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宏濤
1
路遙貧窮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路遙很窮,從生到死,一直都窮。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路遙為什麼這麼窮,知道的人就少了!
很多人被媒體誤導,誤以為答案是:因為那個時代稿費太低,所以作家普遍貧窮。
但這並非真相!如果明白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物價,了解路遙的生平,就會知道:八十年代,其實是作家的春天,路遙的窮,不是因為收入太低。他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中產的收入。
他之所以窮,是因為他花銷太大!
而花銷太大,主要是童年陰影導致的內心的匱乏感太重。
2
路遙的開支
看相關資料可知:路遙早在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喝剛進入中國的「三合一」袋裝的麥斯威爾咖啡。當時咖啡店極少,並且定位高端。沒多少人喝得起,但路遙經常喝。還有雀巢咖啡等,他都是一次買好幾罐。
路遙參加會議,從不吃組織方安排的早餐,哪怕組織方安排的夥食很好。路遙總是去咖啡店吃西式早餐。一次花費,抵得上普通市民吃好幾天飯。
路遙的菸癮也很大,並且消費超前,在周圍菸民中總是有競爭優勢。別人抽金絲猴時,他抽黃果樹;別人抽黃果樹時,他改抽三五;別人抽三五了,他抽上中華,總比別人高出一個檔次。他弟弟也說,他曾經經常抽「恭賀新禧」這樣比較貴的煙,一天兩三包。
有人算了筆帳,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洋洋百萬言,花費了6年時間,每天平均兩包煙20元錢,六年就抽掉了四萬餘元,這筆錢在當時,也是屬於巨款的。他後來收到的《平凡的世界》的稿費也才三萬元。
路遙每個月光抽菸和喝咖啡的錢,就比普通市民全家人的收入還多。所以,他自己的工資和稿費收入,總是入不敷出。雖然在其他事情上,路遙不講究,也很節省,但他花錢往往是沒什麼規劃的。他會把整個月的工資用來買煙。也會一下花半個月的工資,買件皮夾克。
這樣大手大腳花錢,收入再高點,也撐不住。但如果節省點花,是綽綽有餘的。
3
路遙貧窮的心理原因
路遙的好友海波曾經問他:為什麼不降低煙的檔次?
路遙的回應說出了他花錢大手大腳的原因,他認為好煙不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所以,他必須抽好煙。
同樣,為什麼要喝昂貴的咖啡,吃昂貴的西餐?
路遙對海波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路遙內心需要用抽好煙和喝咖啡來抵制自己內心的自卑。同時,他也非常排斥舒適、溫柔的環境。他認為,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彈撥出絕響。所以,他也在有意無意地讓自己變得貧窮。
我認為,路遙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理,是因為他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家裡實在太窮了,他經歷過太多缺衣少食的窘迫匱乏的時光,導致他窮入骨髓。所以,這種匱乏感,讓他無法平視金錢。
就像少年貧窮的民國大作家鬱達夫那樣,都是有金錢陰影的人。鬱達夫後來成名有錢後,天天把錢放在鞋裡。他說:以前金錢總是壓迫我,現在該我壓迫它了。
我認為,路遙的窮,主要是心理上的窮。他成名後,也依然沒有走出童年貧困潦倒時造成的匱乏感!到死也沒擺脫。
4
路遙苦難的童年
王剛的《路遙年譜》裡有這樣的描述:
路遙自小吃不飽,上小學時,一位幹部子弟吃白饃饃時,他在旁邊眼饞。那同學說:「王衛國(路遙本名),你想吃嗎?你趴在地上學一聲狗叫,我給你餵一塊!
路遙沒有不食嗟來之食,當時,他能感受到的只有飢餓。所以趴在地上,學一聲狗叫,用嘴接一塊饃。
路遙小時候,對生父的印象就是軟弱、窩囊。
他被別人的家的小孩打了之後回到家,希望得到父親的保護時,父親不問是非對錯,會將他再打一頓……
8歲,因為家裡太窮,父親把他送到了百裡之外的大伯家生活。到這裡,路遙依然持續著為錢發愁的生活。上學後,哪怕是幾分錢的鉛筆,路遙都買不起。
小學畢業後,伯父伯母不想讓路遙再繼續讀書,希望他跟上一輩一樣做個農民,接他們的班。
但路遙不想做農民,更不想像他們一樣一輩子挨餓受窮。於是他努力複習考試,考中學時從一千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當地縣城最好的初中——延川中學。
由於讀書上學需要很大花銷,伯父伯母固執的堅持讓他留在家中,就給了他鋤頭讓他去山上幹活。路遙堅定了讀書信念,通過幾次和家裡談判,他們終於答應每個月給他25市斤糧票。於是隨後在縣城裡讀書的三年,路遙吃不飽就在野地裡找東西吃,再憑著同學的接濟,他堅持了下來。
5
路遙的青年和末年
路遙8歲時,因家庭困難,被父親送到百裡外的伯父家做養子。
路遙年輕時,和知青林紅相愛,但他有些自卑,為了討好林紅,他把自己得到的一個寶貴的招工名額,讓給了林紅。
林紅拿著這個指標成了工人後,就寫信和路遙分手了。路遙為此痛哭失聲。
……
去世三個月前,路遙在病床前很不情願地籤了離婚協議書。
去世前兩個月,朋友去看望路遙,在閒聊的時候,路遙忍不住流淚感嘆:「我那老婆怎咋跑了呀!」
「等我出院以後,我先回王家堡老家,讓我媽把我餵上一個月。我媽做的飯好吃,一個月就把我餵胖了。」
病危期間,路遙還念念不忘中學時在飢餓的折磨下偷吃西紅柿的情景。
去世前三四天,他對去看望他的人說:「我這十幾年,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
臨去世的那一刻,路遙痛苦地在病床上縮成一團,呼喊著他的親人們:「爸爸媽媽還是離不得,爸媽親著哩……」
6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路遙
路遙的人生,真是苦難的強迫性重複呀!
童年被父母送人。
青年時因為被初戀拋棄痛哭。
42歲去世前被離婚,並為被老婆拋棄而痛哭。
臨去世時,又無比想念把他送人的父母……
人生是一個圓,開頭和結尾都很慘!
小編寄語:
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輪迴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一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著人生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