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旂的畫作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進入中國畫市場,1935年他在南京首次舉辦大型作品個展,展出的200多幅作品立刻被訂購一空,獲得畫壇高度評價,也獲得了「任伯年第二」的美譽。40年代初便躋身於中國畫壇一流大家行列。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張書旂的畫在新中國成立後一度在國內銷聲匿跡。20世紀90年代內地藝術品市場興起後,雖然張書旂的畫作較早地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卻一直在與其藝術水準極不相符的較低價位徘徊。
張書旂花鳥作品
早年流通在市場上的張書旂作品一般以花鳥畫為主,價格並不高,通常都在萬元左右。張書旂的《親雛圖》和《白鴿秋色圖》在2001年上海敬華、中國嘉德分別以1.32萬元和1.98萬元成交。其1941年作《蘆雁》在2002年的北京翰海獲價3.08萬元。之後,隨著藝術市場的回暖,價格直線上升,突破十萬元大關。張書旂《向日葵雙雞》在2004年中國嘉德拍出了15.4萬元。同年,他的《孔雀開屏》在朵雲軒拍賣會上也以19.8萬元成交。
張書旂花鳥畫
之後十幾萬元的作品開始增多。其《芙蓉雙鴨圖》在2005年的中貿聖佳獲價28.6萬元。這在當年是比較高的價格了。但是要論高價,其條屏和冊頁相對來說更受藏家追捧,是爭奪的對象,價值自然不低。如張書旂《花鳥四屏》在2004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經過幾輪的比拼,最終以61.6萬元的高價成交,創造了歷史新高。
徐悲鴻 張書旂 獅子貓
這類條屏的價格都不低,並且漲值迅猛,尤其是精品力作更是達到百萬。張書旂的《梅花鶴壽通景六屏》在2013年的上海天衡拍出了218.5萬元的高價,這也是其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無疑帶動了其整體的市場行情。
張書旂 雄雞圖
張書旂《花鳥冊》在2006年的西泠拍賣會上的成交價為15.4萬元,而該作在2009年竟獲價28.7萬元,增值將近一倍之多。若論價位,張書旂扇面的門檻較低,價格一般在數千至萬元,但升值空間巨大,值得藏家關注。張書旂 1939年作《雛雞》成扇在2003年的北京翰海僅以8000元成交,但是該作在四年後的2007年朵雲軒卻拍出了2.12萬元。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其具有較強的增值潛力。
張書旂 柳樹英群
另外,通過歷年的拍賣數據還觀察到,其孔雀題材價格都很高,如張書旂1939年作《孔雀》在2008年的北京翰海以20.16萬元成交。然這幅作品在2013年的中國嘉德被再次上拍,成交價為43.7萬元,五年翻了一番。張書旂《玉蘭孔雀》 在2014年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69.21萬元。此後,隨著藝術市場的火爆,他的書畫價格也水漲船高。張書旂的《松壽圖》在2010年的北京保利以44.8萬元成交,《和平》在2011年北京保利成交價為34.5萬元。
張書旂 春光共白頭
潘天壽曾贊他「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著……」隨著民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和書畫投資收藏者的日趨理性,張書旂的書畫市場行情值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