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星際旅行的嚮往從大量以火星為主題的設計概念就能看出來,不管的宜家,還是為 ,他們大都起始於一個問題:人們搬到火星後會發生什麼?要去火星設計家具NASA 設想了火星棲息地的著名設計事務所 Foster + Partners
被譽為建築設計金童的馬巖松也將以此為靈感,在瑞士巴塞爾的 Design Miami 上,發布一個名為「MAD Martin」的家具系列。
這是他設計的第一套家具,由他所主持的 MAD 建築事務所與 Gallery ALL 聯合發布,為此,雙方花了兩年時間進行研究和設計。
「有時我認為馬巖松可以和外星人對話。他的建築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令人嘆為的先鋒性,仿佛把人們帶入另一個世界。我向他提出挑戰——為火星上的人設計居住空間」,Gallery ALL 的聯合創始人王愚說。
馬巖松曾經提過自己是科幻愛好者,他設計的這些家具由簡潔的弧線和反射度極高的亮面金屬傳遞出未來感,海報設計也頗有 20 世紀盛行的大眾科幻片風格。
該系列一共包含了 5 件家具:一張餐桌、一把躺椅、一隻燭臺、一個吊燈和一張邊桌。
和馬巖松過去帶有狂想色彩的作品類似,這些作品的一致特點是,以流暢的線條替代直角。家具的形狀大都以山脈、植物、雨水為原型,它們圍繞著馬巖松「山水城市」項目的設計理念,將中國景觀設計和當代城市建築的特點結合在一起。
「我從未去過火星…在火星我們會發現什麼?」馬巖松在談到自己的靈感來源時說,「赤紅的土壤,靜謐的地平線,還是冰川山河?火星可能就像千萬年前的地球一樣,這一切都有著它獨特的美。我希望能將腦海中小時候想像的地球上的景致,帶到火星去。」
以起伏山脈為原型的鋁製餐桌
鋁製+皮躺椅
受到植物根系啟發的銅/不鏽鋼燭臺
聚氨酯、銅製吊燈
鋁製邊桌
你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扎哈·哈迪德。沒錯,後者是馬巖松在耶魯大學念建築研究生時的導師。
人們總是提起他在扎哈·哈迪德事務所的工作經歷,比較他和扎哈都拋棄直角的設計風格,以及兩位設計師眾多艱難落地的項目圖紙。
在他為加拿大密西沙加設計了扭曲的「夢露大樓」之後,情況一度有了好轉。他的「先鋒性」在北美被肯定以後,回中國的項目落地變得容易了一些。
他陸續在鄂爾多斯拿下了博物館的建築項目,在哈爾濱建了地標哈爾濱大劇院、在廈門造了辦公樓,廣西北海的假山住宅也基本完工了。
在「奇形怪狀」的建築被勒令禁止以後,儘管馬巖松在接受時,認為這項政策並不會阻礙創新,並藉此批評了國內那些看起來像白宮或酒瓶的建築,但他的建築風格很可能也會與這項政策有所衝突。《紐約時報》採訪
而做家具的限制可能更少一些,也遠比造房子要來得容易。它們能夠用來表達馬巖松的理念,也不需要說服掌握資金的甲方接受這些「異形」方案。
題圖來自: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