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詩歌發展史上,植根於青海的詩人昌耀,以世紀風雨中的靈魂苦行和卓絕創造,矗立起一座精神與藝術的高原,並成為當代詩歌的重要遺產。鑑於詩人昌耀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為推動當代漢語詩歌的建設,2016年9月,正式設立了昌耀詩歌獎。由青海省作家協會主辦、青海省企業聯合會協辦、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獨家贊助的昌耀詩歌獎,以倡導漢語詩歌的本土氣質、原創精神、獨立品格為基本原則。該項詩歌獎的設立,對於弘揚「昌耀詩歌精神」,進一步激發當代詩人的創造力和人格修煉,以及推動新世紀中國詩歌的發展,意義重大。青海已成功舉辦了兩屆(2016年、2018年)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並在海內外詩壇產生了廣泛影響。
第三屆昌耀詩歌獎於2019年11月初正式啟動之後,受到了海內外漢語詩人和評論家的廣泛關注與積極參與。今年7月,經嚴格評審,第三屆昌耀詩歌終評結果出爐。特別榮譽獎獲得者為林莽,理論批評獎獲得者為耿佔春,詩歌創作獎獲得者分別為王家新的《王家新近作選》(組詩)、西渡的《西渡詩歌》(組詩)、彭驚宇的《最高的星辰》(詩集),將於2020年9月19日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進行頒獎。
林 莽
獲獎者簡介:
林莽,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理事,《詩刊》編委,北京大學新詩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出版過詩集、詩文合集、詩畫集等十幾部。編輯和主編詩歌選集、專輯幾十種。現為中國新詩理論創作研究刊物《詩探索》作品卷主編。
授獎詞:
身為詩人、編輯家,林莽是當代詩壇一個現象性的個例。作為早年的白洋澱詩人,他的創作從1969年起一直貫穿至今,體現了一位資深詩人穩健的創造力。尤為重要的,是他在詩壇一系列創建性的工作:由他最初參與並於此後主導的《詩探索》雜誌,既是當代首個詩歌理論期刊,也是融合社會資本成功打造的著名期刊;由他提議創立的《詩刊·下半月》刊,不但加速了廣大新銳詩人在主流詩刊的「光芒湧入」,還曾引發了全國詩歌期刊的下半月刊現象;由他提議或主導的盤峰詩會、春天送你一首詩活動、華文青年詩人獎以及配套的駐校詩人制度等等,都已成為當代詩歌史上標誌性的事件和創意。在雜象叢生的當代詩歌現場,林莽以對於前沿詩歌的不懈熱忱和豐富想像力,承擔了聯結並激活各方力量的樞紐功能,並因此受到當今眾多詩人的敬重。而作為昌耀的朋友,他在一篇文章中「我永遠懷念他」的對於昌耀的敬重,同樣讓人難忘。故此,將以昌耀名義設立的這個「特殊貢獻獎」授予林莽先生,可謂眾望所歸。
耿佔春
獲獎者簡介:
耿佔春,文學批評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從事詩學研究和文學批評,主要著作有《隱喻》《觀察者的幻象》《敘事虛構》《失去象徵的世界》《沙上的卜辭》等。另有思想隨筆和詩歌寫作。現為大理大學文藝評論基地教授,河南大學教授。
授獎詞:
耿佔春長期致力於探究中國新詩裡諸如道德與美學、回憶與話語、幻象與隱喻、經驗與象徵等前沿命題,其豐瞻的學識、厚積的經驗、敏銳的觸覺、詩性的智慧、縝密的邏輯、科學的思辨、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話語,挖掘出許多新詩新富礦,賦予新詩以新生命,同時,拓展了新詩評論的美學時空,乃至部分更新了新詩評論的話語體系。他始終把新詩評論視為一種詩意創造,使得新詩評論成為一種獨立行當,一種與新詩創作平起平坐的修辭和文體。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耿佔春成為本世紀以來最為先鋒、聲音獨具、成就斐然的新詩評論家之一。有鑑於此,特授予耿佔春第三屆昌耀詩歌獎理論評論獎。
王家新
獲獎作品:
《王家新近作選》(組詩)
獲獎者簡介:
王家新,詩人、批評家、翻譯家,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詩集《紀念》《遊動懸崖》等,詩論隨筆文集《人與世界的相遇》《夜鶯在它自己的時代》《沒有英雄的詩》《為鳳凰找尋棲所》等,翻譯集《保羅·策蘭詩文選》等三十多種。新近編選出版有《新詩「精魂」的追尋——穆旦研究新探》。
授獎詞:
作為中國當代詩歌四十年來極為重要的見證者之一,王家新的詩歌創作生涯貫穿了朦朧詩、第三代詩歌、九十年代詩歌以及二十一世紀詩歌等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並通過歷史與自我,時代與個體,審美與現實等關係命題的理性審視與宏觀把握,詩人實現了對特定詩歌美學潮流歷史性的融入與超越,並保持了持久充沛的詩歌創作熱情與活力。作為知識分子精神貫徹得最為徹底也最為自覺的代表性詩人,王家新用他一系列深刻、凝重、精彩、充滿歷史洞察與個體想像力的出色詩歌文本,體現出詩人對於漢語使命與歷史使命的雙重承擔精神,並在不斷的自我強化與他者認同中,塑造出王家新本人在當代詩壇上承擔者與思想者的詩人形象,由此有力彰顯出王家新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無可替代的重要文學史地位。鑑於此,特授予王家新第三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
西 渡
獲獎作品:
《西渡詩歌》(組詩)
獲獎者簡介:
西渡,1967年生於浙江省浦江縣。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詩集《雪景中的柏拉圖》《草之家》《連心鎖》《鳥語林》《西渡詩選》,詩論集《守望與傾聽》《靈魂的未來》《讀詩記》,詩歌批評專著《壯烈風景——駱一禾論、駱一禾海子比較論》。部分作品譯成法文,結集為《風和蘆葦之歌》。其他編著作品有《北大詩選》(與臧棣合編)《戈麥詩全編》《先鋒詩歌檔案》等。曾獲劉麗安詩歌獎、《十月》文學獎、東蕩子詩歌獎等。
授獎詞:
在三十餘年的詩歌生涯中,西渡始終堅持具有靈魂方向的知識分子寫作。西渡的詩歌文本融合了知識分子精神與基於江南審美傳統的獨特感性,現代理念與古典情趣異質混成,構建了一個新穎別致、充滿魅力的自足詩意世界。西渡的詩歌創作視野開闊,想像豐富,情感紋理細緻精密,風格優美而又格局不凡,其骨子裡強烈的理想主義、人文主義情懷或隱或現地彰顯著詩人身上深厚的人文精神背景,在當下大眾文化盛行的時代語境中顯得尤為珍貴。西渡的詩歌創作呈現了詩人的靈魂溫度與人格魅力,維護了當下漢語詩歌的精神與藝術尊嚴,正日益顯示出其在中國當代詩歌譜系中獨特而重要的價值。鑑此,特授予西渡第三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
彭驚宇
獲獎作品:
《最高的星辰》(詩集)
獲獎者簡介:
彭驚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綠風》詩刊社長兼執行主編。曾進修並結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研班。在《詩刊》《星星》《詩探索》《飛天》《延河》《長江文藝》《朔方》《小說評論》《文藝報》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出版詩集《蒼藍的太陽》、文學評論集《北國詩品》等。有詩歌專著和文學評論專著獲省、地區級政府獎,並多年入選不同版本的中國年度詩選。
授獎詞:
彭驚宇是一個懷掖理想、抵抗流俗、拒絕庸常瑣屑、貧血纖弱的詩人。他置身西部邊陲,將立足大地,仰望星空確定為生活的內容,同時也將此視作詩歌寫作的目標。多年來,他在廣袤無垠的新疆大地行走,用心觸摸西域雄奇壯美的河山、波瀾起伏的歷史和瑰麗濃鬱的風土人情,這一切,成為他自我思想骨骼生成的重要元素,也正是緣於這樣的人生經驗和生命體驗,使得他向人類精神領域的探索、掘進有了可靠的依據,使得他的筆下諸如宇宙、時空、光明、祖國、人民等等大詞具有了切實的內涵和堅實的質地。彭驚宇提倡「新崇高」的詩美風格,追求大格局,大氣象,詩風深邃、飽滿、舒展、剛健,不僅躍動著傳統邊塞詩慷慨悲壯的精魂,同時也自覺接續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新邊塞詩」恢弘超拔的風骨,成為中國西部詩歌的新收穫。鑑於此,將第三屆昌耀詩歌獎·詩歌創作獎授予詩人彭驚宇。
聲明:本圖文來源於青海省作家協會,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