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書房的理想情境

2020-12-17 南宗老伍

總第948期;歡迎關注。

一間屋,六尺地,

雖沒莊嚴,卻也精緻;

蒲作團,衣作被,

日裡可坐,夜間可睡;

燈一盞,香一炷,

石磬數聲,木魚幾擊;

龕常關,門常閉,

好人放來,惡人迴避;

發不除,葷不忌,

道人心腸,儒者服制;

不貪名,不圖利,

了清靜緣,作解脫計。

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

淨幾明窗,

一軸畫,一囊琴,

一隻鶴,一甌茶,

一爐香,一部法帖;

小園幽徑,

幾叢花,幾群鳥,

幾區亭,幾拳石,

幾池水,幾片閒雲。

良辰美景,春暖秋涼。

負杖躡履,逍遙自樂。

臨池觀魚,披林聽鳥;

酌酒一杯,彈琴一曲;

求數刻之樂,庶幾居常以待終。

築室數楹,編槿為籬,結茅為亭。以三畝蔭竹樹栽花果,二畝種蔬菜,四壁清曠,空諸所有,蓄山童灌園剃草,置二三胡床著亭下,挾書劍以伴孤寂,攜琴奕以遲良友,此亦可以娛老。

書屋前,

列曲檻栽花,

鑿方池浸月,

引活水養魚;

小窗下,

焚清香讀書,

設淨幾鼓琴,

卷疏簾看鶴,

登高樓飲酒。

滄海日,赤城霞;

蛾眉雪,巫峽雲;

洞庭月,瀟湘雨;

彭蠡煙,廣凌濤;

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

左傳文,馬遷史;

薛濤箋,右軍帖;

南華經,相如賦;

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

書畫賞鑑是雅事,稍一貪痴,則亦商賈;

詩酒是樂事,少一徇人,則亦地獄;

好客是豁達事,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

在崇尚文學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

如果說客廳是一家人的面子,書房則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方小天地裡,讀書操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從書裡的墨香,到墨池裡的筆影,都反映著文人的內心世界。

有一方安靜、文雅的書房,是古人平生最上心的事。能稱作 「書香門第」之家,更是必有書房。書房在家中是最高雅的場所,古典的書房氛圍內,洋溢著自然的木香與人文的墨香,陳設布置處處透露著文人氣質。

古代書房用地多為面積大,乃園林之一處,江南之一景,得園林天然之趣。

明代的計成在其《園冶·書房基》寫道:

書房之基,立於園林者,無拘內外,擇偏僻處,隨便通園,令遊人莫知有此。

內構齋館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築,先相基形:方、圓、長、扁、廣、闊、曲、狹,勢如前廳堂基,餘半間中,自然深奧。或樓或屋,或廊或榭……

如果說家宅是我們在塵世間的庇護所,書房則是心室,點滴的陳設中蘊藏著家中主人自我的心性。至於空間的布局,常位於宅院的僻靜之處,這是營造高雅、恬淡養心書齋的重要因素。如有後花園, 與之相鄰, 使人凝心聚氣,收斂思緒。此次展出巧借虛實相生的家具陳設,黑白相間的水墨、攝影,天人合一的盆栽、竹編花器,案頭小趣的羊脂玉、紫砂壺等營造出修身養性、讀書品茗、工作休閒,冥想沉澱,的悠然之所,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文人意趣,處處可見主人的興趣愛好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現代書房作為主人的心靈歸屬地,崇尚以人為本,從文化基因和傳統價值觀念中找回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和諧和互補,通過生活實踐找到屬於自己的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尋求內心空間價值的增長。

隨著消費意識的升級,對大多數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人來說,書房陳設品的審美需求逐漸成為必然。一間屋子本是空空如也,陳設布局又何須設限,以形式為中心易被形式所困。卸下對樣式的捆綁,才能真正達到心靈上的愉悅和灑脫。繁而不亂;簡而不陋。亦中,亦西,亦古,亦今。通過對空間與物的調和,達到氣韻上的統一,調性上的一致,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焦點

  • 書房的理想情境,高雅別致。
    在崇尚文學的古代,書房,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 如果說客廳是一家人的面子,書房則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方小天地裡,讀書操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從書裡的墨香,到墨池裡的筆影,都反映著文人的內心世界。
  • 書房的理想情境
    ,是文人騷客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無不重視書房的設置,儘管各自經濟狀況迥異,但皆講究書房的高雅別致。如果說客廳是一家人的面子,書房則是心靈的棲息地。在這方小天地裡,讀書操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從書裡的墨香,到墨池裡的筆影,都反映著文人的內心世界。
  • 中國文人與他們的書房
    而對於中國歷代文人來說,天堂則是書房的模樣。書房是中國文人的心靈棲息地,在中國文人的價值觀中,書房與廚房擁有等同的地位。從古到今,文人騷客們都在其私人書房中,逃離塵與喧囂,放飛思緒與自我。歷史上的書房我們現在所說的書房,是狹義上的書房,即指家中私人的書房。
  • 文人書房: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家具
    王世襄的家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他與家人曾住在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其中的三間房裡,屋內放滿其所藏的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共事一年,在他那張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完成書稿。 王世襄還是一位美食家,擅長廚藝且待客周到,在他家品嘗的精緻時令點心與茶,至今仍回味無窮。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古代文人書房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
  • 書房裡的文人快樂
    林曦水墨作品小林老師曾經對「文人」做過這樣的解讀: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有一個理想身份叫文人,從帝王武將到村婦農夫,都以這個讀書寫字的角色身份為傲。倪寬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臣賢相,中國農曆紀年就是他制定的。他的書房叫鋤經堂。他說自己在鋤經堂裡有五件至樂之事,靜坐第一,觀書第二,看山水花木第三,與良朋講論第四,教子弟讀書第五。 褚遂良《倪寬贊》裡提到「倪寬篤行」後世的文人大概不出這五種態度,喜歡以這樣方式度過一生,這是文人品質。
  • 文人的書房
    圖書館太大,只期有一間小小書房,宛若淨土,走進它,便足以撫慰一切疲憊。在書房中,茶香墨韻、書裡芳華,中國人骨子裡的風雅,都悄然刻畫。 賞墨 除了為人熟知的文房四寶,文人的書房裡還有第五寶:水盂。
  • 一間理想的中式書房,是怎樣的?
    唯獨走進書房,一張淺褐色原木書桌,筆掛一放,筆筒一擺,以字畫、花草、玩石作點綴,妥妥地仍是中國風。是否你也有同感呢?無論在思想、服飾、飲食方面如何被西方同化,哪怕在居家層面,選擇了西方的格局及裝飾,一到書房,大多數人還是忍不住把老祖宗的那一套搬了過來,哪怕他並不撫琴,不學毛筆,也不練國畫。原來書房,才是中國風亙古不變的守護者。
  • 中國文人書房大都是這樣取名的
    為齋號命名,也算是中國文人志士的雅趣。最早的書齋是沒有名字的,到底是誰一時興起,最先給書齋添上「齋號」,而今已經無從考證。但「齋號」文化卻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書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讀書人可以忍受書齋簡陋而狹窄,卻不能容忍心靈的自由受到哪怕一點點拘束。
  • 文人書房經典對子
    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 文人書房對子,妙哉,妙哉!1,黃庭堅 :詩罷春風榮草木書成快劍斬蛟龍自撰書齋聯。上聯言吟詩之味,好象春風榮草木;下聯指書法筆見功力,猶如快劍斬蛟龍。語出不凡,足以驚人。梅的特性深受中國文化人的寵愛,梅的清高、脫俗、孤賞、冰清,是中國多少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託。上聯的「千年豔」點出梅花的悠久歷史,暗喻本家族愛梅風尚代代相傳。下聯的「一樣清」道出了自已志潔行高的情懷和不隨俗流的人格。5,左光鬥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題書齋聯。武能叱吒風雲,持劍嘯天。文則花鳥怡性,嗜書曉理。非光鬥不能為之。
  • 藏書樓、書院與中國文人的書房(下)
    藏書樓、書院與中國文人的書房(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文化苦旅》《雅舍談吃》《苦茶隨筆》《閒情偶寄》《隨園食單》接上篇,上篇請關注回看……三、中國文人的書房
  • 書房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書法是書房裝飾首選
    書房,古代稱書齋,是住宅內專門作閱讀、自修或工作之用的房間。自古至今,中國文人大凡皆有如此的雅好,即以擁有一處讀書、藏書和墨詩作畫之所而自足,並美其名曰:書齋。★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步步高升竹子圖 李傳波紅竹畫《唐·李涉 葺夷陵幽居》(作品來源:易從網)竹子在中國的文化中,是有骨氣、有氣節、堅貞的象徵,同樣也象徵著生命的彈性、精神的真理,世人常用竹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質為自己品格的發展方向。
  • 【雅昌專稿】賈廷峰:我的書房在天地之間
    恰逢其時,不久前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書齋·追古——中國生活藝術展」從中國人的「書房」為切入點,做出「以小見大」的回應。我面對社會的種種情境,面對藝術的種種情境,面對內心的種種情境,想在這一點上達到平衡,這是非常艱難的,當然樂趣也在這裡,尤其是不同的藝術家提供給我不同的精神養分,很過癮。▲當代「三然書房」展覽現場Q:剛才提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這個話題畫廊業界普遍在思考問題,您怎麼看?A:二十年前,沒有開畫廊的時候,我同樣提出過這個話題。
  • 從文人書房,看古代人的雅趣生活!
    古人覺得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如同齋戒一般。  和外國人的張揚相比,中國人的書房則講究內斂,除了陳設至簡,甚至還有諸多文人將其築於山林水濱,或隱於郊野,獨享人間清歡。    今有梁實秋,將書房修於半山腰。  即使不在山中,許多文人也會在書房周邊植樹種花,以襯清幽。  紀曉嵐就曾在「閱微草堂」的前院種滿藤蘿,後院栽滿海棠。  春天海棠花開,滿屋盈香,夏季藤蘿委地,一陣陰涼。
  • 哈貝馬斯的理想交談情境
    那麼,到底要如何營造一種理性高效的對話環境,形成一種共同遵守的法律秩序,哈貝馬斯所提出的「理想交談情境」或許值得思考。 哈貝馬斯是當代德國最負盛名的社會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談到「理想交談情境」,就要說他提出的交往行為理論,也稱溝通行為理論,這在西方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規範基礎」,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結構轉型問題。
  • 古人理想的「書房」什麼樣?都是如何布置的?
    明謝環繪《香山九老圖》(局部)中書房,房內案上有盆景、香爐,室外有綠樹花木。 古人最理想的書房什麼樣?東為讀書窗,初日滿窗紙……」新闢這間「僅可容一幾」的小書房時,陸遊已年逾八旬,但陸遊對小屋相當滿意:「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明代文人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也以「小」出名:「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即使皇家書房,也並非以大為好。如清乾隆皇帝位於故宮養心殿內的書房「三希堂」,僅八平方米。
  • 長安雅士淺談文人雅士的書房
    於中國的文人來講,書房,誠為安身立命之所在。倦了,固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更多的時候兒,卻仍舊「筆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鬥室中」的罷?…….典型的文人,對於書齋的期許不免有相似之處: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曾描述理想的書齋環境云:「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鬱然。
  • 文人書房的生活雅趣
    文人書房的生活雅趣在中國傳統宅院中,除祖堂外,書齋是文人惟有的精神場所。正如「飲室書齋」主人梁啓超先生指出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學、做人總要親自躬身踐行,才能有所得。
  • 文人的心裡也一定還有一個書房,這是一個無限大的書房……
    書櫥裡的書大致分為這麼幾大類:中國古典文學、外國文學、各類志怪筆記、他的老師沈從文的書、各類歷史書和他自己的書,還有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少量有關京劇和書畫方面的書籍」,「這些藏書只是一個面貌,並不是說汪先生只讀了這些書,或者這些書汪先生每本都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