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鹽,一群土豪,看揚州鹽商如何從富甲天下走向衰落

2020-09-15 居悟客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繁華富庶之地,地理位置優越,水路交通便利。

揚州的繁華與鹽有著不可分割的因素,鹽業的興盛帶動和促進了揚州城市經濟的發展,而揚州城的衰落也是由於鹽業的衰落而起。

清代的揚州鹽商曾經究竟是如何富甲天下?又為何在短時間內持續衰敗,最終淡出歷史舞臺的?那究竟是怎樣一段波折的歷史呢?

一、因鹽而興,雄霸天下的揚州鹽商是如何走向巔峰的

  • 商官合計,專買專賣,造就絕好政治基礎

明朝初年,食用鹽是可以進行自由買賣的,任何商人都可以販賣倒賣食鹽謀取利益。

後來由於邊軍糧食運輸出現了問題,朝廷為了保證邊關軍糧的供給穩定,開始鼓勵商人運送糧食到邊關。

而作為鼓勵,開始給商人發放&34;,讓商人可以販賣食鹽謀取利益,作為官商雙贏的政策,&34;食鹽的雛形初現。

萬曆年間,朝廷改革食鹽買賣政策,朝廷將有資格販賣食鹽的商人弄成一個花名冊,清朝的&34;就此出現,並且可以買賣此證。

擁有了&34;的鹽商高枕無憂,行業內競爭壓力極小,揚州鹽商因此做起了近乎壟斷的行當。而官方給鹽商如此好的政策待遇自然不少從此處賺取銀錢。

同時國家一些大型的戰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會有揚州鹽商參與捐款,為國家提供資金支持,而鹽商若有資金困難國家也會貸款支持。

自此朝廷官兵與揚州鹽商互利共生造就了揚州鹽商發展的政治基礎。

  • 小鹽大利,產業全面,造就絕好的經濟基礎

鹽商購入食鹽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官營鹽場,還有一個就是&34;的小農灶戶。

雖然官營鹽場出鹽價格比較高,但是灶戶製作成本低廉。作為國民必須消費品,食鹽的運營流程都是由國家統一購買統一銷售的,所以銷路完全不用發愁。

表面上近四分之一的利潤看起來不太高,但是實際運營相當暴力,這使得揚州鹽商在除去稅率和打通官兵的私錢之外,依舊賺的盆滿缽滿。

低投入,高回報,低風險的食鹽販賣體系是揚州鹽商發展的經濟基礎。

  • 人口紅利,清中期人口爆炸式增長,造就絕好市場基礎

清朝中期出現了&34;,在此背景下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於是出現了人口大爆發。據數據顯示,整個清朝中期中國人口增加了差不多三億,這其中大部分人口增長發生在南方。

如此巨大的人口增量使得兩淮地區的食鹽銷售殆盡,這為揚州鹽商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市場。作為必須消費品的食鹽,在人口紅利之下產生的效應是揚州鹽商發展的市場基礎。

所以在政治、經濟、市場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揚州鹽商順理成章的成長為一支強大的商業團體,走向繁榮,鑄就了揚州的繁華與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的美譽。

二、因鹽而衰,富甲一方的揚州鹽商是如何走向衰亡的社會因素

  • 食鹽買賣制度瓦解,失去「保護傘」的揚州鹽商面臨巨大考驗

在經歷繁榮過後,揚州鹽商也遇到了不可抗拒的&34;。

很多有了&34;的人高枕無憂賺大錢,其他人自然眼紅,於是在市場的追逐下,&34;的買賣價格高昂,再加上當時通貨膨脹加劇,使得鹽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為生活必需品,鹽價的升高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於是傳統制度崩盤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買賣制度。既所有人都可以買賣食鹽,只要納稅就行。

由此而來,揚州鹽商高枕無憂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大市場的考驗與消磨之中漸顯疲態。

  • 一官一商,無可抗衡,貪得無厭的朝廷剝削也成為壓倒揚州鹽商的其中一根稻草

在正常的商業運營之中,稅費以及中飽官兵私囊的人脈費都是正常支出的,然而在這之後,日漸肥大的揚州鹽商依然使得官兵和朝廷甚至是皇帝眼紅。

皇帝明著要錢修建設施,商人們自然絲毫不敢怠慢,其實還有一些暗示性的指出消費,其中還不乏有官員敲詐勒索,使得揚州鹽商也是&34;。

  • &34;,牽扯重大,重創兩淮鹽業

乾隆時期,兩淮地區的巨大的鹽稅虧空漏洞被揭穿捅破。此案件牽扯重大,涉及錢財數額巨大,涉及的官員眾多而且不乏許多大官大爵,最後在乾隆皇帝的指導下,要求窸窣追還虧空的稅費。

雖然乾隆決定不再追究責任,只要把錢補上就行,可是經過此事不少官兵落馬,兩淮地區的製鹽販鹽產業也從此一蹶不振。

  • &34;販賣昌盛,逼走無數鹽商

制度實施的時間久了就難免出現許多漏洞,一來是鑽空子的人多了,二來是執行力度鬆了,於是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之下私鹽販賣日益昌盛。

與私鹽相較,這些正統的鹽商絲毫沒有競爭力。官鹽過於昂貴,百姓也很樂意購買廉價的私鹽;而作為鹽商保護傘的政府因為時局問題也不能面面俱到。

長此以往揚州的許多鹽商被逼破敗,無數的富家子弟流落街頭,揚州城也日漸衰落。

  • &34;爆發,亂世之下,安有完卵

清朝後期,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這次戰爭幾乎摧毀了皖南及江淮兩岸所有的經濟、人口,使得這些地區再也沒有緩過頭來。

太平天國運動

作為當時清朝經濟的重心及命脈地區,揚州及淮河兩岸必然首當其衝。控制了鹽業就控制了經濟命脈,因此,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徽商聚集之地的揚州城受到了猛烈的打擊。

至此之後無論是揚州城還是鹽商經濟的運轉,都受到了毀滅性的創傷,再難以恢復。

三、因鹽而衰,富甲一方的揚州鹽商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內在因素

  • 揚州鹽商,驕奢淫逸、不可一世,奠定了其慘敗的結局

八大鹽商集結揚州一地,僅徽州鹽商的資產就可媲美當時清朝國庫大半,如此巨大的財富造就了當時輝煌無比的揚州城

在皇帝那裡卑躬屈膝求生存的揚州鹽商,回到了揚州不免放蕩不羈,淫慾其中。

從日常飲食,穿裝打扮,城市布局,鶯燕娛樂各個方面都可以反應出揚州鹽商的驕奢糜爛之風,就連乾隆皇帝都曾經批評過自己的兒子,說他貪圖享樂應該去做揚州鹽商的兒子,這是多麼諷刺的話語。

隨著揚州鹽商一代一代的世襲,在優渥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後代自然容易走偏,而且在鹽制改革之後,許多鹽商面臨困境或者直接倒閉,後起之人缺少底蘊和能力,更是使得揚州鹽商的頹勢達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 揚州鹽商偷稅漏稅,自取滅亡

揚州鹽商走向頹勢早已經出現,只是外界不知。

揚州鹽商大多由總商把控,總商內部中飽私囊虧空巨大,私自透支支出銀兩。上挪用政府庫存銀錢,下向小商販收租,漏洞日益巨大,外部無恙實則空虛;而小商販也不甚承受欺壓,開始了私鹽走私的勾當,同時開始拖欠稅費,又一步重創揚州鹽商。

還有揚州鹽商的過度消費導致自身也是入不敷出,偷稅漏稅盛行,直到最終事情敗露照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揚州鹽商也逐漸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只留下當時不可一世的揚州鹽幫和繁華至極的揚州古城。

結語

現如今,看揚州鹽商從繁榮昌盛走向衰落滅亡,不由感嘆,起時承時代紅利,落實也受時代牽連。

究其所以,揚州鹽商的起起落落都逃不脫時代的原因,鹽商的歷史是清朝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清朝歷史的映射。

紅利產生,抓住紅利則起,紅利消失,內憂外患則落,起落之間也造就了一代商業傳奇故事。


參考文獻:

《揚州與鹽商》

《清代揚州鹽商的詩酒風流》

相關焦點

  • 古代鹽商有多土豪:一碗蛋炒飯2萬元
    ­  一粒鹽,一群土豪,幾度王朝興衰­  文|經濟網 金臺小迷­  5月5日,國務院公布《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根據方案,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這是我國鹽業管理體制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 中國美食揚州早茶,古時富甲天下的揚州,是如何過的悠然自得的?
    一說起揚州就會想起張奎寫的《揚州慢》春風十裡,季麥青青,揚州人似乎是很慢的,這樣的節奏時間都是靜靜的走動,春風都是那樣的柔那樣的靜,讓人察覺不到他的到來,不過揚州的這個慢更是從容的悠閒讓人感到舒服,這是一直我們都在失去但是又在嚮往的慢,比起別的城市的早餐不吃或者簡單吃一點快餐,而揚州早茶就會顯得卓然不同
  • 唯利是圖的揚州鹽商,民風開放的揚州文化,如何供養了清代藝術?
    可知,清代的揚州是兩淮鹽政駐地,運河和鹽運河都流經此處,富甲一方。加之學術上有揚州學派、藝術上有揚州八怪。一時間,集雅俗為一體的清代揚州,既有官商氣派,又有市民生態。可謂鮮活靈動,熠熠生輝。康熙年間,我們來做個對比,中央政府年均收入是兩千多萬兩白銀,而揚州的鹽商群體,每年可以賺到一千五百萬兩。瞧瞧,富可敵國啊!康熙、乾隆六次下揚州,不得不說,怕是舉國上下也只有揚州鹽商這樣的富豪們才能負擔的起這皇家奢華的排場吧。
  • 揚州畫派:名臣鹽商與畫家
    園林文化與園林繪畫提到揚州園林,不得不使人想到「煙花三月」的揚州美景與歷史。「天下之盛,揚為首」。清代畫壇「八怪」會聚的揚州是座古城,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上古時期屬於古九州之一,地處長江流域下遊,臨近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潤,且水路發達,物產富饒,不僅適宜農業,同時也是貿易與交通運輸的樞紐。「淮海惟(維)揚州」(《尚書·禹貢》),隋文帝一統天下之後,廣陵始稱揚州。
  • 賞聯講故事|鹽商風流成追憶,詩詞漂流下揚州
    詩詞佐證揚州真得「闊」過唐朝詩人當中以通俗著稱的白居易曾寫過一首《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從詞面上看,這是一幅小媳婦思念遠行老公的閨怨相思圖,蟲鳴啾啾,她站在樓上望遠,頭頂一輪清暉明月,遠處是蒙蒙曠野,這首小詞成了傳誦至今的千古名篇。
  • 十年一覺揚州夢——名臣、鹽商與畫家
    清代畫壇「八怪」會聚的揚州是座古城,有著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上古時期屬於古九州之一,地處長江流域下遊,臨近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潤,且水路發達,物產富饒,不僅適宜農業,同時也是貿易與交通運輸的樞紐。「淮海惟(維)揚州」(《尚書·禹貢》),隋文帝一統天下之後,廣陵始稱揚州。至隋唐之時,揚州工商業空前發展,成為全國最繁華的都市:「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 個園初一再現揚州鹽商供鹽儀式 遊客感受鹽商文化
    據悉,這場供鹽儀式是個園鹽商春節體驗遊的一個組成部分,個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表示,希望能夠藉由此活動,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感受到鹽商春節的熱鬧氛圍,了解三百年前鹽商是怎樣祭拜鹽神的,從而更多地了解鹽商文化。  活動現場,遊客和市民也紛紛加入其中。
  • 發紅包,揚州鹽商恨不得論斤稱
    那麼,古代紅包長什麼樣,古人怎麼發紅包,家裡有礦的揚州鹽商們又怎麼玩?來跟新聞女生禮鸝「穿越」一下開開眼。紅包最早盛行於西漢,那時候不叫「紅包」,而被稱作「壓勝錢」或者「花錢」。「花錢」一般正面鑄有各類吉祥語,比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而背面鑄有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鬥等各種祥瑞圖案。梁友發說古代人的「花錢」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祝壽有祝壽錢,小孩子出生有洗兒錢,房屋上梁有上梁錢,中秋節有嫦娥奔月錢,端午節有五毒錢等等,可以說逢節慶喜事必有「錢」。
  • 揚州鹽官鹽商與圍棋
    鹽官主要是指,清朝駐揚州的兩淮都轉鹽運司使(簡稱鹽運使)及兩淮巡鹽御史(簡稱鹽政使)。鹽商是指,特許的具有壟斷食鹽運銷經營特權的食鹽專賣商人。清代鹽商以揚州鹽商最為聞名。清朝初年,徽商大舉湧至揚州經營鹽業,力壓晉商、陝商,形成壟斷。
  • 揚州個園:鹽商豪府邸 竹石雅乾坤
    揚州網訊(記者 肖雨婷)「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情雨露竹影多姿。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尋。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6月3日,來揚出席全國網絡媒體聯盟宣傳研討會的媒體代表100餘人走進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採風,實地欣賞四季假山的變幻風情,親身體驗清代鹽商的品味生活。
  • 《天下鹽商》漫談之三:書名中的「鹽商」其實並不是古「鹽商」
    《天下鹽商》,意為全國商會的一種勵志精神,云云。這樣也吻合了「尋根」「愛家愛土」和「開疆闢土」的作品內涵。《天下鹽商》(吳長青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年版)前面寫了,《天下鹽商》有著某種文化尋根的意味,故事起源於「閶門趕散」,小說中三個主線人物,其中第一個男主就是《明史演義》中提及的張士誠部下「十條龍
  • 春日中國行(7):煙花三月下揚州
    你知道揚州的標籤有多多嗎?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中國運河第一城。你知道讚美揚州的詩歌有多多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人生只合揚州死」。這些標籤和被人們傳頌千百年的詩句都把揚州推到了無與倫比令人嚮往的高度。揚州,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古人把它描寫為佔盡天下明月的所有光華,還夢寐著帶上萬貫家財去這裡逍遙,即使客死這裡也無憾?
  • 揚州鹽商建了一座園林,200年後與頤和園齊名成四大園林之一
    江蘇揚州這座古城,清朝時非常的繁華富庶,許多鹽商都聚集於此,財富甲於天下。這些鹽商政治地位不高,就用萬貫家財修建私宅,現在揚州許多的園林就來源於此。揚州鹽商的宅院中,保留最完好的一座,就是個園了,如今已經是全國知名的古典園林,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拙政園一起,並稱為我國四大名園。個園距今已有200年,是揚州最受歡迎的旅遊景區之一。個園的主人叫做黃至筠,是揚州著名的鹽商。
  • 大清鹽商:引領揚州文化時尚潮流的頂級富豪們
    一提起揚州,相信大家都會瞬間被這個城市一系列的光環所吸引:它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運河第一城……等等。一個城市,如果能夠得到如此之多的美譽之稱,那麼,這個城市就必然積澱著一份厚重的歷史。而說到揚州的歷史,當然就離不開「大清的鹽商」。那麼,揚州的大清鹽商對當時的揚州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 大清鹽商:引領揚州文化時尚潮流的頂級富豪們
    那麼,揚州的大清鹽商對當時的揚州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揚州文人的「雅集」;二就是對揚州的飲食文化;三就是對揚州的戲曲文化。01 揚州鹽商的興起自管仲以來,鹽業專營就一直是中國歷代朝政的經濟命脈,清朝也不例外。而鹽業專營制度,也一直經歷著各朝代的改革。
  • 揚州文史專家解讀《大清鹽商》鄭板橋為原型
    揚州著名的文史專家李友仁先生認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清鹽商》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試以劇中的揚州八怪、鄭冬心、「竹苞」等加以解讀。其他被稱為「揚州八怪」的,尚包括華嵒、高鳳翰、邊壽民、陳撰、閔貞、李葂、楊法等人。《大清鹽商》作為拍揚州、在揚州拍、充滿了揚州元素的電視劇,加之電視劇所描寫的時代正是揚州八怪活躍的時期,因此電視劇中必然要展示出揚州八怪的風採。
  • 紀錄片《生命之鹽》:一粒鹽如何折射整個世界?
    導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倘若將鏡頭對準微小的鹽,它將如何呈現整個人類社會與歷史,《生命之鹽》將生命與鹽對等,以一粒鹽釐清大時代進程。文 | 龍果紀錄片可以為觀眾認知真實世界打開新視角,央視紀錄頻道以此再出新篇。
  • 《大清鹽商》:一部扛鼎歷史劇,寫滿了揚州徽商榮辱興替史
    歷史劇值得看的有幾部,《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之裂變》、《漢武大帝》。最近偶然發現鮮有人提的電視連續劇《大清鹽商》也是一部好劇,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演員無論主配演技均贊。講述了乾隆年間以汪朝宗為代表的一代鹽商與乾隆、官僚、鹽工、戲子乃至天地會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 乾隆南巡獲揚州鹽商資助:或每次捐銀100萬兩
    揚州鹽商對乾隆南巡的資助  乾隆南巡的主要財政支柱是兩淮的鹽商,兩淮鹽運使司公署就設在揚州城內,八大商總也住在揚州城內。「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謂之小商。」這些商人儘管經濟上富逾王侯,但在政治上卻無權無勢,對官府存在著嚴重的依附關係。因此,每次南巡時,當地官員都從他們手中勒索資金,巴結皇帝,還令他們籌辦行宮、園林等南巡工程。
  • 【江南文脈】漫步揚州個園道鹽商傳奇 賞四季美景
    揚州園林在鼎盛時期有   個園坐落於揚州東北隅,佔地36畝,分為中部花園、南部住宅、北部品種竹觀賞區三部分。園子為何取名「個」?19歲的他只好牽著一匹瘦馬,背井離鄉,後來輾轉北京等地,在揚州艱難創業。起起落落,歷盡風霜,終於成了經營兩淮鹽業、炙手可熱、富甲一方的紅頂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