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禮堂 農民自己的「精神家園」

2020-12-13 蒼南新聞網

  記者 林超群

  一件件舊物、一條條村史,勾起滄桑往事,接通了村莊文脈;一臺臺綜藝演出,一場場培訓講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溫暖了老百姓的心頭。

  白天,看書、健身、下棋、聽講座;晚上,跳舞、看電影、看演出......農村文化禮堂成為了村民學習、健身、娛樂的好場所,彰顯了鄉風文明。

  在蒼南縣,一座座農村文化禮堂成為鄉村的文化新地標,築起了農民的精神家園。自2013年至今,我縣累計建成農村禮堂234家,開展各類活動15000多場次,文化禮堂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也是作用發揮效果最好的基層陣地。

  白牆黛瓦

  文化韻味濃厚

  青山綠水之間,白牆黑瓦之下,文化禮堂這一文化符號,被時代賦予更富魅力更具實質的內涵,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動力。

  近年來,我縣文化禮堂建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先後獲得「2014年度溫州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積極縣」「2015年度溫州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先進縣」「2016年度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開辦公益國學班傳承傳統文化」「喜慶慈善樹新風」「市場+公益」等一批經驗做法更是相繼入選省市農村文化禮堂工作創新案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記者驅車來到靈溪鎮觀美社區的文化禮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白牆黛瓦的複合式小院,院內牆上繪著二十四孝的宣傳畫。董永賣身、孟宗哭竹、冬日生筍、壽昌尋母、棄官不仕……一個個孝敬長輩的故事,圖文並茂,穿越千年時空,可以讓村民重溫那一幕幕感人畫面。「這就是我們生機滿滿的文化禮堂,我們把鄭成功紀念館進行修葺,改造而成的。」相關工作人員笑言道。

  觀賞一番後,步入其中,更是「別有洞天」——偌大的村民活動室、超大的舞臺設計……一切農村文化禮堂該有的標準配備,在這裡都能看到。據介紹,自觀美村鄭成功紀念館改建成文化禮堂後,每天進出的人群絡繹不絕,不管是外來的客人,還是歸家的遊子。日前,該禮堂以「繁榮傳統戲劇,推進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浙江好腔調」傳統戲劇展演暨非遺展演,更是吸引了當地近三百名村民前來觀看,這也是靈溪著力群眾文化力量培育,推出「文化進禮堂」活動後常態化開展文化走親、文化下鄉等活動的一個側影。

  星羅棋布

  機制建設到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亦能使一方水土風光無限。且看,且聽,且賞,且玩,文化禮堂讓群眾身有所棲、心有所寄,正不斷為我縣各個鄉村增添文化「底色」。

  而隨著禮堂建設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如何打好文化禮堂的「建、管、用、育」組合拳,激活鄉村文化的一池春水成為重中之重。我縣科學規劃布局,將文化禮堂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納入我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體系,確保到2022年實現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禮堂全覆蓋。

  同時,我縣對照省委宣傳部會同省建設廳制定的《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標準》,已建成的文化禮堂及時整改、提升、優化,新建的文化禮堂嚴格按照精品文化禮堂、示範文化禮堂的標準來建設,使建成的農村文化禮堂都能彰顯村落人文內涵,體現文化地標要求,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福德灣文化禮堂就充分體現出精品這一要求,被評為了「2017年全省文化新地標」。

  規範運行方面,我縣更是積極提供管理支撐,落實了「總幹事駐堂制」、「文化大使聯繫制」等日常管理制度,使文化禮堂管理正常有序;推行理事制度,在全縣農村文化禮堂推行理事會管理,並以新渡、觀美等文化禮堂為試點,通過在民政部門登記,使文化禮堂成為獨立的非企業法人,可以開設獨立帳戶,實現禮堂經費專款專用,使禮堂資金的籌集與使用更為規範高效;開展星級評定,根據星級評定標準,對文化禮堂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同時,我縣還探索管理創新方式,對文化禮堂的運行模式進行了新的探索,推行「市場+公益」運行新模式,將鄉鎮文化禮堂的運行管理整體打包給公益組織,由公益組織負責禮堂管理、活動開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化培育

  活動豐富多彩

  禮堂只是場所,文化才是內涵。對於村民來說,文化禮堂最樸素的理解就是一個平常喜歡去轉轉,有演出可以去看看,有活動可以去玩玩的場所,因此它越來越成為村裡人舉行各類活動的最佳場所。

  如何深入挖掘我縣各鄉村的獨特文化內涵,在文化禮堂展示內容、文化禮儀、講座活動等方面獨樹一幟,這便需要文化的推波助瀾。如今,一批具有我縣特質的文化禮堂,在讓村民感受「百花齊放」的文化風採之餘,也讓它成為了我縣文化新地標。

  今年,我縣制定了《蒼南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參與和服務文化禮堂建設項目安排表》《蒼南縣「百場宣講」進文化禮堂項目安排表》《2018年文化禮堂服務項目明細菜單》等,通過點單平臺把各類惠民服務送進農村文化禮堂,目前已完成點單700多單。同時,還打造紅色陣地。組織各類宣講隊伍開展「十九大精神」「最美」「法治文化」「體育文化」「大拆大整」等百場宣講進禮堂活動,宣講場次達1500多場。

  此外,我縣還引導文化禮堂積極開展新春祈福、清明祭祖、兒童開蒙、成人禮儀、重陽敬老等系列傳統禮儀活動,並開展村幹部就職禮、新兵出徵禮、國慶升旗儀式等新型禮儀活動,共開展各項禮儀活動258場。並通過不斷探索路徑、創新載體,打造一批文化禮堂品牌活動。新渡文化禮堂「孔子學堂」,五年來堅持公益辦學,極大提升了文化禮堂的影響力;甘溪文化禮堂堅持年年辦「村晚」,讓村民能夠在舞臺上展示風採;棋盤文化禮堂的「喜慶慈善」,引領了農村文明新風尚;福德灣文化禮堂的「愛心茶點」,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成了禮堂亮麗的風景線......這些顯著的成績,便是最好的證明。

  我縣在培育文藝隊伍也是下足了「功夫」,大力培育農村文體團隊、文化能人、文化帶頭人,引導文化禮堂成立能經常性開展活動的文化團隊,目前共成立了1000餘支文藝隊伍。還建立了宣傳文化部門與文化禮堂掛鈎結對制度,從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多方面予以幫扶,並抽調學者專家組成文化禮堂專家指導團,提供活動組織、文案策劃等智力支持。

  冬月,行走在美麗的蒼南,猛然發現鄉村的風貌正在悄然改變,這皆因一個個「文化禮堂」的湧現和矗立。

相關焦點

  • 文化禮堂構築美好精神家園
    ,溫嶺市新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定位,著力在高起點謀劃項目、高層次推進品質、高標準保障資金上做精文章,讓文化禮堂成為群眾「身有所棲、心有所寄」的文化新家園。六閘潮村管理員曾群英,策劃了村晚節目,自己不但當起了主持人,還是舞蹈、小品表演的主角,其策劃的展現農耕場景的「農具秀」節目,還在全市農村文化禮堂曲藝大賽中獲得銀獎;城西村文化禮堂管理員陳菊萍,利用村婦聯主席的信息和人脈優勢,使村文化禮堂在全市百日競賽中斬獲第一名的好成績。文化禮堂要想有活力,離不開團隊的建立。
  • 尋訪農民的「精神家園」 ——溫州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情況調研
    溫州市政府連續7年將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列入市政府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並著眼於「鄉村客廳、鄉愁基地、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深入培育禮堂文化,推動文化禮堂門常開,活動常新,使文化禮堂建設真正成為為民辦實事項目。
  • 浙江慈谿:文化禮堂煥發文明新風貌 構築「精神家園」
    浙江慈谿通過「建、管、用、育」一體化發展,農村文化禮堂的檔次不斷提升,內涵不斷豐富,已經成為弘揚主流價值、傳承地域文化、傳播現代文明、豐富群眾生活、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凝聚幹群力量的重要陣地,壘造起傳播先進文化的殿堂,成為了農民群眾的核心精神家園。  清明時節雨紛紛,文化禮堂憶清明。
  • 走進浙江平陽縣蕭江鎮顯橋村 文化禮堂 心靈家園
    從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到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活動室,一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基本形成。 在鄉村文化陣地建設中,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文明新風為主的農村文化禮堂正廣泛鋪開。目前,全省已建立3400多個文化禮堂,到今年底將建起5000個文化禮堂。 農村文化禮堂已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助推器」和村民的精神家園。
  • 最是文化能致遠!嘉興農村文化禮堂築起百姓精神家園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如光,啟人心智。如果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那麼一座座站立在鄉野田埂上的農村文化禮堂,便是那承載鄉土歷史記憶的最佳載體。如今,農村文化禮堂已然綴滿嘉禾大地。2013年4月以來,嘉興市緊緊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目標,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可持續發展。
  • 黃泥墩村:建設文化禮堂 打造「精神家園」
    黃泥墩村:建設文化禮堂 打造「精神家園」 2013年08月28日 18:22:09 黃泥墩村文化設施建設相對落後,難以滿足群眾需求。今年村雙委積極籌措資金,爭取項目支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
  • 「我們的家園——萬家農村文化禮堂慶豐收」省主場活動在建德舉行
    在這喜慶豐收的時節裡,全省各地農民群眾們也在當地的文化禮堂裡用特有的方式慶祝。同時,還深情訴說著文化禮堂給他們精神生活帶來的新變化。文化禮堂從1到10000,浙江用了六年時間。變化的是數字,不變的是初心和堅持。鄉村振興、文化引領。在浙江大地,農村文化禮堂就是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是農民群眾名副其實的「精神家園」。
  • 打造文化地標,構築精神家園!平陽已建成301座文化禮堂
    「對老百姓來說,家附近就有文化禮堂,既便利又熱鬧。文化禮堂燈一亮,大家就知道有活動,來文化禮堂已經成為老百姓的習慣。」昆陽鎮雅山村文化禮堂負責人傅小麗介紹,該文化禮堂自創建起,大大小小的晚會演出、家宴酒席、舞蹈訓練場地借用等需求便接連不斷,業餘生活豐富了,村民不像以前那樣只能圍著家裡的鍋灶轉。文化禮堂成為大家豐富知識、強身健體、載歌載舞的快樂家園。
  • 農村文化禮堂:浙江鄉村文化精神新地標
    自2013年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以來,浙江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注重與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相結合,加強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創新,打造了集文體娛樂活動、思想道德建設、知識普及為一體的農村文化服務綜合體。目前,農村文化禮堂已成為浙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基層黨組織溝通聯繫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也是彰顯浙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標」。
  • 浙江餘姚農村文化禮堂:鄉村文明主陣地 村民精神新家園
    「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強市建設的重要基石,更是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保障。自2013年以來,餘姚根據浙江省、寧波市的統一部署,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目標定位,堅持科學規劃,立足常態長效,深入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切實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成為與美麗鄉村、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園。截至目前,餘姚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62家,覆蓋率達61.1%。
  • 以文化人澤被鄉野 1.24萬家文化禮堂構築精神新家園
    文化禮堂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精神家園,承載著傳統文化和文明新風,正在之江大地生動詮釋著「最是文化能致遠,風景這邊獨好」。以文化人 「烹製」精神大餐高禹村農民電影院 記者 張藝萌 攝「大家加把油,爭取下個月能在文化禮堂進行首演!」
  • 金華農村文化禮堂 紮根在基層群眾心中的精神家園
    今年以來,金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圍繞新形勢下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緊密結合金華實際,高水平全面完成禮堂建設任務,高標準全力提升禮堂管理水平,高質量全方位培育禮堂文化。記者了解到,截止上半年,金華全市共新建文化禮堂203個,累計建成文化禮堂1194個。
  • 弘揚「浙江精神」喜迎十九大 永康文化禮堂裡誦詩文
    10月16日,永康龍山鎮橋下一村文化禮堂熱鬧非凡,一首首飽含愛國情懷思想、深諳經世致用學說的陳亮詩文被搬上了舞臺。在文化禮堂現場,記者看到,21支來自學校、機關單位等表演隊同臺競演,誦讀者有的滿懷壯烈,有的飽含深情,有的娓娓述說,舞臺上一個個節目凝聚了表演者對陳亮愛國思想的理解和追溯,一首首詩文仿佛帶領觀眾穿越到了南宋的歲月時光。
  • 豐富精神家園!杭州錢塘新區前進街道首個村級「文化禮堂」在三豐村...
    杭州網 記者 婁曉涵 通訊員 蘇軍前進街道首個村級「文化禮堂」在三豐村舉行落成儀式杭州網訊6月18日,杭州錢塘新區前進街道首個村級「文化禮堂」在三豐村正式落成。據了解,三豐村文化禮堂大樓及黨群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達3950餘平方米,涵蓋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居家養老、便民服務中心等幾大功能。
  • 忠孝信悌 禮儀廉恥 義烏城西街道夏演文化禮堂打造群眾的精神家園
    2018-11-22 16: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丁園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點到面、由盆景到風景……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是義烏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可喜的是,近日,又有一家三星級文化禮堂在義烏城西街道夏演落地驗收。
  • 嘉興791座文化禮堂化身「空中精神家園」,為群眾戴「心靈口罩」
    嘉興全覆蓋的農村文化禮堂和社區文化家園,在這個特殊時期,紛紛化身「空中精神家園」,積極招募心理諮詢志願者提供專業服務,讓「土味」防控信息和知識深入人心,引導文化禮堂「兩員」隊伍等文化志願者創作疫情防控文藝作品……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心理戰」,為群眾戴好防控的「心靈口罩」。
  • 村文化禮堂落成村民有了新去處
    (原標題:村文化禮堂落成村民有了新去處) 本報訊(記者 夏凌 通訊員
  • 加強農村文化禮堂的隊伍建設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在2015年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現場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目前農村文化禮堂還存在內容比較單一、利用率不高、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離「精神家園」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筆者以為,這與一些農村文化禮堂隊伍建設的脫節和薄弱不無關係。
  • 充分發揮農村 文化禮堂作用
    昨天下午,省政協召開民生協商論壇,圍繞「充分發揮農村文化禮堂作用
  • 蒼南沿浦:農村文化禮堂裡的歡聲笑語
    農村文化禮堂已經成為群眾的精神家園,在沿浦鎮沿浦村,自從廢棄的老電影院改造成文化禮堂後,實現了從冷清到火爆的轉變,禮堂裡一年到頭的活動精彩紛呈,月月有主題,天天有人氣,歡聲笑語從未間斷。沿浦鎮文化禮堂幹事黃彩雄告訴記者。沿浦文化禮堂的前身是一座年久失修的老電影院,還曾一度荒廢。2015年沿浦村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了改造,建成嶄新的文化禮堂。禮堂落成之初,仍是少人問津,但隨著活動越來越豐富,陸續組建了藝術團、舞蹈隊、氣排球隊、愛心驛站等多個團體,吸引了周邊村居不少群眾紛紛加入。退休教師周雙雙雖然年近七十,仍積極地活躍在各個群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