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際關係的好壞,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前老師和父母常常這樣教導我們,人要學會合群,不合群的人是不受歡迎的。跟人打交道,要熱情一點,嘴甜一點,多交朋友。工作之後我們更要融入同事,不然就會被排擠。
我們一直遵循著這樣的準則去與人交際,縱使是碰上一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也要維持表面上的和氣。一位退休女人卻感悟道:50歲退休之後,學會了不合群的活法,讓我的生活越過越自在快樂,晚年的幸福如約而至。我們聽了或許會很疑惑,不合群,反而會更幸福?讓我們來聽聽這位過來人的經歷。
自述人:寧女士/56歲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年輕的時候忙著奮鬥事業照顧家庭,想著退休之後,有時間了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是如此。
我喜歡旅遊。退休了有錢有閒,就想著自己身體還硬朗的時候多出去看看這世界的好山好水,感受不同地方的民族風情。我有一個要好的閨蜜,她把我拉入了一個旅遊交流群。
群裡都是一些喜歡旅遊的退休老頭老太太。群裡每天都很熱鬧,大家興致盎然地聊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後組隊一起去旅行。剛開始的時候我很興奮,感覺自己找到了組織,以後想去哪裡玩都可以呼朋引伴一起去了。
參加群裡組織的幾次旅遊活動之後,我越來越感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還退了群。剛加群的時候,我每天也是喜滋滋地抱著手機跟群友聊天,討論接下來去哪旅遊,總是聊得很興奮。第一次我們租了小輛小巴車去廣西桂林,一行十個人,司機是僱的,旅途中產生的費用全部AA制。
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生活在北方的我一眼就愛上了南方的綠色山水。我沉浸在自然的風景裡,享受大自然給自己的心靈來一場洗滌。我喜歡到灕江邊散步,找個地方靜靜地喝茶,感受南方山水。可我的夥伴們偏要馬不停蹄地打卡各個景點,走馬觀花,最熱情的時候是到此一遊式的打卡拍照。
我覺得旅遊就是找個喜歡的地方,放鬆身心,安靜地感受自然和當地風情。而不是為了拍照發圈,這種外在的熱鬧,在我看來就是炫耀和虛榮。為了花最少的錢,去更多的景點,她們把行程安排得很緊。我周車勞頓,腰酸背痛,也沒有心情看風景了,就只想早點回家。
驢友們看到我興致缺缺的樣子,就讓我打起精神來,出來玩就是要開心。我一臉愁容的樣子擺出來給誰看呢,她們又沒得罪我,簡直是掃大家的興。我解釋我更喜歡度假式的旅遊,這樣走馬觀花的方式我吃不消。她們又覺得我自視清高,看不起她們,都不太喜歡跟我一塊走。我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第一次旅遊回來之後,我真是有點怕這樣的旅遊了,在群裡也提不起興致聊天了。我的閨蜜悄悄跟我說,驢友們在背後議論我,說我不合群。閨蜜安慰我,融入她們後就好了。在閨蜜的鼓勵下,我又繼續和她們出遊了幾次,可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難以忍受,人累心也累。
再這樣折騰下去,我都要累壞了,愛旅遊的我都害怕旅遊了。群裡的驢友還是聊得熱鬧,只是我都不再參與了,還嫌信息太多太吵,關了靜音,就連群裡多次組織的旅遊活動,我也不參加了。驢友們紛紛對我有了意見,說我不積極,在群裡公開批評我,這讓我非常的困擾。
去旅遊不開心,不去又被討伐。我自己思考了一段時間,既然合群不開心,不想迎合他人,那乾脆就不要合群算了。我與她們本來就是素不相識的人,也沒有利益糾紛,為什麼非要委屈自己迎合她們,做一個「假」的合群人呢?
我在群裡坦白自己不適應這樣的旅遊方式,感謝大家曾經一起相伴出遊,說了些祝福的話,就退群了。從此之後,我的生活清靜多了,再也沒有動輒幾百條的未讀信息,也沒有別人在群裡議論我合不合群會不會做人。耳根清靜了,心也清靜了。
旅遊又不是非得要一幫人在一起才能去,一個人為何又不能上路呢?當我有了想去旅遊的想法時,我會提前做好攻略,規劃好路線,鍛鍊身體,準備物品。萬事俱備,一個人出遊也不會有所畏懼。一個人旅遊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想睡懶覺就睡懶覺。
我喜歡度假式的旅遊方式,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找家有特色的民宿住下來。休息好了再去周邊的景點走走,看當地風情,品當地美食。累了就回民宿休息,不想出門時在窩在房間裡看看書。整個人都是放鬆的,心情也是愉悅的。我慶幸自己不合群,而是選擇正視內心的需求,才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明年我的老伴也退休了,他也是喜歡旅遊的人,看見我去了那麼多的地方,他早就心動了。只是如今還在上班,抽不開身。他跟我約定,等他退休後,他就跟我一起出去旅遊,看山看水,好好享受我們的晚年。我喜歡一個人的旅遊,也期待老伴的陪同。
寫在最後
我們以前在學校過的是集體生活,要學會合群,搞特殊化總會太另類。在職場裡,人際關係複雜,無論是喜歡的人還是討厭的人,我們都要表現得合群一點,不然難以在職場中生存。我們以前要合群,都是因為要生活。
退休後,我們與他人已經沒有利益關係,既然志不合道不同,不合群也罷了,沒有必要再去迎合他人。人到晚年,更應該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讓自己活得自在點,輕鬆點。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畢竟生活是自己的,她們無法替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