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專業聽起來很好,實際上是個坑,主要是一些交叉學科或是新興學科。
比如有的專業,專業名稱裡包含了一些熱門詞彙,比如網絡、經濟、信息、技術、智能等字眼,其實名不符實,是個空心專業。
比如生物信息學、網絡經濟學、醫療產品管理、神經工程、文化產業管理、生物功能材料等等交叉學科。
這些專業看上去,是原有基礎專業的一種升級,其實是一種學科雜糅,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想考研都不知往哪個方向考,也沒有對口工作。
還有一些專業,很熱門,但不適合所有人,也會有人因誤會跳坑。
比如人工智慧。
它本是一個只有研究生才能學的高精尖專業,它涉及的學科非常廣,數學、統計學、計算機、微電子,乃至運動學、哲學等都有涉及。
但人工智慧前兩年爆出高薪,成為熱門專業後,這兩年有幾百所學校都開設了人工智慧本科專業,有數據統計,現在已有近500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甚至一些四五個月就能速成的培訓班也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
國內領先的AI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上深杭州的高校與企業。
人工智慧的學習,無疑是有難度的。
高數得學好,軟體編程要學好,微電子也要學好,還要有一定的機械設計能力,一門門深入鑽研,這樣才能成為AI行業專家乃至大師。
這也是為什麼說,學人工智慧,碩士是標配,很多崗位博士才能做,本科做不現實,或者做個皮毛,那樣的工作含金量太低,人才會迅速飽和。
人工智慧專業畢業後,就業方向主要是AI研究院、公司研發部門或公司產品部,做研發科學家需要博士學歷,做軟體工程師碩士本科均可申請。
有報告顯示,人工智慧行業的高薪主要分布在京津、長三角、珠三角及部分內陸省會城市,平均月薪在1.3萬~1.8萬,60%以上崗位需要研究生學歷。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是一般高校,在深造率整體不高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工智慧本科學生將面臨直接就業,這就是尷尬所在。
說了這麼多,意思是,如果高校計算機、數學、自動化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學科實力不強,比如學科評估低於B時,慎重選擇人工智慧專業,不如選計算機,學得更紮實,就業範圍廣。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