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權或者分權,作為領導,你更喜歡哪種管理方式?

2020-12-18 旭述旭說

領導者的集權智慧,概括起來就是「謀之於眾,斷之於獨」。根據時間可以將領導的決策活動劃分為決策之前、決策之中、決策之後三個階段,在什麼階段「謀之於眾」,在什麼階段「斷之於獨」,是有領導智慧的。

謀之於眾」有如下兩層含義:

一、決策之前謀之於眾。現代社會高度複雜化、整體化,局勢越來越不受少數人意志所左右,要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必須謀之於眾。謀之於眾就是要調查民情,反映民意,從群眾中吸取智慧,聽取各類專家的意見,將各類諮詢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起來,建立民主科學的決策機制。按照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學化的決策要求,把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各種好的建議和要求收集上來,以使決策更科學,更能反映各方面的利益要求。

二、決策之後要謀之於眾。決策的實施階段要通過耐心細緻的協調工作,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與群眾共同解決決策實施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大家自覺實施決策,形成「一帥掌舵,三軍上陣」的局面。

「斷之於獨」的含義是:決策之中的決策權一定要由一把手掌握。手中這個權力只可集中,不可分散,只能獨攬,不能放權。

斷之以獨,僅對決策權而言,不等於權力可以無限集中和上移,否則就是集權主義和權威至上論。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說:「我做決策時,總是儘可能多地徵求意見,而只與少數人商量,拍板就讓我自己來。」

分權也就是將整體領導活動加以分解,實行「分而治之」。分權不是放任,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分而不散」。

領導和管理有很多相通的原理,但領導活動與管理活動又不完全一致,它們的指導理論有一些區別。

管理學家認為,有效的管理措施來源於變化的管理重心,建議從事前的管理轉向事後的管理,從對過程的控制管理轉向對結果的誘導管理。

領導和管理的職能不同:管理注重的是短期行為,講究的主要是經濟學上的效率原則,關注的是結果。領導注重的是長期行為,關注的主要是系統論上的統籌全局原則,關注的是效能。組成領導活動的重要部分就是分權,分權是把整體領導活動的系統分為事前、事中、事後。分權的智慧是抓兩頭放中間,事前和事後領導是重心,而將事中的領導活動分權給下屬部門或機構,尋求的是目標、手段、過程和結果的統一。

「黑箱」操作——只管兩頭不管中間,是領導分權原理的要求,也是領導分權的智慧體現。「黑箱」又叫閉盒,技術上不能直接打開觀察,因為觀察有可能會破壞其內部結構,失去其系統的本來面目。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指出:「所有的科學問題都可以作為閉盒,唯一研究它的途徑就是利用它的輸入和輸出。」「黑箱」用於領導活動指「只管兩頭不管中間」的領導方法。「兩頭」指輸入和輸出,「中間」指執行部門或執行者。就像中醫,探病醫病是不能打開內臟的,但卻可以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只管輸入和輸出情況,來診病和醫病。

「只管兩頭」就是領導者只給執行部門輸入決策指令和發動指令從而讓他們貫徹決策,並了解輸出情況即執行結果。

「不管中間」是說執行部門如何去執行及具體執行過程怎樣,由於是執行部門之專責而非領導職責,所以領導者可以不管,否則,越權和侵權行為就有可能發生。

「黑箱」分權智慧,一方面要求一把手必須把精力放在正確決策和比較執行結果和決策目標上,使執行操作部門成為「黑箱」。另一方面,也要求領導者必須從外部,即通過輸人和輸出來影響、推動「黑箱」的運作。操作好「黑箱」,領導者就不會走入「日理萬機,勞而無功」的誤區,而是走上「不問瑣事,無為而治」的正確領導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隋文帝「喜察」「事皆自決,不任群臣」「一日萬機,勞神苦形」,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這個,這也是我們今天當領導的應汲取的教訓。

相關焦點

  • 財務管理的集權與分權
    在分層管理、分業管理的前提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到底要選擇集權管理還是分權管理。企業領導集團希望知道公司的錢現在在做什麼,而集權管理無疑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領導者的這一需要,因為錢在做什麼之前。先經過集權系統中最高層的親筆認可。而企業的業務部門可能往往需要有一定限度的財務權,這樣會在一個非常機動的時刻,果斷的抓住那些突如其來的商機。
  • 集權與分權
    權力的性質與特徵   設計一個集權或分權的組織,分析某個組織主要是集權還是分權的,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界定權力的含義。作為政治學、社會學、領導科學等多科研究的共同課題,「權力」通常被描述為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是指處在某個管理崗位上的人對整個組織或所轄單位與人員的一種影響力,或簡稱管理者影響別人的能力。
  • 集權、分權與風箏式管理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規模與效率的衝突慢慢開始產生,而矛盾的核心與根源就是管理方式的選擇——集權或分權。在中國,管理方式採用集權還是分權一直存在巨大爭議,高層集權式管理是中國企業中管理形式的主流,但其弊端也很明顯,尤其在參與市場競爭時,過度集權明顯會削弱企業的反應速度與市場競爭能力。可採取分權,又極容易失控,甚至會出現組織分裂,各自為政等管理問題。
  • 企業管理|集權還是分權?作為員工該如何提升晉升機會?
    關注 ▲孤獨識堂▲和百萬奮青一起成長這是孤獨識堂的第 140篇原創分享作者 l 李鵬星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都會面臨一個管理難題——集權還是分權?創業初期,擔心管理上的失控,大部分權利都掌握在老闆自己手裡。隨著企業越做越大,組織層級越來越多,遇到的客戶及事情也越來越複雜。集權決策的老闆,往往無法囊括所有局部情況的信息。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決策,導致企業業績逐漸下滑。老闆很苦惱:「怎麼辦?」。
  • 俠客島:中國政治集權好,還是分權好?
    集權與分權交替怎樣「矯枉過正」?對於官員群體,有作為還是混日子,「權力恐懼」還是「膽大妄為」,也都成了個體生發、卻事關大局的關鍵性選擇。而對現在來說,就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如何發揮地方的改革能動性問題。今天,俠客島推薦一篇鄭永年教授有關上述命題的文章《集權與分權的統一》。微信號「IPP評論」授權刊發。俠客島略有刪改。
  • 鄭永年:集權好還是分權好?平衡最重要
    集權與分權交替怎樣「矯枉過正」?對於官員群體,有作為還是混日子,「權力恐懼」還是「膽大妄為」,也都成了個體生發、卻事關大局的關鍵性選擇。而對現在來說,就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如何發揮地方的改革能動性問題。俠客島推薦一篇鄭永年教授有關上述命題的文章《集權與分權的統一》。微信號「IPP評論」授權刊發。俠客島略有刪改。
  • 楊光斌:走出集權—分權的二元對立誤區
    本文首先指出《決定》中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實就是建立「有能力的有限政府」,並通過梳理一些基礎性概念,諸如行政性分權與市場化分權及其與中央集權的關係、法權與治權之間的關係、集權與分權的「時間性」以及制度變遷中的關鍵時刻與常規時期,說明為什麼不能將集權與分權簡單對立化處理。
  • 物業項目經理如何處理好集權與分權?
    物業管理行業走上市場化發展軌道後,項目管理成為一個最顯著的標誌。每一個項目其實就是一個公司的縮影,其運作方式和管理理念,與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有著許多可參照之處。項目經理作為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如何處理集權與放權的關係,將直接影響到所管項目的成敗進而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發展。
  • 2019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
    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財務管理》基礎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大家快來學習吧!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點: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集權與分權的選擇與設計一、 影響財務體制選擇的一般因素集權與分權考慮因素一覽表
  • 梳理華為從集權到分權的組織變遷
    作者:劉祖軻  華為一直奉行的是中央集權,但在此基礎上進行層層有序的分權。20年來,華為不斷因應環境和自身的變化,雖然「謹慎」、但一步步總在向前地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分權之道和授權之術。  在華為成立初期,由於員工數量不多,部門和生產線比較單一,產品的研發種類也比較集中,組織結構比較簡單。
  • 基於集權和分權的財政體制博弈
    長期以來,財政的集權和分權始終存在著孰優孰劣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分權和集權的程度。回顧我國古今財政體制的變革,我們發現我國財政體制的變革大都是集中在集權和分權的博弈中。夏、商、西周三代財政,是我國財政的早期形態,是國家財政建立發展的時期。
  • 新冠疫情下的集權與分權爭議:不可偏廢一方,但可靈活調整權重
    在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西方世界眼中,如此嚴格的社會隔離和大規模封城就是集權的化身;而集權又是民主的對立面,是天生的政治錯誤。其實,與其說集權的對立面是民主,不如說與集權的對立面是分權。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自從群居生活開始的那刻就,就產生了集權與分權。以人類文明而言,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是絕對的集權,更沒有一個國家是絕對的分權。
  • 分權改革與國家治理:中國經驗分析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不可一概而論,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即該集權就集權,該分權就分權。那麼,什麼情況該集權,什麼情況該分權?一般的研究思路是,根據事務性質和範圍的不同,明確哪些領域的哪些事務需要集中化管理,哪些領域的哪些事務需要分權化處理。然而,在高度集權的單一制國家結構體制下,中國的政治發展以往呈現了「放權—收權」的循環特點。就30多年的政策實踐來看,釋放地方和社會要素的活力是改革的主流方向。
  • 集權還是分權?明末清初的封建與郡縣之爭
    ——崇禎皇帝的治理難題)中已經大略交代過了,從這個意義上看,崇禎皇帝「非亡國之君」倒也未必毫無道理,關鍵還是長年累月之下,原有郡縣集權制度之弊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這種趨勢不是一個小小的崇禎皇帝所能阻擋的,就是換了朱元璋來也未必管用,這就是列寧所講的「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統治下去」。
  • 創業公司應該「大家長」式集權,還是以人才為中心分權?
    編者按:Product Hunt的創始人Ryan Hoover在Medium發表了文章Decentralized Startups,簡單寫下自己對初創公司管理、運作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ut當年的他可沒選擇分權的初創企業。那到底是啥讓他改了主意呢?好吧這篇文章沒說那麼深入,讀者朋友們就隨著我瞎看看吧。
  • 太平天國:深陷集權與分權之爭的「怪圈」,難怪英雄走向末路
    太平天國輓歌:深陷集權與分權之爭的「怪圈」中,英雄臨危不亂,為你解讀原因。科舉考試失敗,洪秀全對清廷之衰敗深感失望,他創立了拜天教,準備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改朝換代。因此,他拉上老鄉兼朋友馮雲山一起創業。作為天才的設計師,馮雲山的宣傳、組織能力是一流的。
  • 財政分權理論綜述
    所謂財政分權是指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權力和支出責任範圍,並允許其自主決定預算支出規模與結構,使處於基層的地方政府能自由選擇其所需要的政策類型,並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其結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有關財政分權的理論不僅在發達國家得到普遍的重視,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將財政分權視為打破中央計劃束縛,走上自我持續增長道路的重要手段。
  • 匯融名企:企業中影響組織集權和分權的主要因素有什麼?
    過於集權導致領導層對問題響應速度減緩,過於分權導致團隊協調性差,不論是集權還是分權都有其特點和缺陷。集權和分權的程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企業應該如何選擇集權和分權成為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決策和職責的重要性:涉及的決策和工作職責越重要,與此相關的權力就越有可能集中在組織高層。管理層的組織集權就會大過分權,集權效果更為顯著。
  • 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中,能將集權與分權實行最優結合且利於解決...
    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中,能將集權與分權實行最優結合且利於解決複雜難題,是( )監理組織形式的優點。A、直線制B、職能制C、直線職能制D、矩陣制【正確答案】 D【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項目監理機構組織形式。
  • 美國黨爭風雲:集權與分權
    兩個世紀以來,英國政府只是將北美殖民地看成是廉價原材料的供應地和英國商品的傾銷地,對他們採取放任自治的統治方式,對英國而言,這種統治方式的性價比最高,也在無形之中塑造了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理念和自由意識,畢竟天高皇帝遠,長臂管理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