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記錄葉嘉瑩先生詩詞人生

2020-12-15 澎湃新聞

《掬水月在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記錄葉嘉瑩先生詩詞人生

2020-08-06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

據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報導,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日前在電影節上放映。

影片通過呈現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作為中華古典詩詞的耕耘者和傳播者,葉嘉瑩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長河中,扮演著承先啟後、貫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論詮釋中國古典詩詞,對新詩亦抱持兼容並包之態度,來往穿梭於古典與現代之間;她講授中國古典詩詞不分職業、不論年齡,多年來致力推廣對兒童的詩歌吟誦教育。教學研究之外,葉先生亦將生活經歷與心境融入創作,傳承千年詩心,縱使歲月坎坷也仍不懈追尋。她既是求知若渴的學生,又是桃李滿天下的師長。

「葉先生就是巨大的寶藏」

導演陳傳興與葉先生,攝於迦陵學舍

該片由拍攝過「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陳傳興執導。從初識葉嘉瑩先生起,他帶領拍攝團隊輾轉北京、天津、西安、洛陽、香港、臺北、溫哥華、波士頓等地,對這位古典詩詞大師進行了17次深度訪談與拍攝,採訪了葉嘉瑩親友學生數十位,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瘂弦、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儘可能呈現葉先生樸實的生活樣貌、豐富的創作內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葉先生在北京的錄音棚中吟誦

「這部電影可以說從葉先生的個人史,延伸到了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的歷史」。主創團隊介紹,電影的結構分為七章八段,以葉先生的居所來命名每個篇章,建構成葉先生個人的歷史,同時呼應古典詩詞的整體歷史。「電影像是一個龐大的迷宮,葉先生就是巨大的寶藏,觀眾在尋找這個寶藏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很多個歷史的角落,每個角落都能得到意外的驚喜,最終走過這些角落,每個人都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寶藏。」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為葉先生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之一。日本音樂家佐藤聰明以杜甫《秋興八首》為靈感,結合雅樂及現代樂,創作了電影音樂,令人回味無窮。主創團隊認為,佐藤聰明的創作「不算是背景音樂,而是隱含了影片的第三條敘事線」,藉此隱喻葉先生的經歷,她一生從北京、臺北再到北美各地,最後又回到祖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傳遞「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是該片想傳達給觀眾的重要理念。在拍攝過程中,葉嘉瑩先生的「弱德之美」也是最打動團隊的地方之一,給予了團隊很大的精神鼓舞。

所謂「弱德之美」,即是一個弱小的文人如何在大時代的動蕩中堅持個人信仰,「這是我們在每次拍攝中對葉先生最深的印象,即便拍攝時她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但她仍體現了很強大的意志力,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準備第二天的採訪稿,並且對電影藝術表現很強的好奇心,經常詢問我們關於電影工作的問題。電影裡還記錄了她摔傷後仍堅持拍攝的畫面。」團隊主創表示。

「去年她生病,幾乎有半年時間需要臥床,9月份,南開大學舉辦葉嘉瑩教授歸國執教四十周年暨中華詩教國際學術研討會,那天很多領導和來賓去現場祝賀她,她上臺講話的聲音還是非常洪亮,她還是要繼續把中國詩詞的美傳達給每一個人,她還是念茲在茲,讓人非常感動。」

葉嘉瑩先生追求「弱德之美」,影片風格也遵循了《楚辭》的「要眇宜修」,從形式、內容到配樂,都有精彩之處,呈現出葉先生看來平靜,其實波瀾壯闊的人生樂章。

「葉先生說過『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裡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這種美是一種『弱德之美』。」電影導演陳傳興表示,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突發的疫情影響了人類的生活但卻無法暫停時間,轉眼2020已經過去了一半,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希望觀眾能感同身受,了解影片背後的用心。

領略詩詞之美

《掬水月在手》全程採用4K攝影,專為大銀幕而生,從開機到殺青再到完成後期,歷時三年。

就電影題材而言,團隊主創表示,並不擔心因題材「高冷」而變得小眾,喜歡中國古典詩詞的觀眾,一定願意走進影院,因為這部影片散發著濃鬱的中國古典詩詞之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魅力。尤其是女性觀眾,「雖然我們講的是葉先生和詩詞歷史,但門檻並不高,就像導演自己也說,最後是拍了一部女性電影,葉先生作為女性擁有很豐富的經歷,走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經歷過戰火,有過中西多地的生活經歷,她個人的經歷都交織在對詩詞的寄託,對詩詞之美的探尋之路上。」

資料圖片:7月21日,葉嘉瑩先生

在南開大學迎來96周歲壽辰(攝影/韋承金)

近日,葉先生迎來了96周歲壽辰,影片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亦為葉先生獻上賀禮,葉先生開心地表示:「影片入圍不負陳導演的苦心,作為古典詩詞的傳承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與喜歡古詩詞。」

「我們一直堅持要在大屏幕上映,所以拍攝時全部用4K設備,去年在北京、廣州、杭州試映,大家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因為疫情,我們上映的時間一拖再拖,入圍金爵獎,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所以我們團隊現在非常有信心,爭取年內可以上院線。」團隊主創表示,葉先生一生推廣中國古典詩詞,希望把她的這種精神傳達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如果年輕人能通過葉先生、通過這部電影,認識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就是這部片子最大的意義。」

資料圖片:葉嘉瑩先生出席2018年

南開大學感恩答謝會

並與會嘉賓一同觀看片花

據悉,《掬水月在手》由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必合必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大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北京愛抓馬文化有限公司、和錦(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此念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歌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來源: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

迦陵學舍、天津日報等

整理:藍芳 韋承金

視頻:迦陵學舍、

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記錄葉嘉瑩先生詩詞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掬水月在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記錄葉嘉瑩先生詩詞人生
    南開新聞網訊 據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報導,7月26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在電影節上放映。當她們介紹葉嘉瑩先生在拍攝時說的「只要我還活著,就會把中國詩詞的美傳遞給每一個人」這句話時,在場的記者們無不為之感動。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 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星辰在線10月27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宋舒悅 通訊員 舒蕊婷)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近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片名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這也是古典文學詩詞大師葉嘉瑩唯一授權的的紀錄片。26日晚,一場《掬水月在手》影片集體觀影活動在長沙瀟湘國際影城阿波羅店舉行。
  • 今晚報:《掬水月在手》記錄葉嘉瑩傳奇人生
    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26日舉行發布會,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分享了這部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傳記紀錄片的創作心得。
  • 影視|《掬水月在手》定檔10月16日 記錄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新快報記者 聶青9 月 10 日教師節之際,由陳傳興導演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當天,《掬水月在手》片方釋出了 " 荷花 " 定檔版海報,並宣布影片定檔 10 月 16 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藝聯上映,記錄葉嘉瑩詩詞人生
    新京報訊 9月10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10月16日通過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全程4K拍攝,曾入圍2020年上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並在北影節進行展映。
  • 《掬水月在手》舉辦發布會 記錄葉嘉瑩傳奇人生
    1905電影網訊7月26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舉行發布會。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分享了這部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傳記紀錄片的創作心得。據廖美立介紹,《掬水月在手》是導演陳傳興「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詩人鄭愁予的紀錄電影《如霧起時》和詩人周夢蝶的紀錄電影《化城再來人》。影片記錄了現年96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的生平,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敘事音樂也非常考究,暗含杜甫的秋興八首,成為影片的隱性線索,從古到今,將詩詞的歷史時空和音韻相通。
  • 豆瓣8.4分《掬水月在手》下周五上映,傾聽詩詞大家葉嘉瑩吟誦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影片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映時受到好評,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4分。
  • 深圳商報:《掬水月在手》廣州首映記錄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深圳商報訊】(駐穗記者 張瑩)10月12日晚,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影片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此前是入圍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唯一華語紀錄片。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掬水月在手》穿裙子的女先生的傳奇人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4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 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尋找「詩與存在」
    中新網上海7月26日電 (張亨偉)26日,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舉行發布會。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分享了這部記錄現年96歲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傳記的創作心得。
  • 一片詩心、百年孤獨: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海放映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孫麗萍)「每依北鬥望京華」,「獨立蒼茫自詠詩」。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點映。該片已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預計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
  • 《掬水月在手》主題曲《短歌》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 《掬水月在手》上海路演收官 作家雲集「朝聖」
    《掬水月在手》上海路演  《掬水月在手》上海路演  《掬水月在手》上海路演  網易娛樂10月10日報導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葉嘉瑩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成都展映 10月16日將全國上映
    詩詞究竟有什麼樣的力量?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的一生,身體力行地證明,在最為艱難困苦之時,詩詞能給予人最深的慰藉和溫暖。9月29日,作為山一國際女性電影節閉幕影片,葉嘉瑩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成都展映。影片由陳傳興執導,拍攝製作歷時近兩年。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 陳粒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1905電影網訊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 陳粒動情吟唱葉嘉瑩傳奇一生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 每日新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國上映講述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
    近日,在南開大學迎來101周年華誕之際,講述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影片由著名導演陳傳興執導,歷時近兩年拍攝,輾轉北京、天津、西安、溫哥華、波士頓等十餘座城市。
  • 96歲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上映,講述詩詞大家的傳奇人生
    10月16日,第五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開幕同日,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影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該片曾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受到好評,影片豆瓣評分達8.2分。 作為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
  • 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公映 講述葉嘉瑩詩詞人生
    10月14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了首映式,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陳傳興導演(右)與作家許知遠(左) 片方供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掬水月在手》還於今日曝光了終極海報和預告,海報中,葉嘉瑩先生形象若隱若現,飄浮於畫面上方,如同她一生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