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圈椅
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全唐詩》卷二十王仁裕
紅木家具起源
明朝1405-1433年,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鄭和七下西洋,帶去的是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帶回的有做壓艙之用的紅木。他於蘇州起錨,於蘇州上岸,蘇州一帶木匠近水樓臺先得紅木,他們將鄭和帶回的質硬紋美的紅木做成家具、工藝品供帝後們享用,這便是中國紅木家具的起源。後來隨著朝代的更迭與審美的變遷,紅木家具有了極大的發展,並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徵。按歷史朝代劃分,紅木家具主要分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按流派劃分,則主要分為蘇作、廣作和京作。
各時期風格特點
宋 式 家 具
宋式家具
宋代工藝美感表現為典雅平正的藝術風格,宋式家具亦不例外,它講究意境,追求素淨空靈,追求平淡天真,以質樸取勝,所以造型古雅、色彩純淨,給人不事雕琢的清淡雅致之感。它雖多以軟木為主材,但風格上對後世的紅木家具有很大影響。
明 式 家 具
明式圈椅
明式家具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在世界家具體系中享有盛名。「精、巧、簡、雅」體現其簡練質樸的藝術風格,概括了明工匠的精湛技藝,並彰顯了明代文人高雅的審美情趣。歷史記載,明皇朱由校曾親自參與紅木家具的設計與製作,是難得一見的手工藝全才和奇才。
清 式 家 具
清式家具可分為三個階段:清早期、清中期及清中晚期。
清式家具中堂
清早期為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的工藝水平都還是明代的繼續,在風格上仍屬於明式家具,而且時間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
清中期為康熙末至嘉慶,這時期的家具具有「精、莊、奢、勢」的風格特點,在形式和格調上與宋式、明式家具的樸素大方、典雅內斂的風格大相逕庭甚至格格不入。它造型厚重龐大,注重繁縟雕琢,極其富麗華貴,追求王者風範。我們說的清式家具,一般指這個時期的家具。
清中晚期為道光以後至清末,這時期的家具在結構、造型和裝飾上,受到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家具上洛可可風格(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的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裝飾繁複,但木材不求高貴,做工較粗糙。
各流派風格特點
中國古典家具文化源遠流長,各地域之間因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文化背景、製作工藝、審美意識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家具風格,如蘇、廣、京、仙、晉、寧、魯、揚、閩等家具流派。而代表中國傳統家具最高藝術水平的蘇作、廣作及京作,也成為了中國古典紅木家具的主要體系。
蘇 作 家 具
蘇作家具造型簡約清秀,線條優美流暢,比例適度,選材考究,製作精細,在設計上吸收了宋式家具樸實的田園風格。另外,蘇作風格的成型離不開文人墨客對家具設計理念的提升,他們崇尚簡樸無華,往往點到為止,寫意流暢,如文人學子寒素中暗藏著的那一股孤傲之氣。
蘇作家具
廣 作 家 具
廣作家具,因得天獨厚的條件奠定了它別具一格的風格特點。它用料粗碩、形式繁多、注重雕刻及鑲嵌裝飾,造型厚重,講究用料的一致性,皆為清一色的木質。它繼承了中國優秀的家具製作傳統,同時也吸取了外來文化藝術和家具的造型手法,創造了獨具風貌的家具流派。廣作家具在清初期仍和明式傳統家具形式相似,清中期以後,因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適應時代需求的各種款式。
廣作家具
京 作 家 具
京作家具是指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盛行於乾隆時期,停滯於清中晚期的具有典型的清式風格藝術的家具,造型線條遒勁,大開大合,豪華尊貴,氣韻莊嚴,皇家風格濃烈。京作家具選料以紫檀木、黃花梨為主,自清代康熙中後期開始,選材方面逐漸將小葉紫檀替代明時的黃花梨,作為主材。清代京作家具一般以清宮造辦處為主,較廣作家具用料少,又較蘇式家具用料實在,絕無摻假現象。
京作家具
其 他 流 派
現市場上較常見的還有仙作與晉作等家具流派,以下略作介紹:
福建仙作家具,主要特點為款式典雅、結構嚴謹及用料考究,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仙作家具遵循的美學法則。形指以木為載體,用結構、線條、層次以及圖案表現雕刻形態、形象、形狀、形體;神係指運用精湛的技藝,以形寫神,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境界,一種形神兼備的意境,實現在靜穆中求飛動。
山西晉作家具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以古樸壯碩見長,與廣作的雄渾、蘇作的秀靈、京作的繁華形成不同的風格。它用料粗放,追求一種威武、壯碩的風格,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剽悍氣概;做工考究,尤其是一些精緻的家具,多仿清乾隆時期的紫檀工,追求線條美與打磨藝術,家具表面的裝飾以鏤雕與浮雕為主,紋樣有著地方特色。
關於紅木還有許多的小故事,各位看官喜歡的話可以持續關注哦!
參考文獻:
1、胡古越編《當代紅木家具百科全書》第二章第二節,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12-1版,ISBN: 9787122122674
2、《鑑寶叢書:古典家具收藏入門圖鑑》,122-128章,譯林出版社出版,2014-3版,ISBN:9787544731843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公眾號刪除,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