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主持人、演員、音樂人、廣告人、導演、監製......這些不同的標籤都是黃霑不同時期的人生寫照,他才是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
我們都知道黃霑一身豪氣,我行我素。但那不是進入演藝圈後,公司強加給觀眾的刻板印象,而是他骨子裡散溢的浪蕩與狂放,是他與生俱來的氣質。
學生時代,黃霑的性格地圖就已形成。
表弟在學校受了欺負,他替表弟出頭,與欺負表弟的人約架。幾個回合下來,被打的鼻青臉腫,黃霑被人把臉按在石板路上摩擦,臉頰都滲出了血,毫無懸念的敗下陣來。雖然心有不忿,但是實力不濟,也只得忍氣吞聲。
多年之後,這件事一直是黃霑嘴邊的談資。每次談起這段往事時,他的臉上都流露著驕傲的神情,不是因為自己挨打所以記憶深刻,而是與他打架之人是家喻戶曉的李小龍。
當年的李小龍雖然還沒有習武,但是收拾黃霑不費吹灰之力。誰也想不到,當年的兩個毛頭小夥,日後都成為了一代巨星,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黃霑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是名副其實的高材生。師從饒宗頤(饒宗頤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學習國學。黃霑天生聰穎,得到了饒宗頤先生的真傳,國學功底十分深厚。
有文壇巨匠的悉心指教,黃霑的才氣逐漸積累,滲透到各個行業。
畢業時,黃霑最開始從事的是廣告工作,寫歌、演戲、做監製都屬於玩票,他並沒有把重心放在這些地方。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句話是軒尼詩人頭馬的廣告,當年初出茅廬的黃霑寫就的廣告詞至今仍被沿用。當年的香港處於經濟復甦的發展期,廣告來錢快,製作周期短,靠廣告黃霑很快就賺得了第一桶金。
有了經濟基礎後,黃霑就想往影視圈遷移,準備大展拳腳做一個大導演。雖然在圈裡試水了幾部戲,但是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隨著與影視圈不斷接觸,黃霑的演戲天分卻被挖掘了出來。
《唐伯虎點秋香》裡的華太師、《逃學威龍》中的牧師、《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中的縣令......黃霑大大小小的角色演過幾十個,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味道。
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華太師了。周星馳的電影本就鬼馬,再加上黃霑的特色演繹,增色不少。
黃霑成就最大的還是在詞作方面。他的詞作產量頗豐,多達2000餘首。在音樂行當裡至今還流傳著黃霑的往事,被聽眾們反覆咀嚼。
黃霑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經世不滅,傳唱至今。《上海灘》《人間道》《滄海一聲笑》《我的中國心》《倩女幽魂》都是個中精品。
電影《倩女幽魂》開拍,黃霑主動請纓為電影寫歌配樂,原因是除了與徐老怪合作無隙,主要還有對於張國榮的鐘愛。
徐老怪雖然知道黃霑在歌壇久負盛名,但是他們早就已經找好了音樂人寫詞配樂。於是徐老怪就婉拒了黃霑的請求。
但是徐老怪很快就被無情地打臉了,因為請來的音樂人的作品與電影一直不貼切,不能融為一體。沒辦法,徐老怪只好腆著臉再次向黃霑發出要約,請黃霑出山。黃霑一出手,果然就是大手筆,一首《倩女幽魂》應運而生。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 風霜撲面幹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
古風十足的歌詞,再加上張國榮略顯滄桑的嗓音,將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打上虛慌的烙印,這種音樂也只有黃霑能夠做得出。
黃霑最優質的音樂《滄海一聲笑》可以說是武俠影視劇的巔峰之作。這首歌曲作為當紅影星許冠傑版《笑傲江湖》的主題曲侵入了觀眾的耳膜。雖然電影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但是《滄海一聲笑》卻歷久彌新,不斷散發著新香。
《滄海一聲笑》是黃霑用情最深的作品,幾易其稿才完成。在《滄海一聲笑》之前,黃霑寫了幾稿都被徐老怪否定了。黃霑在家裡憋了好幾天,在古典文學中尋找靈感。突然他頓悟道,大樂必易。於是放棄了西式的譜曲文法,採用了中國古典音樂的五音「宮商角徵羽」進行譜曲。然後就有了這首大氣磅礴,江湖氣十足的神作。
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清風笑 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跟其他香港歌曲一樣,《滄海一聲笑》也有粵語版和普通話兩個版本。粵語版更具有本土文化的基因,普通話版對於歌曲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來說,還是粵語版更加貼合武俠江湖。
黃霑眾多歌曲中有一顆遺珠,許多人甚至認為這首歌曲不可能是黃霑寫的,那就是《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曲一直被視為最不黃霑的作品,因為普羅大眾知道黃霑善寫俠和情,萬萬不會把主旋律歌曲跟黃霑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知道這首歌是黃霑的作品時,不禁被他的文筆深深折服。主旋律歌曲寫不好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黃霑卻透過自己獨特的視角把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到字裡行間,而且不落窠臼。
隨著張明敏在春晚舞臺上的精彩演繹,《我的中國心》一夜爆紅,成為了主旋律歌曲中的翹楚,被廣大觀眾傳唱至今。這首歌正能量十足,完全沒有江湖的痞氣和煙火氣,與黃霑的過往作品十分不同。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
歌曲的創作背景是源於日本公然在學生教材中篡改侵華歷史,這讓赤子之心的黃霑義憤填膺。於是他揮毫潑墨,寫就了這首經典的《我的中國心》,如今這首歌也成為了愛國歌曲的範本。
就像方文山與周杰倫一樣,黃霑也有一位黃金搭檔,他就是香港歌壇的著名作曲人顧嘉輝。兩人的合作親密無間,為華語樂壇貢獻了許多優質作品,兩人被聽眾們尊稱為「輝黃組合」。
在上個世紀中葉的香港,粵語歌曲並沒有如今的地位,它只被當做是煙花柳巷中的靡靡之音,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粵語歌曲就像是飯前甜點,上不了正餐的臺面。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粵語歌曲的推動者,例如羅文和許冠傑都在集聚人氣,還沒有能力改變粵語歌曲的地位。彼時,只有黃霑和顧嘉輝二人合力,穩步提升粵語歌曲的位階。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英語在香港大行其道。上等人聽英文歌、中等人聽中文歌,下等人才聽粵語歌。在黃霑等前輩的努力下,流行音樂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粵語歌曲的受眾逐漸變多。隨著許冠傑、譚詠麟等新鮮血液的不斷輸送,粵語歌曲迎來了短暫的輝煌。
黃霑雖不像李白那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但是他的歌詞考究,半文半白極具特色,對於流行音樂矩陣的重塑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0多首詞作,花費了大半生的光景,也成就了香港樂壇偉大的歌者。
才子多情,黃霑自然不能免俗。
1975年在太太華娃懷孕期間,黃霑就移情別戀,愛上了才女林燕妮。林燕妮是香港公認的才女,金庸對她都極盡溢美之詞。鬼才黃霑遇見才女林燕妮迅速發生了化學法應,對林燕妮展開了強烈的攻勢。黃霑與林燕妮打得火熱,妻子華娃處卻異常冷清。華娃最終選擇離開黃霑,因為他們的愛情已逝,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猝不及防的放在了華娃的心上。
沉迷於愛情裡的黃霑來到金庸家裡,讓金庸作為他和林燕妮愛情的見證人。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這段露水情緣在大眾的詬病之下草草收場,林燕妮還是離開了黃霑。黃霑因為婚內出軌被觀眾辱罵了很長時間,他也知道自己理虧,自稱是「全世界最壞的男人」,對於妻子華娃始終充滿虧欠。
兩段兵慌馬亂的感情,讓黃霑有些慌了神。那段時間因為做生意虧損,投資電影血本無歸險。愛情和事業的失意讓他險些自殺,最終因為捨不得媽媽,他才又活了過來。
黃霑的真性情不僅體現在作品上,也體現在做人做事上。隨著張國榮和譚詠麟的隱退,香港樂壇形成了「四大天王」的爭鬥格局,以演員入行的劉德華也學著作詞,但是被黃霑看到了,狠狠地罵了他一頓,認為他寫的東西是垃圾。成龍因為「小龍女」事件不得不出來道歉稱「自己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性情火爆的黃霑直接罵成龍是「負心漢」「薄情子」。
黃霑與蔡瀾、倪匡三人曾開過一檔電視節目,叫做《今夜不設防》。許多當紅的明星都曾經被訪問過。與其他的綜藝節目不同的是,節目上三人插科打諢,深挖明星們的隱私。節目上可以肆意飲酒、吸菸,任何話題都可以拿出來講,不講究尺度。這檔節目收視火爆,成為了一時無兩的綜藝。
千禧年之後,黃霑的作品產量逐漸較少。不僅是因為自身原因,也有他對於當下樂壇的審示。老搭檔顧嘉輝遠走國外,他發現自己與如今的樂壇格格不入,所以他選擇封筆作為自己最後的抗爭。
由於生活無度,黃霑罹患了癌症。患病期間,黃霑完成了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論文一出無人敢審,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黃霑就是粵語歌曲發展的親歷者,他就是一部行走的香港樂壇的百科書。
2004年,填完生平最後一首歌詞後不久,黃霑辭世。
一生菸酒不離手,髒話不離口的黃霑瀟灑、寫意地過完了他的一生。
江湖再見,霑叔永好。
文/車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