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一生只畫第一任妻子

2020-12-12 封面新聞

【編者按】

這段時間,「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正在成都市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通過莫奈、馬蒂斯、畢卡索、杜布菲、蘇拉熱、庫爾貝等法國大師的真跡作品,還原了1800年至1980年這一個多世紀以來歐洲藝術的發展脈絡。展覽活動以19世紀的風景畫為開端,這一時期的藝術家更願以一種新視角關注身邊的環境。

「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是金秋時節送給成都市民的又一道文化大餐。觀眾和讀者朋友除了對參展的法國畫家的藝術成就感興趣,也會關心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或者畫家本人在生活中的「奇葩」軼事等等。

我們「寬窄巷」副刊,將從不同側面挖掘這些法國大畫家的另一面,也就是給大家講講這些大畫家的小故事。

莫奈

大畫家的小故事①

法國藝術史上,印象派絕對配得上濃墨重彩的一章。

這是一個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是法國藝術最輝煌的一個篇章,也是世界各地繪畫愛好者們最喜好談論的一個畫派。在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的大師,他們創造出了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比如德加的《舞女》、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雷諾瓦的《紅磨坊的舞會》等等。

提到印象派,不得不提有「印象派的領導者」之稱的大師克勞德·莫奈。他的《日出·印象》、《草垛》等作品更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而中國人對他的《睡蓮》更加熟悉。

最近,在成都博物館的臨展中,就有一副莫奈的《睡蓮》。這幅畫呈圓形畫面,在世界上只有4副這樣形狀的作品。

實際上,從19世紀90年代起,莫奈的作品中就屢屢出現「睡蓮」。直至1926年去世,莫奈總共創作了250多幅《睡蓮》。可以說,莫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蓮者」。

而他與第一任妻子卡米耶以及第二任妻子艾麗斯的愛情,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卡米耶,莫奈最重要的模特

坊間流傳,大師莫奈的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過像,即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

1865年莫奈在塞納河邊初遇見年僅18歲的卡米耶,便被這個美麗女子吸引住了。於是,他邀請她進入了他的畫室,成為了他的模特兒;而她也進入了他的生活,成為了他的伴侶。很快,莫奈創作出了《綠衣女子》,以卡米耶為模特,成就了他早期的輝煌。

穿綠衣的女士卡米耶

1867年卡米耶懷孕,並在1868年生下了她和莫奈的第一個孩子讓,但即便是這樣,兩人也未能成婚。莫奈的父親是法國北部港口勒阿弗爾的一名富商,原本養活這個在外學習藝術的兒子完全不成問題。但老莫奈不喜歡模特兒出身的卡米耶,堅決反對兩人的婚姻。於是,在莫奈提出要跟卡米耶結婚之後,父親苦勸了他一陣,但是遭到了莫奈的反彈。索性,老莫奈乾脆切斷了對莫奈的經濟支援,想要把他逼回家。

老莫奈脾氣很倔,莫奈完全也繼承了父親的性情。在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他仍舊沒有拋下卡米耶。終於,兩人又堅持了3年,在莫奈30歲那年終於獲得了家人的認可,得以成婚。

兩人結婚之後,莫奈一家的日子終於好過了一些。莫奈為卡米耶和孩子們畫了無數的畫像,把夫妻之間的恩愛秀得滿世界皆知。但卡米耶的命運卻像是她的名字一樣,飄零不定——卡米耶,在法語中其實是「茶花」的意思,她的一生也如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一般荼蘼而短促。

在1876年,卡米耶因肺結核病倒,1978年3月17日,他們的第二個兒子米歇爾出世,卡米耶的病情進一步惡化。那年夏天,莫奈舉家搬到韋特伊。同年,卡米耶被診斷出患有盆腔癌,於1879年9月5日逝世,在彌留之際,莫奈忍著巨大的悲痛為卡米耶畫下了最後一幅畫像《臨終的卡米耶》。

莫奈後來回憶說,「在愛妻的病床前,我十分本能地對那已無表情的年輕面孔仔細端詳,尋找死神帶來的色彩,觀察顏色的分布和層次的變化。於是萌生出一個念頭,要為這即將離開我的親人畫最後一幅肖像。」

卡米耶去世的時候年僅32歲,終其一生都伴隨著莫奈在窮困潦倒中生活,未能享受到莫奈的巨大成就。因此,莫奈對於卡米耶一生都懷有歉疚。

艾麗斯,只為她畫了一副像

卡米耶的死實際上並沒讓莫奈消沉多久,因為在她去世之前,莫奈身邊已經有了一個「紅顏知己」,那就是莫奈贊助人歐內斯特·奧修德的妻子艾麗斯。

花園裡的艾麗斯

艾麗斯與卡米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卡米耶安靜、內斂,與世無爭,在家裡相夫教子,但艾麗斯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而且聰明伶俐。她本來就出身於一個中上階層的家庭,又嫁給了一個百貨業富豪,也是藝術收藏家,住在一座大城堡裡。歐內斯特·奧德修的母親第一次見了艾麗斯之後,立刻給兒子寫信表達了她的滿意:「這個女人聰慧,有頭腦,而且很有毅力。跟她聊天很輕鬆,雖然她的嗓門有點大。她比你給我的照片上看起來更加精緻和美麗。」

這樣一個風姿綽約又有藝術品位的女人,在家裡裝修城堡時與莫奈相識,兩人很快產生了感情,越走越近。沒想到,一年之後奧修德破了產,他不僅賣掉了所有的收藏品,而且還拋棄了妻子和孩子,獨自去了比利時。

這個時候,莫奈已經離不開已懷孕的艾麗斯了,因此一併承擔了照顧艾麗斯的責任。

於是兩家人一起生活到了偏遠的韋特伊鄉下去,艾麗斯生了孩子之後就一直操持家務以及照顧生病的卡米耶,她與莫奈之間的感情也已經公開化了,很多人都知道她就是莫奈的情人。

後來,歐內斯特回到巴黎之後,有時也來探望艾麗斯和孩子。每次歐內斯特來的時候,莫奈只能離開艾麗斯的房子,這讓他非常痛苦,還會偶爾做噩夢,失眠,甚至無心作畫。

卡米耶死後,兩人的關係就更沒有了什麼顧忌了。一年後,巴黎的報刊《高盧人》已經開始稱呼艾麗斯是「莫奈迷人的妻子」。艾麗斯也發揮了自己之前在社交圈和藝術圈內的人脈,開始幫助莫奈經營他的畫作,讓莫奈最終成為了有保障的畫家。

甚至有傳聞說,艾麗斯的小兒子、1877年出生的讓·皮埃爾·奧修德,實際上並不是歐內斯特的親生兒子,而是莫奈的私生子。根據美國學者萊文的研究,莫奈在1893年搬到吉維尼之後,曾經經歷了一次情緒上的崩潰。當時,歐內斯特來到吉維尼給艾麗斯過生日,將他排除在外,這讓他整個人崩潰了。但他又不想給艾麗斯留下這種脆弱的印象,於是他聲稱自己是為了「我們兩人可愛的孩子著想」。其中一個是1878年卡米耶生下的米歇爾,另外一個就說的是讓·皮埃爾。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莫奈會在歐內斯特拋棄艾麗斯後堅持照顧他們,因為這可能是在照顧自己的親生孩子。

與艾麗斯之間深厚的感情也讓莫奈想要結婚,但艾麗斯始終沒同意。一直到1891年歐內斯特的死訊傳來之後,艾麗斯才與莫奈在第二年結婚。這時,艾麗斯已經48歲了。

1911年,艾麗斯去世,她的女兒布蘭奇,則以繼女和兒媳的雙重身份代替母親照顧莫奈一生。而莫奈在一生中,只有一幅畫確定是以艾麗斯作為模特兒畫的,但莫奈的朋友和學生們,倒是給她畫了不少畫像。

莫奈的風景畫

吉維尼,名副其實的睡蓮鄉

不少關於莫奈的愛情故事中,都曾經寫過莫奈為了心愛的妻子卡米耶而買下了巴黎郊區吉維尼那座美麗的花園,但事實上,卡米耶甚至根本不知道吉維尼這個地方。這座美麗的花園,是莫奈和艾麗斯一起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1881年,莫奈帶著艾麗斯搬家到了距離巴黎30公裡外的普瓦西,但莫奈很不喜歡這個地方,於是利用空餘時間到處找房子搬家。

2年之後,他在一次長途旅行的火車上,終於發現了一座讓自己滿意的小鎮吉維尼。手頭並不寬裕的他,先在吉維尼小鎮上租下了一個鄉村小築,把艾麗斯和孩子們都帶到了這個寧靜的地方。7年之後,從長期購買他作品的著名畫商保羅·杜朗魯耶那裡,得到了一筆錢,便迫不及待地花22000法郎,把在吉維尼租住的房子和庭院整個買下了。

有了自己的居所,莫奈開始對花園進行改造。酷愛花草的他,從巴黎花商那,購買了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奇花異草,把他們歸置到心愛的花園裡。後來,他挖掘了人工池塘,設計了一座「水上花園」,並在池中築起了一座日本式小橋,種下了一池睡蓮。

「我所有的錢都花在了花園裡,」莫奈說,但「我真高興。」花園不僅是莫奈養花種草的大實驗室,也是他創作的素材。養花和作畫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莫奈自己也說,「除了園藝和作畫,我一無所長。」

起初只是用於觀賞的睡蓮,慢慢地,讓莫奈有了創作的衝動——「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板「,直覺而又當下。從第一次拿起畫筆描繪睡蓮開始,睡蓮成了莫奈晚年繪畫的主題。

《日出印象》

大睡蓮,患白內障後的傑作

搬到吉維尼之後,莫奈開始畫起了睡蓮,這成為了莫奈後期最重要的繪畫主題。從1897年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明確題為《睡蓮》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和「睡蓮」意象相關的畫,比如《睡蓮池塘》、《柳下的睡蓮》或《日本橋》等,加起來總共應該是242幅。

其中,在1907年到1908年兩年間,面對維吉尼住所的水面,莫奈別出心裁地創作了4幅圓形《睡蓮》,這也是莫奈所有「睡蓮」主題的畫作中,僅有的4幅圓形《睡蓮》。其中的一幅,被收藏於藏於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睡蓮》

莫奈關於睡蓮最重要的幾幅作品,都被收藏在了巴黎的橘園美術館,因畫幅巨大,也很多人稱這幾幅睡蓮是「大睡蓮」。這些驚世的傑作甚至是在莫奈患白內障,幾近失明的狀態下創作的。

莫奈的眼疾起始於1905年。這一年初,他覺得看外界的事物色彩跟以往看到的不一樣,後來就越來越有這種感覺。直到1912年,巴黎的眼科醫生診斷說,他患了白內障,害怕因為手術而失明,莫奈拒絕了治療。

1914年,莫奈開始創作8副大睡蓮的畫作,而整個創作的過程也就是他的眼疾加深的過程。他在1922年8月11日給畫家兄弟加斯東的信中訴說道:「我可憐的視力使我看任何東西都全然模糊不清。」

眼睛看不見了,莫奈靠著觸覺摸索,拿起顏料,詢問助手顏料上的標籤是什麼顏色?他搜尋著記憶裡的色彩,在畫板上調色,憑藉著記憶,塗抹在畫布上,就這樣艱苦的完成了一副又一副的睡蓮。一九二三年開刀拿掉白內障,他的眼睛忽然又清晰了。《四季睡蓮》正是這最後六年的視覺經歷最大變化時的作品,莫奈的狂喜與哀號,莫奈的笑與淚,莫奈的驕傲與沮喪,莫奈致死的寂寞與勇士的榮耀都在這一組畫作之中。

1926年冬天,莫奈死於了肺癌。他被埋葬在了吉維尼小教堂的墓園裡,在他身邊長眠的是第二任妻子艾麗斯以及英年早逝的大兒子讓·莫奈,甚至最後整個家族都被埋葬在了這裡,而卡米耶則是一個人孤孤單單躺在了韋特伊的公墓裡。

也許,雖然莫奈為卡米耶花了數十副畫像,但她也只是心頭上的那一朵俏麗的茶花,而陪伴他走過風風雨雨艱苦生活,幫助他拉扯大孩子的艾麗斯,才是心目中真正的睡蓮。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相關焦點

  • 莫奈丨一生很短 只夠愛一個人,畫一個人
    在畫中,光與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調互襯顯得十分動人。而莫奈對於人物畫像的創作也是近乎偏執的,他很少為別人畫像,卻痴迷的描繪著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少女時期的卡米爾如出水芙蓉,也是窈窕淑女、人間精靈,渾身散發著讓莫奈著魔的光彩。
  • 因為一張畫,愛上一個人,一生只畫自己的妻子,他的名字叫莫奈!
    莫奈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但這無數作品中,只出現過以為女子——莫奈的妻子卡美伊。1865年,莫奈有兩幅描繪海景的畫作被藝術沙龍所採用。
  • 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像?
    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像?卡米勒肖像 1866坊間流傳,大師莫奈的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過像,即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勒。綠衣女子 莫奈 18661865年莫奈在塞納河邊初遇見年僅18歲的卡米勒,即被這個精靈般的女子吸引,她註定要成為莫奈畫中鳴啾的小鳥。於是卡米勒從生活中走進莫奈的畫中,又從畫中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 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肖像
    原標題: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肖像 作為藝術探索者,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無疑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然而,莫奈走過的道路是曲折而艱辛的,讓他能夠度過蹉跎歲月,最後達到藝術巔峰的,是一個叫卡米勒的女人,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畫過肖像的女人—— 莫奈的著名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創作開始於1865年,當時,莫奈初識卡米勒,請她做自己當時正在籌劃的一幅巨型油畫(4.5×6米)《草地上的午餐》中的模特。
  • 莫奈:一生只做一件事
    對於學畫畫的人來說,這位大師的名字會很親切一點也不陌生,因為莫奈是「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不過不學畫畫的人應該也對莫奈大師有所了解,提起莫奈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腦海中的第一個畫面可能並不是他的外貌,而是一輪隱藏在薄霧中正在升起的紅日。
  • 莫奈:我的一生只畫一人,只愛一人
    作為印象派創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別喜歡畫光,甚至是終其一生都在找體現光之美、空氣之美的方法。由於孩童時期受生長環境的影響,導致他一生偏愛「水」的題材。莫奈在《睡蓮》的畫中竭盡全力描繪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見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筆下,完全成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繪出的最奇妙和富麗堂皇的織錦緞。馬奈稱它是「水的拉斐爾」。
  • 一生只畫一個人丨關於克勞德·莫奈的11個小故事
    莫奈在很小就擁有藝術才華莫奈(Monet)於1840年出生於巴黎,從小就開始畫畫,畫老師和鄰居們的素描。他曾就讀於一所藝術學校,十幾歲時就賣掉了自己畫的當地人物漫畫。他還學習了油畫和戶外繪畫,這後來也成為他風格標誌。莫奈的母親非常鼓勵他的藝術創作,但開雜貨店的父親卻希望他專注於雜貨生意。
  • 法國畫家莫奈:一生只夠行一事,愛一人
    正是因為這樣性格特點,莫奈在人群中顯得落寞孤獨,顧身一人在印象派的探索中前進。真正的大師,都是孤獨的,他們不盲從,不妥協,只願意靠自己的研究獲得珍寶。莫奈說:「我要像鳥兒歌唱那樣作畫。」1865年,那一年是莫奈的劫,也是他的緣,他在塞納河遇到了一生摯愛,18歲的卡米爾,從此他的眼裡,愛裡,畫裡,生命裡都只有這樣一個女人了。
  • 莫奈一生,行一事,愛一人
    撰文 | 李麗儀正常男人在妻子臨終去世前不說是痛苦流涕,至少也是悲傷不已,但是有一位畫家看到自己妻子彌留之際,第一反應居然是架起畫架,開始為其作畫,這種反應實在讓人震驚。於是萌生出一個念頭,要為這即將離開我的親人畫最後一幅肖像。」這位奇葩的畫家,就是鼎鼎有名的克勞德·莫奈,作為「印象派領導者」,他留下了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終其一生都對光影世界充滿了執著。「社會我莫奈,人狠話不多」,每當別人攻擊他的畫作時,他所做的就是不停地畫,以超強實力打了敵人的耳光。
  • 寵妻狂魔莫奈一生只畫一人:我不關心世界,我只關心你
    但這無數作品中,只出現過一位女子——莫奈的妻子卡美伊。莫奈畫筆下的妻子,有正臉的、側臉的、微笑的、沉思的、站著的、坐著的......總之,莫奈就是一部行走的攝影機,妻子就是他畫筆下的唯一模特,將妻子的一顰一笑都勾勒出來,生怕錯過妻子每一個動人的瞬間。你負責美,我負責畫,是寵妻狂魔沒錯了。
  • 莫奈強忍內心分離的痛苦,顫抖著手,畫下妻子在這世間最後的容顏
    ,顫抖著手,畫下愛人在這世間最後的容顏。畫面中的卡蜜兒是莫奈的妻子,妻子年輕就患有絕症,在病痛的逐日摧殘中,莫奈在妻子身上看到光影在一點點的消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儘管在卡蜜兒離世後,莫奈娶了富豪遺孀為妻,但從未為她做過一幅畫。莫奈卻為卡蜜兒做過許多的畫作。有許多得到了私人或者展館的收藏。卡蜜兒賞識莫奈的才華,不顧莫奈的窮苦與他在一起,儘管父母反對,她依然能欣賞到莫奈的光。1866年,莫奈為卡蜜兒畫了一幅《綠裙女子》的全身像。
  • 莫奈——一生的追光者他留住了光卻留不住她
    ,這讓我們記住了這位印象派的代表大師,卻少有人知道,莫奈一生中最為真摯的一幅畫作是什麼?這樣的作品一定是和他身邊的女人有關的,沒錯,正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這個叫卡米爾的女人陪伴了他14年,在此期間,莫奈的作品裡都出現了卡米爾的身影,這也留下了後來人們對莫奈一生只畫一人的評價。
  • 莫奈的畫裡有一陣輕柔的風
    <1865年,那一年是莫奈的劫,也是他的緣,他在塞納河遇到了一生摯愛,18歲的卡米爾,從此他的眼裡,愛裡,畫裡,生命裡都只有這樣一個女人了。莫奈的這一生只畫過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那段艱難相守的日子,莫奈的畫中只為卡米爾而存在,後來卡米爾不幸盛年病逝,莫奈就此擱筆轉而痴迷大自然,莫奈晚年一直不厭其煩地畫著睡蓮,靜謐虛幻而悽美,也是正是卡米爾的化身。
  • 莫奈的睡蓮與他的一生執愛
    和其他印象派畫家相比,莫奈似乎更專注於風景,但事實上,他的人物肖像作品也不在少數,只是這些人物畫像都是以被他鍾愛一生的妻子卡米爾為模特。1970年,羅馬尼亞發行的郵票就選用了莫奈以卡米爾為模特所繪的《綠衣女子》。    1865年,莫奈與卡米爾在巴黎的塞納河畔邂逅,這一年,莫奈25歲,卡米爾18歲;莫奈是畫家,卡米爾是模特。
  • 莫奈與畫裡的那個女人,終歸是愛情的宿命!
    從1865年到1879年,這14年裡,這個女人都出現在了莫奈的畫裡。熟悉莫奈作品的人,應該早就猜到了這位畫中女子的身份,沒錯,她就是卡米爾,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十幾歲就出來給各種畫家當模特,直至1865年、她遇到了莫奈,這個後來畫了她一輩子的男人。
  • 藝術界畫妻「狂魔」——莫奈:願用一生來畫你
    從1866年—1879年,整整13年間他用愛注入了每張有她的畫中。他就是莫奈,全名: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莫奈是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也是印象派運動領袖人物。為何莫奈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女人卻只選擇了她呢?這其中的故事讓小編為你們細細道來吧!1866年巴黎官方舉辦沙龍展,莫奈本來應該完成的巨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沒能按時完成,眼看時間期限快到了,在屋內著急打轉地莫奈偶然瞥見樓下趕集的小姐卡米爾。午後的陽光打在這位美麗動人的女士身上,莫奈的目光便再也移不開。
  • 藝術家畫老婆是常事,莫奈畫了一輩子,最後這位比他還牛!
    一個人想做一個優秀的畫家,不管是西畫還是中國畫,總是會去練習素描、速寫、色彩,當然也會練習畫肖像以及人體。畫肖像藝術家經常拿自己和家人作模特,因為方便、信任和愛。許多藝術大家都有自己的自畫像,能夠代表自己不同時間段的藝術風格和思想。
  • 莫奈究竟畫了多少幅睡蓮?好像全世界到處都有這幅畫?怎麼回事?
    莫奈究竟畫了多少幅睡蓮?相信稍微對印象派有所了解的人,內心都會有這個疑問,怎麼好像全世界到處都有這幅畫?怎麼幾乎每一個有名氣的美術館、博物館都有這幅畫?莫奈到底畫了多少?事實上,真實的數據確實很驚人,莫奈所畫的《睡蓮》共有181幅。晚年的時候,莫奈甚至開鑿了一個小池塘,裡面長滿了睡蓮,而他每天的事情,就是對著這個蓮花池寫生。他曾經說:「除了畫畫和種花,我這個人真是一無是處。」莫奈特別喜歡種花,喜歡打理花園,並且堅持了一生。
  • 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此女就是前妻卡米爾
    #三八節網易藝術精編系列推薦#偉大的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小編每日精選傑出的、拔尖的、引以為傲的藝術女性推薦給各位,今日推薦,讓莫奈著迷一生只畫她的主角,她的身份莫奈前妻,她的名字卡米爾(CamilleDoncieux)。
  • 莫奈: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像
    這一年莫奈畫下了卡蜜兒在家中做針線的一張肖像。這件小小的作品很不同於莫奈同一時期的畫作。這一年莫奈畫下了卡蜜兒在家中做針線的一張肖像。這件小小的作品很不同於莫奈同一時期的畫作。卡蜜兒坐在室內一角,對著窗口陽光做針線。一個相愛相處了十年的女人,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在莫奈的筆下可能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嬌美豔麗的模特兒。一個女性,有了妻子與母親的身份,似乎原始女性如花綻放一般的誘惑華美消失了一些,卻又生長出一些如同果實一般安靜飽滿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