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茜個展現場,嘉賓合影。左起:藝術家高茜,艾米李畫廊創始人李穎Amy
2019年6月2日,艾米李畫廊於夏季來臨之際,於畫廊的兩個空間同時推出兩個水墨個展:高茜個展「白霓裳及康春慧個展「PHANTASIA」。帶來了兩位藝術家在傳統工筆畫方面的探索與實驗。
高茜個展現場
高茜個展——「白霓裳(Bò Ní Cháng)」
繼2017年個展「花間」之後,2019年,高茜個展——「白霓裳(Bò Ní Cháng)」在艾米李畫廊舉辦了第二次個展,展出其歷時數月創作的大尺幅紙本設色作品《白霓裳》,以及全新屏風作品《山有枝》系列。
高茜個展現場
「白霓裳」引自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一句,相傳神仙以云為裳,藝術家用之比喻她筆下的玉蘭花,明代沈周亦有詩云:「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題玉蘭》)。在高茜浪漫而富有詩意的想像之中,潔白的玉蘭內斂純澈而富有靈性,通過淡彩略施點染,《白霓裳》描繪了含苞欲放的、婀娜綽約的等等形態各異的玉蘭,它們仿佛擁有了生命與呼吸,與零星飛舞的蝴蝶相互襯託,一白一黑,一虛一實,陰陽相匯,氣韻頓生,盡顯出中國畫空靈的意境。作品中的蝴蝶脫離不開莊周夢蝶的故事,這一形象有關真實和虛幻的思辨,隱喻著東方人對於人生和宇宙存在的思考。霓裳與蝶,似真亦幻,究竟是人生如夢,還是夢如人生,耐人尋味。
高茜個展展出作品
「山有枝」語出先秦越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實際上是古人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描寫,「有枝」諧音即「有知」。這一系列作品藝術家採用了屏風形式,正面是梅樹,背面是山石。在作為繪畫媒介的同時,屏風也作用於繪畫空間的分割、連續和延伸,與西方繪畫中的透視法完全不同,它是東方獨有的觀看方式,類似於蘇州園林中使用的「透鏡」的手法,觀者可以通過移步換景,從不同角度觀看到三組高低不同的屏風錯落產生的山石和梅枝交相呼應的景象。屏風上的樹石是古代文人心中的山水,也是藝術家內心的符號,藝術家總是在創作中追尋心靈的澄明與淨化,高茜則以女性的視角重新賦予了傳統文人物象以新生。
高茜個展現場
高茜的作品少有明度很高的色彩,多為間色,就好像過已有過層層過濾,宛如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物象都已盡褪人間煙火,在三礬九染後的絹紙上化成了永恆。有賴於宋畫中「格物致知」的創作理念,藝術家的生活中也圍繞著她精心養護的花草樹石,走近高茜的作品,會發現她其實是在用畫筆記錄著自己對的生活感悟,自然之物是她觀察和審美的對象,有理性介入的感性是她構建世界的方式。從「即物」以達「心知」,高茜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當代人心靈深處的細膩情感,在她的筆下每一個花瓣都被描繪的完美、清晰,讓人覺得觸手可及,但同時又很多深微幽細的事物,不可捉摸,有待著觀者做出自己的解讀,從中獲得自己的「心知」。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現場,左一為艾米李畫廊創始人李穎Amy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
展覽於艾米李畫廊A空間呈現,展出作品包括藝術家幾乎所有系列作品《執花寄月》、《PHANTASIA》、《物云云》、「歸去來」等的最新作品,其中《PHANTASIA》系列作為康春慧全新作品第一次展出。這將是康春慧在艾米李畫廊的首次個展。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A廳現場
在康春慧的「物云云」和「執花寄月」等系列中,植物的根作為主要的視覺元素被呈現,藝術家將「根」視為萬物的根源。《莊子·在宥》中寫道「萬物云云,各復其根」,「根」猶如山川河流與血液經脈一般,在萬物中傳導著信息和能量的脈絡。在傳統工筆畫中,「根」並不是著重表現的元素,但在康春慧的畫中卻以其繁複糾纏的結構帶有特殊美感。帶著來自克孜爾壁畫中歷經千年所留下的顏色,「根」與被其纏繞的萬物仿佛靜靜地向人們展示著藝術家對歷史與文化中永恆問題的思考。在作品《憼》中,「根」構成似由血管與經脈組成的結構,幼年與成年的烏鶇象徵永恆的生命輪迴,而「根」正是連接生命與萬物本質的脈絡。再者,如何承接歷史與文脈的根基在當下的中國顯得尤為重要。正如「根」一般,康春慧在當代語境中對傳統文化的內涵作出全新的詮釋。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展出作品
展覽名字選用「Phantasia」一詞源於希臘語,有出現在陽光下與想像中的雙重含義。藝術家康春慧將不同時間與地域跨度的文化「活用」——對其他文化的探索以及借用。在康春慧的作品《LEDA AND THE SWAN》中,她以中國畫的方式對藝術史中經典題材——希臘神話故事再創作。麗達與天鵝的故事源自古希臘神話,在神話中化身成天鵝的宙斯引誘了斯巴達的王后麗達。萊昂納多達文西和託姆布利(Cy Twombly)等藝術家曾就這一題材進行過創作。在康春慧的畫中,神話故事的人物及場景被抽離,只留下天鵝的雙翼與錯綜複雜「根」包裹纏繞。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將不同文化如抽絲剝繭般拆分,不同的視覺元素的隱喻與內涵在這個過程中被重新解讀。正如康春慧所說:「各種文化在我這裡的結合都不是『溫良恭儉讓』的,內心不停的被震撼,甚至被驚嚇,慢慢放棄已有立場,不執著於已知,因為已知是在不斷變化的。」在這過程中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與所表達文化變得密不可分,某種新的東西似乎從中誕生。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展出作品
藝術家康春慧從克孜爾的石窟壁畫的顏色中得到啟發,將青金石、孔雀石、綠松石和克孜爾千佛洞的紅巖等礦物研磨並製成顏料,它們曾在古代石窟壁畫中大量被應用。在千年風化後,壁畫上所遺留的顏色沉穩雅致,在當下這個讓人眼花繚亂的社會顯得更加珍貴,觀者仿佛能從中感到安撫。當觀者放下自身的價值判斷,仿佛可通過觀看靜穆的畫面,走入自己內心的世界。
康春慧個展「PHANTASIA」展出作品
康春慧畢業於首爾大學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6年赴龜茲壁畫研究所整理、臨摹克孜爾壁畫。她的繪畫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現代性的思維對其作出當下的回應。這些作品一經出現即引起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她與眾不同的創作思路和介質使她很快成為具有代表性的當代水墨藝術家之一。
據悉,兩個展覽將持續展出至7月21日。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