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如約而至
原創 鴻鵠溪語 鴻鵠溪語 今天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如約而至
芒
種
_
芒種
知多少
No.1
一候
螳螂生
No.2
二候
鵬始鳴
No.3
三候
反舌無聲
No.4
習俗一
青梅煮酒
No.5
習俗二
送花神
芒種
來自鴻鵠溪語
00:00
02:53
芒種如約而至
文/李海燕
院子裡我曾在此地撿過一地的春光,紫紅的木筆花開又謝了,又迎來了白色的玉蘭點染在蔥綠馥鬱的大大小小的樹之間,風一軟,或隱或現。黃色的花蒂下穿著墨綠袍子的是黃瓜,辣椒乾脆抖落一地白色的小花,翹著細長的身子,高興地像個孩子一樣,似乎知道芒種的到來。
我只是淺知芒種,卻不知道古人對芒種用情至深。《紅樓夢》第七十二回說,大觀園的女孩兒們或者用花瓣和柳枝編成轎馬,或者用綾錦紗羅疊成各種彩旗彩物的樣子,都用彩線系了,系在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以此來餞別花神歸位,期待來年的相會,那是對明年花事的期盼。我喜歡這樣,不喜歡黛玉的葬花,與其哀嘆百花凋殘、零落,不如滿懷來年的希望。
螳螂深秋產卵,要越冬之後於芒種之時覺陰氣而破殼,孕育出一個新的生命,並食風露而生長;伯勞鳥等著芒種之時陰氣初生而鳴叫於世界。動物界如此,人更要如此,有了希望才會不辭辛勞,不怕等待。
記得芒種之前,我總會和父親一道去田間除稗草。稻子已經開始發兜了,遠看綠色已經鋪滿了田地,鋪滿了心間;近看一畦一畦的綠色中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白色,陽光下閃著光,那是悄無聲息進入稻田的水。田間似乎寫滿了詩句,還自帶著平仄,流動著韻律,流動著希望。
我們手持一根竹杖,挽起褲腿,把腳伸進泥巴縫裡,看泥巴從腳趾縫痒痒地慢慢鑽出,又漸漸踩到腳下,弄濁一片田地。小蝌蚪悠然地劃著小手,搖著尾巴,呆萌地跟著小夥伴們;紅蜻蜓、綠蛾子、白蝴蝶調皮地落在稻葉上,隨著風一起搖來搖去,搖落了一地的時光;蜘蛛也不閒著,就著稻子的尖葉,忙著在空地結網,點點風,讓點點水珠也無法弄破這張圖畫。「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遠處的白鷺盤旋了好久,好不容易找著一個地,新氧、稻香在日光和地氣的勾兌下,如陳釀的美酒,醉得白鷺又飛向另一片田地,點點雪白點綴在滿鋪的綠毯中間,煞是顯眼。
父親瘦削的背影總在我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時而彎腰,拔出幾根瘋長的稗草;時而直立,用腳不斷地在每一兜稻子中間穿梭,踩動著泥巴。父親告訴我,瘋長的稗草一定要在它沒有結籽之前徹底拔出,不及時拔出會禍及這一大片稻子而導致顆粒無收;腳翻動泥巴是為了稻子能吸收更多的營養,一個環節都不能落下。「春爭日,夏爭時。」即使再累也要抓住時機,一切都是為了七月的收成。
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只記得父親的褲腿穿過稻葉窸窸窣窣的聲音,腳從泥巴裡抽出又踩下的吧嗒聲,我仿佛看到稻田開始拔節、破口、分櫱、抽穗了,稻穗帶著點白,帶著點嫩黃,立在葉片的最前面,搖曳在翠綠的稻葉中間。風一吹,深綠和淺綠蕩起一起一伏的波紋,那裡藏著一個希望的夢。有的剛剛抽穗,高高地昂起頭打量著這個世界;有的有點飽滿,輕輕地俯下身子,似乎在思考著什麼。穗上吐著碎白粒兒的稻花,香氣是從稻花裡溢出的,像小時候喝過的米湯,微甜,溫馨。點點雨水掛在穗尖、葉尖,欲落未落。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蜘蛛沒有翅膀,卻可以在空中織網,因為它相信夢想就是最好的翅膀。芒種時節我知道:螳螂和伯勞鳥在這個時節孕育或鳴叫,是因為它們相信夏日的陰氣一定會來;稻穗在風雨中搖曳而依舊堅守在最前頭,因為它相信自己的執著一定會換來金色一片。不用去哀嘆百花的凋零,明年它們一樣會來,芒種也會如約而至。
院子外涼風漸起,看看天色,大雨將至,想想螳螂在一隅破殼吧?伯勞在樹間鳴叫了吧?還有稻穗是不是都漸漸飽滿了?芒種忙種,有忙,有種,有收穫,有希望,人生不會落空
(作品來自鴻鵠溪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