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更是一種人情社會,也即所謂的「人熟多吃四兩鹽」,用一句書面語來形容,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出自宋代一位無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所以說詩人無名,是因為他一生只為後世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還只有兩句,因而,此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懶」的詩人了。這位「懶詩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同時代的蘇麟。
蘇麟,公元969年出生,宋朝時期杭州的一個縣巡檢。他寫的詩,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有關。
宋史書《清夜錄》記載:範仲淹在杭州擔任知府時,對部下很寬厚,經常舉薦跟隨他身邊的人做官。據說杭州城中的文武官員,大多都得到過他的推薦或者提拔,以及受到過他的關心和幫助,故官員們都還能崇敬範仲淹。
然而,在外縣擔任巡檢的蘇麟,由於不在杭州城裡,所以沒得到過範仲淹的照顧。於是,他就寫下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一次,蘇麟因公務來杭州城見範仲淹,順便獻了一首詩,這詩中就包含了那兩句話。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從表面上看,是在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際上卻是在暗示:這好處都被別人給佔了,自己卻得不到恩澤。
範仲淹何等聰明,看了這詩後,心中明白了蘇麟這兩句詩的含義,也懂了他獻詩的意圖。範仲淹徵詢蘇麟的意見與抱負後,又了解了他的政績,便親自寫下一封推薦信,滿足了他的要求,而蘇麟也因此升遷。
後來,這詩就成為了人盡皆知、朗朗上口的成語。至於蘇麟當時寫的全詩,並沒有流傳下來。
後世還將「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用來譏諷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親信撈取好處的人。為了方便,人們把這話簡化成「近水樓臺」四個字。
在近千年的流傳中,「易為春」也常常寫作「早逢春」。因為兩句詩,還被千古傳誦的詩人,除了蘇麟外,屈指可數。
古詩是好東西,是我國淵源流傳下來的歷史文化,所以我們更要傳承下去,多了解古詩文化。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對我國的這些文化了解過少,背詩的時候半天想不起一句,而教改以後提高了閱讀量,尤其是古詩詞的分量,增加51%,所以如果詩詞不好嚴重的為成績拖後腿。
很多家長都被孩子的閱讀還有詩詞急紅了眼,不要急,北大才女琬如編著,特邀中華書局資深編輯沈錫麟先生編校了一套詩詞讀本——《飛花令》,此書在《詩詞大會》也被推薦過。
這本書以彩繪加故事的形式能夠讓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詩詞的美妙,讓枯燥的古詩變得很有趣,來引導孩子,加深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從故事中引出詩詞,理解了之後很容易就能記住。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就是能夠開發孩子對於孩子的詩詞興趣,感受詩詞的樂趣,它包含著小學生必備的古詩詞以及300多的詩詞名句。
畢竟我們也不可能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現在在家無事可做,總不能一直讓孩子玩手機電腦,不如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這套書一共79元錢,一共3本,媽媽的幾盒面膜錢,便宜實惠很划算的,心動就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