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僅是三國時代的璀璨巨星,即便是記載千年的歷史中也被尊為政治家、軍事家、易學家、文學家、甚至還有「發明家」的稱號。從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到赤壁一戰功成千古,再到六出祁山保蜀漢數十年,諸葛亮堪稱「功高蓋主」,諸葛亮也絕對配得上「人中龍鳳」的美名。
古語有言「龍生九子,其形各異」。這句話用在諸葛家族也十分恰當。諸葛亮可稱「人中龍鳳」,其兄只能勉強稱之為「虎」;最讓人理解不了的是,諸葛亮的弟弟居然只能稱之為「狗」。諸葛亮本兄弟三人,老大諸葛瑾,諸葛亮排在老二,還有個「從弟」諸葛誕;諸葛亮這三兄弟不僅世人給的「稱呼」不一樣,就連伺候的主公都同,分伺魏蜀吳三家。
諸葛亮運籌帷幄,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稱為「人中龍鳳」毫不為過;其兄諸葛瑾伺候「吳主」孫權,也算東吳重臣。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也多出現諸葛瑾的影子,諸葛瑾在東吳主要負責管理內政,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形象出現。但在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是三國之主如何「逐鹿中原」,兵馬錢糧等戰爭需要排在第一位;因此,諸葛瑾雖善於管理內政,但其作用並不是十分凸顯。
諸葛瑾為張兄,成就威望雖不如二弟諸葛亮,但在東吳位極人臣,也算不錯。最讓人理解不了的,諸葛亮還有一個三弟「諸葛誕」,不僅伺候的是大哥、二哥最恨的敵人「曹魏」,而且到最後也沒留下什麼好名聲。
無論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老三諸葛誕不僅是諸葛家族中排行最小的一個,連名氣都是最小的一個。大哥諸葛瑾保的是「東吳」孫權,二哥諸葛亮保的是「蜀漢」劉備;無論大哥諸葛瑾也好,二哥諸葛亮也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曹魏」政權,也就是先曹操,後司馬家族。在諸葛瑾和諸葛亮出仕為官時,其實老三諸葛誕還沒出山;結果諸葛誕一出山就與大哥,二哥為敵,難道是看曹魏實力最強大才這麼不顧手足之情嗎?
也許諸葛誕有自己的打算,但在強大的「曹魏」政權中,諸葛誕卻並不出眾,甚至在三國前期根本都沒有登場的機會。直到司馬懿掌握了曹魏大權,諸葛誕才算正式登場。諸葛誕先隨司馬懿平叛,這才逐步晉升,官至擁兵自重的一方「封疆大吏」;這麼看諸葛誕厚積薄發,成就雖跟二哥諸葛亮沒法比,至少地位跟大哥諸葛誕差不多了。
其實諸葛誕並非甘居人下之人,尤其是到了晚年,殘生不多;諸葛誕建功立業之心非但未熄,反而越來越旺。此時司馬昭掌權,篡位自立之心昭然若揭;諸葛誕的機會來了!也許是諸葛誕真心臣服「曹操」,因此看不得司馬昭竊取曹氏政權;於是,諸葛誕與其子在「淮南」起兵,本想自己率先揭竿而起,天下定能紛紛響應。結果是,諸葛誕與其子很快兵敗,自己死於亂軍之中不說,連累在曹魏的諸葛氏,包括諸葛誕這一枝皆被「滿門抄斬」。
《世說新語》「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諸葛亮一生豐功偉績,美名傳於四海,世人稱為「人中龍鳳」恰到好處;老大諸葛瑾雖伺「東吳」,也頗得孫權器重,就算沒有什麼明功卓績,但也勉強可稱「江東虎臣」。
唯有老三諸葛誕,半生碌碌無為,好容易有機會再立功勳,卻因為智慧不夠落得個「戶滅九族」;諸葛誕雖然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難怪後世戲稱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