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名人」免費教居民編結盤扣
琵琶扣、蝴蝶扣、葫蘆扣、鳳尾扣……各種各樣的旗袍盤扣您聽說過嗎?昨天下午,在瑤海區紅光街道化南社區婦女之家舉辦了首期旗袍盤扣編結培訓班。由在合肥旗袍界小有名氣的傅玉梅擔任社區創業帶頭人,為社區居民傳授旗袍盤扣技藝。而這名創業帶頭人,原先也是一名下崗職工。
一枚複雜的盤扣手工費在20元,甚至50元以上。學會這門技藝後,居民在家就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增加收入。
一枚小小盤扣 蘊藏民族服飾文化
一把剪刀再加上針線,一根彩條就在傅玉梅的巧妙編結下,立即變成一枚精緻的盤扣。雖然看著輕鬆,其實一枚旗袍盤扣要想編結成功並不容易。彩條在學員們的手中是編了拆,拆了又編,一遍又一遍,直到編得像模像樣。
「盤扣是一件旗袍的點睛之筆,它不僅是一枚扣子,更是一件衣服的裝飾。」傅玉梅說,盤扣的種類有上百種:琵琶扣、蝴蝶扣、葫蘆扣、鳳尾扣、一字扣、小提琴扣……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扣式。這些盤扣的編結是根據旗袍的樣式而定,形狀可以像動物、植物或其他東西。
「我身上這種叫『花藤扣』,外形像一條有著藤的花朵。這種盤扣是我自創的。」傅玉梅說,她會上百種盤扣的編結,其中她還自創了四五十種。
「旗袍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服飾,盤扣雖小,但花式種類豐富,體現著民族的服飾文化。我想把這門手藝教給更多人,讓大家了解民族服飾文化。」傅玉梅說。
為失業人員增加 創業增收機會
在昨天的培訓班上,有不少學員是社區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大家來學習盤扣編結,除了對旗袍感興趣外,也希望能學習一門手藝,增加收入。
單親媽媽王義菊在飯店打工,她是特地調了假來學習盤扣編結。「因為以前學過縫紉手藝,我希望學會編結盤扣後能掙點錢養家,畢竟兒子剛上高中,家中的經濟壓力很大。」王義菊說。
與王義菊一樣,今年46歲的吳化菊大姐也想在學會編結盤結後,嘗試自己創業。「我以前是一名倉管員,現在主要在家照顧家人。我一直對旗袍很感興趣,聽說社區有這項培訓就來看看。」
擔任上社區創業帶頭人的傅玉梅說,隨著近年來旗袍的熱銷,盤扣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但由於是純手工編結,費時費力,願意編盤結的人並不多。有一些客戶找到她,問她願不願提供盤扣,但由於人手不夠,這些訂單只能放棄。傅玉梅說。
「一對最簡單的盤扣手工費是2元,一般的是5元,再複雜一點的話,需要20、50元以上。」傅玉梅說,編結盤扣對場地沒有需求,居民學會後可以在家編結,她可以提供彩條,並負責回收盤結。
化南社區婦聯主席焦璐璐說,舉辦旗袍盤扣編結培訓班的目的主要是幫助社區婦女就業,將通過定期舉行盤扣編結培訓的方式,為社區婦女創造就業機會。
「她們學會編結盤扣後,就可以在家裡編,不僅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掙點錢補貼家用,還不影響照顧家庭。」焦璐璐說。
如今旗袍名人 曾經也是下崗職工
提起傅玉梅,喜歡旗袍的市民不會陌生。今年44歲的傅玉梅創辦了自己的旗袍品牌,開設了自己的旗袍店和工廠,在合肥旗袍界是小有名氣。
其實,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傅玉梅曾經也是一名下崗職工。由於從小喜歡旗袍,下崗後她就去蕪湖隨著大伯學習製作旗袍。
「我初中畢業後,進入安紡,成為一名流水線工人,但我並不喜歡那種枯燥單調的紡織工作。」傅玉梅說,她的大伯是一位老裁縫,有著一手做旗袍的好手藝。通過跟隨大伯努力學習裁縫技術,她終於掌握了製作旗袍的要領。在19歲時,她便在合肥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旗袍訂製店。通過多年的打拼,她的手藝被越來越多喜歡旗袍的人接受,紛紛主動找上門找她訂製旗袍。
「我曾經也是一名失業人員,通過自己的創業才走到今天。所以,我希望把這門手藝教給下崗人員,幫助她們獲得就業創業的機會。」傅玉梅說,除了在社區開設培訓班外,如果居民有興趣還可以到她的工廠學習編結盤扣和製作旗袍,而且不會收取大家任何費用。
相關新聞
「中老年」旗袍模特隊 展現東方女性美
在昨天的盤扣編結培訓班上,還上演了一場「旗袍模特秀」。十多名身穿各式各樣旗袍的「佳麗」,手持扇子和中國結,走上舞臺,將東方女性的典雅和柔婉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支旗袍模特隊並不是專業隊員,而且她們的平均年紀在50歲,其實年紀最大者已經60多了。
「她們都是一群旗袍愛好者,大家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相識。於是大家一拍即合,在今年成立了這支旗袍模特隊。」傅玉梅說,大家希望通過這種「旗袍秀」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旗袍,喜歡旗袍。
「現在還有不少人,雖然喜歡旗袍,但是平時不好意思穿,我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大家,就算是中老年人也可以將旗袍的端莊典雅穿出來,讓更多女性美起來。」傅玉梅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