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到死,作家路遙為什麼擺脫不了窮?

2021-01-07 騰訊網

文/張宏濤

1

路遙貧窮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路遙很窮,從生到死,一直都窮。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路遙為什麼這麼窮,知道的人就少了!

很多人被媒體誤導,誤以為答案是:因為那個時代稿費太低,所以作家普遍貧窮。

但這並非真相!如果明白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物價,了解路遙的生平,就會知道:八十年代,其實是作家的春天,路遙的窮,不是因為收入太低。他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中產的收入。

他之所以窮,是因為他花銷太大!

而花銷太大,主要是童年陰影導致的內心的匱乏感太重。

2

路遙的開支

看相關資料可知:路遙早在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喝剛進入中國的「三合一」袋裝的麥斯威爾咖啡。當時咖啡店極少,並且定位高端。沒多少人喝得起,但路遙經常喝。還有雀巢咖啡等,他都是一次買好幾罐。

路遙參加會議,從不吃組織方安排的早餐,哪怕組織方安排的夥食很好。路遙總是去咖啡店吃西式早餐。一次花費,抵得上普通市民吃好幾天飯。

路遙的菸癮也很大,並且消費超前,在周圍菸民中總是有競爭優勢。別人抽金絲猴時,他抽黃果樹;別人抽黃果樹時,他改抽三五;別人抽三五了,他抽上中華,總比別人高出一個檔次。他弟弟也說,他曾經經常抽「恭賀新禧」這樣比較貴的煙,一天兩三包。

有人算了筆帳,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洋洋百萬言,花費了6年時間,每天平均兩包煙20元錢,六年就抽掉了四萬餘元,這筆錢在當時,也是屬於巨款的。他後來收到的《平凡的世界》的稿費也才三萬元。

路遙每個月光抽菸和喝咖啡的錢,就比普通市民全家人的收入還多。所以,他自己的工資和稿費收入,總是入不敷出。雖然在其他事情上,路遙不講究,也很節省,但他花錢往往是沒什麼規劃的。他會把整個月的工資用來買煙。也會一下花半個月的工資,買件皮夾克。

這樣大手大腳花錢,收入再高點,也撐不住。但如果節省點花,是綽綽有餘的。

3

路遙貧窮的心理原因

路遙的好友海波曾經問他:為什麼不降低煙的檔次?

路遙的回應說出了他花錢大手大腳的原因,他認為好煙不是生理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需求。所以,他必須抽好煙。

同樣,為什麼要喝昂貴的咖啡,吃昂貴的西餐?

路遙對海波說:「像我們這樣出身的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種格外的張揚來抵消格外的自卑。

路遙內心需要用抽好煙和喝咖啡來抵制自己內心的自卑。同時,他也非常排斥舒適、溫柔的環境。他認為,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彈撥出絕響。所以,他也在有意無意地讓自己變得貧窮。

我認為,路遙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理,是因為他在幼年、童年和少年時期,家裡實在太窮了,他經歷過太多缺衣少食的窘迫匱乏的時光,導致他窮入骨髓。所以,這種匱乏感,讓他無法平視金錢。

就像少年貧窮的民國大作家鬱達夫那樣,都是有金錢陰影的人。鬱達夫後來成名有錢後,天天把錢放在鞋裡。他說:以前金錢總是壓迫我,現在該我壓迫它了。

我認為,路遙的窮,主要是心理上的窮。他成名後,也依然沒有走出童年貧困潦倒時造成的匱乏感!到死也沒擺脫。

4

路遙苦難的童年

王剛的《路遙年譜》裡有這樣的描述:

路遙自小吃不飽,上小學時,一位幹部子弟吃白饃饃時,他在旁邊眼饞。那同學說:「王衛國(路遙本名),你想吃嗎?你趴在地上學一聲狗叫,我給你餵一塊!

路遙沒有不食嗟來之食,當時,他能感受到的只有飢餓。所以趴在地上,學一聲狗叫,用嘴接一塊饃。

路遙小時候,對生父的印象就是軟弱、窩囊。

他被別人的家的小孩打了之後回到家,希望得到父親的保護時,父親不問是非對錯,會將他再打一頓……

8歲,因為家裡太窮,父親把他送到了百裡之外的大伯家生活。到這裡,路遙依然持續著為錢發愁的生活。上學後,哪怕是幾分錢的鉛筆,路遙都買不起。

小學畢業後,伯父伯母不想讓路遙再繼續讀書,希望他跟上一輩一樣做個農民,接他們的班。

但路遙不想做農民,更不想像他們一樣一輩子挨餓受窮。於是他努力複習考試,考中學時從一千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當地縣城最好的初中——延川中學。

由於讀書上學需要很大花銷,伯父伯母固執的堅持讓他留在家中,就給了他鋤頭讓他去山上幹活。路遙堅定了讀書信念,通過幾次和家裡談判,他們終於答應每個月給他25市斤糧票。於是隨後在縣城裡讀書的三年,路遙吃不飽就在野地裡找東西吃,再憑著同學的接濟,他堅持了下來。

5

路遙的青年和末年

路遙8歲時,因家庭困難,被父親送到百裡外的伯父家做養子。

路遙年輕時,和知青林紅相愛,但他有些自卑,為了討好林紅,他把自己得到的一個寶貴的招工名額,讓給了林紅。

林紅拿著這個指標成了工人後,就寫信和路遙分手了。路遙為此痛哭失聲。

……

去世三個月前,路遙在病床前很不情願地籤了離婚協議書。

去世前兩個月,朋友去看望路遙,在閒聊的時候,路遙忍不住流淚感嘆:「我那老婆怎咋跑了呀!」

「等我出院以後,我先回王家堡老家,讓我媽把我餵上一個月。我媽做的飯好吃,一個月就把我餵胖了。」

病危期間,路遙還念念不忘中學時在飢餓的折磨下偷吃西紅柿的情景。

去世前三四天,他對去看望他的人說:「我這十幾年,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

臨去世的那一刻,路遙痛苦地在病床上縮成一團,呼喊著他的親人們:「爸爸媽媽還是離不得,爸媽親著哩……」

6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路遙

路遙的人生,真是苦難的強迫性重複呀!

童年被父母送人。

青年時因為被初戀拋棄痛哭。

42歲去世前被離婚,並為被老婆拋棄而痛哭。

臨去世時,又無比想念把他送人的父母……

人生是一個圓,開頭和結尾都很慘!

小編寄語:

早期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內化成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輪迴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經歷如木馬程序一般寫進每個人的潛意識,精準控制著人生輪迴。

相關焦點

  • 路遙的窯洞莫言沒有陽光的書房、賈平凹:曾經作家窮,如今不敢窮
    路遙陝北的窯洞、莫言沒有陽光的書房、賈平凹:曾經作家窮,如今不敢窮自從賈平凹寫下《廢都》之後,他的名聲很快呈兩極化發展,保守的人對他敬而遠之,開放的人對他頂禮膜拜。因其褒貶不一的地位,賈平凹被譽為「鬼才」。所謂鬼才,就是擁有奇詭的能力,在不太開放的年代,求奇很容易「走火入魔」。
  • 路遙臨死前妻子堅決離婚,路遙弟弟:找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
    路遙憤憤的罵了一句文學。那也是路遙最後一次去北京領獎......路遙臨死前妻子堅決離婚,路遙弟弟:找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路遙四五歲就開始幫助家裡幹活,包括照看弟弟妹妹、尋豬草、砍柴等。「窮」這個字從路遙那個時候就伴隨著路遙。這種因為窮所帶來的卑微感一直伴隨著路遙,這種創傷在路遙入學後愈演愈大。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描寫:他已經十七歲了,胸腔裡跳動著一顆敏感而羞怯的心。
  • 都是陝西作家,為什麼路遙窮困一生,賈平凹成作家富豪?
    的專業作家,做過文學刊物的編輯;他們都有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從而在全國範圍內享有更大的知名度……不過,他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路遙一生窮困潦倒。小時候,路遙經常因為買不起幾分錢的鉛筆發愁,為了吃到同學一個饅頭而學狗叫,肚子餓時不得不跑到田野裡挖野菜充飢。長大後,哪怕是已經因為寫小說有了一定名聲後,路遙依然窮得響叮噹,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故事,是路遙連進京領取茅盾文學獎的路費都要找別人借。
  • 在平凡的世界裡,作者路遙為什麼要把秀蓮寫死?
    從頭開始,陪你看路遙《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裡,作者路遙為什麼要把秀蓮寫死?如果是美好的大團圓結局,那就不叫平凡的世界了。與路遙的經歷有關第二個原因,這跟路遙的自身經歷有關,苦難悲劇向來是路遙作品的主基調,從苦難中向上走也是大的方向,結局來源於現實,只有這樣的結局才符合悲劇,而只有這樣的悲劇,才能感動讀者。
  • 稿費能買4套房子,死後卻只剩欠條,賈平凹大呼:路遙不是窮死的
    已經不知道多少人說路遙窮了。賈平凹曾經生氣地說:「路遙不是窮死的。」路遙《人生》拿了1300塊稿費,是普通工人2年的工資,《平凡的世界》獲獎前,路遙的稿費夠他買4套西安的房子,再加上享受著津貼,絕對是個富裕的中產。
  • 作家看作家 | 賈平凹:路遙是一頭猛獸
    著名作家路遙 想起他幾次要我調到省作協去,而我一直沒去,當又到換屆的時候,正是我在單位不順心,在街上碰著他去購置呢絨大衣,我說了想去作協的想法,他卻說:「西安那地盤你要給咱守住啊!」 想想他受整時,我去看他,他說:「要整倒我的人還沒有生下哩!」我生病住了院,他帶著煙來看我,說:「該歇一歇了,你寫那麼多,還讓別人活不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田曉霞到底為誰而死?
    平凡的世界海報田曉霞是路遙傾注了巨大心血,用滿腔熱忱塑造的經典人物,當寫到田曉霞為救洪水中的小女孩犧牲的時候,路遙幾乎崩潰了,據說他當時曾致電遠方的弟弟王天樂,讓他一定到他那裡去一趟,等王天樂到了路遙那裡,路遙只是囈語似地告訴他「田曉霞死了,田曉霞死了……」,王天樂看著痛苦的哥哥,徵求地問:「那她能不能不死
  • 賈平凹: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當作家是路遙無奈的選擇嗎?
    路遙病故後,在一部紀念路遙的紀錄片中,賈平凹說過一句話,揭開了路遙不為人關注的另一面。賈平凹說: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賈平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 路遙熬死了自己,臨終只留給女兒一萬欠條:他的窮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時,路遙領到那680的著作權費,他的朋友有點不相信:「就這麼點?」路遙只是苦笑不說話。是啊,這些錢真不夠幹啥,可這書卻是他燃盡生命寫成的。但你可能會說,與路遙同時代的作家,如今也都過得還不錯,為什麼路遙會那麼慘?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路遙沒能活到現在。
  • 揭秘路遙與養父鮮為人知的故事,什麼深仇大恨,臨死都不想見?
    路遙的五弟王天笑說:「《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爸爸,是按照我們的父親創作的。」當然,這裡也應包括路遙的養父王玉德。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王玉德與路遙的關係如何,為何養父臨死,路遙都不願去見一眼?有什麼深仇大恨,讓路遙如此絕情?
  • 中國當代作家路遙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
  • 林達:我承認路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我不認同他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但是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路遙的妻子,雖然路遙很偉大,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路遙當時真的太窮了。寫的《平凡的世界》獲獎後,當時路遙的口袋裡連去領獎的路費錢都不夠。嫁給路遙這樣的男人,雖然欣賞他的才華?但沒有麵包,生活怎麼繼續下去?
  • 路遙死前對賈平凹說了一句話,讓賈平凹躲在無人角落裡痛哭不已
    當時路遙已經是肝病晚期,他疼的話都說不出來,但是看到老朋友來探望他,他還是掙扎著對賈平凹說:看我這熊樣,你要引以為戒,多用心啊。換做是我,我也會為痛哭,因為路遙的一生實在是太苦了!!!因為養不活八個子女,7歲那年路遙被過繼給了大伯。
  • 生活這本書,作家路遙讀得很認真
    路遙小時候生活很苦,他是大伯帶大的,大伯自己還有兩個孩子,沒有錢,大伯就不讓孩子讀書。路遙讀了小學,準備參加全縣的升初中考試,大伯不讓他參加考試。路遙說不讓繼續上學可以,但還是讓我去考試吧,考一下證明我學習得怎麼樣。就這樣他參加了考試,一考考了全縣第二名。路遙把錄取通知書也領回來了,但大伯不吭聲。
  • 林達:我承認路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我不認同他是一個合格的丈夫
    路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卻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他將美好留給了讀者,卻將陰影留給了妻子林達。當時,林虹變心和路遙分手後,路遙本就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差點就讓路遙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遭受雙重打擊的路遙在醒悟過來之後,重新找到了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那就是:詩歌。
  • 路遙38歲病重,痛苦隱瞞也不肯治療的背後,是不是患了一種窮病
    提起陝西籍作家路遙,全國人民的心底都會滲出絲絲痛楚,年僅三十八歲的路遙,正是男人風華正茂的靚麗時刻,但突然病重直到離世的消息,卻恍如一道擎天霹靂,無情地擊到了路遙的身上和全國人民的心坎裡。我們放不下路遙,我們始終牽掛著路遙,他怎麼能這麼年輕就去世了呢!
  • 路遙:寫出銷量2000萬冊暢銷書的作家,留給獨女的遺產是一疊欠條
    路遙;「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當代作家」此選項,89%的讀者還是投給了路遙;而最後一個選擇,「你認為誰堪稱當代最傑出作家」,依然有72%的網民選擇了路遙。因此,他不僅不如好友賈平凹、莫言那麼幸運,名位豐厚、錦衣玉食,還頻頻登上作家富豪榜,而且留下的作品並不多。他對自己要求也極高,幾乎日以繼夜地寫,是忍著肝硬化的疼痛硬寫,可留下的主要集子,也就是一本中篇小說《人生》,一部長篇《平凡的世界》。那個時代,嚴肅作家寫作,目的不是為了掙錢,也掙不了啥錢,他是為讀者負責,視文學為信仰,將「為天下蒼生說人話」的使命感,看得比自家性命還重要。
  •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在一次文學講座中,路遙談到了自己在寫《平凡的世界》時,被病魔折磨的情形:「當時中西醫都解決不了我的病,我自己特別悲觀,覺得中國作家的命運就是這樣,長卷作品作家都完成不了,半路裡都得個死。路遙對作家的命運看得很透,所以對於死,對於寫作他既恨又無畏。其實作家因寫作耗費心力死去的例子比比皆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寫一半死了;柳青寫《創業史》,也是寫一半就死了。
  • 路遙:銷量2000萬冊暢銷書的作家,留給母親和獨女的遺產是一疊欠條
    ;「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當代作家」此選項,89%的讀者還是投給了路遙;而最後一個選擇,「你認為誰堪稱當代最傑出作家」,依然有72%的網民選擇了路遙。那個時代,嚴肅作家寫作,目的不是為了掙錢,也掙不了啥錢,他是為讀者負責,視文學為信仰,將「為天下蒼生說人話」的使命感,看得比自家性命還重要。
  • 路遙是怎樣成為作家的
    在路遙的小說裡,寫到了他經歷過的艱苦生活。他在陝北農村出生,7歲時被父親送到伯父家做養子。他永遠記得那一天,身上穿著破爛的衣服,腳上是一雙新鞋,穿起來太難,把腳硬塞進去,鞋子的內襯都弄破了。穿那雙鞋走路腳太痛了,父親只好撿了路邊的舊草鞋給他換上。他們走了近百裡路,到了伯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