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
據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報導,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日前在電影節上放映。
影片通過呈現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作為中華古典詩詞的耕耘者和傳播者,葉嘉瑩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河中,扮演著承先啟後、貫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她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多年來致力推廣對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教學研究之外,葉先生亦將生活經歷與心境融入創作,傳承千年詩心,縱使歲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尋。她既是求知若渴的學生,又是桃李滿天下的師長。
「葉先生就是巨大的寶藏」
導演陳傳興與葉先生,攝於迦陵學舍
該片由拍攝過「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陳傳興執導。從初識葉嘉瑩先生起,他帶領拍攝團隊輾轉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地,對這位古典詩詞大師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採訪了葉嘉瑩親友學生數十位,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瘂弦、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儘可能呈現葉先生樸實的生活樣貌、豐富的創作內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葉先生在北京的錄音棚中吟誦
「這部電影可以說從葉先生的個人史,延伸到了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的歷史」。主創團隊介紹,電影的結構分為七章八段,以葉先生的居所來命名每個篇章,建構成葉先生個人的歷史,同時呼應古典詩詞的整體歷史。「電影像是一個龐大的迷宮,葉先生就是巨大的寶藏,觀眾在尋找這個寶藏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很多個歷史的角落,每個角落都能得到意外的驚喜,最終走過這些角落,每個人都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寶藏。」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為葉先生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之一。日本音樂家佐藤聰明以杜甫《秋興八首》為靈感,結合雅樂及現代樂,創作了電影音樂,令人回味無窮。主創團隊認為,佐藤聰明的創作「不算是背景音樂,而是隱含了影片的第三條敘事線」,藉此隱喻葉先生的經歷,她一生從北京、臺北再到北美各地,最後又回到祖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傳遞「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是該片想傳達給觀眾的重要理念。在拍攝過程中,葉嘉瑩先生的「弱德之美」也是最打動團隊的地方之一,給予了團隊很大的精神鼓舞。
所謂「弱德之美」,即是一個弱小的文人如何在大時代的動蕩中堅持個人信仰,「這是我們在每次拍攝中對葉先生最深的印象,即便拍攝時她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但她仍體現了很強大的意志力,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準備第二天的採訪稿,並且對電影藝術表現很強的好奇心,經常詢問我們關於電影工作的問題。電影裡還記錄了她摔傷後仍堅持拍攝的畫面。」團隊主創表示。
「去年她生病,幾乎有半年時間需要臥床,9月份,南開大學舉辦葉嘉瑩教授歸國執教四十周年暨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那天很多領導和來賓去現場祝賀她,她上臺講話的聲音還是非常洪亮,她還是要繼續把中國詩詞的美傳達給每一個人,她還是念茲在茲,讓人非常感動。」
葉嘉瑩先生追求「弱德之美」,影片風格也遵循了《楚辭》的「要眇宜修」,從形式、內容到配樂,都有精彩之處,呈現出葉先生看來平靜,其實波瀾壯闊的人生樂章。
「葉先生說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裡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這種美是一種『弱德之美』。」電影導演陳傳興表示,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突發的疫情影響了人類的生活但卻無法暫停時間,轉眼2020已經過去了一半,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希望觀眾能感同身受,了解影片背後的用心。
領略詩詞之美
《掬水月在手》全程採用4K攝影,專為大銀幕而生,從開機到殺青再到完成後期,歷時三年。
就電影題材而言,團隊主創表示,並不擔心因題材「高冷」而變得小眾,喜歡中國古典詩詞的觀眾,一定願意走進影院,因為這部影片散發著濃鬱的中國古典詩詞之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魅力。尤其是女性觀眾,「雖然我們講的是葉先生和詩詞歷史,但門檻並不高,就像導演自己也說,最後是拍了一部女性電影,葉先生作為女性擁有很豐富的經歷,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經歷過戰火,有過中西多地的生活經歷,她個人的經歷都交織在對詩詞的寄託,對詩詞之美的探尋之路上。」
資料圖片:7月21日,葉嘉瑩先生
在南開大學迎來96周歲壽辰(攝影/韋承金)
近日,葉先生迎來了96周歲壽辰,影片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亦為葉先生獻上賀禮,葉先生開心地表示:「影片入圍不負陳導演的苦心,作為古典詩詞的傳承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與喜歡古詩詞。」
「我們一直堅持要在大屏幕上映,所以拍攝時全部用4K設備,去年在北京、廣州、杭州試映,大家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因為疫情,我們上映的時間一拖再拖,入圍金爵獎,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所以我們團隊現在非常有信心,爭取年內可以上院線。」團隊主創表示,葉先生一生推廣中國古典詩詞,希望把她的這種精神傳達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如果年輕人能通過葉先生、通過這部電影,認識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就是這部片子最大的意義。」
資料圖片:葉嘉瑩先生出席2018年
南開大學感恩答謝會
並與會嘉賓一同觀看片花
據悉,《掬水月在手》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必合必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大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北京愛抓馬文化有限公司、和錦(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此念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歌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來源: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
迦陵學舍、天津日報等
整理:藍芳 韋承金
視頻:迦陵學舍、
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記錄葉嘉瑩先生詩詞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