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超群
一件件舊物、一條條村史,勾起滄桑往事,接通了村莊文脈;一臺臺綜藝演出,一場場培訓講座,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溫暖了老百姓的心頭。
白天,看書、健身、下棋、聽講座;晚上,跳舞、看電影、看演出......農村文化禮堂成為了村民學習、健身、娛樂的好場所,彰顯了鄉風文明。
在蒼南縣,一座座農村文化禮堂成為鄉村的文化新地標,築起了農民的精神家園。自2013年至今,我縣累計建成農村禮堂234家,開展各類活動15000多場次,文化禮堂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也是作用發揮效果最好的基層陣地。
白牆黛瓦
文化韻味濃厚
青山綠水之間,白牆黑瓦之下,文化禮堂這一文化符號,被時代賦予更富魅力更具實質的內涵,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動力。
近年來,我縣文化禮堂建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先後獲得「2014年度溫州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積極縣」「2015年度溫州市文化禮堂建設工作先進縣」「2016年度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開辦公益國學班傳承傳統文化」「喜慶慈善樹新風」「市場+公益」等一批經驗做法更是相繼入選省市農村文化禮堂工作創新案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記者驅車來到靈溪鎮觀美社區的文化禮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白牆黛瓦的複合式小院,院內牆上繪著二十四孝的宣傳畫。董永賣身、孟宗哭竹、冬日生筍、壽昌尋母、棄官不仕……一個個孝敬長輩的故事,圖文並茂,穿越千年時空,可以讓村民重溫那一幕幕感人畫面。「這就是我們生機滿滿的文化禮堂,我們把鄭成功紀念館進行修葺,改造而成的。」相關工作人員笑言道。
觀賞一番後,步入其中,更是「別有洞天」——偌大的村民活動室、超大的舞臺設計……一切農村文化禮堂該有的標準配備,在這裡都能看到。據介紹,自觀美村鄭成功紀念館改建成文化禮堂後,每天進出的人群絡繹不絕,不管是外來的客人,還是歸家的遊子。日前,該禮堂以「繁榮傳統戲劇,推進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浙江好腔調」傳統戲劇展演暨非遺展演,更是吸引了當地近三百名村民前來觀看,這也是靈溪著力群眾文化力量培育,推出「文化進禮堂」活動後常態化開展文化走親、文化下鄉等活動的一個側影。
星羅棋布
機制建設到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亦能使一方水土風光無限。且看,且聽,且賞,且玩,文化禮堂讓群眾身有所棲、心有所寄,正不斷為我縣各個鄉村增添文化「底色」。
而隨著禮堂建設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如何打好文化禮堂的「建、管、用、育」組合拳,激活鄉村文化的一池春水成為重中之重。我縣科學規劃布局,將文化禮堂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納入我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體系,確保到2022年實現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禮堂全覆蓋。
同時,我縣對照省委宣傳部會同省建設廳制定的《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標準》,已建成的文化禮堂及時整改、提升、優化,新建的文化禮堂嚴格按照精品文化禮堂、示範文化禮堂的標準來建設,使建成的農村文化禮堂都能彰顯村落人文內涵,體現文化地標要求,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福德灣文化禮堂就充分體現出精品這一要求,被評為了「2017年全省文化新地標」。
規範運行方面,我縣更是積極提供管理支撐,落實了「總幹事駐堂制」、「文化大使聯繫制」等日常管理制度,使文化禮堂管理正常有序;推行理事制度,在全縣農村文化禮堂推行理事會管理,並以新渡、觀美等文化禮堂為試點,通過在民政部門登記,使文化禮堂成為獨立的非企業法人,可以開設獨立帳戶,實現禮堂經費專款專用,使禮堂資金的籌集與使用更為規範高效;開展星級評定,根據星級評定標準,對文化禮堂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同時,我縣還探索管理創新方式,對文化禮堂的運行模式進行了新的探索,推行「市場+公益」運行新模式,將鄉鎮文化禮堂的運行管理整體打包給公益組織,由公益組織負責禮堂管理、活動開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化培育
活動豐富多彩
禮堂只是場所,文化才是內涵。對於村民來說,文化禮堂最樸素的理解就是一個平常喜歡去轉轉,有演出可以去看看,有活動可以去玩玩的場所,因此它越來越成為村裡人舉行各類活動的最佳場所。
如何深入挖掘我縣各鄉村的獨特文化內涵,在文化禮堂展示內容、文化禮儀、講座活動等方面獨樹一幟,這便需要文化的推波助瀾。如今,一批具有我縣特質的文化禮堂,在讓村民感受「百花齊放」的文化風採之餘,也讓它成為了我縣文化新地標。
今年,我縣制定了《蒼南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參與和服務文化禮堂建設項目安排表》《蒼南縣「百場宣講」進文化禮堂項目安排表》《2018年文化禮堂服務項目明細菜單》等,通過點單平臺把各類惠民服務送進農村文化禮堂,目前已完成點單700多單。同時,還打造紅色陣地。組織各類宣講隊伍開展「十九大精神」「最美」「法治文化」「體育文化」「大拆大整」等百場宣講進禮堂活動,宣講場次達1500多場。
此外,我縣還引導文化禮堂積極開展新春祈福、清明祭祖、兒童開蒙、成人禮儀、重陽敬老等系列傳統禮儀活動,並開展村幹部就職禮、新兵出徵禮、國慶升旗儀式等新型禮儀活動,共開展各項禮儀活動258場。並通過不斷探索路徑、創新載體,打造一批文化禮堂品牌活動。新渡文化禮堂「孔子學堂」,五年來堅持公益辦學,極大提升了文化禮堂的影響力;甘溪文化禮堂堅持年年辦「村晚」,讓村民能夠在舞臺上展示風採;棋盤文化禮堂的「喜慶慈善」,引領了農村文明新風尚;福德灣文化禮堂的「愛心茶點」,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成了禮堂亮麗的風景線......這些顯著的成績,便是最好的證明。
我縣在培育文藝隊伍也是下足了「功夫」,大力培育農村文體團隊、文化能人、文化帶頭人,引導文化禮堂成立能經常性開展活動的文化團隊,目前共成立了1000餘支文藝隊伍。還建立了宣傳文化部門與文化禮堂掛鈎結對制度,從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多方面予以幫扶,並抽調學者專家組成文化禮堂專家指導團,提供活動組織、文案策劃等智力支持。
冬月,行走在美麗的蒼南,猛然發現鄉村的風貌正在悄然改變,這皆因一個個「文化禮堂」的湧現和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