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不只是孤篇壓全唐的古詩,也是一部震撼的舞臺劇

2020-12-14 渝帆

到一個地方旅行,我們除了要欣賞名山大川的旖旎風光,品嘗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更要了解當地的悠久歷史與厚重文化,而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以前咱們多是去博物館,或品讀一些歷史文獻,但是近年來,我們有了一個新的選擇,那就是看當地的大型情景劇。

從張藝謀的《印象》系列開始,中國各個地方的大型情景劇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但凡是有名氣的城市或景區,如果你沒有一部像樣的情景劇,仿佛都是不完整的。

這些情景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深挖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將當地那些原本呈現在博物館裡的故事,搬上舞臺,以一種讓遊客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現給出來,讓大家在一種更為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便了解了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

而《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自然也不例外,它就是一部反映了隋、唐、宋、明、清以及當今社會六個時代的揚州風貌和歷史故事的大型情景劇,規模宏大,精彩紛呈。

無論是隋煬帝開挖大運河的壯觀景象,還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中意境,還是杜十娘的悽美愛情,又或者史可法的英雄戰魂……一幕幕演出環環相扣,撩人心弦。

【隋—隋煬帝,開運河】隋煬帝站在龍頭上緩緩上升,再到扇型的噴泉隨著高亢的音樂情噴薄而出,使得隋煬帝霸氣登場,好不拉風。淮南節度使府張燈結彩,宮廷舞樂、民間戲耍輪番上陣,噴泉、噴綢交相輝映,恭迎帝王大駕。

【唐—十年覺,揚州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揚州美女齊齊奏響《春江花月夜》,中央舞臺緩緩升起,兩位雜技演員正展現「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那邊廂,初到揚州的杜牧正傾慕一位絕色歌女,詩作「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才子佳人」的幻境一時間在舞臺上飄灑開來。

【清—史可法,抗清廷】「城亡我亡,我意已決!」伴隨聲聲吶喊,戰火紛飛,爆炸聲,水潮聲……轉瞬間,硝煙瀰漫,湖面被炸起巨大的水浪,百姓流離失所,揚州「十日屠城」頃刻爆發,一幕幕英勇決然的戰鬥正在上演,掀起歷史那悲壯的一頁。

清軍屠城,是揚州史上最悲慘的經歷,百萬揚城兒女最後僅剩幾戶人家,但揚州城並未因此而沒落,到了清朝康乾盛世,繁華的揚州城再次成為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富春包子、戴春林香粉、揚八怪、三把刀……揚州東關街的熱鬧景象鋪陳開來。

【清—乾隆下江南】康乾盛世,皇帝南巡,來到揚州,此時又是一片繁盛景象

見此情景,乾隆皇帝欣我提題——春江花月夜,他說揚州的夜晚就如同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一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整場晚會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將揚州的婉約和悲壯,繁華和凋敝都演繹得淋漓盡致,音樂、舞蹈和燈光動畫配合得恰到好處,最後在一首《茉莉花》的悠揚歌聲中結束,讓大家覺得意猶未盡。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
    《春江花月夜》賞析並「孤篇壓全唐」質疑文/南郭居士有一首詩給人無限遐思,無限美感,自《詩經》之後的一千幾百年中,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悽美多情。張若虛只有兩篇詩作流傳下來,一為《代答閨夢還》,另一篇就是《春江花月夜》。其實只有一首詩流傳下來的詩人也是不少的。比如唐代詩人金昌緒,只有一首《春怨》流傳下來。「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南宋林升,傳世的只有《題臨安邸》和《長相思》。而清朝詩人袁枚,做詩四千餘首,但只留一首詞《滿江紅》。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何享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遺憾的是,張若虛一生創作的絕大部分詩歌都已經散失,《全唐詩》只收錄了他的兩首詩歌,一首是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另一首則是五言長律《代答閨夢還》。張若虛雖然只留下兩首詩,但是,這兩首詩的藝術水準和影響力都很高,尤其是《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何享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遺憾的是,張若虛一生創作的絕大部分詩歌都已經散失,《全唐詩》只收錄了他的兩首詩歌,一首是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另一首則是五言長律《代答閨夢還》。張若虛雖然只留下兩首詩,但是,這兩首詩的藝術水準和影響力都很高,尤其是《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孤篇壓全唐」的評價究竟出自誰之口?
  • 《春江花月夜》真擔得起「孤篇壓全唐」的美譽?其實它根本做不到
    而在這些唐詩中,《春江花月夜》頗有名氣,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寧靜的境界。
  • 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可以孤篇壓全唐
    在擁有眾多優秀詩人的唐朝,有一位詩人,他流傳後世的詩篇並不多,《全唐詩》僅收錄兩首,但是其中之一為後世廣為流傳,更有著「孤篇壓全唐」之稱,他便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近千年後,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千年的等待,張若虛和他的佳作的命運迎來了扭轉,千年的時光,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得到了應有的對待。
  • 賞析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在唐詩中張若虛的墨跡並不多,只有兩首,但他的《春江花月夜》卻是名篇,被後人譽為「孤篇壓全唐」。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春江花月夜》全詩以「月」為靈魂展開敘述,以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作為描述對象,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耐人尋味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 「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這評價是否過譽?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是否過譽?怎麼說呢,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心中對「最好的詩」的標準都不一樣,在我看來《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好詩,但放眼全唐,絕對算不上是最好的詩。因為這兩句評價,就被一些人斷章取義,總結出「孤篇壓全唐」五個字的讚譽,這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你知道,聞一多先生的評價,出自於《宮體詩的自贖》一文,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聞一多先生的評價,是僅限於「宮體詩」這一體裁的,也就是說,《春江花月夜》在宮體詩中,是獨一份兒的存在,但詩的體裁有很多,而宮體詩顯然在格調上是要比其他詩體稍低一級的。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
  •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張若虛:我可沒說過
    《春江花月夜》是唐初詩人張若虛的作品。翻遍《全唐詩》,張若虛僅有兩首作品流傳下來,一首是《代答閨夢還》,另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了。可以說,因為有了《春江花月夜》,我們知道了張若虛這位詩人,可一位連名號是什麼我們都不甚清楚的詩人,真的僅憑一首詩就壓倒全唐的詩作麼?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一千三百多年前,有個叫張若虛的江南書生寫了篇題為《春江花月夜》的歌行。《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後人提起《春江花月夜》就會想到張若虛,似乎《春江花月夜》就是他創製的,其實不然。《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長篇歌行,屬於樂府《清商辭曲·吳聲歌曲》舊題。關於《春江花月夜》的創製者是誰,說法並不統一,大致有陳後主與隋煬帝這兩種說法。
  •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這篇文章之所以著名,是其中有一句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話:「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於是這句話就和清末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一起演化出了「孤篇壓全唐「的名言,彷佛這二人認為這首詩是唐詩中的NO1,這完全是一種曲解。宇宙意識的提出「孤篇壓全唐」或者「孤篇蓋全唐」這句話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好像查無來源。
  • 人都說《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李白的這首詩又比它差在哪裡?
    提起盛唐詩歌,首先想到的詩人會是李白,畢竟一代詩仙,留下的詩篇精美至極;但要提及其中的詩歌代表,首先想到的不是李白的作品,而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不得不說,這首詩很美,寫出的句子也很經典,諸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其中名句,其中蘊含的道理也很親切。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真的能夠孤篇壓全唐?會不會有些過譽了?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認為他的這一首詩,那麼就壓過了唐朝所有詩人寫的詩。那是不是這樣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真的能夠孤篇壓全唐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為何在古代卻不火呢?
    唐朝有位詩人生平僅留下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李杜作品,被譽為「孤篇壓全唐」。這位詩人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聞一多先生在《宮體詩的救贖》中是這樣評價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頂峰,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就是頂峰上的頂峰,這個評價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 為什麼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為什麼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傑作。《春江花月夜》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及到前幾年,有幸觀看了張軍崑曲《春江花月夜》,用非常藝術的手法再現了作者描繪的場景,不少觀眾現場不禁落淚,為戲中人物,為作者,為自己的人生一哭!01 讀來清冷 愈讀愈寒 開頭從春江開始,春天的江水最是寒冷,況且又是寒夜,明月之下,更讓人不禁冷風四起,需要填衣。
  • 孤篇壓全唐!《春江花月夜》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聞一多先生曾經稱讚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何以受到如此高的評價?一、 音韻之美《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從創作之初就極具音韻靈動之美春江潮水句寫了「月生」;月照花林句寫了「月升」;轉而皓月當空、孤懸如輪,可見是「月至中天」;所謂物盛則衰,月至中天了自然要西落,於是江潭落月而後沉沉藏於海霧之間;最後一句結尾「落月搖情滿江樹」,則極盡爛漫旖旎的寫出了月落之景。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用五種經典美景的情景交融,孤篇壓全唐
    聞一多先生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說它是中國詩歌史上「以孤篇壓倒全唐」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經典的詩歌又被稱為中國「抒情詩的最好標本」。詩中的韻律、遣詞造句、結構層次堪稱經典,情感描述和抒發同樣特別深邃和真摯,精研細讀之後,很多情感容易融入內心。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它第一次被收錄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選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的原因僅僅是《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是樂府舊題,理應收入《樂府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