。
  • 「海撈瓷」:大明風韻遺西沙(圖)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昭前裕後的航海壯舉    大明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己卯(7月11日),中華民族永遠值得驕傲的一天。  這一天,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從江蘇太倉劉家港「雲帆高張,晝夜星馳」,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下西洋海上壯舉。
  • 文徽明玄孫女文俶,大明第一女畫家,繪《金石昆蟲草木狀》
    並最終成為一代大家,有大明第一女畫家之稱。明末柳如是的丈夫錢謙益給予文俶的藝術極高的評價:「點染寫生,自出新意,畫家以為本朝獨絕。」為了保持自己作品的清雅面目,文俶在畫扇的正反兩面都繪上畫,以防他人在空白處塗寫亂畫,沾汙其藝術。
  • 大明王朝為何頻繁對漠北用兵?難道守住長城搞防禦戰不可以嗎?
    然而,在大明王朝裡,戰爭卻是一個高頻詞。尤其是朱元璋、朱棣時代,更是頻繁對漠北用兵。要知道,那個時候大明王朝剛建立不久,百姓困苦百業凋零,按理說應該休養生息停止戰爭,守住長城搞防禦戰才對。那麼,大明王朝為何違背常理,執著對漠北進行徵討呢?應該說,這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