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營收15億元 故宮對你說別走

2020-11-24 中國經濟網

  前不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2017年故宮文創的營業額已達15億元。一個更抓人眼球的對比是——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

  作為第一屆能在宮裡過年的普通人,遍及整個故宮博物院開放區的「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讓今年春節期間參觀人數同比增長超70%;熱鬧尚未散去,「紫禁城上元之夜」又讓故宮官網一度癱瘓。不得不說,故宮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對這屆觀眾的熱情預估不足。

  故宮並不年輕。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已近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也近百年。參觀故宮,曾經是一件到此一遊的旅遊觀光活動,沿著中軸線從午門到神武門,就算大功告成。而現在,故宮是一個深受年輕人追捧的超級大IP,全年展覽不斷不說,還貓狗雙全,一度入駐小鹿。

  作為一名稱職的粉絲,海棠花開時得來,牡丹花開時也得來,下雨得來,下雪還得來。不在北京沒關係,真正的IP能跨越空間的阻隔,不會放過你的口袋。2013年,故宮文創增加文化創意產品195種,2014年增加265種,2015年增加813種,截至2016年年底,故宮文創產品共計9170種。

  「故宮是差額撥款單位,國家每年提供54%的經費,46%靠自己來掙。我們的影響力大了之後,IP值就大了。」單霽翔說,「我們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資源,把文化資源提煉出來,和人們的生活對接,人們才會喜歡。」

  早在2008年故宮就成立了文化創意中心,但直到2013年,觀眾才突然發現,故宮,變了。

  當時的轉變源於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紙膠帶,原價約合人民幣42元,一度被炒到價格翻倍,還供不應求。「我們的確向臺北故宮學習了。」單霽翔說,後來,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到北京故宮訪問時,就購買了故宮出品的「朕就是這樣的漢子」T恤。

  天貓的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以「紫禁城生活美學」為主題,全方位覆蓋顧客需求,玩得了小清新也不缺國禮重器。2017年,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線上收入近5000萬元。在微信端,「故宮淘寶」雖然更新頻率不高,但幾乎篇篇都是「10萬+」。上一篇還停留在2018年12月20日,賣的是故宮原創口紅。單霽翔表示,口紅唯一的缺點就是經常斷貨,買不著。

  與很多文化機構一樣,故宮文創從文具和生活用品做起,但故宮走得更遠。比如口紅,比如食物。大概要感謝群眾對御膳房的嚮往,故宮中秋節賣月餅,端午節賣粽子,過年還賣糕點禮盒,總之,不買,別走。

  當實體書店紛紛把文創和咖啡作為標配時,故宮也不甘落後。2018年12月1日,沒有任何宣傳,故宮在神武門邊上悄咪咪地開了一家「角樓咖啡」。走進咖啡館宮牆色的大門,木結構房梁上懸著《千裡江山圖》的絲幔,菜單上除了常見的咖啡品類,還有「養心咖啡」「康熙最愛巧克力」「三千佳麗奶茶」「一騎紅塵妃子笑-荔枝紅茶」等特色產品,抹茶蛋糕卷則被命名為「千裡江山卷」。即便是卡布奇諾,也能有故宮特色,奶泡上寫著「微服私訪」「朕心甚累」「眾卿平身」……角樓咖啡迅速成為網紅,經常位居北京咖啡廳熱門榜第一位。

  單霽翔說,開放再多的區域,迎接再多的關注,來故宮參觀的觀眾無疑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是一個千萬級的博物館,希望未來成為億萬級的、十億萬級人流的博物館,就要靠網際網路技術、數位技術」。

  故宮博物院官網的訪問量在2017年就達8.91億,微博上一個「紫禁城初雪」的話題就能吸引4億多閱讀。除了實體的文創產品,故宮還向數百萬「故宮粉」開發出了各類App: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清代皇帝服飾、韓熙載夜宴圖、紫禁城祥瑞……2016年,故宮先後與阿里巴巴、騰訊兩大網際網路公司達成合作。阿里搭建了文創產品銷售平臺,騰訊則已經嘗試推出故宮定製版遊戲等IP開發。

  「我不是網紅,我是被網紅的。」單霽翔說。作為一個真正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博士,師從建築大師吳良鏞,他曾在北京研究了很多傳統民居四合院,「萬萬沒想到,我退休之前最後一個崗位能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來看門」。

  「紫禁城上元之夜」結束後,單霽翔像一個營銷大師,再次「不經意」透露,爭取結合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如中秋、端午、重陽等,在保護古建、文物和觀眾安全的前提下,推出一些活動,「但不一定都要走城牆,可能還有其他的區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林秀敏 )

相關焦點

  • 故宮文創一年賣出15億元 博物館文創不甘落後
    以博物館文創界網紅——「故宮文創」為例,其在各項數據上表現出色,目前在營電商渠道粉絲數均破260萬,5年間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增長達到9億元。 顯然,文創產業盈利空間強勁,再加上該產業擁有融合、創新等特質,已成為當前經濟市場中備受關注的新興事物。目前來看,除了香餑餑的故宮文創,誰還在這一產業中拔得頭籌?
  • 年產品收益達15億元,超1500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故宮文創是怎樣煉成...
    從文物修復師王津,到故宮文創,再到文化活動「上元之夜」等,故宮屢屢在網際網路上掀起波瀾。2017年,故宮網站訪問量達到8.91億,將186萬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網上,正如故宮內部人士所言,單霽翔本人就是故宮最大的「網紅」。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元。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正式退休,他讓故宮文創一年賣出15億元
    單霽翔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在他的革新下,近600歲的故宮變得更「好玩」,故宮文創產品的年收入在2017年就已達15億元,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單霽翔回顧故宮文創的發展史,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08年,故宮就成立了「故宮文化創意中心」,併入駐淘寶,成為國內第一家開淘寶店的博物院。
  • 故宮文創收入15億 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宮鬥"真相
    工商資料顯示,「故宮文創」的經營主體是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00萬元;「故宮淘寶」的經營主體是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萬元。「故宮文創」,屬於故宮出版社,「淘寶故宮」屬於故宮博物院的故宮文化中心。而對於網友口中的「口紅宮鬥」,「故宮淘寶」回應稱並沒有針對「故宮文創」。
  • 一年進帳15億元故宮文創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一年進帳15億元故宮文創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年末歲初,繼一支口紅掀起「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與「故宮淘寶」之間的「宮鬥大戲」之後,「故宮淘寶」彩妝停產的消息又引起熱議。與此同時,在北京衛視播出的電視綜藝《上新了,故宮》推出故宮一系列的文創新品,成了「帶貨王」,節目裡推出的「皇家睡衣」在眾籌階段就籌得了300多萬元的款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文創專業副教授吳映月表示,圍繞故宮文創的這些熱點事件讓人得以窺見,故宮文創如何實現年15億營業額的生意經,這對南京博物場館的文創開發頗有啟示。
  • 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掐架 故宮文創產品一年賣出15億
    影視劇中的「宮鬥」戲碼延伸至文創領域,這次的主角是兩家文創產品公司一個是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另一個是故宮淘寶,而此次爭搶的標的物是口紅。「故宮文創」,屬於故宮出版社,「淘寶故宮」屬於故宮博物院的故宮文化中心。 而對於網友口中的「口紅宮鬥」,「故宮淘寶」回應稱並沒有針對「故宮文創」。「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兩支團隊獨立運作、各自研發。
  • 故宮「帳本」:文創收入銷售額15億元 實控17家公司
    在話題的背後,故宮在2017年就已達到8.91億的網站訪問量,同年更是達到15億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同時擁有多達17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7年來,單霽翔不僅成了故宮最火的「網紅」,也為故宮奉上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創收帳本」。
  • 故宮文創火的一塌糊塗?年收入15億元,竟比故宮門票收入多7億元
    故宮文創從2008年開始,從最初的嚴肅的風格到如今的萌萌噠故宮,觀念逐漸的適應當代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也為其帶來了很多的經濟價值,2017年文創產品的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5億元,竟比故宮門票收入還要多7億元,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如何靠文創賺錢的?
    實際上,這不是故宮第一次利用春節做生意,去年大年初一,故宮角樓餐廳就推出了故宮火鍋項目,更早開設的角樓咖啡館更是很多人的打卡勝地。除餐飲外,故宮營收項裡的明珠則是文創生意。據故宮前院長單霽翔透露,早在 2017 年,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就達 15 億元,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了 1500 家 A 股上市公司。
  • 故宮文創年收入15億元,遠超1500家上市公司,如何做到的?
    近兩年,一直深耕文創領域的故宮文具名聲大噪,商業化跨界做生意的故宮做得風生水起。最近,故宮文具還受邀入駐中國郵政集團中郵傳媒(智融)平臺,並成為長期資源商。在此之前,故宮已經在各平臺上線,布局電商渠道。從天貓上的故宮出版社、故宮文創、故宮食品到淘寶的上新了故宮和故宮淘寶,足以證明故宮文創迅速搶佔各大市場。
  • 博物館文創潛力巨大,故宮年入15億才只是剛起步
    在近日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海絲分論壇上,王旭東發表了題為「數字時代 數字故宮」的主題演講,並表示,未來將繼續利用數位技術開發故宮資源,在不斷降低對文物傷害的前提下,讓更多的人更好地欣賞故宮。最直觀的,就是故宮、國家博物館以及多個地方博物館在衍生品開發上的嘗試。隨著IP市場增大,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的總營業額達到15億元,這一數字超過了A股1500家上市公司的營收。不過,地方博物館普遍著眼於文物保存與保護,衍生品開發多限於紀念品,營收佔比並不多。「每家博物館都有多件館藏珍品,但圍繞這些珍品做更多級別的衍生品開發,許多博物館嘗試的並沒有故宮那麼多。
  • 故宮元宵節大秀!黃牛票炒到3000一張,故宮院長:我們文創收入15億~
    在2月17日的亞布力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首次曬出了自家的帳本:2017年,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故宮是差額撥款單位,國家每年提供54%的經費,46%靠自己來掙。我們的影響力大了之後,IP值就大了。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直囑咐我,不要說你們的文創產品賣了多少錢,別的博物館壓力太大。我們只能說前年有15個億營業額。」單霽翔表示。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怎樣靠文創賺錢的?
    除餐館外,故宮營業額裡的明珠則是文創生意。據故宮前校長單霽翔透露,早在2017年,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就達15億元,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企業。但回顧其歷程,宮中做生意的歷史也不過10多年,2007年以前,故宮博物院的主要固定收入還是門票費收益,即便來到2012年,當時文創的收益也僅有1.5億元左右。但現如今故宮儼然已經是中華傳統文化創新的新榜樣,也是最有價值的商業服務IP之一。
  • 故宮文創是怎樣煉成的?
    2016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元。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突破10000種,產品收益達15億元,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營收。2018年底至2019年,故宮文創相繼推出6款國寶色口紅,以及「故宮美人」面膜,引發市場一片哄搶。故宮文創的產品開發創意從何而來?
  • 故宮:中國文創的御林軍,從萌萌噠的皇帝開始
    院主曰:故宮文創也有宮鬥自媒體丨 作者 / 駱南圖故宮前院長單霽翔曾經透露,早在 2017 年,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就高達 15 億元,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嗎?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了 1500 家 A 股上市公司。
  • 故宮博物院也是自負盈虧單位,館長低調的說前年只有15億
    故宮院長坦言為了不給其他博物館造成壓力,只能說去年營業額是15億在2019年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年會上我們有幸看到了在文化屆可以說官位最有分量同時也是年紀比較大的一個「商人」,他就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 故宮文創銷售超10億元 「掌門人」單霽翔分享經驗
    大公網4月19日訊(記者俞晝)作為2017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備受矚目的主論壇——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開發論壇在寧波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就如何讓博物館文化資源活起來和文創產業打造等話題展開探討,截至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研發了
  • 揭開故宮營收6億到15億的真相|我走過最長的路,是館長的套路
    我不放火,因為故宮怕火2012年,單霽翔正式擔任北京最大四合院「看門人」以後,曾有記者問他: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會燒哪三把火?單霽翔說:我一把火都不燒,故宮最怕火。但我準備好了雨,因為我的名字裡有雨。
  • 紫禁文化:故宮文創收入究竟多厲害?寶寶驚呆了!
    紫禁文化:故宮文創收入究竟多厲害?寶寶驚呆了!故宮博物院又名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開門營業。央視財經報導:2018年故宮文創產品收入達15億元,超過了1500家上市公司單家在2018年的營收水平。
  • 故宮文創收入高達15億,遠超門票收入!給了河南旅遊什麼啟示?
    近日,一同事給我們炫耀她剛買的故宮口紅和頤和園彩妝,還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我們紛紛調侃:"別人買故宮口紅也就算了,你一個連故宮都沒去過的人,瞎湊啥熱鬧……"結果,她一臉傲嬌,一副老子就願意花錢的架勢,把我們大家都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