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自帶仙氣的一詩,開篇就挑戰李白《月下獨酌》,美得令人心醉

2020-12-05 美詩美文

在唐代詩壇,要是沒有個詩仙、詩佛、詩聖、詩王、詩豪這樣的名號,那就算不得是頂級詩人。但在宋代文壇,卻沒有這麼一說。於是,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有了這樣的一個類比:「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意思是:蘇東坡就是宋代的李白,歐陽修、秦觀大概就是詩佛王維,柳永柳就是白居易,賀鑄、晏幾道大概就相當於是唐代大曆十大才子。

對於王國維先生的這個說法,不少人頗有異議,但對於蘇軾和李白之比,倒是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李白是謫仙,永遠那麼浪漫;相比之下,蘇軾的仙氣藏得更深,全在他遇事的豁達和灑脫中。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自帶仙氣的一首詩,名為《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這是蘇軾和好友在杏花下飲酒時所作,開篇就挑戰了李白的經典《月下獨酌》,短短幾句美得令人心醉。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北宋.蘇軾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明朝捲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當年李白在《月下獨酌》中是一場「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獨飲,但是這次蘇軾卻是和一眾好友來了個杏花下的共飲。

詩的開篇14個字就美得令人心醉 ,「杏花飛簾散餘春」點明了與好友飲酒的時節和地點,暮春時節,杏花之下,何等詩意!第二句「明月入戶尋幽人」就有明顯的挑戰李白了,李白當年是「舉杯邀明月」,而蘇軾這裡卻是明月照進院內,欲邀請幽閒雅致之人共飲。在李白詩中為客的明月,到了蘇軾這卻成了這春夜間的邀客的主人,立意不可謂不新。

三四兩句,「褰衣步月踏花影」與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不同,蘇軾抱著衣袍在漫步在月下花影中,此時月華如水花影也像水中的浮萍一樣散落在夜色中。如果說李白詩中還能讀出一絲愁苦,那蘇軾這兩句對月、花、影的描寫就堪稱絕美。

五、六兩句是寫月下與友人飲酒的情形。他們在花下置辦下清香的美酒,爭相挽著枝條,一片片杏花飄下如香雪紛飛。七、八是兩句別樣的勸酒辭,山城薄酒味不夠濃,勸大家把杯中月也一飲而盡吧,以月入酒,人陪月一醉,這樣的仙氣令人回味。

九、十兩句是惜月之情,夜深了,原本悠揚的洞簫聲也在月色中斷了,意猶未盡的詩人為杯中再無月而傷感。最後兩句寫虛,由惜月到惜春,想到明天可惡的暮春之風捲地而起,又要吹起落花無數,令人怎能不傷感。

這就是蘇軾版的月下共飲,與李白月下共飲的愁苦相比,多了一份超脫和飄逸,更多了一份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大家更喜歡蘇軾此詩還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呢?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李白舉杯邀月,寫下《月下獨酌》這首詩,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月下獨酌》共四首,本詩為第一首,作於天寶年間李林甫、楊國忠權傾朝野之際,大約天寶三年(744年)之時,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下面我們讓來鑑賞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月下獨酌·其一》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很出名,其二開篇就驚豔了,很多人卻不熟悉
    詩仙李白的詩,大多是沾有酒氣的,其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流傳甚廣的,我們都知道這兩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卻很少談及《月下獨酌》此組詩的其他三首。在筆者看來,《月下獨酌·其二》重在議論,在意象上自然是沒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氣滿滿的一首詩,開篇就驚豔了眾人。
  • 李白見到採蓮女子,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開篇兩句便令人心醉
    譬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就寫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南宋詩人陸遊也曾寫下「採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的詩句。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採蓮曲》。它是李白漫遊吳越時,一次見到採蓮女子後,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在春日的荷花叢中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
  • 他的詩讓李白如獲至寶,登上唐詩排行榜前3,開篇就美得令人心醉
    李白佩服的人不多,浩然正氣的陳子昂算一個,但就詩歌本身的藝術,他最服氣卻是王之渙。王之渙,字季凌,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性格豪放不羈,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他的浪費主義風格對李白影響很大。這首詩在我國人人都會背,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必背課文。全詩開篇就是神作,將遠在萬裡的山和雲繪於咫尺,又使咫尺的黃河有了萬裡之勢;後兩句更是出人意料,指出要遍覽萬裡的景色,只有再登上一層樓。後兩句富有哲理的議論,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令全詩成為千古絕唱。
  • 李白的《月下獨酌》,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象?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等等,月亮每次在李白詩歌中出現時,都是不同的形象,這體現了李白詩歌感情的豐富和藝術表現的豐富。還有就是酒的意象。在這篇《月下獨酌》中酒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出現,沒有酒也就沒有這首詩。可以說,如果沒有酒,李白的很多名篇都不會產生的。杜甫說「李白一鬥詩百篇「,沒有酒李白的詩才就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 《月下獨酌》讀完令人惆悵,開篇十字惹人醉,盼和作者醉一場
    《月下獨酌》讀完令人惆悵,開篇十字惹人醉,盼和作者醉一場酒文化在我國的歷史上已經是存在了很長的時間,而與之相匹配的便是那些個文人墨客。唐玄宗的處罰,讓李白的夢想是徹底破滅了,我們可想在當時的一個環境當中,李白的情緒已經是達到了極點,自身那滿腔的熱血此時也沒有了發洩的餘地,月下的李白,面對的已經是空蕩蕩的小院,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熱情,無限的孤獨之感不禁湧上心頭,獨酌或許更來的逍遙自在。
  • 月下獨酌,孤獨寂寞還可以這樣
    月下獨酌,唐朝「詩仙」李白創作的一組詩,共四首,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第一首。我覺得這首詩的表現形式很吸引人,用了一個神奇的想像,表現了一種獨而不獨又獨又不獨的複雜情感不愧是「詩仙」之作,詩文都自帶仙氣,縹縹緲緲如身在仙界一般。
  • 李白《月下獨酌》
    >李白《月下獨酌》2012-06-18 15:41:2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四首》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平生非常喜歡月亮,寫了大量詠月的詩篇。從這首《月下獨酌》詩,可以看出李白對明月懷有濃厚的感情。「花間一壺酒」,時令正值春天,地點又在月下,這是飲酒的環境。花下飲酒,對於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雅興樂事,應該是賞心快意的吧?然而,「獨酌無相親」,無一知己,悶酒獨傾,真是大煞風景。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會喜歡上李白,喜歡上他的詩。 杜甫誇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了然
    初讀這首詞,第一感覺就是這就是宋詞版的《月下獨酌》,同時也是《水調歌頭》的模仿篇,「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幾乎照搬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而「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句又完全是模仿《水調歌頭》中的「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 【美聲詩詞】22.李白《月下獨酌》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迎中秋賞名詩英譯——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相關閱讀迎中秋 賞名詩英譯——李白《關山月》迎中秋 賞名詩英譯——蘇軾《水調歌頭》(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Helen 編輯)
  • 聽見詩歌: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如同這首《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詩人在花叢間獨酌獨飲。然而,事實上他僅僅成了一個在皇帝歌舞遊樂時寫些助興詩文的御用文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最終選擇了離開,史稱「賜金放還」。這首詩就寫於其理想受挫的人生中後期。
  • 李白最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驚豔,撫慰了無數孤獨的靈魂!
    李白的詩,在中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很簡單,他以我心寫我口,酣暢淋漓,一任本真。從整個發展過程來說,李白的詩一直都是青春的,自由的,從不顯老態。正如他的這首千古名作《月下獨酌》一樣,浪漫之極,開篇就讓人驚豔,從古至今撫慰了無數孤獨的靈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韓愈最經典的兩首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美得令人心醉!
    韓愈應當說是唐朝比較全面型的一位人才,他僅詩寫得好,而且散文更是一絕,我們都知道後世把他和柳宗元,以及宋朝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等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他的很多詩作和散文,到現在早已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多多少少,那都是有學過他的詩和散文。
  • 李白《月下獨酌》說了什麼?其詩大多與修道有關,有何不解之緣?
    作者:拈花夢遊《月下獨酌》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首詩說了些什麼?《月下獨酌》是組詩,共四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組詩的大主題是飲酒。從這首詩的字面意義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就是李白在月下花園裡獨自喝酒這麼點事。跟後面三首直接談飲酒的詩不同,這第一首詩明顯偏向酒伴,也就是月亮。李白用一種熱鬧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孤獨冷寂的處境,表達了要對人生戰略重心進行調整的願望。
  • 李白《月下獨酌》:酒、月意象下詩人的浪漫與孤獨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李白營造出一種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孤獨的意境,而把這種酒月情結髮揮到極致的,就是這首《月下獨酌》了。要鑑賞本詩首先就要從意象入手,深入認識「明月」和「酒」這兩個意象在詩中所處的重要地位。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詩詞大會王立群點評《月下獨酌》,康震認為他的理解錯了,誰高明
    在近幾年的文化圈,很多經典古詩詞都被歪解得令人瞠目。當紅女詩人餘秀華,把千古名作《登鸛雀樓》解釋得讓人看不下去。陸遊的《釵頭鳳》裡的「紅酥手」被不少網友理解成紅燒豬蹄,「青青園中葵」中的「葵」被理解成向日葵。各種各樣的理解方式,讓人摸不著頭腦。
  • 詩詞大會王立群點評《月下獨酌》,康震認為他的理解錯了,誰高明
    在近幾年的文化圈,很多經典古詩詞都被歪解得令人瞠目。當紅女詩人餘秀華,把千古名作《登鸛雀樓》解釋得讓人看不下去。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大家且看:《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事實上,王立群老師在前幾期品講《月下獨酌》時,康震老師就在現場,這次他一開始就說「如果理解成孤獨就錯了」,顯然就是在說王老師的理解是錯的。康震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其一生灑脫,仙氣飄飄,所以他就不應該會有孤獨落寞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