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期,廣州藝博會在對接藝術機構、藝術家服務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新的舉措呢?
鷗洋《小昆蟲看世界之三》(麻布.砂膠.油彩) 70x80cm 2017年
廣州藝博會藝術總監兼策展人彭文斌表示,「因勢而謀,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是國家所倡導的思想,也是廣州藝博會努力實踐與追求的方向。
王闊海《隴西行》138x69cm
前面有提到通過升級服務體系、服務版本、藝術成交解決方案來推動廣州藝博會與藝術生態的良性發展。近年來,「轉變」和「升級」是廣州藝博會的關鍵字眼,而在後疫情時期,環境的變化更是加速著藝博會服務舉措的升級與完善。
譚江寧《生命的印記》110x110cm 國畫 1999年
前期,廣州藝博會通過「網際網路+」的組合模式,為藝術機構和藝術家的發展提供更豐富、更多元、更先進的推廣渠道,構築起全面的宣傳體系。並已經陸續推出藝術大咖直播、藝術家線上3D藝術館、藝術家線上文獻庫等精細化數據服務,在搜尋引擎、搜索排名、藝術家個人官網、個人宣傳片、今日頭條、抖音等網際網路體系中為藝術家打造個人品牌。
牛連和油畫《豔陽》180x240cm 2008年
同時通過圖文、視頻、社群營銷等形式,在立體宣傳系統中深化廣州藝博會的品牌化與數據化運營,致力於推動藝術家的線上宣傳。
陳許油畫《港珠澳大橋——海中的構成系列之三十》
管昕然《山海(二)》 48x60英寸 布面油畫 2018年
藉助於網際網路媒體矩陣的有力搭建,在後期,隨著疫情態勢的逐步穩定,廣州藝博會也在開展著各式的線下學術展。如「疫後·藝啟」廣州藝博會2020藝術巡迴展(廣東)、匯悅臺高端藝術沙龍等,從學術研究和商業探索的雙重途徑出發,進一步提升藝術家的學術影響力與國際知名度。
丁孟芳油畫《紋臉的黎家阿媽》50x40cm 布面油彩2014年
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方式,深度構建收藏聯盟體系,推動廣州藝博會的升級創新與藝術行業的發展。
彭文斌簡介
彭文斌 | Peng WenBin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
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美術學)
知名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20年,走訪了全球20多個國家的2000多位藝術家工作室,為全球5000多位藝術家提供了藝術學術創作和藝術市場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