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全市田徑冠軍!華師附小如何從「學霸」煉成「體霸」的?
金羊網 2020-06-19
在中考、高考體育改革,日益強調體育的背景下,如何兼顧學習與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何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終身運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黃燕霞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你猜,「廣州市田徑傳統項目比賽」冠軍小學是哪所學校?而且是蟬聯3年的全市冠軍,29人次獲區田徑比賽冠軍,19人次獲廣州市田徑比賽冠軍。
不是學生多、可精挑細選好苗子的大校,也不是體育設施全、場地寬的強校,而是只有1200名學生的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
的確,華師附小是「學霸」名校,但體育如此之強,超乎許多人意料。
「學霸」是如何煉成「體霸」的?在中考、高考體育改革,日益強調體育的背景下,如何兼顧學習與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何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終身運動?
瘦弱女生和12枚短跑金牌
魯梓越出生時不到6斤、自小體弱多病,五年級了也還是個瘦瘦的女生,皮膚甚至有一些蒼白,但卻是一匹「黑馬」,手握12枚短跑金牌。
天賦:跑起來所有的傷感煙消雲散
從校「小飛人」短跑比賽、校運會、天河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到廣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比賽,從60米到100米、200米、4x100米,三年來她斬獲12枚金牌,也是2019年全校唯一一個獲得天河區「優秀運動員」稱號的學生。
魯梓越意識到自己可以跑得比別人快,源自於幼兒園被欺負,「我從小體弱多病,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上幼兒園時,是班上年齡和個子最小的一個,別的小朋友老推我一下打我一下,我打不過,只能跑。」
即將受到攻擊時,本能地奮力地逃脫,她發現,自己有跑得快的天賦。
魯梓越享受跑步,跟朋友、同學吵架了,心情不好了,就去跑一跑,「跑起來所有的傷感就會煙消雲散。」
她先是在校運會的60米比賽上嶄露頭角,一年級時進前八,三年級最終奪冠,並被招入校田徑隊。
努力:肌肉結實、精力充沛
校田徑隊每周一到周五,早上7點10分訓練到8點,風雨不改。
每天早上6點30分,當別的同學還在甜美夢鄉,魯梓越已經起床趕到學校田徑場揮汗如雨;每次期末考試結束後或新學期開學前,別的同學正居家放鬆或遊山玩水之時,魯梓越和隊友們回到靜悄悄的校園,進行訓練。
訓練中,「最辛苦的是跑800米、1000米練體能。」兩年風雨無阻的訓練,使她從弱不禁風的瓷娃娃,變成了肌肉結實、精力充沛的短跑運動員。
領悟:輸了太傷心,就違背了體育初衷
12塊金牌背後,有榮譽,也有教訓,更有對孩子內心的鍛造。
2018年天河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魯梓越一口氣拿下了三塊金牌,開始有些飄飄然,訓練時經常偷懶,結果2019年的區田徑運動會上,痛失最看重的100米金牌,「追悔莫及,傷心難過了很久很久……」魯梓越漸漸明白,世上沒有常勝將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她體會到,競技體育是殘酷的,即使是非常有天賦的運動員,也必須通過持之以恆的科學訓練,才可能不斷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另一方面,「體育比賽則重在參與,勝敗乃兵家常事,絕不可勝則驕、敗則餒,如果因為輸了比賽而過於傷心,就違背了體育比賽的初衷。」
這個11歲的小女生已經儼然對跑步若有所悟:「跑步是一項鍛造靈魂的運動,它給我掌控生命、實現自我價值的感覺。我喜歡跑步帶給我的健康、活力、身心愉悅。」
學習:各科成績優異
運動,讓魯梓越有充足的體力應對學習,而且把體育比賽時不服輸的勁頭也用到了學習上,各科成績優異。
她的作業基本都能在學校完成,學校之外,每周二有編程課、周四鋼琴、周六英語、周日奧數,碎片時間抓緊背書、背單詞。學習和訓練之餘,她看書或彈鋼琴放鬆自己。
培養這樣的孩子,父母做了什麼?魯梓越爸爸媽媽做的是支持,帶女兒嘗試學習多種運動,舞蹈、輪滑、遊泳、羽毛球、桌球,都學了個遍,最終讓孩子找到喜愛並願意堅持的項目。
「要比賽,爸爸東奔西跑、精挑細選,就為了給我買一雙合適的釘鞋;每場比賽之前,爸爸都非常注意我的飲食和情緒,還會專門抽出時間提前到比賽場地踩點,並制訂出詳細的攻略分享給其他家長。」 魯梓越說。
胡慎之:全市跨欄冠軍+奧數學霸
「砰!」一聲槍響,廣州市小學生運動會的跨欄比賽現場,幾個身影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一片歡呼聲中,一個身影很快領先了,輕盈的身姿跨過一個又一個跨欄,甩掉所有的對手,第一個衝到終點。
這是六年級3班胡慎之,酷女生、奧數學霸、田徑「全能王」。
她身體素質全能,速度快、力量足,二年級就被體育組組長張澤林老師相中,先練跳高和跳遠,五年級開始練跨欄。
「高速跑的進程中,越過阻擋,技術難度很大,最大挑戰是如何把握節奏。」 胡慎之說,開始她以為「騰空」時衝得越高越好,老師糾正後,有意控制了「飛」的高度,騰空後儘快下壓身體,從而減少了在空中的時間,更快落地,還為跑下一個欄需要的二次加速提供動力。
在一遍又一遍的分解中,她終於掌握了整套動作流程,形成理想的「攻欄姿勢」。
跨欄訓練增強了她的彈跳力,這些技能遷移到其它項目上,使她在多種項目中揮灑自如。她以「五項全能」選手參加廣州市青少年錦標賽,還參加了籃球賽、跳高、跳遠、接力和短跑等項目。
學習上,胡慎之是名副其實的學霸,獲得華師附小「六三學霸」、「英語學霸」等榮譽稱號,第十六屆小學「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四年級二等獎。初中目標是廣東奧林匹克學校。
「只學習不運動,學習沒效率;只運動不學習,很無聊。」她享受運動的過程和快樂。學校之外,都有額外的語數英學習,參加學校奧數班、練古箏。
賴靜初:去年全市獲田徑金牌最多小朋友
2019年,六年級女生賴靜初在廣州市田徑賽奪取三枚金牌,成為當年廣州獲得金牌最多的小朋友,並跑出個人最好成績,200米28秒05, 400米1分07秒79。
而在上一年,她還陷於比賽就緊張、成績無突破的沮喪中。
「五年級同學們都接二連三的獲得了金牌,但我的最高成績依舊只是第2名,有時甚至會跌到第3、第5名。一次甚至看錯了終點線,非常沮喪,回家的路上一直在反思。」
做了足夠的反思,經驗也更加充足,六年級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的成績有多大突破,只是一如既往的堅持,但勝利開始發生。
「天意吧,因為不想讓我放棄,不想讓我沮喪,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小小年紀的賴靜初說,從跑步,領會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句詩。
「跑步是一種習慣,堅持也是一種習慣。當你習慣了一樣東西,它就不會輕易地離你而去,像呼吸一樣自然。」這段經驗後,她時刻提醒自己,「充滿信心,努力向前,總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刻。」
劉天程:身高輸在起跑線 全隊靈魂人物
劉天程是小個子,但能量大,是全隊的靈魂人物,「訓練認真刻苦,品學兼優,所有隊員對他很尊敬和認可」,張老師說。
12月出生的他參加2019年的市青少年比賽,這次比賽參賽年齡是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因此他是年齡最小的參賽隊員,遭遇的是比自己大一歲、高一頭的孩子,但他樂觀地調侃自己「身高輸在起跑線」。
他參加的是男子100米決賽,站在起跑線上,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對手都是高個子,高了半個甚至一個頭,心裡不禁有點慌,結果獲得第四名。
男子60米決賽,他再次和其餘七名高大的選手一起,緩緩地走向了跑道的起點。「砰——」發令槍聲響起,一名強壯的選手一馬當先,緊跟著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的選手。
天程也像小老虎一樣,鼓足勁,勇猛向前,將幾位高個選手拋在身後,最後以第三名越過了終點線。
「體霸」秘訣
秘訣一:晨練歡迎你,風雨無阻
8點上課,但每天早上7點,華師附小操場就已人聲鼎沸,起碼就有200學生在鍛鍊,揮汗如雨。其中田徑隊50人、籃球隊100人,剩下都是自願加入晨練的孩子。
副校長吳啟航說,校體育隊的訓練,除了正式成員,對所有願意加入的孩子,都敞開大門。
而且,每天的晨練風雨無阻,自然是磨練意志的好老師。華師附小8位體育老師,無論是住番禺還是白雲,全員7點前到齊,給孩子們樹立榜樣。
體育組組長張澤林說:「遠的老師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趕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自己曾經住白雲三年,為了趕晨練,經常睡在體育組辦公室。
參加田徑隊,很多孩子過的第一關就是早起,賴靜初回憶:「6點半起床,開始不習慣,咬牙堅持了兩個星期,終於能按時早起了。」直到現在,一聽到鬧鐘鈴聲,她就條件反射,好像一下子被人搖晃了一下,清醒許多。
訓練時各式各樣的動作,蛙跳、拉力帶、高抬腿、慢跑、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平板支撐……每個星期老師都會帶來新的動作,練不一樣的肌肉群。
秘訣二:眼光準,發掘孩子潛力
華師附小全校只有1200名學生,一個年級就200人,跟幾千人的大校相比,數量基數少,優秀體育苗子的數量也小。
加入田徑隊的門檻不高,並不局限於擇優選拔,班主任的薦舉、學生自薦、家長申請,都可以。體育老師們也要眼光狠、準,不能只選擇測試成績最好的孩子,還要獨具慧眼找出有潛力的孩子。
「眼睛裡有不服輸的勁頭。」張澤林相信這樣的孩子有潛力,會挑入訓練隊,關注培養。隊裡好幾個區、市冠軍,都是這樣挖掘出來的。
秘訣三:研究孩子心理 細節處入手
體育老師們研究兒童心理,時刻關注孩子思想狀況,「胡蘿蔔加大棒」,紅白臉配合搭臺,榜樣、鼓勵、敲打、零食、遊戲……一樣不能少。
對於成績普通但上進心強的孩子,張澤林老師採取「皮格馬利翁」戰略,鼓勵為主,設置每階段小目標,最終大進步,「一定程度上,老師希望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夠訓練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其實都很有榮譽感,要善於利用並適當引導。」
遇到性格內向的學生,以哄為主;心氣浮躁的學生,老師會唱起黑臉,撫平浮躁。
訓練中,設置很多遊戲,讓孩子們感覺有趣。競賽跑終點的部分雪糕筒下,放小零食,賽跑前三名的學生可以打開兩個雪糕桶,後面的學生只能打開一個雪糕桶。
低年級的學生著重培養體育鍛鍊的興趣;高年級的學生關注思想,樹立正確的三觀。張澤林雖然是體育老師,卻愛跟學生講道理,將對身體、健康的理解,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有夢想、有目標,這才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位家長說,田徑隊改變了女兒,「以前女兒完全『公主病』,叫起床像要命,怕苦怕累怕痛,加入田徑隊居然能早起了,辛苦的訓練、摔跤跌疼,都堅持下來了。」
秘訣四:體育必須優秀才能評「三好學生」
副校長吳啟航說:「學校規定,體育成績必須是優秀再有資格評定『三好學生』。」常規體育課成績優秀、校運會單項比三前三名、區級以上比賽前六名、校運會體育達標測試成績優秀;四項中至少具備一項,才能評定三好學生。
「剛開始的時候,也有家長來找學校,但規則就是規則,現在大家都習慣了。」吳啟航說,這一政策已經執行多年,深入每個學生和家長的認識,因此,全校學生都重視體育鍛鍊,家長支持孩子體育鍛鍊。
附小全校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達到10%以上、合格率99%以上,都遠高於全省水平,「全校基本沒有小胖墩。」
他表示,「只有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