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對股民來說是很難熬的一周,因為調整的幅度有點狠,像兩分鐘金融,差點把7月份賺的錢給回吐回去了。
結果跟朋友聊天的時候,還被她數落說:你平時不是經常寫理財文,自己怎麼不做些穩健理財,還炒那麼多?
於是聊著聊天,就聊到銀行存款去了,在感慨下半年低風險理財收益很低的同時,兩分鐘金融隨口說了一句:目前最高的年利率只有4.5%,可以存半年,也可以存1年。
朋友就納悶了:不是說3年期以內最高年利率只有4.2625%嗎?為啥還有4.5%?靠譜嗎?另外,這個年利率又是誰規定的?
鑑於可能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疑問,因此兩分鐘金融接下來就來聊下。
銀行存款目前年利率最高是多少?
朋友說,在線上的一些存款產品中,有的寫著「一年後轉讓」是什麼意思?我無語,回答說就是一年後自動轉讓啊。
結果朋友不服氣地說:那幹嘛不直接寫一年期的不就好了!兩分鐘金融又表示,因為1年期的給不出較高的年利率,就連3年期以內的存款,最高年利率也才4.2625%。
那麼,這是誰規定的呢?其實有看兩分鐘金融之前文章的人,可能就會明白。
早前我國的存貸款利率都是央行「規定」的,也就是參考央行給出的存款和貸款的基準利率。
後來市場化改革,也就是銀行給多少利率,理論上由市場決定。但是一方面,銀行的攬儲成本,決定了銀行給實體經濟放貸的利率,因此完全市場化是不可能的,否則融資成本降不下來;另一方面,我國幾千家銀行,要是由銀行自己「定價」,恐怕也會亂。
所以,銀行存款產品的年利率,在市場化後是這樣定的:央行給出基準利率,然後不同的銀行,根據自律機制的要求自行上浮。
其中,小銀行的大額存單最高可以上浮55%,而央行給出的3年期定存基準利率是2.75%,即3年期以內的存款產品,年利率最高只能4.2625%(2.75%×1.55)。
而目前的情況是這樣,雖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最高分別可以上浮50%和52%,但是基本都不會上浮到頂,甚至3年期的連4%都沒有;但是很多小銀行,由於攬儲的要仍在,因此4.2625%年利率的產品(大額存單)仍很多。
4.5年利率的,靠不靠譜?
既然是這樣,那麼有人就質疑了,兩分鐘金融前幾天的文章不是說,有的城商行大額存單年利率達4.5%,最低只要存半年就行。到底靠不靠譜?
別急,上面文章說,市場化後,存款產品的年利率,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根據自律協議的約定上下浮動。
問題是,央行基準利率只給到了3年期,5年期的取消了!也就是說,給銀行留了一個「後門」:理論上,只要5年期產品,就可以不受相關約束,即最高年利率可以高於4.2625%。
於是有不少銀行,就趁勢推出5年期定期存款或5年期大額存單,然後通過按期付息、自動轉讓等方式,將產品的期限做成1年期、半年期甚至1個月期的。
像上面提到的4.5%年利率的大額存單,其實本質上就是5年期大額存單,只不過約定了一個自動轉讓的條款,到約定的期限後,銀行就幫你發起自動轉讓而已。
本質上它還是一般性存款,靠不靠譜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