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可否認古人創造了極其精深的文化,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但是也不乏一些糟粕,有些文化已經被矯枉過正,充滿了糟粕,也就造成了各地都留下一些陋習。從宋朝開始起對女性裹小腳,這是對女性的迫害,在現代人聽來實為恐怖,但在明清時期成為了常見的現象。
然而比起裹小腳更為糟粕的習俗是瓦罐墳,聽起來過於瘮人,但在深受這種陋習的鄉野裡,卻是一種常態。瓦罐墳的現象並不多,多發生在一些偏遠和貧困的山村地區,發跡尚無考證,由於方式過於殘忍,沒有哪個朝代會承認會出現本朝出現此種情況,與儒家道義背道而馳。
因此關於瓦罐墳的記錄很少,正史之中不做記載。但是考古學家們再整理各個地方資料時,還是發現了這種奇特又殘酷的陋習。從明清時期的一些資料中,發現了關於瓦罐墳的記載,指的是將墳墓砌成一個瓦罐樣子,僅容得下一人的身體。
這種墳墓的建造是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準備的,也稱作六十還倉,古代能活到六十歲已經算是活得久了,因為在古代人的平均年齡是30多歲。在流行瓦罐墳的地區認為六十歲的老人已經沒有多少勞動價值了,消耗的食物遠比他收穫的多,在當地人看來,六十歲的老人就應該早早死去,不應該成為家裡的負擔。
因此瓦罐墳的意義在於活埋老人,過了六十歲生日的老人,都會被自己的子孫後代送到砌好的瓦罐墳中,結束自己的一生。瓦罐墳最恐怖的不是活埋,而是能親眼看到死亡的來臨,眼睜睜看著自己本能好好活下去的身體,卻被活活埋死,倒計時數著自己的死亡卻不能做出任何改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
因為瓦罐墳並非一次性埋死老人,而是慢慢來,後代先將瓦罐墳大體狀況建造好,然後老人進去後,就開始封罐口,子孫後代每天都會來送一餐飯,而送一餐飯就需要在罐口加一塊磚,加了360塊磚之後,整個墳墓也就被封嚴實了。也不乏有人反抗過,但是地方習俗如此,很快就會被鎮壓下去。
有些子孫後代有孝心的,不忍心將老人送去,也會被人舉發,被當地的自發組成的組織被拉去。有些老人被埋到瓦罐墳後,遇上沒有孝心的後代,可以說是相當悽慘,可能兩三天才會來送一次飯,而送一次飯會添上幾塊磚,只想快點把這個包袱甩掉。
而有的子孫後代有孝心的,每次送飯都會送多點和好一點,送幾餐飯也就加一塊磚,但是還是只能讓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死亡。瓦罐墳的存在,可以說是對人權最大的抹殺,當地社會對老人嫌棄可以說是達到了極點。而瓦罐墳也可以說是無賴之舉,也是為了應對生產力低下,而想出的對策,然而發展成為一種風俗,這是無可忍受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世界上下五千年》,作為經常讀歷史寫歷史的我來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半個小時,相比其他枯燥無味的歷史書籍。這本書非常有意思,裡面介紹了古人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故事,當然也不是枯燥無味,而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現在店鋪正在做活動,原價98元,現在只需要68元,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