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臨風生妙思 窗帷挑燈鑄畫魂
——讀董廷新的寫意花鳥畫
花鳥畫最早出現在史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那些造型稚拙,裝飾簡樸的花鳥蟲魚衍伸了包含東方審美的特色畫種。董廷新學弟酷愛花鳥畫,與花鳥畫有著天然之緣,這位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山東青年,帶著大自然賦予的淳樸的藝術情感,臨春風思浩蕩,望秋雲神飛揚,一路走來,用畫筆描述著心中的世界,闡釋著沉澱在他心中的那四季變化著的美麗情節,執著的續寫著屬於自己的藝術人生。
著名作家左建明先生在論董廷新的國畫作品《生命的本性與激情》一文中說道,繪畫與小說、詩歌一樣,關鍵看有沒有生命的個性與激情。我們只所以喜歡梵.高、朱耷和徐渭,正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具有了這種強烈的精神。讀董廷新的花鳥畫作品讓我們看到一束凌厲的、曠達的目光,一如暮靄中塬畔溝壑那叢叢蒼亂雜織的荊棘野卉,雖然無名,卻透出倔強無謂的神韻,令人暗驚。董廷新近期的花鳥畫給我如此強烈的感覺,一如其人熱情澎湃,豪爽迅利。他的畫經歷二十多年的求索磨礪,從那早先潤澤誇張的筆墨風致,漸變為篤實嚴謹,繼而復衍為沉摯蒼野、迷茫錯綜、富於裝飾性的嶄新境界。董廷新從習畫伊始便透出一種難抑的熱情,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從我習畫時,便顯示了獨特的悟性和執著。後入工藝美校,深的著名畫家郭志光先生悉心指導,1987年入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得齊魯諸家指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繼而師法任渭、朱耷,然習古而不囿於傳統,旁涉西方藝術大師安格爾、德拉克羅瓦、凡高之繪畫,轉益多師,東西兼容,追求自我的精神內涵,趣於獨特的藝術語言。
早於80年代中期,他就和畫友聯合舉辦了「國際青年年山東省青年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奉獻展覽」,得到著名畫家吳冠中、範曾等先生指導;董廷新是文化意識極強的人,注重對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比較,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於1990年發表了論文《商標藝術起源與圖騰崇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報);1990年《商標藝術圖錄》一書發行出版(山東美術出版社),他的導師、著名畫家張一民先生為此書作序助陣;另外,他還撰寫發表了大量的有關文化現象的文章。1997年董廷新在山東美術館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1999年應邀在法國巴黎瑪蒂埃畫廊舉辦畫展,並赴義大利、德國進行文化交流,許多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所收藏。作品《紅荷葉》、《歸宿》、《芙蕖萬裡圖》等先後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聯藝術中心等部門主辦的全國性美術作品展覽。其獨特的畫風令人側目: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衝先生為其作品欣然命筆:「生面別開」;文化部部長高佔祥為其作品題寫:「藝術無涯」以示勉勵:原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畫家楊力舟先生為其題寫了「放懷天地外,沉醉翰墨中」,並為畫集題寫書名;著名畫家韓美林先生為其畫馬並書寫「風入四蹄輕,佛雲自在飛」,盛讚畫家的創新精神;(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山東藝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張志民先生題寫「刻鶴圖龍」,評價其作品「求新而不俗張大石頭拍手叫好」。儘管董廷新公務繁忙,閒暇時間從不荒廢,穿梭於師友同道之間,廣採博聞,切磋汲鑑,作畫不輟,偶爾相見,新作頻乃,其辛苦、其勤奮、其精神令人感慨。「塬上臨風生妙思窗帷挑燈鑄畫魂」,「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這就是董廷新,一個性格與畫風鮮明另類的青年畫家。董廷新認為花鳥畫在現代社會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是潤澤心靈的甘露,是滋養心緒的精神花園,是現代人暢懷綠色,夢思古賢的港灣。董廷新的花鳥畫不同一般的意義在於能夠二十多年如一日,守望著一個自我花園,在表現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同時,也找到了人類不可缺失的,永恆的精神家園。
(作者系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山東師範大學藝術系主任、加拿大裡加納大學客座教授 200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