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泠印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委宣傳部的有力指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堅決扛起「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政治責任,紮實開展「文化興盛」行動,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全勝』」,奮力展現文化領域「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
亮點一
協力戰疫勇擔使命,彰顯家國情懷
一是聯合武漢東湖印社、書法報社,推出38期「眾志成城戰疫情」主題微展,展出377位印社同仁抗疫作品488件,累計閱讀量達56.5萬次,彰顯了「百年西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影響力。二是持續推出42節「浣筆為戟抗疫情」公益教學,由西泠名家領銜授課,刀筆相助戰疫情,帶領「宅在家」的廣大藝術愛好者學習傳統文化。三是《西泠藝叢》開設「抗擊疫情·西泠同行」專欄,獲省委宣傳部通報嘉獎;四是慰問以李蘭娟團隊為首的浙江援鄂返浙醫療隊。
亮點二
雅集展覽主題鮮明,注重時代特色
舉辦「厚德流光·致敬先賢」春季線上雅集和「百年西泠·金石傳薪」秋季雅集活動,推出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古稀以上社員作品展、孤山遁庵社員捐贈作品精品展等系列展覽,全面展示不同時期社員創作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品,讓西泠印社「藝術為時代服務」的理念在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留下鮮明印記。
亮點三
印學峰會引強聚優,促進學術交流
舉辦第六屆「孤山證印」國際印學峰會,共收到7個國家和地區來稿172篇,倡導「大印學」理念,展示印學研究領域豐碩成果,搭建完善國際印學學術資源整合和共享交流平臺,已成為國內最具規模度和影響力的學術品牌,進一步鞏固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學術研究核心地位。峰會期間,還舉辦了「金相錐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規模和質量國內少見。
亮點四
入選「浙江文化印記」,鞏固印學地位
今年,西泠印社從399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首批20項「浙江文化印記」之一,鞏固了印社在悠久深厚的浙江歷史文化中的經典性、獨特性、傳承性,以及在浙江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通過開設「文化印記」專題專欄、拍攝製作紀錄片、編纂出版相關圖書等途徑,紮實推進「浙江文化印記」主題宣傳推廣工作,全面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興盛」行動成果。
亮點五
西泠文化魅力不減,亮相主流平臺
以西泠視角講好杭州故事,與浙江衛視三年合作拍攝的六集紀錄片《西泠印社》熱映,參與央視等媒體《記住鄉愁》《守望西泠》《人民記憶》《百年百城》紀錄片拍攝和《雲講國寶》大型直播活動,直播期間最高同時在線超1403萬人次,全網觸達人數超5000萬,持續推進非遺紀錄片拍攝。向《學習強國》《西泠鏡像》等宣傳平臺供稿130餘篇,社委會「一網雙微」全年發布信息2300餘條,閱讀量突破500萬次。
亮點六
孤山展覽延續深化,掀起捐贈熱潮
進一步完善孤山系列特色展覽活動運行機制,深化品牌影響力,全年組織開展捐贈展、特定主題展和全國印社交流展等10餘場。藉助捐贈活動,充實完善社藏藏品資料品種、數量和結構;通過主題展覽,增強藝術創作交流;結合全國印社展覽活動,促進各界印人凝聚力。年內還接收了自改革開放40餘年來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一筆藏品捐贈,共計500件。
亮點七
「西泠學堂」守正創新,探索線上教學
受疫情影響,「西泠學堂」積極探索特殊形勢下工作新模式,紮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在香港及海外的普及與傳承。舉辦「同心戰疫——全港青少年書法繪畫比賽」活動,收到香港60所中小學學生創作的300餘件作品;開辦網絡課堂,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教學課程;開展4場「校長論壇」,為推動香港「西泠學堂」後續進校園等活動奠定基礎;組織港澳人士「家門口品杭州」活動。「西泠學堂」入選首批省、市海外文化交流基地。
亮點八
「西泠公益行」持續開展,助力脫貧扶智
一是組織社員走進吉林、安徽、青海、甘肅、西安等地區,持續開展文化公益活動,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當地政府支持、西泠印社學術保障、社員廣泛聯絡參與的良好模式,用文化扶貧扶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二是助推黔東南州岑鞏縣文化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舉辦思州石硯精品展,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貢獻積極力量。三是參與「助萬企、幫萬戶」和「走親連心三服務」,為10餘個基層村社、40餘家企業、30餘戶農居送上文化助力。
亮點九
《西泠藝叢》學術引領,打造精品期刊
《西泠藝叢》堅持學術立刊,實行專輯研究課題化,在金石學、名家人物、藝術理論、地域及流派等領域形成專業學術引領地位,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精品期刊」展;「社員近作」欄目榮獲華東地區期刊「優秀欄目」。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開展深度合作,搭建學術平臺,在今年「雙萬」活動、鄭州「百年西泠·古韻中原——金石文化藝術大展」、西泠印社秋季雅集等活動中,積極創新「展覽+專輯+學術活動」三位一體新模式,獲得業內一致好評。
亮點十
印博「雲展廳」呈獻精品,強化愛國宣傳
中國印學博物館作為西泠印社對外宣傳教育的重要窗口,積極提升文化軟實力,疫情期間在西泠印社官微、市第二課堂辦、「學習強國」平臺上開設「雲展廳」,緊密結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主題,推出文化精品雲展64期,舉報特色展覽10餘場,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和第二課堂教育基地的作用。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高佳晨、何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