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就在一瞬間,舉杯對月情似天……李玉剛一曲《新貴妃醉酒》把我引向了馬嵬,引到了貴妃墓。楊貴妃墓離我家很近坐車也不過二十來分鐘,興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故,竟二十年來未去過一次。懷著一絲惆悵,一份憂傷我踏上了前去貴妃墓祭奠的旅程。
楊貴妃墓位於今天陝西興平境內的馬嵬鎮,唐朝時稱金城馬嵬驛。馬嵬驛依巍巍莽原,臨脈脈渭水,自三皇五帝以來也僅僅只是東來西去過道上的一個小小驛站,在安史之亂以前,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根本就不把此地放在眼裡,因此在唐以前很少在詩詞曲賦中看到「馬嵬」這兩個字。也許是上天的恩澤,也許是民風淳樸仁孝的的結果,上天終於把這個機會讓給了馬嵬,讓給了馬嵬人民,以至於千百年來,馬嵬驛成了聖地,成了文人騷客詠嘆的對象。
我一路上都在想是馬嵬埋葬了楊貴妃,還是楊貴妃成就了馬嵬驛。我坐在車上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似乎千年前的塵埃又一次滴落在了我的眼前,是對紅顏悲歌的同情還是對女人禍國亂政的憤恨,我無從知曉,內心激蕩的情思與對歷史的情緣交織在了一起,不得而解,我又一次陷入到了迷茫之中,興許貴妃的衣冠冢可以使我從迷茫中得以解脫,興許馬嵬坡之行可以找到答案。中巴車依然在緩緩前行,車內的乘客兩個一夥三個一堆,各說各的,很少有人注視著一個坐在角落獨自思索的我。看看窗外,看看窗外路兩旁高大的白楊樹,挺拔高聳,象軍旅的衛士靜靜地守候著這一方淨土,興許是芳地的香魂,興許是紅顏悲歌的歷史吸引著他們,支撐著他們那威武的身軀和茂密的枝頭。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曲。當我還沉浸在歷史悲痛的思索中之時,車一到站,已到馬嵬鎮。一下車我便跟隨著一群人流,沿著歷史車轍留下的深深痕跡,走向目的地,走向貴妃墓。
楊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幾經擴建,現在已是一個佔地七千多平方米的園林式文管所,走進陵園迎面便可看見一牌樓式建築,這便是貴妃墓的正大門,大門橫額有1936年國民黨元老邵力子先生楷體橫書「唐楊氏貴妃之墓」七個金邊大字,兩邊有對聯一則,上聯是:妃子魂銷猶如梨花春帶雨,下聯是:馬嵬玉損幸留古韻冢攜香。園內正對面有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貴妃的墓冢,看到孤寂的矮矮青冢我的思緒一下穿越時空飛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唐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年輕貌美的楊玉環,在麗山華清池旁遇見了年近六旬的老人唐玄宗李隆基,兩人一見鍾情,雙雙墜入愛河,也許是出於被迫,也許是出於對權力的欲望,或許還有其它什麼原因,不過他們真的相愛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好夢被戰爭打破,災難也在一步步臨近,死神在馬嵬也做好了迎接的準備,公元756年6月14日這一天,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從此經過,他們不是去探親訪友,更不是去旅遊度假,他們是去逃難。也許是長途奔波勞累,也許是長期被壓制以至極限的結果,禁軍首領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帶領將士發動兵諫,殺死了國舅宰相楊國忠,並要求玄宗將楊貴妃賜死。玄宗不得已,與貴妃訣別,貴妃由士兵牽引而去,自縊於祠堂下,士兵以紫褥裹屍,埋於道側,貴妃時年38歲。
「漢王重色思傾國」,卻將禍國殃民的罪行,凌駕於柔弱無辜的楊貴妃。一場起兵叛唐的「安史之亂」,葬送了一代絕世美人的生命!楊貴妃香銷玉殞馬嵬坡,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遺恨!我站在馬嵬坡上,頭頂上是悠悠白雲,腳下是萋萋芳草,望著那幽深的陵園,是楊貴妃造就了安史之亂?還是安史之亂葬送了楊貴妃?想起黃土下的一掬香魂,不免又使我多了一層歷史的凝感。
也許女人註定要背負這個罵名,畢竟那是一個男權社會的時代,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像楊貴妃同樣遭際的還有迷惑紂王之妲己,烽火戲諸侯之褒姒,再後來的西施,貂禪,王昭君,她們都是絕代佳人,卻因美豔的姿色成為權力政治的犧牲品,成為短命的孤魂。魯迅先生曾說:「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也許這應該是對千百年來女人禍國亂政理論的最好詮釋吧。
沿著園區綠草掩映古樹參天的遊道我離開墓冢,跟隨導遊遊完了整個陵園。綜觀整個陵園,依山而建,呈階梯狀,氣勢雄偉。園內有唐獻殿、青磚墓冢,兩廂碑廊,貴妃漢白玉雕像,勝景園,長恨歌畫廊。整個園林設計的即厚重典雅又小巧玲瓏,各大建築中間,以「牡丹園」、「桃花園」、「觀魚池」等景點相銜接,風景如畫,大有江南園林的特色。離開貴妃墓,離開馬嵬坡已是黃昏時分,坐在車上我還在暗想如若貴妃的香魂在天有靈,聽到魯迅先生的這些精闢點評,欣賞著這風景如畫的山水景色,也該含笑九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