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是一個有著400萬人口的地級市,總面積18816平方公裡,位於江西省東部。
在近代史上,撫州由於經濟水平不是很突出,一直沒什麼存在感。
其實,古代撫州出了很多歷史名人。
從宋朝開始,就有「滿朝文武半江西」的說法,其中撫州才子又為江西之最,撫州也有了「才子之鄉」的美譽。
如今的臨川一中也是繼承了撫州「才子之鄉」的名號,每年有二三十人考上清華北大。
盤點撫州歷史上的十大名人,排名不分先後。
一、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1616年),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撫州臨川人,中國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
湯顯祖一生不僅為官清廉,而且還為後世留下來許多詩詞和戲劇的創作。
所作詩詞中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所作戲劇有《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牡丹亭》則是湯顯祖的代表作。
湯顯祖所作戲劇不僅在國內流傳很廣,還流傳到國外,被外國人視為珍品。
湯顯祖如今是撫州的標籤,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二、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宋神宗時期宰相,著名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最著名的就是「王安石變法」,身居宰相的王安石一心想讓大宋王朝國富兵強,推行青苗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但是由於變法過於激進,觸碰到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打壓,隨著宋神宗的去世,變法隨之結束。
至今,王安石的變法對宋朝的利弊依舊被後世爭論。
三、曾鞏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撫州南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
曾鞏年少時便十分聰慧,考中進士後為官清廉,體恤民情,辦學堂,重教育,興學風。
在文學上,曾鞏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文風自然純樸,古雅本正,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巨作,《元豐類稿》、《隆平集》等。
曾鞏還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
四、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晏殊為官剛正不阿,生活極其簡樸,而且廣納賢才,選賢舉能,為後人所稱道。
不過最為出名的,還是晏殊的詩詞,晏殊把宋朝婉約派的「花間詞」發揮到極致,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代表作有《清平樂·紅箋小字》、《踏莎行·碧海無波》、《清平樂·金風細細》。
晏殊還與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合稱「撫州八晏」。
五、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詞人。
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與父親一樣,晏幾道也是婉約派詞人,且造詣不低於父親。
由於晏幾道中年時期家道中落,其後來的詩詞中多了一份悽涼,而且更偏向愛情生活,代表作有《小山詞》。
六、陸九淵
陸九淵(1139年—1193年),字子靜,撫州金溪人,南宋哲學家,「世稱存齋先生」。
陸九淵和王陽明都是「心學」的代表人物,與宋朝時期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陸九淵的心學主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對後世影響極大,留世巨作有《象山先生全集》。
七、譚綸
譚綸(1520年—1577年),字子理,號二華,撫州宜黃人,明朝抗倭名將,戲曲家。
譚綸本是進士出身,乃一介文官,後來棄筆從戎,叱吒戰場。
明朝初期,沿海常有倭寇來犯,譚綸招募當地鄉勇,大挫倭寇,打得倭寇不敢來犯,最後官至兵部尚書。
在明朝抗倭戰爭中,譚綸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是我們的抗倭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譚綸在戲曲方面也很有研究,最終幫助促成戲劇之一「宜黃腔」。
八、李覯(gòu)
李覯(1009年—1059年),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撫州資溪人,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覯家境貧寒,但是從小便十分好學,寒窗苦讀數十載,只為報效國家,然而卻多次名落孫山。
放棄仕途後,李覯在家鄉開了「盱江書院」,一心只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由於李覯的才學和獨到的思想受到很多人追捧,所學者眾多,李覯也開始到處講學。
40歲時,範仲淹舉薦李覯為太學助教,李覯終得報效國家,其思想也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李覯的主要作品有《袁州州學記》、《潛書》、《廣潛書》、《慶曆民言》。
九、陳自明
陳自明(1190-1270),南宋醫學家,字良甫,撫州臨川人,號藥隱老人。
陳自明出生在中醫世家,從小便追隨父親學醫,14歲熟讀《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醫學著作。
陳自明善於採集各家之所長,再加上祖傳經驗和實踐,終成一代名醫。
陳自明擅長婦科和外科,代表作品有《外科精要》、《婦人大全良方》。
十、歐陽澈
歐陽澈(1097-1127),字德明,撫州崇仁人,北宋抗金英雄。
歐陽澈出生在北宋末年那個亂世,金兵來犯,北宋卻一再屈膝忍讓。
歐陽澈雖為一介布衣,卻性情剛烈,敢於直抒己見,以國事為己任,主張抗金。
北宋政府卻主張合議,金兵南下時,歐陽澈上書朝廷弊政三十餘事,陳安邊禦敵十策。
但是由於言辭過於激烈,宋高宗趙構震怒,下令把歐陽澈斬首,年僅31歲。
歐陽澈視死如歸,他曾說:臣非不知而敢抗言,願以身而安天下。
當然,撫州的歷史名人還有很多,神童方仲永、趙長卿、陳彭年、吳伯宗、朱思本、危素、羅汝芳等等,就不一一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