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發現恐龍DNA了,距離復活恐龍還有多遠?

2020-12-17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相信對於每一個古生物愛好者或者科幻迷來說,有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在腦中揮之不去:為什麼科學家還不克隆出恐龍來?

的確,讓恐龍重現人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看到的一幕。可是,克隆並不是那麼簡單,復活恐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在復活恐龍的第一步,我們就遭遇到了滑鐵盧:恐龍的DNA在哪?

我們都知道,復活恐龍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恐龍的遺傳因子進行克隆。可是,問題就在於,我們始終沒有得到恐龍的DNA。這是因為,DNA這種分子實在是太難保存了。

實際上,從一隻動物死亡的那一刻開始,它體內的DNA就開始分解了。2012年一項關於鴕鳥骨骼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動物死後521年左右,其體內的DNA大概就有一半已經分解掉了。按照這個速率來計算,古生物學家最多只能恢復死亡時間不超過680萬年的動物DNA序列。1972年,生物化學家林達爾計算過DNA中嘌呤的破壞速度,也顯示中新世(2300-533萬年前)的DNA很難保存下來。

現實是,我們目前的成果還不如這個理論。目前人類對完整基因組的發掘成果最多也只有380萬年,其餘的最早只有幾十萬年,距離最後一隻恐龍所生活的6500萬年前還差著十萬八千裡。

不過,科學世界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今年年初的時候,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後Alida Bailleul和她的同事們宣布,在對來自美國蒙大拿州晚白堊世的一塊斯氏亞冠龍幼體軟骨化石進行研究的時候,他們發現了原始蛋白質和軟骨細胞。更驚人的是,他們甚至發現了DNA的痕跡!

亞冠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種恐龍,生活在7200萬年 ~ 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成年亞冠龍體長9米左右,重達4噸。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我剛才的用詞了:我們發現的是DNA的痕跡,而不是確定的DNA。因為,他們只是檢測到了被懷疑是DNA的大分子,其真正的身份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確認。雖然他們對此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以往有些類似的發現最終都被證明只是被汙染的化石樣本,所以他們也選擇了謹慎的說法。

就在Bailleul發表論文後不久,普林斯頓大學地質科學家Renxing Liang領導的獨立小組也發表了一篇報告:他們在同樣生活在7000多萬年前的尖角龍化石中有了一些發現。

不過,他的這一項研究結果卻有可能給Bailleul帶來壞消息。他們在尖角龍的化石上,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微生物。這證明,這塊骨頭有自己獨特的微生物群,那麼,這到底是這塊頭骨的獨特現象,還是古生物化石上經常出現的情況呢?

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麼問題就來了:Bailleul發現的大分子結構,到底是恐龍自身的DNA、還是恐龍死亡後幾千萬年附著在化石上的微生物的DNA呢?正如Renxing Liang所說的那樣:「即使只有微量的有機物可以被保存下來,那麼檢測起來的難度都無異於在乾草堆裡找到一根針一樣有挑戰性,於是就很有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出現錯誤。」

不過,Bailleul並不以為然,她指出:「就目前而言,分子古生物學還是值得討論的。」

當研究人員尋找遠古生物分子的痕跡時,他們所利用的方法都是用來檢測完整結構的,但那些古生物分子已經被破壞或者分解了,這種方法是否依然適用呢?恐龍的骨骼從鮮活生命的有機組織變成被礦物質硬化的化石過程,目前古生物學家還知之甚少。那麼,幾百幾千萬年後的微生物如何在這裡生存,又有怎樣的生存機制呢?這也是未知數。微生物在動物化石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分子化石有哪些複雜的機制,也同樣是一片很空白的領域。正是因為這些未知數,所以雙方在這方面的爭辯誰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雙方的檢測方法也不盡相同,Bailleul對龍採用了DNA和染色的手段;而Renxing Liang則利用了DNA測序,卻沒有考察其微觀結構。目前來看,這個爭辯不會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大家的爭辯都是為了科學,而不是小孩子吵架。就像Renxing Liang所說的:「就算最終檢測結果證明那些大分子不是來自恐龍而是來自微生物,但這個發現依然重要。我們認為菌群參與了骨骼的保存和礦物質的置換,從而幫助恐龍遺骸成為化石。未來,關於曾經生活在恐龍骨骼內部的微生物群落的遠古DNA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到隨著地質時間的推移,微生物在骨骼逐漸變成化石和保存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當然,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如果結果證明那些分子真的是恐龍DNA,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和天大的好消息。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像我們一樣的科幻電影那些情節,而是通過對古生物DNA的研究確定古生物分類、了解古生物演化歷程、重建古生物進化樹。同時,通過DNA中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測古生物的顏色、生活習性等等信息。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Alida Bailleul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一次發現能夠確定是DNA,那也意味著以前對DNA保存時長的推測是不準確的,也意味著我們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去尋找上千萬年前的古生物DNA。Bailleul表示:「我認為這種DNA保存的意外情況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因為,對於我們這些研究人員來說,目前研究的化石還非常少,需要更多的發掘和觀察。」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完全不考慮復活恐龍這件事。畢竟,如果真的能夠完全復活它們,又何必費勁去研究DNA呢?相信對於每一個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復活恐龍也曾是他們每一個人的夢想。

可是,現實告訴我們:這次的發現就算確認是恐龍DNA,也不足以復活恐龍。且不提DNA之外的克隆難題,單看這一次的DNA,也不是龍的完整DNA序列,而只是其中的片段。因此,距離利用DNA復活恐龍,我們還差得遠呢。

相關焦點

  • 能否用DNA復活恐龍呢?目前有沒有國家獲得恐龍DNA?
    時隔上億年,目前有沒有國家獲得恐龍DNA?其實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我國科學家就成功地從一枚特殊的恐龍蛋化石中獲得了恐龍的基因片段,這是人類首次從恐龍蛋化石中獲得恐龍的遺傳物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顆蛋化石中居然還存在著6500多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恐龍的活性物質!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人類能不能將恐龍DNA進行復活,從而重組恐龍呢?人類能否用恐龍DNA復活恐龍?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一隻蚊子吸取了恐龍的血,然後人類利用這隻蚊子復活了恐龍!
  • 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通過恐龍化石能否復活恐龍?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前的生活,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1.6億年,大概在6500萬年前滅亡。恐龍我們確認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的物種,全盛時期的恐龍遍布海陸空!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但迄今為止人們發現了很多的恐龍化石,那麼,通過這些化石我們能否讓恐龍復活呢?
  • 科學家發現,7千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人類真能復活恐龍?
    古生物學是否會復活一直是業界關注的問題,許多人希望那些古老的生物會復活。然而,從自然生態循環的角度來看,這顯然不符合規律。畢竟,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化,生物自身的適應性也在變化。但是我們直到現在才看到它。然而,一份報告顯示,科學家發現了疑似恐龍的DNA,這給這個話題帶來了另一個熱點。至於恐龍的滅絕,我們從來沒有得出過具體的結論,而這種疑似恐龍的DNA也是在7000萬年前的鴨嘴龍軟骨化石中發現的。但是這是否是恐龍的DNA將不得不由科學家來研究。所以,如果這真的是恐龍的DNA,我們有可能讓恐龍復活嗎?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而根據《科普中國》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疑似發現了恐龍的DNA,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疑似恐龍DNA來源於哪裡? 首先我們都知道,如今地球是沒有活體的「恐龍」存在,並且大多數都是以化石為主,恐龍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長,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出現了一次生物滅絕的事件。
  • 復活恐龍的三大難題,第一個就難以實現,還有可能產生不明生物
    因為恐龍滅絕了這麼多年,我們人類只能通過一些化石和恐龍蛋,來研究恐龍的相關問題。這裡有復活恐龍的三大難題,第一個就難以實現,還有可能產生不明生物。而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裡面的科學家在蚊子身上提取了恐龍的DNA,然後用這些DNA讓恐龍再一次重現地球。那麼根據現在的科學技術,我們人類有可能再復活恐龍嗎?但是想復活恐龍,要先解決這三個難題。
  • 美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用雞DNA復活恐龍
    霍納希望利用從雞身上提取的DNA復活一隻小型恐龍。家禽科學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領域,擁有創刊多年的學術雜誌,在一些有名望的大學中還有一整個學系。基因組的演化並不是那麼井井有條。老的基因在被淘汰時並不總是被丟棄。舉個例子,在雞的基因組中可能還保留著控制恐龍手臂和手指生長的全部基因。如果在胚胎發育階段,出現了將這些骨頭融合成翅膀的基因,那麼有關手臂和手指的基因可能就會被丟到一邊。不過,生長出恐龍手臂的潛力依然存在。
  • 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人類就能克隆復活恐龍嗎?答案出乎意料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就是利用琥珀裡的蚊子血,因為這蚊子血裡存有恐龍DNA,就成功克隆復活了恐龍。生物學裡,DNA與蛋白質結合就能形成染色體,染色體兩兩成對給生物編碼。對此就有人提問,如果能通過某種方式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人類就能利用克隆技術復活恐龍嗎?首先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目前我們都是通過化石來了解6500萬年前的地球霸主的,但因為化石過於碎片化,所以提供的信息也非常碎片化,古生物學家對於恐龍的大多細節都是依靠猜測還未得到證實的。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琥珀中的昆蟲化石科學家發現這隻蚊子在被包裹在黏稠的樹脂之前曾經吸食過恐龍的血液。於是他們從這隻蚊子化石的體內提取出了恐龍的DNA,成功地將已經滅絕了6500年的恐龍復活了。恐龍真的被科學家復活了嗎?我們要克隆出一隻恐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照葫蘆畫瓢就可以了。首先科學家得需要恐龍的基因,其次我們的需要恐龍的卵細胞,第三我們還需要能夠把恐龍蛋生下來的恐龍媽媽。目前世界上這三樣東西都是稀缺貨,根本就找不到啊。但是這三個條件卻是缺一不可的。因此科學家表示很為難。有朋友建議,恐龍的基因也不難找啊!就像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情節那樣,尋找含有恐龍的琥珀化石不就完了?
  • 《樂高無限》如何復活恐龍 復活恐龍方法一覽
    最近官方推出了新的娛樂玩法,在恐龍地圖中,玩家可以復活腔骨龍,伶盜龍、霸王龍等等,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樂高無限復活恐龍方法,快來看看吧! 玩法介紹 沸騰的戈壁和沉寂的雪原交... 樂高無限如何復活恐龍?
  • 現代的DNA技術,能讓恐龍復活嗎?科學家曾努力嘗試過!
    現代的DNA技術,能讓恐龍復活嗎?科學家曾努力嘗試過!可能很多人都看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了,尤其是大多數男生對於這部電影更是非常的感興趣,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在裡面有一個小島上,就是人們利用DNA技術復活的恐龍。
  • 我們能從化石胚胎中復活恐龍嗎?
    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並不是第一部描述現代世界展示恐龍的電影,但它把克隆恐龍的想法引入大眾文化的思路卻做的很好。因為用一種對很多人來說都有意義的方式來描述恐龍的克隆,這部轟動一時的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三十多億美元的票房。
  • 樂高無限恐龍時代上線 如何復活恐龍?
    在樂高無限這款遊戲中,我們需要從新手開始一步步探索學習,探索配方,製造工具,尋找到恐龍化石,之後復原出完整恐龍骨架。沸騰的戈壁和沉寂的雪原交織出冰與火之歌,巨大的骨骸散落在每一個角落,不知名的怪獸嘶吼著。
  • 復活恐龍的背後:大自然的殘酷
    我們能復活恐龍嗎?突然有一天人類突發奇想,要弄幾隻恐龍玩玩,能成功嗎?先說蚊子,我們確實發現過滿血蚊子,被封在蒙大拿山區的頁巖中。但不幸的是這隻蚊子比最後一隻恐龍晚出生了兩千多萬年。那我們發現過恐龍時代的蚊子嗎?發現過,有兩隻一公一母,公蚊子就不說了它是不吸血的,至於母蚊子,它好像沒咬過恐龍因此沒有發現相關的遺傳物質。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找不到恐龍的遺傳物質,誰說必須要用蚊子?
  •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
    克隆技術在1996年初步取得成功之後,就受到了很大的爭議,這項技術的出現讓科學界分為了兩大陣營,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有助於人類復活地球上很多滅絕的物種,對瀕危動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很有可能會導致如今社會的混亂,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一種表現。
  • 復活猛獁象和恐龍不再是科幻故事?「起死回生」新技術有點意思!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復活滅絕物種這個事情,從前在許多人看來,這或許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基因編輯技術層面的飛躍使得一切都會變成可能。那麼什麼叫做復活滅絕物種?而在澳洲知名教授麥可和他的同事正努力是嘗試復活胃蛙。這種動物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母蛙將會在它的胃中孵化所有的蝌蚪,而後哺育幼蛙,直到成熟後才將這些青蛙吐出。最新的進展是麥可教授和他的團隊已經能夠培育出蝌蚪的胚胎,但下一步卻沒有完全的實現。除了一些比較知名的滅絕的常見動物,還有一種屬於雜交類的滅絕動物,比如說白氏斑馬。
  • 疑似恐龍DNA被發現,中科院科學家好不容易找到,卻讓人質疑
    不過遺憾的是,如今人類對於恐龍的了解都只能通過化石去了解,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去建模復原的恐龍形態,也與實際上的存在著不小的差別。那麼,人類有機會可以看到活著的恐龍嗎?理論上來說,如果找到恐龍的DNA,人類是有機會通過克隆技術復活恐龍的,就好像前段時間被熱議的「猛獁象復活」,也是因為科學家們提取到了遠古猛獁象的DNA,想要將它復活,然後投放在南極或者北極。
  • 復活恐龍現實嗎?
    我相信很多人對恐龍有著莫大的好奇,大家對於恐龍這一話題饒有興趣。並且大家都想見識一下恐龍的廬山真面目。但畢竟《侏羅紀公園》只是電影,在現實前況下我們人類是否可以復活恐龍呢?依靠現代基因技術,復活一個物種應該不是太不可思議的事情。只要有該物種的DNA序列信息,那麼培養個體便不是難事。但是很遺憾,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 恐龍為什麼不能復活?科學家:不是無法復活,只是DNA克隆不行!
    如今克隆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技術,很多野生動物還要靠克隆進行拯救,而對於《侏羅紀公園》的粉絲來說,DNA 克隆技術簡直就是上帝,用一隻琥珀裡的蚊子血液,找到恐龍的DNA進行克隆這件事,科學家早已經說明了——異想天開!
  • 恐龍在浙裡:金華市博物館「浙江恐龍大復活」
    金華日報1月29日訊(記者 葉駿)體長約15.6米、高約5米的東陽龍,善於奔跑、1.5米長的「迷你恐龍」天台越龍,身長近20米、浙江發現最大的禮賢江山龍,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恐龍蛋化石,不同恐龍的骨化石等……1月28日下午,在金華市博物館,前來參觀的朋友仿佛回到了史前「恐龍橫行」的世界。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