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禮讓」杭州

2020-12-04 中國網財經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人民日報8月26日署名文章:「禮讓」杭州

  人民日報記者 王慧敏 方敏

  初到杭州的錢潔過了個馬路,就確定了自己將來要生活在這裡。

  照例走到斑馬線旁,她正盤算著「要不要橫穿過去」時,一長串車流像約好了似的,陸續停在了斑馬線前。她愣住了……一位司機從車窗探出身,微笑著揮手讓她先過。

  倍受「禮遇」的錢潔感慨:儘管這座城市的建築、道路是陌生的,但心裡卻有一種歸屬感——因為這裡到處充斥著暖意。

  快節奏的城市裡,杭州願為你慢下來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其它城市的紅綠燈在空中,而杭州的紅綠燈卻矗立在大地上——和人等高,「平視」著提醒你過馬路時,何時通過,何時佇足。

  這個細節,反映了這座城市對每個個體的尊重與關愛。

  這樣的細節,在杭州比比皆是:騎自行車,杭州有專門的騎行道路,你不用緊張得東張西望,害怕機動車會來搶道、劫道;在十字路口等待通過時,你的頭頂上有遮陽遮雨棚。你可以有幾分鐘,安心地整理一下被雨淋溼的頭髮……

  「文明出行」,已經成為杭州文明的一部分。最近,全城正傳播著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外地車主在西湖邊遇到斑馬線沒有讓行,被交警抓了個正著。車主抱怨說:你們欺負外地人,你抓個本地車試試!

  交警笑言:杭州的車,在人行道前一律讓行。想抓都抓不著。不信?你來監督!

  這個較真的司機在路口觀察了41分鐘,期間,有270輛浙A牌號的車通過,全都是車讓人。

  這個外地司機爽快地接受了處罰,臨走時翹著大拇指:「服了!」

  「文明出行」,是杭州「文明系統工程」的一部分。近些年,杭州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文明種子」播進每個市民的心田。

  「禮讓斑馬線」,源自市公交集團一項調研。調研中發現:公交車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斑馬線前的事故率最高,且多為惡性交通事故。

  於是,杭州便制定了《公交營運司機五條規範》,明確規定「行經人行橫道時減速禮讓」。

  初始,許多司機第一反應是:不習慣!

  但杭州動了真格:派管理人員到處蹲點巡查,不遵守的司機會扣掉當月的「安全獎」,且接受處罰。

  好風尚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密集的「文明出行」宣傳與強力的交通整治雙管齊下,公交車開始變自覺了。兩年後,計程車也加入到「禮讓大軍」中。漸漸地,私家車也主動讓行。

  「之前也有不耐煩的時候。但讓行後,有人會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杭州司機陳俊林說,這個大拇指的互動,讓人心裡暖暖的。

  大都市,人來人往,腳步匆匆,「打招呼」成為奢望。「車讓人」,融化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司機、行人相視一笑,揮手致意,於是,暖意在整座城市裡流淌。據杭州交通管理部門的統計,在杭州市區主要道路上,斑馬線前的禮讓率已經達到93.91%,公交車「禮讓斑馬線」率達到99%。

  很多人在微信公眾號「杭州發布」裡這樣點讚:「快節奏的城市裡,杭州願意為你慢下來。車讓人,真好!」

  「最美現象」從「盆景」成為「風景」

  文明也會「傳染」。文明孕育出的暖意,不僅體現在「車讓人」上。在杭州,從一些閒事、小事、美事上,也能感受到那份濃濃的溫情。

  說一口很有特色的吳儂軟語,不過,下城區潮鳴街道65歲的許寶香的行事風格,卻透著豪爽。退休後,她一直在社區做志願者。有人遇到難事找她,她總是雷厲風行。

  幾個月前,許寶香聽聞社區幾名保安的工資被物業公司拖欠。她決定管一管「閒事」。因為物業公司法人已幾次易主,她7次上門協調。最終,保安高高興興拿到了工資。「像我這樣的志願者,杭州有一百多萬人哩。」許寶香說。

  8月的杭城暑熱難耐,江幹區的環衛工王有琴心裡卻很熨貼。儘管驕陽似火,但中午休息時有個好去處——新塘路的「城管驛站」。走進驛站,裡面有微波爐、冰箱、無線網絡。幾年來,杭州設立了各類愛心休息點2650個。這些大多來自社會捐助。

  在杭州,人人都想獻出一點愛:

  來到中山北路屏風街路口,全國道德模範孔勝東每周六固定在這裡為市民免費修車,這一幹就是25年。在老孔身後邊有一家美髮店,老闆陳蓓免費給社區老人理髮也有5個年頭了。

  在附近的建國中路,一到早上10點,顧大伯的免費涼茶攤就開張了:一個不鏽鋼推車、一個大茶缸,一塊寫著「茶」字的小黑板。過路的人口渴了喝一杯,透著心裡涼。

  之前說起杭州,人們會說:西湖美!現在說起杭州,人們會說:這裡的人更美。

  你可知杭州的「最美媽媽」?2011年7月2日,杭州市民吳菊萍沒有絲毫猶豫,用她纖弱的雙臂接住了從10樓墜落的女童;

  你可知杭州的「最美司機」?2012年5月29日,杭州長運公司的司機吳斌在開車途中被一塊飛入車中的鐵塊刺入腹部。他的第一反應是:不能倒下。他忍著劇痛停下了車,保證了24名乘客的安全;

  你可知杭州的「最美消防員」?2013年1月1日,蕭山區一家工業園區的廠房大火,消防員尹進良、陳偉、尹智慧衝入火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47名工人的生命……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去,」這是杭州「人美」的生動寫照。經過多年培育,在杭州,「最美現象」已從「盆景」成為「風景」。

  因為文明,天堂杭州有了更深層次的美

  面對電視臺的攝像機和話筒,64歲的鮑鳳珠——閘弄口社區「愛健康先鋒社團」團長有些不好意思了。退休後的她,一年到頭走街串戶為特需家庭免費理髮。

  打開杭州的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一周正能量」欄目正記錄著杭州在一周內發生的小人物正能量的感人內容。「我們已經舉辦了11屆『十大平民英雄(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杭州市文明辦主任董悅說。這些身邊人、身邊事,看得見,摸得著,引領著社會風尚。

  2011年以來,杭州還在全市組織開展了「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主題講座、一次互動討論、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潛移默化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們中間傳遞、擴散。

  杭州對推動文明從不自我設限。在全省率先實現《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立法。從此,在杭州,救人者無須自證清白,「禮讓斑馬線」也寫入地方法規。同時,杭州的文明工作納入了政府考核體系,接受監督打分。

  在這樣一座城市裡生活,人們是怎樣的一種心情?2015年10月31日,杭州再次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稱號——這已是連續9年入榜。

  再聽聽普通百姓的評價——

  76歲的市民壽寶琴說:在杭州,老人喜歡坐公交。因為每次都有人讓座。司機看到老人上車,會按下讓座播音提示;等到老人坐穩後,車才緩緩開動。

  48歲的環衛工田曉蘭說:在西湖,掃地很輕鬆。這裡的遊人很多,但垃圾落地的少。「有人會來問這裡能不能抽菸?我說最好別抽,他就不抽了。」田曉蘭說,文明氛圍影響著所有的人。

  17歲的學生陳環說,在杭州圖書館,看書很愜意。暑假,陳環最喜歡泡在圖書館裡。這裡人很多,卻聽不到一絲吵鬧。這裡不要證件,流浪人員也能來看書。

  人們說:因為文明,天堂杭州有了更深層次的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史立軍署名文章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史立軍署名文章 2020-12-16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刊發縣委書記吳昊署名文章
    《人民日報》刊發縣委書記吳昊署名文章 2021-01-04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誰?
    因為他在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一篇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更重要的是,該文章先於報紙,在14日晚間就通過新媒體與大眾見面了。在媒體圈,這並不多見。這篇文章有多重要?看看各大媒體的標題:人民日報:明天,人民日報將刊登一篇重磅文章。央視財經:今天,人民日報刊登一篇重磅文章!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空喊「愛人如己」 實則自私冷血——造謠中傷...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人民日報5月6日署名文章:空喊「愛人如己」 實則自私冷血——造謠中傷「中國抗疫」有悖國際正義(六)  鐘聲  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疫情是各國的共同挑戰。相關連結: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汙名化是危險的「政治病毒」——造謠中傷「中國抗疫」有悖國際正義(一)
  •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繼續凝聚更多「僑」力量!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繼續凝聚更多「僑」力量!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署名文章——人間正道是滄桑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2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署名文章第二篇《人間正道是滄桑》。 2019-9-27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經70年奮鬥,這條人間正道在歷史的天空中愈發耀眼,在世事的變遷中更加篤定。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署名文章《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
    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 2018-8-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用「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概括和形容中國不畏艱險走過的不平凡歷程,這是歷史的總結,更是現實的激勵、未來的昭示。
  • 《人民日報》刊登署名文章:論《江澤民文選》重大意義
    晶報訊1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一版刊登署名「鍾言、聞實」的文章,論述了《江澤民文選》的重大意義。文章透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胡錦濤同志親自領導了編輯工作,對編選工作原則和編選工作進展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江澤民同志審定了收入文選的全部著作。
  • 人民日報連發鄭青原署名評論 據稱寓意正本清源
    (梁偉馳/圖)   與解放日報上世紀90年代初呼籲改革開放的「皇甫平」評論一樣,寓意為人民日報重點評論的「任仲平」文章,也是為改革而生。  「鄭青原」橫空出世  十七屆五中全會後,一個名為「鄭青原」的名字出現在人民日報評論中,連續五篇署名評論,令這三個字短短時間內名滿天下。
  • 人民日報發表劉奇署名文章《奮力書寫共抓大保護的合格答卷》
    9月9號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省委書記劉奇的署名文章《奮力書寫共抓大保護的合格答卷》。 9月9號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省委書記劉奇的署名文章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署名文章:第三篇《長風破浪會有時》
    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2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署名文章第三篇《長風破浪會有時》。2019-9-2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文章說,揮別波瀾壯闊的70年,展望承載著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又一個70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自信而堅定:新徵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署名文章:第一篇《雄關漫道真如鐵》
    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從今天(26日)起,人民日報將連續刊發三篇「宣言」系列署名文章。今天(26日)刊發第一篇《雄關漫道真如鐵》。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不得誹謗他人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人民日報9月12日署名文章: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不得誹謗他人謝望原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種種複雜原因,國內信息網絡上各種不實言論——甚至公然誹謗他人的信息甚囂塵上,嚴重侵犯了相關公民的權利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零和博弈必將失敗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零和博弈必將失敗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人民日報5月24日署名文章: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零和博弈必將失敗  鐘聲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信用破產是最大的破產——言而無信必將失敗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人民日報5月29日署名文章:信用破產是最大的破產——言而無信必將失敗鐘聲「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 外交部:美希望《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是假,設局栽贓是真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許可)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人民日報》拒絕刊登美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文章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0日說,美方此舉顯然與新聞自由無關,完全是精心設計,故意碰瓷找茬。美方希望發表文章是假,設局栽贓是真。
  • 《人民日報》刊發完美世界廉潔署名文章:用影視作品描繪美好時代
    2019年7月2日,《人民日報》文化版刊發完美世界影視董事長兼CEO廉潔題為《用影視作品描繪美好時代》的署名文章。廉潔在文章中特別談及影視文化行業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學習理解,強調「對於影視文化行業來說,『初心』就是要用作品描繪美好新時代,傳遞愛與正能量,傳承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玩弄強權註定失道寡助——唯我獨尊必將失敗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人民日報5月27日署名文章:玩弄強權註定失道寡助——唯我獨尊必將失敗鐘聲西方有句諺語: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 人民日報刊發任平署名文章:控制住疫情才是「硬道理」
    人民日報刊發任平署名文章:控制住疫情才是「硬道理」 新華社 圖人民日報6月3日消息,中國有句老話,叫作「人命關天」。只有切實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能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是我國各界的普遍共識,也應是世界各國的理性選擇。中國的兩會勝利召開圓滿閉幕、復工復產紮實推進、復商復市有序進行……最近一段時間,各行各業呈現出新的發展生機。這一切,既來之不易,也充滿啟示。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奮發有為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人民日報10月21日署名文章: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