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唱童謠齊讀俚語 「原汁原味」過個廣州年

2020-12-17 東方網

原標題:學唱童謠齊讀俚語 「原汁原味」過個廣州年

市民在挑選年貨。實習生鄭凱夫 記者莫偉濃 攝

  唱童謠讀俚語

  隨習俗過新年

  再過幾天,便入年關,也到了舊時廣州「煎堆碌碌,油角彎彎,賣懶歌謠,悅耳飄香」的時節。儘管這番獨特的過年景致已不多見了,但「逛花街,行大運」、「年廿八,洗邋遢」的習俗深入人心。老廣過年有什麼講究?習俗外又有何變化?不妨隨筆者哼唱著粵語童謠,尋找「原味」、「新味」的「廣州年」。

  文/記者方晴 圖/記者莫偉濃

  洗洗迎新年

  歌仔唱出年俗歷 新風舊俗都叫「年」

  「年廿三,謝灶君;年廿四,開油鑊;年廿五,蒸年糕;年廿六,掃房屋;年廿七,執歸一(整理);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貼春聯;年三十,團年飯。」——廣州俚語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 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遊花地,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起燈頭,採青走百病。」 ——過年風俗歌

  正統的「廣州年」,以年廿三「謝灶君」為始,到大年十五「元宵節」為終。現在即使是老一輩的廣州人,也甚少能按部就班地過一個「完整」的年;年輕的廣州人,更是百無禁忌,簡單行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民俗學家葉春生笑稱,廣府文化既古老又年輕,一邊舞獅舞龍一邊唱著卡拉OK,一邊供著財神一邊操著電腦預測股市。但無論如何變遷,不變的是濃濃的人情味,可以說,有家便有年。

  選擇外出旅遊的廣州人還是少數,更多人仍遵循著串門拜年的習俗。葉春生介紹道,舊時的廣州人對如何過個好年十分有講究,從臘月廿三直到元宵節,天天都有安排。年廿三開油鑊,取「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意頭;年廿四蒸年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大年廿六到年廿八,打掃家裡的裡裡外外。年三十吃團年飯,席間必有雞和魚,寄寓「年年有餘」。

  葉春生以一首「新春風俗歌」介紹了年初一以後的風俗。「初一人拜神」,開門、燒炮、接財神,廣東人一般初一不去串門,直到「初二人拜人」才互相拜年;「初三窮鬼日」,相傳是赤口,容易吵架,也不串門;初四看見乞丐必給米若干;初五、初六遊玩,初七遊花地。

  初七至十五的歌詞,分別表達了「回娘家」、「打春」和「元宵」的習俗。「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的意思是,不要在初七去娘家的,即使去了,初八也不要回來,初九再回來;「初十打春去」是指南海一帶、兩村小孩拿著石頭開戰的風俗,小孩往往初十打了一天還不過癮,第二天家長便要把孩子趕回家裡;「十二打東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起燈頭」均是元宵習俗,生了男孩子的人家在大年十五掛一盞燈,十六晚上去「偷青」,即到別人的菜園子拿一把菜回家,意在延年益壽。

  年廿四~年廿八:

  油角煎堆漸見少 全家出動洗邋遢

  「年廿八洗邋遢,若然唔洗(不洗)豈會發。」

  ——廣州俚語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

  ——廣州俚語

  本周四是大年廿四,也是舊時「開油鑊」的吉日,舉家一起搓麵粉、包油角、堆煎堆。不過到了現在,年貨已幾乎由商家代勞,「煎堆碌碌」成了老廣一段香甜的回憶。但全家出動的「年廿八,洗邋遢」,仍然深受廣州家庭推崇。

  葉春生介紹道,「年廿八,洗邋遢」是廣州地區特有的習俗,年三十則是「洗白白」。葉春生說:「按習俗,大年初一是不洗頭、不洗澡的,清潔也不行,以免洗去財氣。」以前廣州人理髮、洗頭都會趕在除夕夜前完成,不過現在都市人與時俱進,不一定都堅持舊俗。大年初二開年後就沒有那麼講究,而年初七以後就百無禁忌了。

  年廿八~年三十:

  小孩「賣懶買精歸」 大人買花待花開

  「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不懶)。」

  「賣懶去,買精歸,賣左懶仔過新年,食過年飯好種田。」

  ——廣州童謠《賣懶歌》

  小孩「賣懶」,大人「買花」,你可知道,賣懶童聲也曾沿街唱?年過八旬的朱婆婆哼唱著「賣懶,賣懶」,重現如今已鮮見的「賣懶倡勤」習俗。「現在的小孩沒有『賣懶』的習慣,但買花迎春沒有變。」廣州人買花不等花市開張,提前一個月就已經到花地灣「淘貨」了。

  以廣州人家喜愛的漳州水仙為例,想要開花適逢春節,須提前一月時間選購好。花農劉為傑告訴記者,挑選水仙要注意外形豐滿、球形端正,根沒有長出或剛剛萌動,兩個大小相近的水仙球,越重質量越好。

  有多年養水仙經驗的陳伯伯,在家裡的洗手間用木板和白熾燈為水仙花搭建了一個「迷你溫室」——白天把水仙放在陽臺吸取陽光養分,晚上把水仙放回「溫室」,以求準時開花。

  年初一~年十五:

  科技觸動醒獅郎 網店微信淘生意

  「金鼓一響黃金萬兩,金獅點睛富貴繁榮。」

  ——廣東俗語

  鑼鼓喧天,醒獅舞龍,仿佛是春節年味的最佳寫照。從鄉間舞到城市,從節慶舞到店慶,醒獅已成為城市商業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千年商都廣州城,更是炮仗聲、鑼鼓聲、喝彩聲,聲聲響亮;醒獅人、異鄉人、本地人,人人開心。

  去年夏天,23歲的楊箕村人伍志釗帶著一群來自獵德村、車陂村等地的少年練習醒獅;寒假將至,這支「少年醒獅隊」將敲響鑼鼓,再度「起獅」。阿釗告訴記者,「過兩天有一單公司年會,年後的生意目前接了3單,去年這個時候已經接了6單了。」

  市場的變化也促使了醒獅人思變。近日,這門古老的藝術,一改「口耳相傳」的中介模式,也有了微信公共號和淘寶網店。記者在淘寶網搜索「廣州 醒獅」,找到了一家來自番禺的醒獅隊,包括一支8人醒獅隊2個獅頭。老闆馬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去年年中在淘寶開店。「現在很多醒獅裝備公司都開了網店,既方便又便宜。」

  水仙開花 宜早不宜遲

  由於水仙喜寒怕熱,室溫平均為12℃時,需40天開花;室溫平均15℃,約25到28天開花,室溫20℃時,約20天左右開花。

  水仙花開後,適宜保持低溫以延緩花的衰老。在水仙花盆中加入微量的阿司匹林粉末或者1片谷維素,也可適當延長花期和延緩花朵枯萎。總的來說,水仙開花,宜早不宜遲。

  家用電器如何清洗?

  除了電視機、抽油煙機和熱水機等需要專業人士清洗,其他大部分電器的簡單清潔市民都能自己動手。

  電飯煲的內膽外殼、微波爐的玻璃轉盤和軸環,可用肥皂水清洗。如果有飯粒掉進電飯鍋內部,可以拆開部件,清除乾淨後用無水酒精擦洗。

  至於電冰箱,如果沒有異味,可用幹布輕輕擦洗,有異味則用洗滌劑擦拭。倒掉集水盤裡的霜水,用吸塵器吸掉電冰箱背面的冷凝器上的灰塵,以免影響散熱。

  醒獅知多D

  商業醒獅講行規,多是默認不成文。如春節醒獅選擇初一、初二和初八比較多,百貨商場一般在9時40分開舞,粵語為「9時八個字」,有「久發」之意,行內又相傳酒樓是在10時40分,取「實發」寓意。醒獅人講究意頭,與廣州習俗一脈相承。

  年俗詞典:

  開門炮

  年三十晚守歲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時,也就是十二點,點開門炮,廣州以前比較興盛,現在郊外農村還有,一到十二點處處炮聲響,第二天門外滿地紅,春天、年味氣息濃鬱。

  搶頭牙

  過去廣州人時興初二、十二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所以要起得早,做得早,叫做搶頭牙。殺雞備酒,大吃一餐,才叫「開年」,此後才可以掃地和免除禁忌,開始給親戚朋友拜年。

  開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從初十就開始「開燈」。「開燈」的燈五花十色,均從專業店檔中購買,如有去年元宵後出生的男孩的家庭,要請外婆和親戚朋友來家慶賀,俗稱「做燈酒」,以示祝賀「添丁」。正月十三,在廚房裡也要點燈,此稱「點灶燈」,直點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試燈」,即「試點元宵燈」。十四是「上元節」(元宵節)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紛紛搭彩繃,掛花燈、舞獅、舞龍、預演元宵節日,也叫「試點」。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唱童謠讀俚語 隨習俗過新年(廣州)
    唱童謠讀俚語 再過幾天,便入年關,也到了舊時廣州「煎堆碌碌,油角彎彎,賣懶歌謠,悅耳飄香」的時節。儘管這番獨特的過年景致已不多見了,但「逛花街,行大運」、「年廿八,洗邋遢」的習俗深入人心。老廣過年有什麼講究?習俗外又有何變化?不妨隨筆者哼唱著粵語童謠,尋找「原味」、「新味」的「廣州年」。
  • 唱童謠讀俚語 隨習俗過新年
    唱童謠讀俚語再過幾天,便入年關,也到了舊時廣州「煎堆碌碌,油角彎彎,賣懶歌謠,悅耳飄香」的時節。儘管這番獨特的過年景致已不多見了,但「逛花街,行大運」、「年廿八,洗邋遢」的習俗深入人心。老廣過年有什麼講究?習俗外又有何變化?不妨隨筆者哼唱著粵語童謠,尋找「原味」、「新味」的「廣州年」。
  • 大語文啟蒙,從唱詩歌、童謠開始
    他就想寫給孩子們寫一本現代版的聲律啟蒙,寫出好玩又好讀的對韻文字。《唱!童謠》則是童謠集,中國童謠那麼多,編輯們精選了60首經典童謠,絕大部分都耳熟能詳。在給叮噹讀詩歌、童謠時,我經常會想,詩歌裡有個「歌」字,童謠裡有個「謠」字,按道理,它們都是能「唱」的。那要怎麼唱呢?作者之一梁俊老師完美回答了這個問題。
  • 方言童謠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有錢攞個嬌嬌女,無錢攞個豆皮婆......」8月22日上午,極具年代感的童謠聲在中山紀念圖書館報告廳響起,一場別開生面的名家講座正在進行。主講人鄭集思、林鳳群、舒飯三人通過陳述和分析一首首香山童謠,將隱藏在童謠背後的香山各地區民風民俗娓娓道來,重構了香山舊時社會生活圖景,激發青少年熱愛家鄉、保護地區民俗文化的熱情。
  • 蘇州童謠,你唱過麼?
    有人說要想了解蘇州就得吃上一頓蘇幫菜再聽上一曲蘇州評彈不過,還有一樣東西也能讓你品到最原汁原味的蘇州味道江南文化裡的童聲童趣「古城蘇州小吃多,滿口香甜滿口酥,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力棒」稚嫩的童音唱的是蘇州的小吃點心
  • 快快樂樂唱童謠
    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未成年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9月18日,滁州市2019年優秀童謠推廣傳唱發布儀式在解放小學舉行。
  •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呢滴廣州人細細個經常唱的粵語童謠 你仲識唱幾隻? 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賴翻隔籬個二叔婆。》 拍大髀,唱山歌 人人都欺我冇老婆 嘀起個心肝娶幾個 有錢娶個嬌嬌女 無錢娶個痘皮婆 痘皮婆,食飯食得多 屙屎屙幾籮
  • 《新廣府童謠》發布|咁新穎的童謠,你聽過未?
    那些原汁原味廣府童謠,你還記得幾首?昨日下午,廣州出版社出版的《新廣府童謠》新書首發式在廣州珠江新城K11藝術購物中心的言幾又書店成功舉辦。本書收錄了著名兒童文學家陳子典教授最新創造的45首廣府童謠,由趣至文化繪製插畫 。
  • 《月光光》、《落雨大》入選最經典廣府童謠
    《老廣新遊之廣府童謠》首發廣州日報訊 (記者林洪浩 攝影報導通訊員馮曉、朱海靖、梁建華)對很多老廣而言,廣府童謠意味著歡樂與懷舊,因為時至今日,今天孩子們仍朗朗上口的廣府童謠可能只有《月光光》、《落雨大》、《雞公仔》幾首,但大部分的廣府童謠近乎湮沒。
  • 提魚燈唱童謠 齊憶舊時沙灣
    2000年,沙灣鎮榮獲文化部頒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飄色之鄉」稱號。2007年,沙灣飄色榮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4月2日上午10:30,飄色巡遊回到狹長的古街巷中,沿襲了古沙灣飄色從祠堂起色的傳統,從留耕堂起色,穿越古老的廬江週道至文林坊、鶴鳴巷、光裕路和安寧路,來到古鎮南入口。當日,萬名觀眾冒雨在古巷道中再次體驗面對面賞色的樂趣。
  • 新廣州人也愛粵語童謠
    原標題:新廣州人也愛粵語童謠信息時報訊 (記者 王智汛) 「榕樹底,擔凳仔,霸頭位,聽古仔。」「打開蚊帳,有隻蚊,快啲攞把扇嚟……」這些經典的粵語童謠,現在很多廣州小朋友都不會唱了,但在白雲區槎龍鎮泰小學,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卻唱得字正腔圓。據了解,這家有超過一半學生為非廣州戶籍的學校,把廣府文化融入校本課程,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讓全校學生都學會唱粵語童謠。
  • 學說福州話唱傳統童謠
    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沒得過,娘子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此去何時返?」許多福州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福州話,可以更好地和老人溝通交流。昨天上午,本報社區部邀請《福州方言字典》的作者王可銓依伯和福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石承水老師,教小朋友們用福州話學唱童謠。
  • 童謠小能手 演·寫·唱俱佳
    在世界兒歌日慶祝活動的舞臺上,同學們盡情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大個仔》《小紅船》《動物歌》《食荔枝》等粵語童謠被同學們演繹得活靈活現。二年1班的同學們帶來原創廣府童謠《小紅船》表演,有的賣力撐著小船,有的扮成可愛的荷花,讓這支以粵劇為主題、曾獲得廣州市原創音樂作品一等獎的廣府原創童謠更具童趣。
  • 思考:童謠會不會消失
    這幾年親戚朋友聚會,卻發現孩子們都不會唱廣州童謠,甚至聽都沒聽過,有些朋友的小孩甚至連粵語也不會說,反而英文兒歌大家都會唱,到了我們孩子那一輩,廣州童謠會不會消失,哪裡還能聽得到?提起廣州童謠,1977年出生的陳嘉敏馬上說出了十幾首:從牙牙學語時起,外婆就握著她的小手唱「點蟲蟲,蟲蟲飛,飛去荔枝基」,或者逗著她唱「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唔系企(不在家),自己舂米自己食」,媽媽也經常唱「噯姑乖,噯姑大,噯大姑仔去后街」的搖籃曲哄她。
  • 尼泊爾小姐姐學唱童謠《月亮粑粑》
    國內統一刊號:CN43-0057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這就是湖南——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動 尼泊爾小姐姐學唱童謠《月亮粑粑》 2019年9月11日
  • 新童謠,舊童謠,「老長沙」是能聽出來的
    在參觀了蔡穎強繪製的數幅長沙童謠版畫後,圍爐談話,他打算接著把長沙童謠的韻味燒在茶壺上,進一步推廣長沙的民俗文化。院子的東北角是他新開闢的畫室,畫室前有個池塘,在池塘前的空地上,蔡穎強經常組織長沙兒童來此唱童謠、學畫畫,「活動都是公益的,童謠要配合遊戲唱出來才有味」。  蔡穎強出生在長沙,祖籍山東,卻操著一嘴長沙話。
  • 老北京的童謠原來這麼好聽?教你唱一唱
    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戰國。作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國古代的童謠內容非常豐富,節奏多變,朗朗上口。老北京舊時,嬰兒出生不久,家裡的長輩就會誦唱歌謠給孩子聽。今天,文旅君就帶您領略下這些好玩有趣的童謠。
  • 聲聲童謠 唱出嶺南趣韻
    原標題:聲聲童謠 唱出嶺南趣韻廣佛兩地開展嶺南童謠推廣傳唱活動廣州日報訊(記者曾衛康 通訊員鄭斌)「真怪誕啊又有趣,你望望公園裡,有四百隻雞仔咕咕咕,是何家的不知道……」廣州市西關幼兒園裡傳來稚氣而歡快的歌聲。昨日,記者獲悉,嶺南童謠進校園推廣活動在廣州、佛山兩地多家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
  • 這些被逐漸遺忘的老長沙童謠,與《月亮粑粑》一樣有趣
    在參觀了蔡穎強繪製的數幅長沙童謠版畫後,圍爐談話,他打算接著把長沙童謠的韻味燒在茶壺上,進一步推廣長沙的民俗文化。院子的東北角是他新開闢的畫室,畫室前有個池塘,在池塘前的空地上,蔡穎強經常組織長沙兒童來此唱童謠、學畫畫,「活動都是公益的,童謠要配合遊戲唱出來才有味」。 蔡穎強出生在長沙,祖籍山東,卻操著一嘴長沙話。
  • 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
    》(5CD)專輯封面圖 徐進 繪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童謠,在古代也被稱為「孺子歌」「小兒謠」「小兒語」等,這裡面「孺子」「小兒」都指的是兒童。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早期童謠反映「政治」的內容就更多。《北京童謠200首》專輯中,有一首泰和年間的童謠,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它也是這套專輯中年代最早的一首童謠。這首童謠是這樣唱的:易水流,汴水流,百年易過又休休。兩家都好住,前後總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