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喪葬「瓦罐墳」是什麼?

2020-12-12 小羊讀詩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可否認古人創造了極其精深的文化,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但是也不乏一些糟粕,有些文化已經被矯枉過正,充滿了糟粕,也就造成了各地都留下一些陋習。從宋朝開始起對女性裹小腳,這是對女性的迫害,在現代人聽來實為恐怖,但在明清時期成為了常見的現象。

然而比起裹小腳更為糟粕的習俗是瓦罐墳,聽起來過於瘮人,但在深受這種陋習的鄉野裡,卻是一種常態。瓦罐墳的現象並不多,多發生在一些偏遠和貧困的山村地區,發跡尚無考證,由於方式過於殘忍,沒有哪個朝代會承認會出現本朝出現此種情況,與儒家道義背道而馳。

因此關於瓦罐墳的記錄很少,正史之中不做記載。但是考古學家們再整理各個地方資料時,還是發現了這種奇特又殘酷的陋習。從明清時期的一些資料中,發現了關於瓦罐墳的記載,指的是將墳墓砌成一個瓦罐樣子,僅容得下一人的身體。

這種墳墓的建造是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準備的,也稱作六十還倉,古代能活到六十歲已經算是活得久了,因為在古代人的平均年齡是30多歲。在流行瓦罐墳的地區認為六十歲的老人已經沒有多少勞動價值了,消耗的食物遠比他收穫的多,在當地人看來,六十歲的老人就應該早早死去,不應該成為家裡的負擔。

因此瓦罐墳的意義在於活埋老人,過了六十歲生日的老人,都會被自己的子孫後代送到砌好的瓦罐墳中,結束自己的一生。瓦罐墳最恐怖的不是活埋,而是能親眼看到死亡的來臨,眼睜睜看著自己本能好好活下去的身體,卻被活活埋死,倒計時數著自己的死亡卻不能做出任何改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

因為瓦罐墳並非一次性埋死老人,而是慢慢來,後代先將瓦罐墳大體狀況建造好,然後老人進去後,就開始封罐口,子孫後代每天都會來送一餐飯,而送一餐飯就需要在罐口加一塊磚,加了360塊磚之後,整個墳墓也就被封嚴實了。也不乏有人反抗過,但是地方習俗如此,很快就會被鎮壓下去。

有些子孫後代有孝心的,不忍心將老人送去,也會被人舉發,被當地的自發組成的組織被拉去。有些老人被埋到瓦罐墳後,遇上沒有孝心的後代,可以說是相當悽慘,可能兩三天才會來送一次飯,而送一次飯會添上幾塊磚,只想快點把這個包袱甩掉。

而有的子孫後代有孝心的,每次送飯都會送多點和好一點,送幾餐飯也就加一塊磚,但是還是只能讓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死亡。瓦罐墳的存在,可以說是對人權最大的抹殺,當地社會對老人嫌棄可以說是達到了極點。而瓦罐墳也可以說是無賴之舉,也是為了應對生產力低下,而想出的對策,然而發展成為一種風俗,這是無可忍受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世界上下五千年》,作為經常讀歷史寫歷史的我來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半個小時,相比其他枯燥無味的歷史書籍。這本書非常有意思,裡面介紹了古人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故事,當然也不是枯燥無味,而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現在店鋪正在做活動,原價98元,現在只需要68元,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類似於活埋老人的喪葬習俗 「瓦罐墳」是否真實存在?
    「瓦罐墳」古代民間傳說的喪葬習俗之一,這種習俗又稱「花甲葬」,其殘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此喪葬習俗是將60歲以上的老人拋棄在類似瓦罐狀的墳墓中餓死,類似於活埋,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版本,包括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
  • 古代殘忍喪葬「瓦罐墳」:把60歲老人關進墳墓,送一頓飯加一塊磚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也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貫穿百代,已經成為了我們繁衍生息的核心價值觀,但是前幾天看到的一個喪葬制度,卻讓我對古代孝道文化感到詫異,它就是「瓦罐墳」。
  • 古代的民間習俗很多,死後埋葬方式更是多不勝數,瓦罐墳又是什麼
    民間的習俗多的數不勝數,就來說一說古時候的喪葬習俗吧,從古代到現在人們一直很是重視這種習俗,把家中老人的身後事安排好是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現在還會有許多地方在辦喪禮的時候請人來哭,哭喪是儒家的方式的一種,但在古代禮儀規矩很多,葬禮的習俗也有很多,不過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一點點的就形成了新的葬禮習俗
  • 河北廣宗發現北宋古墓,或揭秘古代殘忍的瓦罐墳
    據現場古墓形狀來看,有人分析應該是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六十花甲子」墓,也叫瓦罐墳。「六十花甲子」墓揭示了古代的一種葬俗。在唐朝以前,華北有些地方有「六十花甲子」墓的葬俗。該墓室呈圓形,頂已經被挖開。透過挖開的墓室,可以看到墓壁四周有精美的仿木磚雕,墓底還有墓主人的骸骨。考古人員在古墓現場未發現墓志銘或能夠證明墓主身份和具體年代的陪葬品。
  • 古代殘忍的「瓦罐墳」,送一次飯加一塊磚,老人到了六十最絕望
    生老病死一直都是任何人都無法躲過的自然規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都逃不過這一規律。我國又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生老病死都有很多習俗,尤其是死,在很多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喪葬習俗。但中國喪葬大致可以分為:土葬、火葬、懸棺葬、樹葬、天葬和海葬。
  • 瓦罐墳,歷史上真實的活死人墓,古代年滿60歲老人的「歸宿」
    在古代有一種殘忍的喪葬習俗,便是人一旦活到了六十歲,便會被送入「瓦罐墳」,這就代表著這個人已經「死了」,就是像是《神鵰俠侶》中的活死人墓一般。   「瓦罐墳」具體是怎樣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便由我為大家講解一下瓦罐墳吧。
  • 瓦罐墳揭秘,就是兒子把母親關進墳墓,一天送一次飯並且加一塊磚
    根據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喪葬習慣。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存在著瓦罐墳的喪葬習慣,瓦罐墳其實不僅在古代的中國存在,甚至在朝鮮和日本也有出現,他們國家的別稱叫做高麗葬,究竟什麼是瓦罐墳?一起看看吧。
  • 古代的殘忍喪葬:60歲後要被關進「瓦罐」,每天送一碗飯加一塊磚
    古人大多數在三十多歲就開始籌辦自己的葬禮,在古時成喪葬習俗非常多,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喪禮、葬禮、服喪,在服喪期間,家屬要給死者換上新衣,還需要在口鼻之間放置一塊棉花。至於「瓦罐墳」的傳聞,專門研究民俗的史學家,通過多地造訪,查閱史記,得到了一些答案,但疑問也更多了,關於「瓦罐墳」在野史和正史都沒有太多的記載,這種習俗只存在民間傳說。
  • 古代民間的「瓦罐墳」是什麼?老人60歲入墳,子女每天放一塊磚
    古代民間的「瓦罐墳」是什麼?老人60歲入墳,子女每天放一塊磚作者:程哥歷史觀有很多人在聽到「瓦罐墳」這個詞的時候,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葬禮方式,所謂的「瓦罐墳」便是像瓦罐一樣的墳墓,是一種來源於農村的陋習,它適用於父母年老而子女又無力撫養的情況下。
  •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兒子每送一餐砌一塊磚
    瓦罐墳解釋的簡單一點就是,提前挖出一個墓穴,在墳上面砌上石磚,留下一個出口,因為這個墓穴的形狀比較像瓦罐,所以人們都叫這種喪葬形式為瓦罐墳。與其他墓葬不同的是,「瓦罐墳」所葬的不是去世之人,而是活人!這個習俗聽起來聳人聽聞,甚至讓人懷疑人生,但它的確有可能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無法養活那麼多人。
  • 揭秘「瓦罐墳」,老人被關進墳墓,子女送一次飯加一塊磚?
    瓦罐墳是民間傳說中記載的一種,拋棄活埋老人的習俗。這一傳說暗示著史前部落中可能存在的棄老行為。需指出的是,目前對這一習俗的真實與否仍缺乏決定性的考古證據,只停留在民間傳說的層面。
  • 葬禮「瓦罐墳」有多殘忍,把活人關進墳墓,送一頓飯加一塊磚
    在電視劇《皇上二大爺》中冬梅的奶奶被安排住在養老閣,養老閣其實是一個開窗戶的墳墓,每天冬梅爹和冬梅來給奶奶送飯,在送飯的同時也會給墳墓疊上一塊青磚,老奶奶在後邊悽悽地喊,想不出辦法的冬梅什麼話也沒說只是滿眼的淚。電視劇中所謂的養老閣就是瓦缸墓,在古代,百姓會在地下挖出一個洞穴,這個洞穴便是作為人的喪葬墓穴,又因為這個墓穴的形狀形似一個瓦罐,所以世人便多稱其為「瓦罐墳」。
  • 「瓦罐墳」到底有多殘忍?子女把老人送進墳墓,每送一餐就填一塊磚
    在古代,人們對於孝的追求更是到了一種極端的地步,甚至有不少愚孝的興起。但是在古代也伴隨著這樣一個與孝道相違背的傳說,它就叫做瓦罐墳。 它存在於中國野史中,與古代提倡之孝背道而馳,或許它正是對當年黑暗歷程的一種記錄,那麼到底什麼是瓦罐墳呢? 一、殘忍的瓦罐墳風俗,一場漫長又殘忍的葬禮 瓦罐墳顧名思義,瓦罐是用來形容墳墓的形狀的,但是這個墳墓埋葬的卻不是死人,反而是一座活人墓。
  • 「瓦罐墳」到底有多殘忍?子女把老人送進墳墓,每送一餐就填塊磚
    ——《禮記》西漢·戴聖 從古至今孝都是被我們提倡的第一要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需要時時的維持自己的孝道和對父母的奉養。實際上,一個能夠在生活中維持孝道之人,必然也是一個極重情義極具責任感之人。違背孝道之人會被人看不起,連自己的父母都無法奉養,不能尊重,那麼在社會上還有什麼立足之地呢?
  • 陝西一男子因活埋癱瘓母親被刑拘,古代的「瓦罐墳」比這還要殘忍
    、這則新聞被曝光後,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好像古代就沒有這種事情一樣。「越宣揚什麼,越缺少什麼」,儒家不厭其煩的提倡「百善孝為先」,還寫了許多提倡孝順父母的著作,比如《孝經》,恰恰說明古代不孝順的人太多,需要通過教育來引導。古代不孝順的故事有很多,這裡就不舉例了,單說下歷史上存在過的「瓦罐墳」。
  • 百善孝為先,模仿古代瓦罐墳活埋母親,嫌棄母親大小便失禁
    這是我想起了古代的一種「瓦罐墳」,「瓦罐墳」也叫「花甲葬」,由於古代的生產能力地下,勞動力低下的老人成了拋棄的對象,所以在年滿60歲,必須入墳,由於墳的形狀像瓦罐,所以叫「瓦罐墳」,在墳口會留一個小口,讓子女親人從這裡送飯吃,每次送飯後都會在小口砌一塊磚,直到墳口被完全封閉,那時候老人在墳裡只能活活等死。
  • 「瓦罐墳」是何物?子女送60歲老人入墳,送一餐砌一塊磚
    今天我們要說的惡習和秦朝的惡習差不多,這個就是「瓦罐墳」其實有關於瓦罐墳的記載,很多地方都只是有這個傳說而已,但是當你去查找史書的時候,卻什麼也查不到。不過根據野史裡面的記載,這個是在雲南等地的一個風俗。
  • 古代「瓦罐墳」有多殘忍?將老人送入墳墓,一天送一餐,一餐加一磚
    自古以來,孝義便是我國古代的百善之首。父母對於子女的愛都是赤誠而毫無保留的,作為子女,也唯有以一顆孝心來贍養父母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在我國的古代卻曾經存在過一種十分殘忍的墓葬方式--瓦罐墳。關於瓦罐墳的起源關於瓦罐墳的起源歷史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有的說法是說,這種墓葬方式起源於史前部落。
  • 60歲的老人被「活埋」,瓦罐墳了解一下
    已經推崇了幾千年的"孝道"文化下,"瓦罐墳"、"自死窯"等枉顧人倫的習俗也依然存在。"瓦罐墳"下的悲哀孝順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但是在雲貴偏遠地區,有一種殘忍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那就是"瓦罐墳"。"
  • 「瓦罐墳」是什麼?把年邁父母關進洞穴,送一頓飯加一塊磚封洞口
    「瓦罐墳」是什麼?把年邁父母關進洞穴,送一頓飯加一塊磚封洞口 富貴與貧賤,俱可追芳躅。若不盡孝道,何以分人畜。 ——《勸孝歌》徐熙 前言 在中國,孝順父母一直是傳統美德,還有一本關於講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