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亞聖孟子追隨孔子腳步周遊列國,也失敗了,為何?

2020-12-15 杯酒聊歷史

儒家亞聖孟子追隨孔子腳步周遊列國,也失敗了,為何?

說到孟子大家肯定不陌生,至少你應該知道他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還是僅次於聖人孔子的亞聖之稱。

我們曾學過很多篇孟子的文章,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比如,《魚我所欲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捨生取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除了這句話本身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曾激勵受難者所使用「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就是這篇文章;《富貴不能淫》,後面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大丈夫;《寡人之於國也》,五十步笑百步。太多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很多典故和言語都是孟子的故事和思想,經典就是經典,即使流傳千年,也能發揮出它應有的燦爛輝煌。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儒家學派中地位最尊崇的、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人,姬姓,孟氏,名軻,也就是孟子原名為孟軻。

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跟孔子很像,他的一生都跟孔子很像,因為孟子一直在追隨孔子的腳步。

孟子的地位僅次於孔子,所以尊稱為「亞聖」,也是宣揚仁政,還是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家。

早年受教成迷

孟子出生距離孔子病逝大概百年時間,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代,跟孔子一樣,也是貴族出身。

孟子早年接受教育、學習的記錄幾乎沒有了,有的也是野史,反正不是正統史書記載。所以,孟子的老師也不知是誰,不過根據很多史料記載、相互印證,孟子跟隨子思的弟子學習算是較為合理的解釋。

孟母三遷

關於孟子父親的資料更是稀少,所以無法判斷到底是誰,不過孟子母親對其教育從而三度搬家的故事,史書記載倒是不少,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從前,孟子的父親很早去世了,跟隨母親生活,且沒有改嫁。孟母對孟子的教育很重視,希望他有一天能成為賢才。

一開始,孟母和孟子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和鄰居的小孩就學大人跪拜的樣子玩。孟母看到之後就覺得,不能讓孟子跟這些孩子玩這樣的遊戲,這裡的環境對孟子的教育很是不利。於是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家到了集市居住,結果孟子又跟鄰居孩子學著做生意吆喝。然後又搬家,搬到了殺豬宰羊的附近,孟子又沒學好,然後再搬家。

第三次搬家,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學校附近居住,每到每月夏曆初一,官員都會到文廟行禮跪拜,相互禮貌待人,孟子看了很受薰陶,也跟著學習。孟母看到之後很是滿意。

孟母三遷就是一個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啟發我們學習就要靠近那些好的、優秀的人、事、物,這樣孩子就會耳目渲染,得到良好的教育。換句話說,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子的一生:追隨孔子的腳步

孔子生在春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兩人的時代背景很相似,而且相隔時間不算太遠。孟子學習了儒家思想後,繼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也想像孔子一樣在諸侯國之間合縱連橫,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孟子的一生都是在追隨孔子的腳步,因為兩人的時代很是相似,所以孟子學成之後就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勸說各國君主,施展自己的政治主張,將自己心中的理想國度實現。

孟子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構建了自己的學說,他想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付諸實踐,遊說各國,但可惜的是,他失敗了,跟孔子一樣。具體過程也沒必要細說,大多都是國君問話於孟子,孟子述說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國之道;孟子根據諸侯國的自身情況提出自己的治國方略。輾轉數國,但都沒有國君採取孟子的思想。

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孔子和孟子都失敗了?原因就在於孔子、孟子和諸侯國君所處位置不同,從而導致孔子、孟子首先是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其次是政治家;而諸侯國君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利益家,很少有是思想家的。這就是他們最大的不同,從而導致追求的不同。

孔子、孟子都是研究思想的,在腦海裡思考、構思,而諸侯國君都是忙身於具體的事務中,兩者出發點不同,導致思考方式完全不同。孔、孟想要的是天下大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治國主張,而諸侯國君想看到的是實打實的治國策略和一把到手的利益。所以兩者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失敗也就正常了。

孟子的思想:仁者無敵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美德,人們需要不斷的內省從而保持和擴大這種美德。

政治主張方面孟子推崇仁政、王道,就是實行仁政,讓百姓安居樂業,使民心歸附,從而不需武力,不戰而服,即仁者無敵。天吶,這不就是唐僧嗎,用愛感化敵人。

仁的解釋

孟子解釋仁就是「人心」,怎樣才算是「仁」呢?有五條,前四條是親民、用賢良、尊人權、同情心,沒想到孟子的時代竟然還能想到現代社會都推崇的人權,大進步啊!

前四條沒什麼,第五條我要說一下,第五條是殺無道之者。說實話,看到這條我是真的沒想到,孟子至少比唐僧好(當然了,二人都不是一個宗教學派的),就好像現在我們說的殺人等於救人。從這點看來,孟子並不是一個迂腐之人,對治國的主張很有自己的心得,只可惜他的大部分主張在那樣的時代根本行不通。

君子遠庖廚

君子遠庖廚這句話我要解釋一下,或者正名,因為很多人都以字面意思來理解它,說君子就應該遠離廚房,來作為不會做飯的理由。

但是,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君子對於飛禽家畜,見到它們活著,便不忍心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嚎,便不忍心吃下。所以君子都是遠離廚房的,就是表現君子不忍殺生的仁慈心態。這句話讓佛家弟子說倒是很合適。

歡迎關注「杯酒聊歷史」,有趣兒的歷史,配上一杯濁酒,妙不可言。

相關焦點

  • 孔子和孟子的「仁政」之旅:孟子和孔子周遊列國為何失敗?
    公元前356年,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開始了他一生漫長的列國演說之旅。從儒家一開始的的創始人孔子開始算起,周遊列國這件事情,孔夫子他自己當年也是沒少幹,但是卻收效甚微。儒家從一開始就把這樣的行為帶上了一層非常崇高的理想色彩。周遊列國的結果並不在他們所要考慮的範圍之內,也即「明知不可而為之」。
  • 儒家亞聖孟子,提出「民貴君輕」和「天命論」,有何意義
    孔指的是孔子,孟指的是孟子。如果說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孟子就是完善弘揚孔子學說並使其更加光彩照人的第一人。很多孔子思想和學說都在孟子的補充和詮釋中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和內涵。所以在儒家學派中,孟子被列為僅次於孔聖人的「亞聖」。
  • 先秦儒家有五聖,孔子和孟子都位列其中,還有一個是孔子的孫子
    現在一般的人都只知道儒家有兩聖人,分別為至聖孔子和亞聖孟子;但其實在先秦時期,儒家共有五位聖人,現在來看看儒家五位聖人都是誰吧:述聖:孔伋孔伋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據說他曾師事曾參程朱一派對《中庸》尤為尊崇,以為「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孔伋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 "亞聖"原非孟子所獨有,顏回也曾是"亞聖"
    孔子與孟子往往並稱為「孔孟」,孔子為「至聖」。孟子則為「亞聖」。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僅次於孔子,其實在歷史上,「亞聖」之稱原非孟子所獨有,儒家的「亞聖」,得到公認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孔子非常器重顏回,周遊列國時也將顏回帶在身邊。不幸的是,顏回40歲而亡,這令孔子極為惋惜。孔子仰天哀嘆道:「噫!天喪予!天喪予!」一次,孔子拜見魯 哀公,哀公問孔子,哪位弟子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由 此可見。
  • 至聖孔子,亞聖孟子,他們是中國古代聖人!
    至聖孔子,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社會風氣,並且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將他的言行語錄整理為儒家經典《論語》。他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孟子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稱「亞聖」!
    雖然孔子常被視為中國的哲學之父,但小編認為是他的追隨者們幫助他將那些無組織的引言歸為他並將其納入一個可行的哲學宗教理論中。這裡要考慮的人是戰國時期的孟子、荀子、宋明時期的朱熹、王陽明。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儒家思想存在於政治結構中,與法家思想相結合,所以韓非同樣重要。
  • 儒家四聖指孔子、顏回、曾子和孟子,那道家、兵家四聖都有誰?
    儒家有四聖一說,道家、兵家也是一樣,那麼,儒家、道家、兵家四聖都有誰呢?他們各自又有著什麼樣的成就? 儒家四聖分別指的是孔子、顏回、曾子和孟子,其中,孔子被稱為至聖。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其對後世思想學說影響深遠。孔子是魯國人,早年間他曾周遊列國,其死後,其弟子將他的言論編於《論語》,而他的學說思想,也盡述於《論語》之中。
  • 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是如何品評儒家先賢的?你認同嗎?
    他認為孔子知識豐富,談吐不凡,說話如同金聲玉振。孟子對孔子崇拜不已,說他出類拔萃,甚至說從人類誕生以來,沒有像孔子這樣的聖德之人。在這裡,孟子除了崇拜孔子的巨大功績,也感慨著自己生不逢時,諸侯爭霸,卻沒有聖人改變這個局面。對孔子的聲譽,孟子也盡心維護。曾有人說孔子在衛國和齊國時,依附於宦官,孟子堅決否定這個謠傳。他說孔子一生堅持仁義,遵循禮制,不會為了謀求官職而依附宦官,如果真那樣做了,就不是孔子了。
  • 儒家五位聖人,除了孔子你還記得誰
    第一位:至聖孔丘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周遊列國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卒於魯。將孔子學說傳於子思,經弟子再傳於孟子。因其學頗得孔子學說精髓,後世儒家譽其為「宗聖」。相傳《孝經》為其所作。
  •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產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流傳到現在沒被人們冠以十分尊敬的稱謂。比如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被人們稱為詩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麼從古至今幾千年以來可以被人們冠以'聖'這個稱謂的人可是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領悟中的聖人吧!不得不提的就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偉大思想家。
  • 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為何學說都不被採納?
    公元前319年,臨淄不遠外的道路上一對人馬緩緩前行,為首的馬車中孟子正襟危坐,作為名震天下的學者,稷下學宮孟子和孔子都周遊列國,學說不被採納,因為不能用來打仗是孟子不能錯過的地方,此時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學說若想徵服天下,必須先徵服那處思想的戰場。
  • 儒家有「五聖」: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復聖宗聖述聖分別是誰?
    儒家有「五聖」: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復聖宗聖述聖分別是誰?儒家有「五大聖人」,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學問,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傳》《春秋》。
  • 儒家有「五聖」: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復聖宗聖述聖分別是誰?
    儒家有「五聖」: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復聖宗聖述聖分別是誰?儒家有「五大聖人」,知道他們分別是誰嗎?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
  • 孟子為什麼被稱為「亞聖」?
    如果儒家學說是一座高樓大廈的話,那麼,孔子就是那個為儒家學說打好地基的人,而孟子則是把這個高樓大廈建立起來的人,像孟子以後的儒家,荀子,是把這座高樓大廈進行了內部裝修的人。而在荀子之後的儒家哲學家們,西漢的董仲舒,唐朝的韓愈,北宋的周敦頤、張載、二程和朱熹,明清時代的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等人,不過是把這座高樓大廈的內部裝飾,進行了一些翻新和改造而已。
  • 談一談孟子對孔子的評價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私學,教導了三千多名學生,被史料記載的學生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最欣賞的優秀學生有顏回(字子淵)、仲由(字子路)、冉雍(子仲弓)、卜商(子夏)等十位。孔子被後世尊為儒家學派的至聖,即至高無上的聖人。
  • 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皆儒家,惹了麻煩,為何後人卻埋怨孔子
    孔子不容易。生前不容易。生前儒家學說,沒人認可,周遊列國,屢吃閉門羹,政治理想沒有實現,晚年無奈,為謀生,只好收徒。死後不容易。死後,弟子將其平時談話整理成冊,成《論語》一書。出了名,成了儒家經典。孔子冤。整理成書,出版發行。一發行沒想到竟成了暢銷書,一暢銷竟暢了兩千多年。
  • 孔子為何被譽為千古聖人?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他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所開創的儒學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流。孔子為何被譽為千古聖人?
  • 儒家崇尚君子品格,為何孔子和孟子主張父親犯罪,兒子不能告發?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孔子一直崇尚和提倡君子精神,而提倡君子精神的孔子,為何還要批評那個舉報了父親的人呢?孔子還說,真正的正直是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
  • 王陽明憑什麼能和孔子與孟子並成為儒家三聖人?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公認的聖人,當然是儒家的聖人,誰讓人家儒家統治了中國幾千年呢,他們是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和王陽明,王陽明到底何德何能,可以跟兩位聖人並列稱聖呢?我們回頭看一下前兩位聖人,一位是開創者孔子,拿一個公司來做比方,孔子是這個公司的開創者,他建立了這個公司的基本架構和運行規則,但是在孔子的階段,這個公司規模比較小,也沒有被大眾所了解,屬於創業公司,到了孟子這裡,這家公司在孟子的運營下,成功上市了,所以這兩位,一個是開創者,一個是開拓者,就像努爾哈赤和康熙,一個是帝國的開創者,一個是敵國的開拓者,所以清朝有兩個皇帝稱祖,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聖祖康熙,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 孟子一生「無所作為」,為何還能與孔子並列?有一點很關鍵
    是繼孔子以後儒家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而他不僅僅是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也從某種程度上,發展了孔子學說,很多理論基礎其實都是在孟子時代,才被逐漸完善的,並被後人接受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人們卻質疑孟子,認為他一生碌碌無為。西瓜視頻創作人【小播讀書】在視頻【孟子一生碌碌無為,為何能與孔子並稱「孔孟」?這些被人忽視了】中,著重從思想認識基礎,闡釋了孟子這一生的成就,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去西瓜視頻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