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英語基礎比較差,在大學裡面應該還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為人人一提英語和數學,就感覺惡從天上來
首先吐槽一下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國的是四年的大學,我說的大部分的本科,然後加上中國人的思想還是比較落後,對於學英語這個東西還是以應試、背單詞和得過且過的心態。在日韓的大學,他們要求大學生要中間有一年的時間去國外上語言學校,然後回來繼續功課。這個要放在國內,那就是天方夜譚,家人不同意、個人不太敢、學校不放人、同學看另類,種種困難啊
所以為什麼日韓的教育水平很高很多,所以為什麼他們的英語普及水平會比我們也高很多,所以國外前段時間有個很出名的問題,中國人從小學就學英語,為什麼現在還這麼爛,嗯,用的是Poor這個詞形容的
這個答案如果是別人去回答,無非就是要堅持,要制定計劃等等這一類的廢話。我這個人比較激進,我覺得就應該給自己創造語言環境,在暑假、寒假一類的去上國際語言學校,也別覺得很貴,據我所知斐濟一個月學費幾千塊吧,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張,當然這個還是看個人。因為無論你是大學生也好,還是成人也好,學一些疑問語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語言環境。就好像嬰兒一樣,她在什麼環境裡成長,也就會說什麼樣子的語言,就是用的這個道理。如果經濟條件有限,幾千塊也不行,那能做的唯一一點就是自律
只有自律的背單詞和語法,每天堅持才能有所提高。你要知道你處在的是漢語環境,而語言又要求勤加練習,你花錢報了個在線的班,等於付費的視頻聊天,就那麼幾十分鐘,回頭關了視頻接著叭叭開始講漢語,你見過幾個這樣學英語就很6了的。
起碼我身邊英語好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極其自律,這種人不進食英語好,其他的科目也不會很差。比如我的兩個姐姐,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一個碩士一個博士,一個教育出版社的副社長一個大學教授。這倆人就是寒窗苦讀啊,沒有別的辦法,語言環境在這裡,你不加倍努力逆水行舟,哪來的什麼技巧可言?
另外一種是用於語言環境。出國留學的,出生在國外的,又長時間國外生活經歷的,就這類人,在全英文環境中浸泡過,然後叭叭叭講英語也就很厲害。
出這兩種人以外,別無他法。我當年學英語也是零基礎,也知道自己懶,所以就逼自己去了語言學校,選的英語遊學,算是有些突破。所以問這種問題其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語言這東西其實沒有什麼竅門,唯一的快點方法就是像我一樣,把自己丟在國外,不學也得學,聽過了說多了,自然而然進步就很快
我是千頃遊學,希望給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我的遊學記發表在我的官網或者公眾裡面,歡迎搜索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