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相對論才能解釋因果論,先有結果再有原因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2020-12-09 科學新視界

科學之美,大可到無垠星空,小可到電子夸克,遠可談光年以外,近可說觸手可及;大可談到哈勃半徑,小能說普朗克長度;從量子物理到柴米油鹽,從深空之下到眼前苟且,科學無處不在。大家好,這裡是小梁的科學世界。

愛因斯坦

今天和大家來聊聊神奇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很複雜,核心呢,就叫做光速不變原理。光相對於你的速度是永遠不變的,不會因為參照系的改變而改變。舉個例子,你開了一槍,發生了兩個事,第一就是你扣動槍的扳機,第二就是子彈從槍口飛出。能看見扣動扳機是因為手上的光傳遞到了你的眼睛裡被你看到,能看到子彈飛出是因為子彈上的光傳遞到你的眼睛裡。子彈的速度是900米/秒左右,如果光速時可變的話,那么子彈上反射出的光的速度相對於你就是光速加上子彈的速度,扣扳機的手上反射的光相對於你來說就是正常的光速,也就是說子彈上反射的光先到達你的眼睛裡被你觀測到了。於是你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子彈先從槍管裡飛出,再扣動扳機,這樣就顛倒了因果關係,這肯定是不對的,凡事都是先有因再有果,不可能先有果再產生因。

那唯一的解釋就只能是光速是不變的,只有這樣,因果定律才不會被打敗。有了光速不變原理以後,狹義相對論就推出了如下有趣的結論,比如說,一把尺子運動的速度越快,它就會變得越短;一個瘦子如果運動的越快,它的體重就會越重;一個人如果運動的速度越快,他就會變得越年輕,因為他時間流逝的速度就會變慢。愛因斯坦通過狹義相對論證明了生命在於運動,好了,看完這篇文章並關注作者後就去跑步鍛鍊吧。

好了,狹義相對論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下集講廣義相對論,歡迎到留言區參與討論,你的關注是小編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狹義相對論為什麼會造成「同時性」的破壞?深度解析原因所在
    回歸這個實驗,假設地面有A和B兩個人是演員,C是觀察者。A在左邊B在右邊,且A和B距離是S。下面A和B用精密計時器同時往上拋出一個小球(用精密儀器計時是為了保證精確的同時,防止儀器誤差給實驗帶來影響),如果C也在地面看這個過程的確是同時拋出小球。但是當C以一定速度向左運動,再去重複這個實驗會發現A先拋B後拋。部分朋友是這樣解釋這個過程的,下面來分析下。
  • 狹義相對論到底是什麼意思,給大家一個具體的解釋,幾分鐘就明白
    所以了解狹義相對論是了解,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科學技術的一個最主要的知識,因此美女小倩給大家一個具體的解釋一下,但是因為個人的知識水平有限,如果大家覺得美女小倩的解釋有偏差,希望能夠批評指正。說到狹義相對論的時候,美女小倩要給大家先說一個例子,比如有兩個人,走路的速度是一樣,都是每小時五公裡,此時一個人在電梯上行走,一個在道路上正常行走,那麼相加的話,肯定是電梯上的人速度要快出很多。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
  • 通俗的解釋什麼叫「狹義相對論」
    親愛的看官,如果你從不知道狹義相對論,那麼請給你的大腦系好安全帶,因為哥要帶你的大腦飛一把了。如果你知道狹義相對論,如果有什麼觀點,歡迎討論。這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註:狹義相對論中,相對於慣性系統移動的時鐘會走得較慢。先別急著反駁,這麼奇怪的理論,擱誰都不願意相信,小編我以前也不信。但為啥現在人們會認同這種詭異的理論呢?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最著名最具挑戰的雙生子悖論
    愛因斯坦在1905提出了狹義相對論,6年後的1911年,法國物理學家郎之萬在義大利召開博洛尼亞大學召開的第四屆世界哲學大會上提出了這麼個問題:假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弟弟呆在地球上不動,哥哥開著接近光速的飛船去宇宙裡浪了一圈再回來。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由於當時人們認為光是在一種稱為以太的介質裡傳播的,而地球在以太裡做各種運動,包括地球自轉運動、地球公轉運動、隨太陽系公轉運動等,這樣必然導致地球相對於以太在各個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不一致,這樣,根據經典力學裡的速度疊加原理,不同方向上的光速應該是有差異的。然而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證明,兩束互相垂直的光的速度完全一致,這用傳統的理論就無法解釋了。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是愛因斯坦親自為中等知識水平的讀者撰寫的相對論普及性著作。作者以最簡單、最明了的方式介紹了相對論的主要概念,並大體按照相對論實際創生的次序和聯繫來敘述,具有較高的可讀性。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然而,著名的麥可遜-莫利實驗未能探測到地球相對於以太的運動,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當狹義相對論應用於光時,發現經典解釋出了點問題。因此,當愛因斯坦出現時,為該領域帶來了新的解釋。愛因斯坦論文的結果是在慣性參考系之間引入了新的坐標變換,稱為洛倫茲變換。在慢速度下,這些變換基本上與經典模型相同,但在接近光速的高速下,它們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狹義相對論的影響狹義相對論在高速(接近光速)下應用洛倫茲變換會產生幾個結果。
  • 如果達到光速你會看到的宇宙是什麼樣子
    因為你達到光速後,除了在你達到光速前那一刻鐘表的畫面能進入你的眼睛外,達到光速後鐘錶發出的光是不可能再進入你的眼睛裡的,它會永遠停在你眼睛的前方,所以你什麼都看不見。我們先根據狹義相對論來想像一下達到光速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假如我們坐在宇宙飛船上,隨著飛船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空間會在運動方向上收縮,如果你向前看,你會看到沿途的星系越來越扁,如果你向後看,星系越拉越長。
  • 學術論文:論狹義相對論存在的缺陷之英語翻譯稿
    論狹義相對論存在的缺陷On the Defects of Special Relativity摘要:現在,我們有充分的事實和理由認為,狹義相對論存在缺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狹義相對論將面臨被否定的命運。
  • 光速、超光速、因果悖論: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華沙大學(FUW)物理系Andrzej Dragan博士和牛津大學(UO)ArturEkert教授現在提出了他們的推理《相對論的量子原理》,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其研究成果發表在《新物理學》期刊上,證明了量子力學的特性,決定了量子力學的獨特性和量子力學的非直觀差異,更重要的是,作為公理,可以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內加以解釋。
  •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最重要的悖論埃倫費斯特悖論
    埃倫費斯特悖論是埃倫費斯特針對狹義相對論提出的一個思維實驗。為了解決悖論,你會發現狹義相對論真的是不夠用了,必須要引入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才能解釋。這個悖論也大大啟發了愛因斯坦去思考廣義相對論的問題。1. 埃倫費斯特悖論1.1 圓的周長首先來複習一下最基本的幾何知識。
  • 通俗易懂講解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看完對世界的理解提升N個檔次
    相比起艱澀難懂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 1905 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艱深,那麼狹義相對論究竟講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帶大家了解一下!麥克斯韋建立的電動力學,有一個結果就是光速在不同慣性系是不變的,電光速是不需要相對於某個參考系而言的。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下,光速都是3×10^8m/s。這個結果和經典力學的伽利略變換是相矛盾的。
  •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前面我通過10多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狹義相對論的起源、誕生過程、內涵以及意義,其中對愛因斯坦用理性戰勝直覺的偉大創舉表示了高度的評價,但是有很多反相對論的網友卻認為「狹義相對論」未必正確,為啥會覺得這麼一個物理理論是不正確的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網友壓根不懂狹義相對論。
  • 相對論中:時間在狹義和廣義的概念下有什麼不同?
    其實難懂是因為大家只針對相對論的結論去思考。如果大家能看看狹義相對論的原理還有一些推導過程,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一切都結論都是那麼水到渠成。狹義相對論兩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實際叫作光速不疊加更好)狹義相對性原理(後來的廣義相對論,直接推廣為相對性原理)
  • 相對論提出全新時空觀,是否就是宇宙的終極奧義?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近代物理的兩大理論支柱,同時現代高新技術的理論基礎。相對論是一個關於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的理論,分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質量扭曲shi'kong在講相對論之前,必須要先了解伽利略變換和經典力學時空觀。眾所周知沒有絕對的靜止,我們之所以認為大地是靜止的,是因為我們將大地作為參考系。
  • 狄拉克方程:「反物質」的先知,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調停者
    在現代物理學裡,狄拉克方程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因為它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叫相對論性量子力學,是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第一次融合,狄拉克方程還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促進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的發展,並且為電磁理論發展到量子電動力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還為建立量子場論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物理學中無法忽視的一個公式。
  • 物理學是如何解釋因果論的?我們怎樣理解量子力學不遵行因果關係?
    之前我寫過幾篇關於量子力學的文章,提到過因果論,有很多朋友也表示很難理解為什麼在量子尺度因果論就失效了呢? 參考以前本人用其它帳號發的文章 怎樣形象地理解量子力學中違反「常識」的理論?
  • 因果循環的特性
    註:僅為隨筆,多有不足。當我們在覺知的時候,現實世界會呈現出當下的模樣。可以說,我們所感知的世界,是來自於我們的意識。但是我們卻不能夠憑藉改變意識來改變事物。那麼,現實是如何呈現出當下的模樣呢?這個時候,我們開始對外產生各種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會經過傳遞的作用再返回到我們自身。於是可以這樣來描述人生的呈現過程。首先,單方面地看,人生某個結果的呈現,對應的一定會有對外所造成的原因,這個原因和結果是相對應的,原因是自己對外界的影響,而結果是外界對自己的影響。然後整體地看,人生所有的呈現,是源於所有對外所造成的原因。
  • 什麼是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與萬有引力的博弈
    按著牛頓的萬有引力來看,地球是受到一個來自太陽的牽引力,質量越大所受牽引力就越大,如果按著廣義相對論來看,萬有引力就不存在了,事實上萬有引力是存在的,假設萬有引力不存在,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漂到哪裡去了。最後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在一定的範圍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同時存在,空間也有變化同時還有萬有引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