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有著400多年的流光溢彩,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當然,另外三個似乎更有名一些,是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有很多表演,在這樣的景色裡看評彈,是很美的體驗,有種今日何日,今夕何夕的恍惚感。
蘇州園林多,和士大夫們厭倦爭名逐利退而寄情山水有關。園林主人多不張揚,因此園林也低調雅致。留園的三任主人皆是文人雅士。第一任園主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罷官後建此園,「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時人稱「東園」。第二任園主劉恕曾任柳州、慶遠知府,1793年購得此園後用5年時間修葺,移入多處名峰,改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1873年此園被曾任廬州、寧國知府等職的盛康購得,改名「留園」。
進園不久便經過一條暗廊,四面皆封,只有一些漏窗感知光照。走到盡頭忽覺大亮,園景乍現,水池,亭閣,假山一一入眼,十分驚豔。
簡單的幾何元素,曲徑通幽,不浮華,不複雜。留園面積雖小,但景致頗多,真正創造出了「移步換景」的境界。小小的地方,韻味無窮,同一個景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感。走著走著以為沒有路了,一拐彎卻又別有洞天。
圓洞門「又一村」,取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圓門、樹、牆,製造出層層疊疊的感覺,一個小框仿佛好像包含了很多東西,婆娑光影中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美的世界。
走在園中,不由感慨還是古人更懂生活——造一處園林,將天下山水秀麗,盡收在這一方天地裡,宅在家中也坐擁天下美景。不過奢華,但盡奢華。
假山、碧水,都是留園的精華。庭下,盈盈碧波;波側,清漪一亭。此刻,沒有風,只有溫潤的陽光漫過,隱約中有香味傳來,亭子裡坐滿了休憩的人。如果當年造園的人見到,估計尋不到心中的那份清幽了。
昔日的豪宅小院,成了今日遊人可以隨意進入的觀賞景點。這座粉牆黛瓦、曲徑通幽的小院子裡藏著整個江南,也難怪熙熙攘攘 ,遊人如織。無論時光如何流轉,人們對美的追求, 總是沒有改變。
走到任何一處景致,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畫。已過花期的紫藤綠幽幽地攀爬在鐵架上,池塘裡小巧的荷花正盛,讓人們在此間流連又流連。
五峰仙館內有大量的楠木建築,用料奢華,建築精美。隔斷上部分用的是蘇繡,從裡面向外看時,能清楚地看清五峰仙館內的陳列,而從外面向裡卻看得不大清楚,給人的感覺極為奇妙。
楠木的色調讓人沉靜,園子主人的品味讓人嘆服。留園的牆壁上有這樣一句話——清泉洗心,白雲怡意。住在園中之人,即使家纏萬貫,權高位重,也依舊有煩心的時候。從外面沾染了塵埃,回到家中,這裡有山有水,有清風白雲,心也就漸漸沉靜。
留園內的太湖石假山堪稱一絕,最著名的是冠雲峰,高達6.5米,是蘇州園林中最高的太湖石峰。這塊玲瓏的石頭也不知道是誰人放進太湖裡,又是誰人取出來,如今在留園裡倨傲一塊,挺拔俊秀卻又是如此寂寞。走在園子裡,如走進吳夢窗的詞中,左右顧盼,七室樓臺,拆下不成片段。(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讚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