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福貢縣,是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上甘嶺」。這裡的貧困群眾世代居住在怒江大峽谷中,交通閉塞、思想觀念落後、群眾受教育程度低,適齡兒童失學輟學現象突出,控輟保學工作是我縣脫貧攻堅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近年來,福貢縣緊扣「一個不能少」的原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舉措,舉全縣之力全力開展控輟保學工作。
在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的美發班裡,14歲的和義芳與同學在練習著最近新學的捲髮課程。從今年三月份返校至今,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和義芳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基本美發技術。而在兩個月前,和義芳還在子里甲鄉俄科羅村抗東小組的家裡,每天過著照顧弟弟妹妹、餵豬、收拾家務的日子。
福貢縣人民政府專職督學 段黎華:「由於我縣是屬於直過民族地區,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部分家長受教育的年限比較低,所以送適齡兒童入校自覺性不強,對不送子女入校是違法行為的認識不清不深不到位。還有我們部分孩子的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又加上學習困難,導致他不願意去學校繼續學習。」
家長沒文化意識差、孩子知難而退不願上學,和義芳就是福貢縣典型的輟失學生之一。從公路邊到和義芳家需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這裡居住的百姓世代過著人背馬馱的日子,貧困發生率高達百分之百。小學二年級時,由於家庭貧困,和義芳便一直輟學在家,從此再也沒有進過校園。
自去年六月控輟保學工作開展以來,福貢縣共識別出像和義芳一樣的輟失學生共586名。為了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致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福貢舉全縣之力,集四方之智,由縣委政府高位推動、統籌協調,縣委書記、縣長及四套班子領導親自帶頭幹,研究制定出「N對一」包保實施方案。
福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張雪蓮:「這個方案,主要是一個孩子由三個人統籌來包保,第1個人是由處級領導或者科級領導來組成,第2個是他家庭的掛聯單位的幫扶責任人,第3個人是幫扶教師,由三個人來統籌勸返一個孩子。從我們2020年的春季學期開學以來,所有的統籌團隊每一周不低於一次的入戶勸返,成效還是比較顯著。」
面對世代生活在大山裡,與外界接觸少、思想封閉落後的586名輟失學生和家長,福貢縣全縣上下一條心、所有幹部一起上,本著對孩子負責、對家庭負責、對脫貧攻堅負責的態度,各級工作人員跋山涉水、進村入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動員輟失學生返校上學。
福貢縣人民政府專職督學 段黎華:「首先就是進行入戶了解情況,了解輟失學的原因,然後我們進行匯總分析。比如說針對家長不支持的,我們就採取依法控輟四步法,有的是學生由於學習困難回到家裡面拒絕返校的,那麼我們就組建老師團隊,進行心理的引導,學業的輔導,學生回到學校以後,繼續對他進行生活上的關心等這些措施,來進行勸學。勸學回來的學生我們也做到精準的安置,目的就是不讓學生再次成為輟學和失學兒童。」
針對大部分返校學生基礎差、底子薄、語言不通、不願入學、難以融入的輟失學困境,福貢縣結合學生實際,採取創新舉措,開辦了普職教育融合示範學校,為全縣適齡少年輟失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職業技能,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 副校長王錦武:「目前,學校共開設了美容美髮,中餐工烹飪,摩託車維修,電工實訓,電子商務專業。專業的開設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自主選擇所開設的。學校也將不斷的繼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專業,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校長 字躍芳:
「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學一技之長,學有所得,他們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學有所用。學生喜歡學什麼,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滿足他們的要求。」
如今,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有在讀學生306名。通過老師的耐心教育和幫扶責任人的貼心關懷,普職班的學生們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這些過去對未來沒有思考、沒有目標的孩子們,也漸漸找到了方向,有了夢想。
福貢縣普職教育融合班學生和義芳:「我到這裡學的專業我很喜歡,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美容美髮師,賺到錢後自己開一家美容美髮店,讓爸爸媽媽,弟弟妹妹過上更好的日子。」
經過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20年6月底,福貢縣控輟保學工作完成了現行脫貧標準下「兩不愁三保障」中教育有保障的脫貧標準。
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楊旭 羅雲成報導
編 輯:李玉花 少友葉
責 編:何 劍
監 審:張學坤
終 審:楊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