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948期;歡迎關注。
一間屋,六尺地,
雖沒莊嚴,卻也精緻;
蒲作團,衣作被,
日裡可坐,夜間可睡;
燈一盞,香一炷,
石磬數聲,木魚幾擊;
龕常關,門常閉,
好人放來,惡人迴避;
發不除,葷不忌,
道人心腸,儒者服制;
不貪名,不圖利,
了清靜緣,作解脫計。
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淨幾明窗,
一軸畫,一囊琴,
一隻鶴,一甌茶,
一爐香,一部法帖;
小園幽徑,
幾叢花,幾群鳥,
幾區亭,幾拳石,
幾池水,幾片閒雲。
良辰美景,春暖秋涼。
負杖躡履,逍遙自樂。
臨池觀魚,披林聽鳥;
酌酒一杯,彈琴一曲;
求數刻之樂,庶幾居常以待終。
築室數楹,編槿為籬,結茅為亭。以三畝蔭竹樹栽花果,二畝種蔬菜,四壁清曠,空諸所有,蓄山童灌園剃草,置二三胡床著亭下,挾書劍以伴孤寂,攜琴奕以遲良友,此亦可以娛老。
書屋前,
列曲檻栽花,
鑿方池浸月,
引活水養魚;
小窗下,
焚清香讀書,
設淨幾鼓琴,
卷疏簾看鶴,
登高樓飲酒。
滄海日,赤城霞;
蛾眉雪,巫峽雲;
洞庭月,瀟湘雨;
彭蠡煙,廣凌濤;
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
左傳文,馬遷史;
薛濤箋,右軍帖;
南華經,相如賦;
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
書畫賞鑑是雅事,稍一貪痴,則亦商賈;
詩酒是樂事,少一徇人,則亦地獄;
好客是豁達事,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
在崇尚文學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
如果說客廳是一家人的面子,書房則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方小天地裡,讀書操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從書裡的墨香,到墨池裡的筆影,都反映著文人的內心世界。
有一方安靜、文雅的書房,是古人平生最上心的事。能稱作 「書香門第」之家,更是必有書房。書房在家中是最高雅的場所,古典的書房氛圍內,洋溢著自然的木香與人文的墨香,陳設布置處處透露著文人氣質。
古代書房用地多為面積大,乃園林之一處,江南之一景,得園林天然之趣。
明代的計成在其《園冶·書房基》寫道:
書房之基,立於園林者,無拘內外,擇偏僻處,隨便通園,令遊人莫知有此。
內構齋館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築,先相基形:方、圓、長、扁、廣、闊、曲、狹,勢如前廳堂基,餘半間中,自然深奧。或樓或屋,或廊或榭……
如果說家宅是我們在塵世間的庇護所,書房則是心室,點滴的陳設中蘊藏著家中主人自我的心性。至於空間的布局,常位於宅院的僻靜之處,這是營造高雅、恬淡養心書齋的重要因素。如有後花園, 與之相鄰, 使人凝心聚氣,收斂思緒。此次展出巧借虛實相生的家具陳設,黑白相間的水墨、攝影,天人合一的盆栽、竹編花器,案頭小趣的羊脂玉、紫砂壺等營造出修身養性、讀書品茗、工作休閒,冥想沉澱,的悠然之所,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文人意趣,處處可見主人的興趣愛好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現代書房作為主人的心靈歸屬地,崇尚以人為本,從文化基因和傳統價值觀念中找回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和諧和互補,通過生活實踐找到屬於自己的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尋求內心空間價值的增長。
隨著消費意識的升級,對大多數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人來說,書房陳設品的審美需求逐漸成為必然。一間屋子本是空空如也,陳設布局又何須設限,以形式為中心易被形式所困。卸下對樣式的捆綁,才能真正達到心靈上的愉悅和灑脫。繁而不亂;簡而不陋。亦中,亦西,亦古,亦今。通過對空間與物的調和,達到氣韻上的統一,調性上的一致,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