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賄賂:誰讓跨國公司瘋狂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以鮮明的財富規則輔導著封閉已久的中國企業,以巨大的經濟能量激活長期沉悶的中國市場,以先進的制度元素再造中國經濟機制……跨國公司帶給中國的似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當一起起商業賄賂醜聞被無情地抖摟出來後,這些頭頂耀眼光環的龐然大物開始黯然失色。

    跨國公司的集體性「墮落」

    最近幾年在麥肯錫、朗迅、大摩、IBM等財富巨頭身上發生的商業賄賂事件一定程度上還原與釐清了跨國公司的本來面目——

    「沃爾瑪案」。2003年12月,昆明沃爾瑪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報審昆明沃爾瑪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項目時,為雲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彭木裕之妻在香港導購,並為其支付了10餘萬元人民幣的購物費。東窗事發後,彭木裕獲10年之監。

    「朗訊案」。2004年4月,朗訊被曝光在過去3年間為近千人次的中國政府官員、電信運營商高管出資「訪問」美國,並以「參觀工廠,接受培訓」為由安排前往夏威夷、拉斯韋加斯、大峽谷、迪斯尼樂園和紐約等地的行程。朗訊為此出資超過千萬美元。案發後,朗迅被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重罰250萬美元。

    「德普案」。2005年5月,美國司法部披露,全球最大的診斷設備生產企業德普公司天津子公司從1991年開始的11年間,向中國國有醫院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現金,用來換取這些機構購買德普公司的產品,德普公司從中賺取了200萬美元。這家企業最後被美國相關機構以違反「反商業賄賂法」為由處以479萬美元巨額罰金。

    「IBM案」。2006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判決書稱,2002年到2003年之間,IBM高管通過中間人的安排,多次違反中國金融外事活動的工作原則和程序與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張恩照會面,作為報酬,IBM將22.5萬美元以「服務費」的名義匯入中間人在香港滙豐銀行的帳戶,之後轉交張恩照。

    「家樂福案」。2007年8月,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中國總部發出通告稱,北京區域的8名經理級員工因涉嫌收受供應商賄賂被警方拘留。此案涉案賄賂總額超過百萬元。

    「西門子案」。2008年底,德國電信工程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同意支付大約13億美元的罰金了結了困擾自己兩年多的賄賂案,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商業賄賂罰單。西門子遭遇如此重罰的原因是:在2003年~2007年間,西門子曾向5家中國國有醫院行賄2340萬美元,與此同時,西門子還通過賄賂中國部分官員,獲得了價值10億美元的地鐵工程和華南地區兩個總價值約為8.38億美元的電力高壓傳輸線項目。

    「大摩案」。2009年2月,摩根史坦利向SEC提交文件稱,公司發現一名中國區地產僱員「似乎有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的行為」,隨後,兩名中國區地產主管宣告離職。至於大摩在中國相關涉嫌受賄者,目前正在調查中。

    跨國公司輪番登上中國商業賄賂榜單的結果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料。國內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

    中國市場的「潛規則」之詬

    客觀地說,跨國公司進行商業賄賂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懾於發達經濟體的嚴刑峻法,跨國公司如今已經將商業賄賂的主戰場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從某種意義而言,大量的跨國公司競相加入中國商業賄賂陣營的事實,固然反映了國際資本逐利的本質,但也隱然顯出其海外擴張戰略向本土化潛規則的妥協與屈從。

    毋庸諱言,中國30多年的對外開放所引進的並不只是跨國公司的龐大身軀,西方企業公平、公開的競爭精神與商業倫理也植入了中國市場。然而,由於本土文化的強大與根深蒂固,新的商業規則並不能在短期內取得市場話語權,盛行於中國商業領域的依然是舊的習俗或者惡俗:人脈關係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請客送禮左右著競爭者的命運。而面對著這樣的商業生態,善於經營市場的跨國公司難免「入鄉隨俗」。

    因此,任何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首先面臨著的是如何平衡商業倫理與海外市場的競爭力的選擇,在這種選擇中,企業往往被逼向「囚徒困境」:如果遠離商業賄賂,企業就可能失去市場;如果同流合汙,就會背叛商業倫理。毫無疑問,對於受經濟人理性主導的跨國公司來說,最後只能選擇後者。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說中國商場中的「潛規則」導致了跨國公司的群體被動性「異化」,那麼中國市場中的特殊利益結構則使跨國公司的商業行賄由被動走向了主動。

    首先,中國市場巨大的利潤令跨國巨頭在「潛規則」面前敢於大膽出手。以電信行業為例,中國電信市場佔全球電信市場的10%~15%,朗訊的財務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其在美國的業務,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朗訊難以在中國式商業形態下獨善其身,而賄賂自然成為其打開商業大門的一把鑰匙。

    其次,壟斷特權的存在驅使跨國公司在「潛規則」面前鋌而走險。商業賄賂與資源壟斷相伴而生。壟斷行業和政府嚴格管制的行業中,從業人員手中所掌控的壟斷性資源太多,權力部門與企業存在頻繁的微觀接觸,在缺乏全面監督的環境中,手握行政審批權、資源分配權、管理權等公權的人員自然成為商業賄賂獵取的對象,各類強勢組織權力尋租的機會大大增加,而急於開拓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則成為商業賄賂的重要參與者。

    第三,制度供給不足使跨國公司在「潛規則」面前肆無忌憚。集中表現為我國現行治理商業賄賂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法律處罰力度不夠,加之地方政府對跨國公司違規行為的放任以及企業、商界長期以來的「習慣性沉默」,既使各交易參與方產生了關於潛規則的悲觀心理預期,又變相助長了在華跨國公司的違規氣焰。

    用制度堵塞「賄賂門」

    人類通過艱辛的經濟探索與追求才收穫了如今一系列的合規性商業原則,而當這些洋溢著理性精神的規則遭遇褻瀆、玷汙時,經濟活動與社會領域都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特別對於處在發育階段的中國市場而言,跨國公司商業行賄所製造出來的「洋垃圾」更具強大的破壞性。

    商業賄賂意味著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社會群體向潛規則低頭,企業用盡違規手段進行惡性競爭,權力部門積極進行權力尋租,使市場競爭變成違規經營與守法經營的惡性博弈。一個盛行商業賄賂的社會,絕不是一個規範的、有秩序的社會。同時,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與暗箱操作相伴相生,而暗箱操作可以將那些正當經營的企業淘汰出去,破壞了我國市場交易的秩序,使價值規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在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左右下,資源不合理地流向了跨國公司,本土企業所擁有的市場遭遇蠶食,民族企業無形之中受到排擠和壓制。更應該看到的是,商業賄賂不僅分流和擠佔了企業技術創新所需要的正常資金供給,而且強化了「技術逆向選擇」,即企業不通過技術變革而是通過「潛規則」的利用就可以獲得競爭優勢。這種逆向思想的傳染最終必然稀釋與抑制企業創新的動力與熱情,阻礙技術進步的進程。

    對此,我們必須用制度堵塞「賄賂門」。

    首先,要有效地遏制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行為,必須制定一部完備的《反商業賄賂法》,並加大懲罰力度。

    第二,由於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多發生在國有企事業單位,這些部門就成為以制度創新抑制商業腐敗的主要領域。一方面,要建立清晰的產權制度,包括引進非國有化的產權主體實現產權多元化,強化產權的自我監督,推動產權的人格化,防止產權所有者主體的缺位,強化所有權對使用權和處置權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實現商業行為的市場化,包括推動壟斷行業的市場化變革,最大程度地減少政府權力的主導功能,推廣採購與供銷環節的陽光招投標制度,增加經濟行為的透明度。

    第三,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跨國公司的中國賄賂之風的確可以在國內找到策應的基礎,因此,遏制跨國公司的商業行賄,還必須清除國內公職務人員權力尋租的惡俗。

    

相關焦點

  • 焦點訪談:立邦漆、IBM、日立在華商業賄賂揭秘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跨國公司到中國發展,中國成為很多公司業務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跨國公司給我們帶來了發展資金、科學技術、管理經驗,但也有一些公司憑藉五花八門、不斷翻新的行賄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捲入了商業賄賂的漩渦。
  • 商業賄賂
    商業賄賂[ 2008-11-26 09:15 ]為了依法懲治商業賄賂犯罪,「兩高」日前聯合下發文件,對商業賄賂犯罪的範圍,醫藥購銷、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等領域中的商業賄賂進行了認定,提供旅遊費,收受銀行卡等行為都被納入商業賄賂的範圍。
  • 揭秘商業賄賂遊戲規則:「外包」給第三方代勞
    就在上個月,全球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在華涉嫌商業賄賂一案受到各方關注。在本案中,商業賄賂不再是傳統的行賄方和受賄方以各種手段直接交易,而是通過第三方承擔賄賂工作,這種隱蔽的「外包」模式給新時期的反商業賄賂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 醫藥購銷成商業賄賂重災區
    晨報訊 (記者 張劍 通訊員杜銀川吳忠新)昨日召開的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會議公布:今年1至9月,全市共立案查處商業賄賂案件238件,涉案金額4213萬元,目前已查結或移送起訴的有167件。在238起案件中,醫藥購銷領域的有96件,超過40%。
  • 共進電子被爆涉商業賄賂
    在5月13日晚上海第一財經頻道播出的《公司與行業》節目中,有觀眾爆料此次IPO名單中光通信公司「共進電子」涉嫌商業賄賂。主持人:這名指出共進電子涉嫌商業賄賂的觀眾向記者出示了一系列材料,其中包括幾張匯款單的回單,最核心的材料則是一張請款單。這些回款回單上,付款人叫做鄭偉璇,收款人叫做喬立泰,請款單的總金額是五萬兩千五百元,下方還有總經理籤名。那麼,這張請款單究竟能說明什麼呢?
  • 商業賄賂犯罪對象應包括一切不正當利益
    商業賄賂與市場經濟是相伴而生的,在治理商業賄賂犯罪中,完善刑事法規對司法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商業賄賂犯罪中的賄賂(名詞意義上)談些自己的看法。一、商業賄賂犯罪的對象賄賂犯罪的構成離不開賄賂本身,而賄賂必然是能滿足受賄人需要的某種利益。
  • 商業賄賂兩年撂倒陝西漢中9名縣處級官員
    記者2月26日從省檢察院協調指導處獲悉,近兩年來,漢中市檢察機關深入推進查辦商業賄賂犯罪專項工作,突出辦案重點,強化偵查措施,加大辦案力度,查辦商業賄賂犯罪案件108件113人,佔全市查辦貪汙賄賂犯罪案件總數的47%。其中查辦受賄5萬元以上的大案57件、查辦縣處領導幹部9人。
  • 河南通報商業賄賂案 原平頂山副市長被開除黨籍
    河南通報商業賄賂案 原平頂山副市長被開除黨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1日 09:38 來源:河南日報     截至10月底,全省共查處商業賄賂案件
  • 廣東曝光去年十大商業賄賂案 醫療教育行業較多
    昨天,廣東省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工商局聯合通報了去年廣東查辦的十宗典型商業賄賂案件。省工商局副局長彭海斌表示,去年共查處商業賄賂案值3.9億元,比前年增加了1億元,涉及行業領域更寬廣,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電力、建築等行業。
  • 最高檢反貪總局:防商業賄賂出新招
    為遏制商業賄賂,最高檢反貪總局三局日前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阿里巴巴)、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螞蟻金服)就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與應用協作籤署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最高檢反貪總局三局將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依法提供快速、便捷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服務,並根據需要提供防治商業賄賂、防範公司經營刑事法律風險等協助。  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將在招標和採購、淘寶賣家審核、參與反洗錢、金融風險控制等方面,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依法對經查詢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單位、個人予以必要處置。
  • 河南省查處商業賄賂案1847件 3名廳級幹部涉案
    本報訊(記者 劉亞輝)截至10月底,全省共查處商業賄賂案件1847件,涉案金額7700萬元;其中涉及廳級幹部3人,處級幹部47人。11月10日,省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在鄭州召開商業賄賂典型案件新聞發布暨執紀執法機關查辦商業賄賂案件工作座談會。
  • 武漢通報商業賄賂案 90人被送司法機關追究刑責
    武漢通報商業賄賂案 90人被送司法機關追究刑責   今年以來,通過嚴查商業賄賂,有24人受到黨紀處分,13人受到政紀處分;90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其中處級及處級以上幹部27人。與此同時,有51個企事業單位受到行政處罰,處罰金額360萬元。昨日,武漢市紀委還通報了6起情節嚴重的商業賄賂案件。
  • 武漢今年查處商業賄賂238件27名處以上幹部落馬
    人民網武漢11月2日電 記者田豆豆報導:武漢市今年掀起了一場治理商業賄賂風暴,該市紀委昨日通報,1至9月,該市執法機關共立案查處商業賄賂案238件,涉案金額4213萬元。51個企事業單位受到行政處罰,處罰金額360萬元。有24人受到黨紀處分,13人受到政紀處分;90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其中處級及處級以上幹部27人。
  • 河南省通報35起商業賄賂案件 18名廳級幹部落馬
    我省通報35起商業賄賂和工程建設領域典型案件  18名廳級幹部因受賄「落馬」  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原局長李九成收受、索要賄賂折合人民幣2535.72萬元,接受禮金69.88萬元,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 商業賄賂大案調查:一份行賄「土地爺」的黑名單
    :胡新橋  新聞來源:法制日報土地領域商業賄賂案件分析> ●內外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不落實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流程的繁複與現實快捷工作的需要存在矛盾 商業賄賂癥結揭示劃界不明確的地,誰又敢買?這實質上是暗示人們,這塊地以後可能扯皮。如此一來,眾多欲參與競拍的開發商被嚇退,掌握了「內部情況」的開發商則得償所願。「瑕疵」有了可以利用的空間,土地出讓帶有一種變相的指定色彩。
  • 武漢市紀委通報六起商業賄賂案 靠權吃權終被查處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楊磊)武漢市今年掀起的治理商業賄賂風暴,讓一批官員露出馬腳。昨日,在該市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會議上,武漢市紀委通報了六起商業賄賂典型案件。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原副主任吳竹生受賄案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吳竹生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多次收受建築工程公司、園林綠化公司賄賂款共計人民幣78.5萬元、美元1萬元。2006年4月5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吳竹生有期徒刑7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涉案款項予以沒收。
  • 愛威科技獨董「走馬燈」三年換五人,經銷商捲入商業賄賂醜聞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壹財信》發現,愛威科技的員工社保繳納人數存疑;獨立董事變動頻繁;經銷商捲入商業賄賂被罰。 社保繳納人數存疑 愛威科技於2000年3月成立,是一家醫療臨床檢驗分析儀器及配套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
  • 山東十家企事業單位不公平交易案被曝光,商業賄賂居多
    ,其中商業賄賂、濫收費案例佔比達六成。五、某通信公司商業賄賂案2015年,某通信公司(以下簡稱當事人)與某市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籤訂《通信信息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由當事人為學院建設智慧校園,一次性投資42萬元,費用由當事人承擔,產權歸當事人所有,學院享有免費使用權。
  • 上海開通治理商業賄賂舉報電話、信箱和電子郵箱
    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現將本市市、區縣和有關單位治理商業賄賂舉報電話、信箱、網上舉報電子郵箱(或網址)公布如下:    ■市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辦公室,舉報電話64371448,舉報信箱宛平路7號1202室,郵編200030,舉報電子郵箱jubao@jcw.shanghai.gov.cn
  • TPP:跨國公司權力主導下的超貿易保護主義
    從已經解密的內容來看,實際上,TPP與以往自由貿易協議最大的區別不在於關稅水平的降低,合作程度的加深,也不代表著貿易更加便利化,而在於跨國公司對主權國家司法壁壘的破除。《全球經濟系統的脆弱性》一書的作者哈克•拉斯姆斯就曾經指出,TPP代表著走向一個跨國公司政治制度重大的飛躍,跨國公司的經濟利益被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