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12月23日訊(通訊員劉志 記者黃哲)11月24日,軍運會組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在武漢聯合舉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專題新聞發布活動,面向社會公布了會徽、吉祥物、口號。五彩斑斕的會徽設計靈感來自哪裡?既呆萌可愛又靈動有趣的「兵兵」橫空出世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23日,記者專訪軍運會執委會新聞宣傳部負責人曹竹。
    據悉,9月下旬,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會徽、吉祥物和口號專家評審會在武漢中心召開。通過初審、覆審、終審三個環節,選出會徽、吉祥物、口號意向作品各三件,經過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報執委會領導研究。
    據曹竹介紹,在吉祥物評審的終審環節,入圍作品以江豚、鳳凰造型的方案居多。他透露,在討論過程中,評審專家認為,雖然江豚是長江流域的珍稀動物,但近年來在武漢舉辦的各類文體賽會多數以江豚作為吉祥物。如果軍運會再使用這一形象,難免有過渡使用之嫌,也不利於製造新鮮感。而楚文化的象徵性神獸鳳凰與第六屆韓國軍運會吉祥物「三足烏」有相似之處。一番考慮之後,專家們轉而關注長江流域獨特的中華鱘,並圍繞作品設計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專家達成一致,認為中華鱘適合作為軍運會的吉祥物,但原作品設計存在明顯不足。
    曹竹指出,「專家建議請原作者對中華鱘的作品方案進行修改,或委託專業設計團隊進行二次創作。後來,由於原作者的修改效果仍未達到評審專家的要求,我們報請執委會領導批准,委託湖北美術學院範漢成老師的團隊以中華鱘為原型重新創作」。
    於是,湖北美術學院團隊設計了兩套方案。剛開始,兩套方案均採用魚尾造型。在徵求專家的意見後,考慮到後期延展運用的設計需要,該團隊增強其中的一套方案的擬人化處理,將其設計成有手有腳模樣,也就是「兵兵」的前身。經查重後,兩套方案提交組委會和國際軍體審定,最終「兵兵」才被確定為軍運會吉祥物。
    會徽原型出自杭州設計師李建鑾的應徵作品「七星相連」。靈感來自象徵軍魂的五角星、北鬥七星以及軍人運動員團結的寓意。「當天的評審會上,作品的元素和造型簡潔耐看、色彩豔麗,打動了評委」。
    曹竹介紹,根據評審專家的修改建議,原稿設計者在修改稿中增加了飄帶和黃鶴樓元素。飄帶寓意「一帶一路」,也形似長江、漢江。飄帶中間部分設計的一個反白效果的黃鶴樓,增加了地域文化元素。湖北美術學院團隊在這一稿的基礎上,對飄帶的顏色、字體設計與位置擺放、五角星造型等元素進行了反覆修改,最終命名為「七星彩帶」並定稿。
    曹竹稱,「最後經執委會領導批准,我們將『七星彩帶』方案定名為『和平友誼紐帶』後,作為第一候選方案呈報組委會領導和國際軍體審定通過」。
    據悉,執委會於今年7月13日面向社會發布了徵集公告。短短兩個月時間,執委會接收並審查通過會徽參評作品600件,吉祥物參評作品114件,參評口號1230條。參評作品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部隊單位,還有來自俄羅斯、敘利亞、哈薩克斯坦、南非、辛巴威等國家的外國留學生。曹竹透露,為了確保評審結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執委會參照奧運標準,高標準推進作品的評審工作。會徽、吉祥物評審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冬奧組委會徽評審委員會成員、國防大學軍事藝術學院劉大為教授擔任,副主任由原湖北美術學院院長徐勇民教授擔任。其他知名評審專家還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北京奧組委形象景觀設計總監趙萌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設計處處長千哲以及軍方和武漢本地的美術、設計、動漫界專家。
    責編:彭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