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刷微博時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名女學生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自己父親在高速路上開車接打電話。女學生表示家人多次勸說無果,作為女兒舉報父親也是無奈之舉。
網友們大多支持女兒的做法,也表示十分理解。為了家人的生命安全,女學生這樣做是值得的。
看到這,我不禁開始深思,什麼時候起,孩子已經開始反思父母的行為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本應該處處發揮榜樣作用,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行道德。但實際上,有些父母的行為品質粗陋不堪,甚至遠不如孩子做的好,從而在孩子眼中淪為笑柄,變成他們鄙夷的對象。
01
壞榜樣
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幕,在公交車到達某一站後,上來的人比較多,一時間車廂就沒了座位。
這時,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吸引了我,她站起來對一個孕婦說:阿姨,你坐我這裡吧。話音剛落,小女孩的媽媽蹭地站了起來,一把拽著小姑娘坐在了位子上,並大聲呵斥:好好坐著別亂動。
小女孩好像還沒明白媽媽的意思,繼續用清亮的聲音說道:媽媽,那個阿姨有小寶寶了,老師告訴我們要給這樣的阿姨讓座。那位媽媽拍了一下小姑娘,不耐煩的說:我說了讓你坐好你就坐好,別說話了!
小姑娘像是被媽媽嚇到了,便低下頭不再說話,眉頭緊鎖著,嘴角微微向下撇。可能她在想,為什麼媽媽不讓我給阿姨讓座呢,老師明明說這是正確的事啊,難道是我錯了嗎?
孩子,我想告訴你,你做的是對的。儘管現在沒有得到媽媽的認可,但一定不要失去了這份善良。
孩子的媽媽,我想告訴你,或許你出於疼惜孩子而沒有允許她讓座,但是她不免會懷疑自己所學習到的優良品德是否正確,孩子正是塑形的階段,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讓她失去內心最原始的善良天性。
又想到了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視頻,兩名男子因為一些口角在馬路上大打出手,其中一個男子的兒子在旁邊勸說拉架,而另一名男子的兒子則淡然說道,不用管他,他打夠了就不打了。
這個視頻在網上也引發了一陣笑料,紛紛說這孩子霸氣大哥範,很有前途。我在談笑的同時,也看到了讓我擔憂的一面。
孩子在面對父親動手時如此坦然自若,難道不是因為看到太多次父親的大動幹戈嗎?我不敢想這樣的父親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能給孩子灌輸怎樣的價值觀?這就是作為父親所應示範的榜樣嗎?
或許這個孩子知道父親的行為是不對的,但他選擇不阻攔不勸說,表現出麻木的狀態,不知孩子內心是否因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羞恥和慚愧。
02
家長要學會反思
很多家長會憤怒抱怨說:
為什麼我的孩子從來不幫我做一些家務事,每次一說就發脾氣!
我兒子根本不聽我的話,說什麼都跟我頂嘴!
我孩子從來沒做過什麼讓我感動的事,養個這樣的孩子有什麼用!
...
我希望父母在憤慨的同時,也能夠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的行為:
孩子從來不幫忙做家務,是不是因為你平時也不怎麼愛好收拾,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養成了惰性。
孩子不聽你的話,是不是因為你說話的方式有問題,是不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交流,而是一味只顧及自己的感受。
孩子從來不做暖心的事,感覺不到孩子的孝心。是不是因為你對自己的父母也沒有做到噓寒問暖多加關心。
...
03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極其深遠
宋慶齡曾說: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表現出來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對身邊人特別是父母的照葫蘆畫瓢,此時父母的行為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家長們應該身體厲行,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三觀。
想引用一句網上熱議的話,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我就不寒而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後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墮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毫無教養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 為人父母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互相勉勵共同成長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