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鎮:紹興師爺的故鄉,《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地

2020-12-15 文旅影像

文/攝影 九一

江南的古鎮是印象中的白牆黛瓦,撐著油紙傘的女孩走在石板路上,悠悠的足音迴蕩在深巷長弄中。安昌古鎮,載著烏篷船而來,一碟毛豆,二兩黃酒,三倆知己,坐在沿河的屋簷下,細細品味著人生,正是魯迅著作所描繪的鄉土模樣,只是長衫與烏氈帽不再。

位於紹興柯橋的安昌古鎮,原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地方。所謂古鎮,也就是沿河2公裡不到的兩條街,從右手邊入口沿河邊走到盡頭處的師爺博物館,再過橋到河的另一邊往回走到起點處,快的話一個多小時一個來回。

所以安昌古鎮不像西塘、烏鎮等有曲折的巷弄、繁華的商鋪、擁擠的遊客,安昌更多的是原住民的生活氣息,一種親切日常的煙火味。也正因為她的樸實原始,未經濃妝豔抹,讓人更想去走近她。

安昌古鎮,古樸典雅,未經雕琢,是最原汁原味的古鎮。

早幾年安昌古鎮還是籍籍無名的,後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拍攝了安昌的美食,把臘腸與仁昌醬油搬上熒幕,火了一把,逐漸為人所知,從而這個已日趨破敗的小鎮才慢慢的活絡起來,三三兩兩的遊客也日漸增多。

安昌當地人還是悠哉的過著自己往常的日子,只是各種手工製作的特產變得暢銷起來。每當一天的清晨來臨,沿街的店鋪早起後把一扇扇排門拆下靠在岸邊,把醬鴨、臘腸、臘鴿子等各種風乾肉貨趁著好天氣拿出來曬曬,這已成為了當地一景,是赤裸裸的曬肉啊。

仁昌醬園,創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00餘只醬缸露天排列,傳統的手工技藝代代相傳,形成獨特的釀造法。

扯白糖同樣是安昌的一大特產,「扯白糖」是一個有歷史傳承的絕活,有時會有「扯白糖」師傅現場表演來吸引遊客的眼球,扯出古鎮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城隍閣前的古戲臺,兩邊的對聯是「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透著古人的哲理智慧。每到節日,戲臺上便有越劇表演,吳儂軟語咿咿呀呀,演繹起人生大舞臺。

根據宣卷館中的資料記載,宣卷始於宋元時期的講經文,是源於唐代的一種說唱形式。藝人在演唱時,置宣唱卷本於桌上,照本宣唱,故稱宣卷,宣卷稱得上是「江南戲曲之母」了。

福安居茶室,一副古代小說中的茶室該有的樣子,坐在舊條凳上,黝黑的方木桌上一大搪瓷缸的茶,扯著紹興方言打牌消遣,是一種老派紹興人的生活了吧。

安昌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橋多,枕河而居,典型的水鄉特色,河中舟楫不絕,艄公用腳搖漿,烏篷船像鳥一般輕靈的穿越水面,留下船夫得意的笑容。

看到紹興師爺博物館,就想起小時候看古代故事時總感覺師爺是個很厲害的角色,但又不明白是什麼身份,縣令斷案糊塗時往往是師爺給出關鍵意見。有話說「無紹不成衙」,紹興師爺遍天下,而安昌就是師爺的發祥地。古代走科舉之路能成功的畢竟是少數,紹興之地出文人,對於仕途無望者,成為幕府之士也算是一大出路。紹興人處事精明、治事審縝,懂得人情世故,很適於做師爺,這或許跟水鄉人的近水生智有關。中國的幕府文化,是值得好好探究的。紹興師爺以「仁厚忠恕」為箴言,以「盡心盡言」、「勤事慎事」為準則,活躍於明清政治舞臺四百年,多有名噪於世者,他們算是古代的職業經理人了,走在時髦的前列。

鎮上重建的安康寺,始建於北宋。想說這個寺廟實在是太大了,走一圈腳會累的,據說是浙江省平地寺廟中面積最大的,佔地面積有2.4萬平方米,不過進去請幾本佛教普法書籍回去研讀,也還是不錯的。

小鎮的居民就這樣坐在沿街的廊下,擺賣自己的乾貨特產,兩位老人互相對望著,臉有笑意,在古鎮攜手老去,也是一種幸福。

穿長衫的老人在給煤爐起火,婦人在埠頭洗刷,木工師傅在專心的手作。在那滿城儘是臘腸之外,有著濃厚生活氣息的風情,已積澱成為小鎮的民俗文化。

酒缸、醬缸、染缸,安昌的「三缸」,除了調料的原汁原味,千年歷史的傳承才是安昌最醇厚香甜、令人難忘的味道了吧。

隨著時代的快速更迭,古鎮這種歷史成為了一種遺世的存在。或許在鋼筋叢林之外,還慶幸能留有一灣靈魂的棲息地。

漿聲輕去,醬香隨風,安昌古鎮,且慢且留下。

相關焦點

  • 師爺故鄉,柯橋安昌,水墨畫般江南水鄉,散發陳年香氣的紹興古鎮
    安昌古鎮,它或許不像江南六大水鄉那樣聲名遠播,只是靜靜地躲在紹興一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著歲月的齒輪走過千年滄桑公元896年,吳越王錢繆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定董昌之亂,遂命名為安昌。在水運業相對鼎盛的時期,安昌鎮是浙東航運線上的主要商埠碼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當年繁華的商貿場景早已安然長眠於歷史,但是,面對著如水墨畫一般恬淡安適的小鎮街景,面對著平和淡泊的小鎮居民,仍能真切地感受到詩意。
  • 「古鎮|紹興柯橋一日遊」古香古色的安昌古鎮
    寧波的天氣一直都是情深深雨濛濛的狀態中,彷佛天氣被龍王包月了似的,然今天沒有下雨,果斷決定去參加一次戶外休閒遊,這次去的是紹興柯橋安昌古鎮。 柯橋屬於浙江省紹興市,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美稱,是中國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戲曲之鄉和名士之鄉。
  • 水墨江南-紹興安昌古鎮遊記
    向來對古鎮情有獨鍾,最近去安昌古鎮遊玩了一圈,它不似周莊西塘那麼有名,卻是最有味道的。「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是人們對安昌古鎮的讚美!江南水鄉的古鎮頗多,卻是紹興的千年古鎮——安昌最為原汁原味。
  • 紹興安昌古鎮夜色,水與光影變幻中:美不勝收!
    古鎮安昌,和魯迅故居一樣,是每一個到達紹興的人,都會前往的地點吧。安昌古鎮作為紹興城的四大古鎮之一,自北宋時期開始建造,後經過多次戰亂,幾經損毀,直至明清時期,才形成今日的格局。江南的古鎮,第一眼總是相似的,一衣帶水,水墨別致。但是,確實在11月底到安昌古鎮,確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畢竟,安昌古鎮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臘月間的景色,那時候街市熱鬧,水上烏篷船起,渡船人與岸上人遠遠地談話,一張口便是霧氣騰騰。岸上的店家,雖無酒肆橫行,但是一定是熱鬧繁華的。
  • 古鎮安昌 時光緩歸
    能做師爺的,肯定是個人才。但紹興最不缺人才,科舉制度下僧多粥少,考不上編制,只能尷尬無奈地淪為政府的臨時工。師爺沒名分,工作卻幾乎涵蓋了現代所有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能,大的分為刑名師爺、錢糧師爺、掛號師爺、書啟師爺這四類,小衙門可能一人兼四職,大衙門還能分出摺奏師爺,徵比師爺等。由於紹興師爺的數量、質量都遠高於其他地方,於是竟逐漸形成了一個號稱「無紹不成衙」的紹興師爺品牌。
  • 紹興的這個古鎮年味好濃鬱
    安昌古鎮被譽為「師爺故裡」,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境內西北端,與杭州市蕭山區相接壤。再訪安昌出於自己心底裡那絲城裡人尋覓年味的迫切渴望。演出以地方特色戲曲為主,只見臺上著古裝的演員唱的一齣好戲,讓我沉浸在非遺的紹興味兒裡久久、久久……戴著烏氈帽的紹興船夫腳踏烏篷船穿梭於河道上,還有安昌古鎮的橋也別具一格,古鎮入口處不遠的橋是來古鎮的必經之地,古鎮裡最出名的也就是福祿、萬安、如意這三座橋,古鎮人家嫁女兒時,都要走全三橋。
  • 紹興四大古鎮之一,藏在深閨中的古鎮,安昌
    大和山、塗山在兩側,西小江緩緩從古鎮邊上流過。地處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春夏秋三季都適宜前往遊覽。三裡老街、城隍殿、師爺館、民俗風情館、義和當臺門等。安昌古稱長樂,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改長樂為安昌。
  • 千年歷史古韻江南,安靜而樸實,安昌古鎮就是那份人間煙火氣
    它古典優雅,它清新寧靜,它是紹興安昌古鎮。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紹興師爺的故鄉,都說「天下師爺出紹興」,而從安昌古鎮裡出來的師爺那更是不勝枚舉!人傑地靈,文風昌盛,非安昌古鎮莫屬了。安昌的小橋非常有特色,千姿百態,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話說每一座橋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哦,可以好好去了解了解它們,這也是了解安昌古鎮另一種途徑。古鎮的建築風格是典型的江南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
  • 在安昌,——第十九屆安昌古鎮臘月風情節本周六正式開幕!
    今天,您依然能在安昌老街上看到裹粽子、灌臘腸、舂年糕、扯白糖等20多項傳統美食工藝,以及戲臺上上演的社戲、越劇、蓮花落…… 臘月風情節是安昌盛大的節日,是民俗、傳統、佳節的盛會!說到師爺故事,怎能不去和安昌師爺合個影?巧了,老街上就有師爺在巡遊!還能集師爺印章、聽師爺酒後吐真言、關注師爺風雲榜!一起走進師爺故裡,文化安昌!
  • 中國古鎮遊,濃濃江南民俗風情安昌古鎮
    要說起古鎮,浙江的古鎮是蠻多的。但是烏鎮、周莊、南潯這些古鎮是非常出名的。安昌古鎮是不太出名的古鎮。安昌古鎮位於紹興。整個古鎮的房子都是在的河兩邊建造的。一個有著幹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其名來自唐末錢平定董昌之亂。現存老街開市於明弘治二年,民俗風情氛圍濃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是一座活著的古鎮。安昌古鎮一河兩岸形成城隍殿、師爺館、民俗風情館、穗康錢莊、中國銀行舊址、石雕館、宣卷館、安康寺等旅遊景點星羅棋布的風景線。
  • 師爺大多能說會道,天下師爺出紹興,但紹興的師爺又出之哪裡呢?
    天下師爺出紹興,說明紹興的人文歷史悠久、地方文化淵博,從而也說明紹興人頭腦靈敏、學識廣博,是各級官府不可缺少的優秀師爺。因此才會有「無紹不成衙」的諺語。安昌古鎮天下師爺出紹興,那麼紹興出去各地的師爺又是出自哪裡呢?
  • 離杭州最近古鎮,美食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良心景區不收門票
    紹興市與杭州市相鄰,而距離杭州最近的古鎮便是安昌古鎮了。位於紹興柯橋杭州蕭山區緊緊相鄰,兩地之間有公交車來往,非常的方便。安昌古鎮作為紹興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始建於北宋時期,後來因為戰爭被毀,現在大家看到的的古鎮是重建於明清時期的安昌古鎮。
  • 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紹興四大古鎮之一
    特別是臘月時節,古鎮人家紛紛忙著操辦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臘腸、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禮壽慶,處處風情處處景,體現著濃鬱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區建有民俗風情館、紹興師爺博物館、石雕館、穗康錢莊、中國銀行舊址、城隍殿等六處人文景點,並已連續舉辦八屆「臘月風情節」。走進安昌古鎮,真如置身於「水鄉文化的長廊,市井風俗的長卷」,品嘗著一盅滋味淳厚的陳年紹興老酒。
  • 「衙門你為大,幕後我招手」天下師爺出紹興,紹興師爺又出自哪裡
    天下師爺出紹興,說明紹興的人文歷史悠久、地方文化淵博,從而也說明紹興人頭腦靈敏、學識廣博,是各級官府不可缺少的優秀師爺。因此才會有「無紹不成衙」的諺語。安昌古鎮天下師爺出紹興,那麼紹興出去各地的師爺又是出自哪裡呢?
  • 春遊願望清單 紹興的安昌古鎮還沒去過呢
    願望清單裡古鎮一項,不能少了這個:浙江歷史文化保護區——安昌古鎮,位於紹興縣,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古鎮保存有數裡長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鋪、民居,別具特色的作坊、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橋,使得安昌古鎮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此遊覽觀光。
  • 師爺故裡安昌古鎮:新年伊始不能錯過臘月風情節
    來到這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煩惱,滿目樸實的原生態民風民俗不禁勾起兒時的回憶,仿佛時間都放慢了腳步,滿滿都是幸福的感覺。安昌鎮不僅是旅遊景區,更是歷史人文重鎮,自古言「無紹不成衙」,紹興師爺,在明清兩朝官府中發揮著重要的政治作用,而古鎮安昌,正是紹興師爺真正的薈萃之地。
  • 魯迅鄉土烏篷船氈帽茴香豆,紹興師爺發祥地——安昌古鎮
    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特色小吃安昌臘鴨坐在老街沿河的屋簷下,來一碟茴香豆,二兩黃酒,三倆知己,細細品味著人生更多的是原住民的生活氣息,一種親切日常的煙火味
  • 浙江衛視去安昌古鎮挖到什麼寶了?
    前不久來到了安昌古鎮呈現給節目組的是多彩的人文風情和豐富的地域物產以體驗和漫遊的綜藝形式帶給我們一個美麗而多元的古鎮新貌~不妨順延著節目組對安昌古鎮的探「寶」內容來挖一挖古鎮的寶藏!安昌古鎮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
  • 江南一小鎮即小眾又極富內涵,是大禹的故鄉,景美人少不要票
    這裡是安昌古鎮, 安昌古鎮歷史悠久,是大禹的故鄉,同時也是著名師爺的故鄉,傳說人文基礎深厚, 古鎮位於紹興柯橋區,離杭州也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 交通非常方便, 在眾多「名門閨秀」的江南古鎮面前,安昌古鎮就像小家碧玉,光輝燦爛,遊客很少。
  • 「辭鄉出行」別故裡,「紹興師爺」不一般
    我們一行三十六人在陶老師和網友春曉的組織帶領下,來到了紹興市柯橋區安昌古鎮。安昌古鎮是浙江紹興四大古鎮之一,據說始建於北宋時期,民居沿河岸而建,槳聲楫影,小橋流水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我們在安昌古鎮入口處,看到一條典型的烏蓬船,船頭上站著一位身穿清朝長衫馬褂,模樣精幹,神情凝重的中年男子手摺扇在作揖,這就是師爺故裡的標誌性雕塑紹興師爺「辭鄉出行」銅像,我們圍過去,站在他身後,拍了一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