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旗袍名人」教居民編結盤扣 傳承民族服飾文化

2020-12-21 安徽門戶網站

「旗袍名人」免費教居民編結盤扣

琵琶扣、蝴蝶扣、葫蘆扣、鳳尾扣……各種各樣的旗袍盤扣您聽說過嗎?昨天下午,在瑤海區紅光街道化南社區婦女之家舉辦了首期旗袍盤扣編結培訓班。由在合肥旗袍界小有名氣的傅玉梅擔任社區創業帶頭人,為社區居民傳授旗袍盤扣技藝。而這名創業帶頭人,原先也是一名下崗職工。

一枚複雜的盤扣手工費在20元,甚至50元以上。學會這門技藝後,居民在家就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增加收入。

一枚小小盤扣 蘊藏民族服飾文化

一把剪刀再加上針線,一根彩條就在傅玉梅的巧妙編結下,立即變成一枚精緻的盤扣。雖然看著輕鬆,其實一枚旗袍盤扣要想編結成功並不容易。彩條在學員們的手中是編了拆,拆了又編,一遍又一遍,直到編得像模像樣。

「盤扣是一件旗袍的點睛之筆,它不僅是一枚扣子,更是一件衣服的裝飾。」傅玉梅說,盤扣的種類有上百種:琵琶扣、蝴蝶扣、葫蘆扣、鳳尾扣、一字扣、小提琴扣……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扣式。這些盤扣的編結是根據旗袍的樣式而定,形狀可以像動物、植物或其他東西。

「我身上這種叫『花藤扣』,外形像一條有著藤的花朵。這種盤扣是我自創的。」傅玉梅說,她會上百種盤扣的編結,其中她還自創了四五十種。

「旗袍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服飾,盤扣雖小,但花式種類豐富,體現著民族的服飾文化。我想把這門手藝教給更多人,讓大家了解民族服飾文化。」傅玉梅說。

為失業人員增加 創業增收機會

在昨天的培訓班上,有不少學員是社區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大家來學習盤扣編結,除了對旗袍感興趣外,也希望能學習一門手藝,增加收入。

單親媽媽王義菊在飯店打工,她是特地調了假來學習盤扣編結。「因為以前學過縫紉手藝,我希望學會編結盤扣後能掙點錢養家,畢竟兒子剛上高中,家中的經濟壓力很大。」王義菊說。

與王義菊一樣,今年46歲的吳化菊大姐也想在學會編結盤結後,嘗試自己創業。「我以前是一名倉管員,現在主要在家照顧家人。我一直對旗袍很感興趣,聽說社區有這項培訓就來看看。」

擔任上社區創業帶頭人的傅玉梅說,隨著近年來旗袍的熱銷,盤扣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但由於是純手工編結,費時費力,願意編盤結的人並不多。有一些客戶找到她,問她願不願提供盤扣,但由於人手不夠,這些訂單只能放棄。傅玉梅說。

「一對最簡單的盤扣手工費是2元,一般的是5元,再複雜一點的話,需要20、50元以上。」傅玉梅說,編結盤扣對場地沒有需求,居民學會後可以在家編結,她可以提供彩條,並負責回收盤結。

化南社區婦聯主席焦璐璐說,舉辦旗袍盤扣編結培訓班的目的主要是幫助社區婦女就業,將通過定期舉行盤扣編結培訓的方式,為社區婦女創造就業機會。

「她們學會編結盤扣後,就可以在家裡編,不僅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掙點錢補貼家用,還不影響照顧家庭。」焦璐璐說。

如今旗袍名人 曾經也是下崗職工

提起傅玉梅,喜歡旗袍的市民不會陌生。今年44歲的傅玉梅創辦了自己的旗袍品牌,開設了自己的旗袍店和工廠,在合肥旗袍界是小有名氣。

其實,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傅玉梅曾經也是一名下崗職工。由於從小喜歡旗袍,下崗後她就去蕪湖隨著大伯學習製作旗袍。

「我初中畢業後,進入安紡,成為一名流水線工人,但我並不喜歡那種枯燥單調的紡織工作。」傅玉梅說,她的大伯是一位老裁縫,有著一手做旗袍的好手藝。通過跟隨大伯努力學習裁縫技術,她終於掌握了製作旗袍的要領。在19歲時,她便在合肥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旗袍訂製店。通過多年的打拼,她的手藝被越來越多喜歡旗袍的人接受,紛紛主動找上門找她訂製旗袍。

「我曾經也是一名失業人員,通過自己的創業才走到今天。所以,我希望把這門手藝教給下崗人員,幫助她們獲得就業創業的機會。」傅玉梅說,除了在社區開設培訓班外,如果居民有興趣還可以到她的工廠學習編結盤扣和製作旗袍,而且不會收取大家任何費用。

相關新聞

「中老年」旗袍模特隊 展現東方女性美

在昨天的盤扣編結培訓班上,還上演了一場「旗袍模特秀」。十多名身穿各式各樣旗袍的「佳麗」,手持扇子和中國結,走上舞臺,將東方女性的典雅和柔婉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支旗袍模特隊並不是專業隊員,而且她們的平均年紀在50歲,其實年紀最大者已經60多了。

「她們都是一群旗袍愛好者,大家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相識。於是大家一拍即合,在今年成立了這支旗袍模特隊。」傅玉梅說,大家希望通過這種「旗袍秀」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旗袍,喜歡旗袍。

「現在還有不少人,雖然喜歡旗袍,但是平時不好意思穿,我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大家,就算是中老年人也可以將旗袍的端莊典雅穿出來,讓更多女性美起來。」傅玉梅笑著說。

相關焦點

  • 慄子談旗袍盤扣的歷史文化以及關於盤扣與現代的文化特點
    ,但絕少有人注意到盤扣這門單獨的技藝,您能具體談談盤扣的歷史文化嗎?清代 「馬背上的民族」的穿戴隨之發生實用性的變化,由於著衣變得利落幹練,便於坐騎,滿族服飾大量使用紐扣來固定衣襟,為了彰顯富貴,紐扣除了實用性以外也是一種裝飾,紐扣的材質和裝飾也是極其珍貴和考究的。
  • 旗袍盤扣種類,居然也有這麼多!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和國風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漢服的認識,也變得越來越多了吧!當然啦,在了解漢服文化的同時,大家對除漢服之外的其他服飾,也在不斷的增加了解呢! 就比如旗袍這樣的一種服飾,大家是不是也發現,旗袍現如今在我們的視野中,出現的頻率也在逐漸的增多呢?
  • 旗袍盤扣種類,居然也有這麼多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和國風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漢服的認識,也變得越來越多了吧!當然啦,在了解漢服文化的同時,大家對除漢服之外的其他服飾,也在不斷的增加了解呢! 就比如旗袍這樣的一種服飾,大家是不是也發現,旗袍現如今在我們的視野中,出現的頻率也在逐漸的增多呢?都說旗袍的點睛之筆,就是在盤扣這樣的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上。那麼,旗袍盤扣種類,大家知道幾種呢?
  • 深圳旗袍定製中的盤扣工藝介紹
    在深圳旗袍定製過程中,不小用戶十分關心盤扣,這也是旗袍定製中重要的要素之一。這裡羅列了一些「旗袍盤扣」資訊,希望對旗袍定製的朋友有參考價值。旗袍製作中的盤扣也稱為「紐結、紐絆、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人發明的,通常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通常選取具有吉祥意義的圖案和濃鬱民族情趣的結合。漕河涇的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巧是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見過怎麼做旗袍的盤扣嗎?差點失傳的手藝又復活了
    因為自己結婚時的禮服,就是胡師傅親手設計、親手製作的。「前段時間,我忽然想做旗袍,但盤扣不會做,就和我婆婆去說,但我婆婆自己也忘記了,就推薦了胡師傅,她馬上就同意教我了。」丁春燕說,很慶幸有這樣一位師父,這手藝看著簡單,但學起來不容易,做起來更不容易。別小看旗袍上那小小的盤扣,需要花費的精力還真不少。
  • 繁複刺繡、旗袍盤扣……國風是怎樣席捲時尚圈的
    除了顏值爆表的小哥哥小姐姐,更令人激動的是節目中高水準的國風文化——民族樂器、傳統舞蹈、古風音樂等與潮流的綜藝結合,令人眼前一亮。原來,傳統的國風也可以這麼年輕這麼潮!國風、中國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追捧。《中國詩詞大會》、《了不起的匠人》等節目的出現引爆了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
  • 國家藝術基金「海派旗袍文化傳承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結題...
    黨委副書記崔運花出席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並致辭。她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等元素。項目組通過項目建設,幫助學員了解了海派服飾文化的起源、發展、特色等傳播了中國優秀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學員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也擴大了海派旗袍文化和工藝的傳播影響力。
  • 旗袍文化:東方元素盤扣之美
    一針一線地穿梭,曲曲彎彎地排列,一步一抹款款而來,端莊溫婉的盤扣,恰似東方柔情的再次盛放。在旗袍製作中,最需要注意的細節,就是哪一粒小小的盤扣。可以說,旗袍之美,是因為盤扣之美。所謂盤扣,是由手工將長長的硬條迴旋盤繞成各種造型的紐扣。盤扣起源在形形色色的傳統旗袍中,衣襟上的盤扣常常起到畫龍點睛般的傳神作用。盤扣雖小,卻包含了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
  • 親歷北京,了解中國旗袍文化,感受秀·定製的魅力!
    」為主題,秉承「以體驗為精髓,以文化為主線」的宗旨,通過展示獨具中國文化底蘊和特色的旗袍文化、帶領外國友人學習製作盤扣及穿旗袍走秀等多種形式,為外國友人提供近距離感受中國旗袍文化的平臺。,深入了解了中國旗袍的起源、種類和特點,對中國旗袍這種傳統服飾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觀的了解。
  • 盤扣,綻放在旗袍的最美的中國符號,盤活了千年文化
    一枚小小的手工盤繞而成的衣扣是生存的智慧更是生活的美學在中國女紅裡也歸屬一門獨具特色的手藝傳承不同風格的旗袍彰顯著各自的氣質,將中國女性的端莊、大方、知性、美好展現的淋漓盡致。,到後面的艱難抉擇,暗色系的旗袍仿佛預示了她的結局。
  • 時光的針縫出歲月優雅 ——一場服飾展勾勒旗袍文化的那年那月
    「旗袍文化連接著過去和未來,也連接著生活與藝術,是最能體現東方美學的傳統服飾。」「我們希望能把旗袍文化的內涵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服飾。」  西風東漸走向經典的旗袍  在中國,袍是一種很古老的服飾,因民族、式樣不同,可分為蒙古袍、藏袍等,也有棉袍、皮袍的區別。關於現代旗袍的緣起,學術界說法不一。最為人熟知的是,旗袍最初是滿族人穿的一種長衣。當時滿族分八色軍旗,通稱「八旗」,這些旗人穿的衣服被人習慣性地稱為「旗袍」。
  • 活動回顧|領略旗袍之美,一場文化私享會帶你走近中國傳統服飾
    關於旗袍,你知道多少?10月28日下午,一場乾貨滿滿的旗袍文化私享會在花地灣古玩城4樓九裡楊藝術空間精彩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旗袍文化促進會服飾收藏專委會和廣州花地灣古玩城共同舉辦,意在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旗袍。
  • 尋找文化自信,你是否支持漢服、旗袍等傳統服飾回歸生活
    並表示, 「現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國的土地上卻叫外國的名字,這是文化的割斷。」此番言論在網絡迅速發酵,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今天我們從這個切入點來延伸到,近些年關於服飾方面的文化自信,來討論討論。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有55個少數民族,不過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民族風情的傳統服飾。
  • 傳承非物質文化,「盤」出美好生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通訊員 劉學馨盤扣,也叫花扣,是中國傳統的旗袍及中式服裝上不可忽視的裝飾元素,因其歷史悠久、造型精美,深受人們的喜愛。9月9日下午,如意湖辦事處綠城百合社區「綠城媽媽」組織開展「傳承非物質文化,『盤』出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手工製作活動。
  • 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傳承項目結題匯報展演
    12月20日,由東華大學王熙元副教授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東華大學舉行。項目致力於傳播海派旗袍文化、傳承海派旗袍工藝,讓精良的旗袍設計與製作工藝在年輕一輩的傳承創新下,綻放新的光芒,完美展現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大國的優秀文化與民族精神。在項目結題展演的前一天,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專門來到服裝學院逸夫樓報告廳,看望了正在緊張彩排的項目組工作人員,了解了項目的進度並對項目全體學員寄予厚望。
  • 指尖上的中國風情,古代盤扣元素演繹服飾中的文化與內涵
    盤扣是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鬱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
  • 學校新聞 | 國家藝術基金「海派旗袍文化傳承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結題成果匯報在校舉行
    12月20日,我校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延安路校區舉行
  • 旗袍之美,女性之美
    在上海,有一家本地人都不陌生的旗袍店——龍鳳旗袍。2011年「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走進店中,一眼看到的便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海派旗袍,無不做工精緻、圖案考究。而在展示櫃中,還可以看到各式充滿巧思的中式盤扣。這項傳承近百年的「龍鳳」絕技,秘訣就藏在老師傅的一針一線中。 老字號開創海派旗袍 將上海形容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發祥地,一點也不為過。
  • 匠心天津 | 襟領盤扣嵌刺繡,一針一線鎖春秋
    原來旗袍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著如此跌宕的發展與變遷劇中旗袍前段時間宮廷劇《延禧攻略》熱播除了劇情的曲折精彩劇中人物的服飾更是被人們熱議後宮嬪妃們的服飾從正式到休閒一水兒的「莫蘭迪」配色,素雅高貴細節更是頗具考究無論從盤扣、刺繡、包邊、鑲嵌都精緻華美
  • 誰說「旗袍」是滿人裝,你真的懂旗袍歷史嗎?
    我們弘揚漢服,我堅決支持,你可以主張明制漢服,堅守傳統,也可以傳承改良漢服,穿出一身仙氣,服飾的傳承當然可以發揚光大。但不管是形制派還是改良派,你不能為了發揚漢服,就非要否定被大眾認可的「旗袍」。為了愛漢服,就要棒殺旗袍,這叫什麼?相愛相殺!我們不需要這樣狹隘心態的愛!真正的愛護,是了解真實本民族服飾歷史,傳承之,發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