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舉國哀悼:生命脆弱又短暫,別再假裝永遠不會死了

2020-12-13 斑馬讀書

生命有長有短,但都應該完整而有尊嚴

我們忘了生命是脆弱、易碎和短暫的,我們都假裝永遠不會死。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

據說在撒哈拉沙漠裡有一種植物,一生只能活一天。

它的種子一接觸到水,就會發芽,生長,然後枯萎、凋零,到晚上就一切結束。

作為一朵花,它很孱弱,但是它勇敢地完成作為一株植物所有使命,在一天之內,像一個英雄一樣,沒有懈怠。

如果你能活120歲,你會怎樣度過生命的每一天?

如果生命只剩下12天,又該如何對待每一天?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就是這樣一個,把生命濃縮在12天之內的,關於「死亡」,關於「生命」的故事。

「慎終追遠」是中國傳統,避而不談「死亡」同樣也是中國傳統,似乎「不說不提」,這個事情就永遠不會來臨。

然而《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的小主人公奧斯卡,一個10歲的小男孩,已經在面臨死亡的問題。「生」與「死」對他來說並不是一個選擇,而是無可奈何的、不可逆的旅途——得了白血病的奧斯卡,在所有醫療手段都用過之後,生命依然要走向終結了。在生命的最後12天裡,他把每天當作10年,每年給上帝寫一封信,講述他所經歷的青春期、愛情、婚姻、中年危機等等。

不,這不是一個壓抑的的故事,而是以兒童的眼光,用遊戲的方式,看待生命、死亡、上帝,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和對人生的「濃縮體驗」。

在清明節讀這本書,尤其合適。

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活在當下,不負時光

已故作家史鐵生,曾經在《我與地壇》裡說過: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這是他與死神一再擦肩而過之後,在四百多年歷史的地壇裡,搖著輪椅得出的結論。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

得知自己無法再好起來,連父母都難以面對。10歲的奧斯卡在義工玫瑰奶奶的提議下,開始他把1天,當作10年的旅程。濃縮在12天裡的百歲人生,包含人生所有重大課題

第一天,懵懂的童年——早上出生,中午五歲,晚上十歲了,但是,奧斯卡在這一天的信裡寫:十歲前什麼都不懂呢。

第二天,悸動的青春期——奧斯卡喜歡同樣住院的藍色佩吉。15歲的青春期,誰不為隔壁的美麗女孩心動過?喜歡一個人就要告訴他,是奧斯卡這一天最大的收穫;「魅力不只靠骨骼與肌肉,也靠心靈的力量」

第三天,婚姻與責任——三十歲的奧斯卡,和藍色佩吉結了婚。「第一次婚姻有點脆弱,但如果是好的婚姻,就需要細心呵護維持」。

第四天,人到中年的美好與煩惱——四十歲,自己有病,老婆動手術。奧斯卡甚至決定讓上帝也休息一天,所以沒有許願。人到中年,也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容易;

第五天,中年危機——親過中國女孩的事情被老婆佩吉發現了,佩吉要絕交。這一天,奧斯卡在信裡,問上帝想要什麼禮物——我們有聖誕老人,上帝不一定有啊。

…………

第十一天,生命是一個奇特的禮物——奧斯卡一百多歲了,睡了很久,感覺不錯。「當人老得不能動彈了,是要用智慧來享用生命的」。

「生命是一份奇特的禮物。一開始,我們高估了這份禮物,以為得到了永恆的生命。然後呢,又低估它,認為它腐爛、短暫,幾乎要拋棄它。最後,人們才明白,這不是一份禮物,僅僅是一次出借。於是,我們就試著配得上這個生命。我一百歲了,知道在說些什麼。人越是老去,越要懂得享受生命的滋味。我們要變得更細膩,更藝術。十歲、二十歲的時候,無論哪個傻瓜都會享受生命,但是到了一百歲,當你不能動彈的時候,就要靠智慧來享用生命了。」

這次疫情,多少人經歷生離死別,陶淵明說「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那麼多人付出生命的代價,至少,應該換來我們對如何活的思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命運,而每個人的命運都布滿了坎坷,只是呈現出不同的方式而已。

史鐵生用紙與筆拓展了生命的寬度,奧斯卡和玫瑰奶奶用智慧拓展了生命的長度。

認認真真活在當下,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才不枉費這明媚的春光。就像奧斯卡在他120歲的生命裡感受到的:

除了頑強、有尊嚴的活著,生命本沒有答案。

接受自己與醫生的無能為力,坦然面對生命的脆弱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人類7000種罕見病,到現在是沒藥可治的,只能終止妊娠。比如腫瘤佔了人類1/4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

在得知奧斯卡無法治癒之後,他的父母無法接受,甚至一直迴避見奧斯卡。就連奧斯卡的醫生,也覺得無法面對這個孩子。

而奧斯卡告訴玫瑰奶奶:「我覺得大家想像出另一種醫院,與現實中的不一樣,好像來醫院就是為了康復,其實來這裡也會死的。」

對自己的醫生說:

「我在服藥方面一直很積極配合,您在治病方面一直無可挑剔,所以不要一副自責的樣子了。如果您不得不向人家宣布壞消息,告訴他們疾病的拉丁名和無法治癒的結論,那不是您的錯。輕鬆點,放鬆心情,您又不是上帝他老人家,不是由您來指揮造化,您只是個修理者。」

對照現實的諸多傷醫事件,令人感慨萬分——

為什麼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醫生必須治癒所有疾病,老師必須解決所有學生問題?

當一個社會裡,患者不再信任醫生,學生和家長不再信任老師,成本是巨大的。

肉體上的痛苦VS精神上的痛苦,究竟哪個更難忍受?

讀《奧斯卡與玫瑰奶奶》時,總是會一再想到已故作家史鐵生,隔著時間與空間,奧斯卡與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異曲同工。

玫瑰奶奶對奧斯卡說:「一種是肉體上的痛苦,一種是精神上的痛苦,前者我們被迫忍受,後者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在「最狂妄的年紀上斷了雙腿」的史鐵生,在漫長而艱難的歲月裡,對命運反覆叩問之後,說:生命的意義本來就是在於自己的選擇和抗爭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殘缺,挑戰命運,才能體現出生命的價值來。

或許最能體現這個主題的,是貝多芬。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記述了貝多芬失去聽力之後的痛苦與沉寂。在創作的巔峰時期,突然失聰耳聾,沉淪在不安與恐懼中。痛苦使他陷入對悲觀與絕望,甚至寫下遺書,幸好,音樂挽救了他——在心靈的深處的聲音告訴他:「還有音樂在那裡等待著我呢!等我到了不能寫樂譜的時候,再死也不遲吧!」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交響曲」的指揮家,你選擇的,才是你真正的命運。

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在於創造與探索更多的充實與美好。

又是一年清明節。

小時候,課本上說,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對此並沒有多大的感觸。然而經歷過這場疫情,親身經歷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的平靜與安寧,原來,真的是他人的犧牲所守護的。

慢慢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恢復「常態」,可是很多人,永遠地留在了上一個冬天裡,他們沒等到這個春天。

在這個「生與死」的節日裡,哀悼那些付出了生命的人,是他們的犧牲與慈悲,守護了今日的「恢復常態」。也感恩生命的饋贈,希望我們都能尊嚴地活著,對得起「生命」這份禮物。

相關焦點

  • 清明舉國哀悼,喪鐘為誰而鳴?
    清明舉國哀悼誰都不是一座島嶼所以不必打聽喪鐘為誰鳴喪鐘為你鳴——約翰·多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清明舉國哀悼清明舉國哀悼2喪鐘,為逝去的白衣天使而鳴。清明舉國哀悼3喪鐘,為逝去的感染者而鳴。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死了。那些活著的「死人」,請牢記這次教訓。雖然還不確定你們是誰,也不知道你們的所作所為。但請別為了一己私慾,而再次引發整個世界的哭泣。
  • 舉國哀悼時,我在警報聲聲中起立,默哀憑弔
    清明,天氣晴明。今天清明,應了景,沒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卻更多了「路上行人慾斷魂」。舉國致哀,全民哀悼。這樣的情景,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九日下午十四點二十八分出現過。那是為在汶川地震中死難的同胞。那天,我們停下工作,站立原地,在警報聲中默哀三分鐘。
  • 今日清明,舉國哀悼,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別忘了肖賢友,彌留之際他寫下「我的遺體捐國家」之後歪歪扭扭的四個字:我老婆呢? 別忘了湖北電影製片廠的常凱,他的姐姐柳帆,以及先他們二人一步離世的父母。 別忘了李文亮,無論他的身份被官方和民間,不同觀點和立場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怎樣定義,他都是個好人,一個像我們一樣過著平凡生活,卻因為這次疫情展現出平凡人的偉大的好人。 別忘了老蘇8811,這位退休老教師的家人在2月5日深夜1點34分發出「你好」,現在老爺爺終於可以與女兒相見了。
  • 舉國哀悼,為眾人抱薪者卻扼於風雪,其精神永駐
    這個通告告訴全國人民,在四月四日這一天要舉國為在抗疫過程中死去的同胞們默哀表示悼念。通告上表示,自四月四日十時起,舉國上下人民全部默哀三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督促全國停止一切的娛樂活動。用此方式,在清明節之際,默哀我們的同胞,默哀我們的中華英雄,致敬我們中國先鋒者的高尚精神與高大靈魂。舉國哀悼,為眾人抱薪者卻自己扼於風雪。
  • 庚子年清明節:舉國哀悼,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公元2020年4月4日庚子年,清明節:舉國哀悼,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戰鬥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於昨日發布公告,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 清明特刊:哀悼逝者詩詞六篇
    《哀悼逝者》警笛嘶鳴,氣裂長空。同降半旗半默,清明斟酒盈壺。>江城武漢黃鶴傷白衣天使逆前行命懸一線回春丹雲開日出生死劫紅棉櫻花同綻放清明舉國哀悼日敬畏生命憶念長作者:李福民>寫於清明日舉國哀悼後05《雲中追遠》暮春的小雨呀紛紛
  • @中石大人:10時,舉國哀悼,全體默哀
    @中石大人:10時,舉國哀悼,全體默哀 2020-04-04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遲來的清明哀悼,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前幾天鋪天蓋地的全國一起哀悼,國家甚至降半旗,網絡社交顯示白色來彰顯這個節日,又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包好了太多情感。那天的湖北並沒有雨紛紛,也沒看到野外桃花上下翻飛的場景。因為有點感冒,於是遺憾地留在家裡,看手機上的視頻直播,仿佛太久沒有接地氣,也可能是因為忙碌和紛雜的世界,也沒有關注過外面和自己內心。
  • 庚子清明:黃浦消防指戰員緬懷英雄 哀悼同胞
    沉痛悼念 3327人 銘記歷史 勿忘英雄 舉國哀悼 - 4.4 紀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我們沉痛哀悼每一名視死如歸的烈士
    又是一年春好處,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是一個適合踏青出遊,感受春天氣息的時節,同時也是一個莊嚴肅穆,慎終追遠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們又回歸到了那個讓人心生敬畏的話題,生與死,存與亡。斯人已逝,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是活著的人應有的態度。
  • 今日清明節為平民降半旗:舉國哀悼的前世今生,是對生命高度尊重
    新冠疫情讓今日清明分外沉重。據相關媒體數據顯示截止4月3日9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798例,累計死亡3331例。國務院於4月3日發布公告,決定於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降半旗致哀是國際上通用的致哀慣例,始於1912年的英國,《國旗法》規定,降半旗致哀要將國旗升到頂再降到旗杆高的2/3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據相關統計顯示,中國曾為我國領導人下半旗30餘次,為他國領導人下半旗誌哀17次。
  • 鈞正平工作室: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面對疫情,一個政黨沒有放水流舟,而是以舉國體制,跨越山海去拯救生命,以「切實的改變」贏得民心,贏得世界的讚賞。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很多人以非凡的勇毅,為生命「拼了命」。梁武東、李文亮、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尹祖川、黃漢明、馬承武、鄭勇……他們中有醫務人員、基層幹部、退役軍人、民警輔警、志願者。
  • 舉國沉痛哀悼的特殊清明節:孩子,看透生死,你才獲得新生
    袁鷹 《悲歡·深深的懷念》:「﹝墓碑上﹞有的刻著『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留下自己深沉的哀悼。」事關生死,對於孩子而言,顯然有點沉重,但今年的特殊時期,我們舉國哀悼的舉措,更多的是獻給今年的英雄們。同一天,四川瀘山山火燃起,吞噬了19條生命,如今火勢依舊迅猛。這都是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啊!或許我們看著的只是數字,但對於他們的親朋好友而言,確是悲痛欲絕的生死之別。
  • 值班老總讀報|致敬英烈 哀悼逝者
    河北日報副總編輯 李恕佳戰疫中今年的清明,比往年更加凝重,追思和哀悼也更加深切。國旗低垂,致敬以身殉職的戰疫英雄;全民默哀,哀悼不幸去世的普通民眾。今天,舉國哀悼、全民默哀,就是要表達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崇敬。有人說,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蘆葦,但這次戰疫、這次全國性哀悼活動卻讓我們看到,在今天的中國,每一個生命都高貴得難以衡量。疫情發生後,舉國行動,全力以赴,所有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都是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值班老總讀報|清明節 致敬英烈 哀悼逝者
    河北日報副總編輯 李恕佳戰疫中今年的清明,比往年更加凝重,追思和哀悼也更加深切。國旗低垂,致敬以身殉職的戰疫英雄;全民默哀,哀悼不幸去世的普通民眾。今天,舉國哀悼、全民默哀,就是要表達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崇敬。有人說,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蘆葦,但這次戰疫、這次全國性哀悼活動卻讓我們看到,在今天的中國,每一個生命都高貴得難以衡量。疫情發生後,舉國行動,全力以赴,所有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都是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同心同德,同欲者勝,舉國哀悼,慎終追遠
    舉國哀悼,感念之心,如下:春有百花,猗儺其枝,百花爭豔,樂子之無知。春有疫魔,猙獰其間,白衣抵擋,樂子之無藏。春有疫魔,猙獰其間,全民皆兵,樂子之無匿。英雄無畏,民眾抵禦,疫魔敗陣,樂子之無家。庚子庚辰,丁丑清明,舉國哀悼,慎終追遠,感恩懷昔,感念同心,感憶同德,同欲者勝。
  • 疫情下的清明節「舉國哀悼」緬懷英雄,為您揭曉清明的由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引至唐代詩人杜牧, 今天我們又迎來了追思懷遠的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祭祖、植樹、播撒下希望的種子,既是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還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跟憧憬。
  • 警鐘長鳴,舉國哀悼,英雄一路走好
    上海站他們與新冠病毒作戰他們與死神搶人由於過度勞累一部分人永遠的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湖北武漢時間永遠定格在2020年4月4日庚子年清明節全國上下警鐘長鳴>各地政府降半旗舉國哀悼默龍江哈爾濱全世界的炎黃子孫中國駐外使館一致降下半旗默默地哀悼
  • 舉國哀悼,舉國前行
    4月4日,清明。  上午10點,南京,低沉的防空警報聲在城市上空鳴響。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下降。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 舉國哀悼:紀念逝者,銘記過往
    全文1156字,閱讀約需2分鐘 文/斯遠(媒體人)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盧茜國旗半垂,警報長鳴,舉國同悲。很多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天。他們或許有你我熟識多年的街坊鄰居,或許有進城追索夢想的小鎮青年;有很多老人,也有不少孩童;有大名鼎鼎的行業巨擘、兩院院士,也有更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知道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他們的逝去都讓我們心痛。不少醫生、護士、警察、社區工作者倒在逆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