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衝擊700年仍屹立不倒,95萬人點讚「閣堅強」!網友:古代沒有...

2020-12-11 騰訊網

2020年本該是很溫柔的一年,

卻接二連三災難侵襲,

上半年疫情蔓延,

下半年又遇上洪水肆虐。

近日湖北多地暴雨不斷,

長江水位猛漲,

超過警戒水位1.33米,

降水為歷史第四水位,

洪水淹沒良田,衝毀堤壩,

漫入房舍, 吞噬道路,

無數建築和生命受到影響。

但位於長江鄂州段江心的一座閣樓,

在江水已淹沒大半的情況下

卻孤懸水際屹立江心,巋然不動,

威鎮江天的磅礴氣勢令人稱奇。

當這段航拍視頻傳到網上後,

瞬間火上熱搜,

狂攬95萬點讚,

網友盛讚:

「欽佩古人的智慧,」

「古代沒有豆腐渣工程。」

「長江最牛釘子戶。」

這是鄂州觀音閣,

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

小東門外的長江龍蟠磯之上,

始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

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

基座以條石壘成,

主體部分是以紅石青磚製作而成的,

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

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

總面積300多平方米。

鄂州觀音閣布局得體,構築精巧,

朱檻迴廊,重簷飛楹,

顯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

又集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

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

有「長江第一閣」之美譽,

始建於宋代的觀音閣,

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屢遭天險卻始終固若金湯,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建築之一,

如今它已經被我國

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很多人將觀音閣看作是水位的探測器,

鄂州流傳著一句傳說:

「如果觀音閣被淹沒了,

那麼鄂州也要被淹沒。」

老人們看到觀音閣被淹沒的程度,

就可以猜測出水位的高低,

是否有危險,

很多鄂州人相信是觀音閣

一直保佑著鄂州的平安。

人們被觀音閣

無畏無懼的堅強寓意所鼓舞,

更被背後古代匠人的聰明智慧所折服,

人們好奇為什麼觀音閣

能屹立700年不倒?

建築學家分析,

這歸功於觀音閣的底座,

龍蟠磯。

龍蟠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孫權定都武昌,

當地傳言有黃龍盤臥在龍蟠磯上,

因此這裡被稱為龍蟠磯,

龍蟠磯上本來有一座寺廟,

便是觀音閣的前身。

清朝光緒《武昌縣誌》中有相關記載;

「龍蟠磯寺在龍蟠磯上,

舊名觀音閣,周回七十餘丈。

冬出夏沒,曾有龍蟠於此,

積日方去。

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裡,

石勢蜿蜒如龍,因名。」

龍蟠磯形狀似船舷一般,

可以減緩水勢對觀音閣的衝擊,

還可以順勢洩洪很好地分解水流,

順勢而卸力,

多年來才能保持不倒,

而觀音閣又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

互相借力。

除了依靠先天地勢外,

古人還設計了排水系統,

進門左側的牆角處,

有一個長方形的洞口,

約30釐米長、20釐米寬,

呈「L」字型,

該處是整棟閣樓的最低處,

一旦淹水,

退潮時這個洞口便能很快將洪水排出,

其精妙設計讓

無數建築家連連稱讚!

除了觀音閣,

還有很多在水中屹立千百年不倒的古建築。

安徽壽縣2600年前排水系統沿用至今,

雨再大內城始終不澇,

有著「天下第一塘」之稱。

壽縣位於淮河中遊平原,

降雨充沛,

但分布不均勻。

無雨則旱,多雨則澇。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

利用這裡的低洼地勢,

修建了安豐塘,

結果楚國糧食產量大增,

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建國後,

安豐塘被納入淠史杭灌區,

並被改造為一座中型反調節水庫,

500多條水渠控制著

灌區67萬畝耕地的灌溉和排水。

2015年10月13日,

安豐塘通過國際灌排委員會的評議,

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坐落在江西鄱陽湖的落星墩,

已經在水中千年,

即使在98年長江特大洪水中也沒被摧毀,

而它最神奇的是,

全年只能見一次,

只有枯水期11月到4,5月

能浮出水面露出全貌,

剩下的大半時間都泡在水裡,

難得一見。

還有屹立水中1400年的石拱橋趙州橋,

經歷了10次水災,

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

都沒有被破壞,

至今屹立不倒。

四川平武境內的武報恩寺,

始建於明朝時期,

由故宮原版設計師進行建造的故宮翻版,

沒用一顆釘子,

卻屹立百年。

陝西境內塔雲山的金頂觀音殿,

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房子,

因為它位於海拔1665米的高山之上,

整體的佔地面積

卻不足六平方米,

通往這裡唯一的路就是一條曲折蜿蜒的小路。

四周雲霧圍繞,

三面懸崖峭壁,

仿佛漂浮在空中的城堡,

其建築的複雜和驚險,

即使在現代的建築水平下,

依然很難達到,

更別說已經屹立400多年,

讓很多現代專家都自愧不如。

位於貴州省的梵淨山金頂。

也是另一個世界建築奇蹟,

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城,

梵淨山是我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

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

梵淨山金頂高達兩千多米,

地勢陡峭,

想要登頂必須要手扶旁邊的鐵鏈,

腳踏石蹬,

雙腳並用才可以前進,

否則不小心就會掉入萬丈懸崖。

更奇特的是,

山頂好像被雷公劈成了兩半,

兩座寺廟聳立在兩邊,

兩者之間是用天橋連接的,

從天橋而過時,

一低頭就看到千米懸崖峭壁,

驚險異常,

攀爬尚且如此艱難,

更別說建築寺廟,

更是無法想像,

也因此被美國媒體譽為最不可思議的建築。

還有四柱懸空的真武閣,

被人們稱為「神仙樓」,

而它的稱呼來源於它三個特色,

一是建在沙堆上,

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

全部是木隼結構,

三是承受上層樓板、梁、

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的四根大柱子,

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四百年來5次地震、

3次特大颱風,

仍安然無恙,穩如泰山人令人稱奇。

其結構之奇巧,

舉世無雙,

被譽為「天南傑構」、「天南奇觀」、

「古建明珠」、「天下一絕」。

在當地的民間故事中

更是魯班建造的「神仙樓」。

山西懸空寺,

古代工匠根據道家

「不聞雞鳴犬吠之聲」

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掛在半空,

距地面高約60米,

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

以如臨深淵的驚險著稱於世。

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

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

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

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

巧借巖石暗託,

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

至今已經存在1500年,

這座空中樓閣,

還曾在2010年入選了國際周刊《Time》

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築,

一同入選的建築還有比薩的斜塔。

河北承德雙塔山,

號稱「至今無人」登上去過的寺廟。

雙塔山陡直而立,

四面均為陡峭的丹崖絕壁,

高不可攀。

在沒有鋼筋水泥,

沒有地質勘探的年代,

古人能夠留下這些建築,

並且延續百年,

不僅看上去巍峨雄峻,

而且神秘威嚴。

足以體現古代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巧妙運用

和風格獨特的造型藝術值得讚嘆。

這些建築,

不但是獨特的景觀,

更是歷史的見證。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充滿了神奇和神秘,

智慧又勤勞的祖輩,

不僅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抗爭,

還創造出這些偉大的建築,

為我們後世萬代留下了數不盡的燦爛文明,

寶貴財富,

而炎黃子孫承襲千年的勇氣和堅強,

必將支持華夏走過所有艱難的路。

插播一條關於穿針引線服裝設計公眾號近期強調小可愛們三連一波的原因

這段時間微信公眾號正在做一些調試和變動,所以如果你沒有將我們「設為星標」,沒有經常點讚和「在看」的話,那我們的推送可能就會消失在你的列表中。

如果小可愛依然喜歡穿針引線服裝設計公眾號並希望每天都能夠與我們準時相遇的話,小可愛們只需動動手指完成這兩個小動作:

1.將穿針引線服裝設計「設為星標」

2.常點讚和點「在看」,來提高我們的相遇機率。

相關焦點

  • 夠堅強!萬裡長江第一閣,不懼洪水,屹立江心700年
    龍蟠磯之上,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如古代的亭臺樓閣,很是雄偉,奇特,它,便是著名的萬裡長江第一閣——觀音閣。作為萬裡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已經存在近700年了!即使是1998年,觀音閣被大洪水淹沒,部分設施有不同程度損毀,但觀音閣的地基,仍然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後來,重新修繕之後,觀音閣,又重新屹立於長江的江心之上。
  • 探秘網紅「閣堅強」:700年觀音閣屢經洪水,為何屹立不倒?
    近年來,一到汛期,這座「洪水衝不走」的「萬裡長江第一閣」就會走紅網絡,備受海內外的關注,它在滔滔洪水中矯若驚龍的模樣,被網友們追捧為「閣堅強」近年來,一到汛期,這座「洪水衝不走」的「萬裡長江第一閣」就會走紅網絡,備受海內外的關注,它在滔滔洪水中矯若驚龍的模樣,被網友們追捧為「閣堅強」。
  • 700年古建築 洪水中屹立不倒
    2020年,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出現超警戒水位,防汛減災形勢十分嚴峻。在告急的汛情中,擁有700年歷史的觀音閣始終屹立不倒!第一,中國古代建築的精巧妙思。負責觀音閣管理維護的鄂州市博物館館長秦昌林表示,要說到觀音閣能在江中屹立700年的原因,古建築巧妙的設計是不得不說的。觀音閣坐東朝西,在龍蟠磯礁石上壘石成臺。所謂龍蟠磯,是鄂州市東門外大江中的礁石。觀音閣在龍蟠磯壘石成臺之後,臺上才建起樓閣,閣與磯巧妙地融為一體。
  • 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無數次都不倒,號稱萬裡長江第一閣
    自建立以來,萬裡長江第一閣已經走過了700年的時光。700年來無數次的洪水侵襲,萬裡長江第一閣從未倒下,它因此獲得了江面最牛釘子戶的稱號。萬裡長江第一閣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呢?它為什麼能夠700年在洪水的衝擊之下屹立不倒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萬裡長江第一閣是位於鄂州市小東門外大堤的觀音閣。
  • 「閣堅強」爆紅網絡,鄂州觀音閣水中屹立700年不倒謎底揭開
    鄂州觀音閣又名龍蟠磯寺,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小東門外的長江龍蟠磯之上,始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每到汛期,這座「洪水衝不走」的「萬裡長江第一閣」就會走紅網絡,備受海內外的關注。它在滔滔洪水中巋然不動的模樣,被網友們追捧為「閣堅強」。
  • 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無數次都不倒,被稱萬裡長江第一閣
    自建立以來,萬裡長江第一閣已經走過了700年的時光。700年來無數次的洪水侵襲,萬裡長江第一閣從未倒下,它因此獲得了江面最牛釘子戶的稱號。萬裡長江第一閣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呢?它為什麼能夠700年在洪水的衝擊之下屹立不倒呢?
  • 長江最倔強的「釘子戶」,被洪水衝刷700年,至今依舊屹立不倒
    長江最倔強的「釘子戶」,被洪水衝刷700年,至今依舊屹立不倒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能幹、有智慧、有禮儀的偉大民族,幾千年來保存下來的珍貴文物建築數不勝數,例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故宮、萬裡長城、以及各個博物館裡的藏品。今天重點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始建於1345年的古建築,被稱為長江最倔強的「釘子戶」,被洪水日夜衝刷700年,至今屹立不倒。
  • 【最堅強建築】遇洪峰仍屹立不倒,700年歷史鄂州觀音閣為何能劈江...
    湖北鄂州市小東門外長江中,位於巨礁上的觀音閣巋然江心,孤懸水際,經受洪水考驗。擁有700年歷史的觀音閣,為什麼能在洪水中劈江斬浪走紅? 據介紹,鄂州觀音閣是元代監邑鐵山所建,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長江自巴蜀至吳淞口中僅此一閣,故有「萬裡長江第一閣」的美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屹立江中700餘年!這座「堅強閣」經歷過太多大風大浪
    這座曾經名揚海外的「閣堅強」,在今年汛期再度引起大家關注。7月17日,在鄂州市城關大堤上,前來一睹觀音閣風採的遊客絡繹不絕。屹立江心700餘年從巴蜀至吳淞口,浩浩長江中僅此一閣,觀音閣又號稱「萬裡長江第一閣」。
  • 湖北「觀音閣」屹立長江700年,洪水衝擊不倒,真有觀音在庇護?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在我國湖北鄂州存在一個這樣釘子戶,屹立於長江700多年,經過無數洪水的衝刷,如今還是完好無損。這座洪水都衝不走的建築,不僅沒有人敢拆,如今還受國家政府的保護。這座偉大的建築是如何做到經過洪水的衝刷屹然不倒,它又跟普通的建築有什麼區別呢?洪水中的「萬裡長江第一閣」眾所周知,長江是我們國家很出名的一條大河,它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的西南側,全長有6300多公裡,在國際大河中排名第三位。
  • 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數次也不倒,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閣
    導語: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數次也不倒,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閣眾所周知,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出現過眾多優秀歷史建築,他們在自身屹立不倒的同時,還為人們支撐起一面信仰的圖騰,令人敬仰。從古至今,在長江沿岸,爆發過諸多洪水,衝垮了沿岸無數建築景象,令人惋惜。
  • 湖北鄂州觀音閣,700年間屢經洪水屹立不倒
    作者 | 悠然_南城書屋(孔網店鋪:南城書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湖北鄂州觀音閣,700年間屢經洪水屹立不倒。建築學家分析,這歸功於觀音閣的底座,龍蟠磯。龍蟠磯形狀似船舷一般,可以減緩水勢對觀音閣的衝擊
  • 屹立長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沒無數次不倒,被稱萬裡長江第一閣
    故今日小編就給大家講述一個屹立在長江江心的建築。此建築經過考察發現有700年歷史,即使被洪水浸泡多次。千百年來,它屹立不倒,飽經風霜,縱覽長江。但這座觀音閣建築卻屹立不倒700年的時光。可見當時修建它的匠人付出了多少的辛酸血淚。當世界開始宣布保護歷史文物之後,它就作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萬裡長江第一閣:為什麼能屹立江心700年?
    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觀音閣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網上成為熱議對象,記得在過去,幾乎每年長江發洪水,觀音閣,都會受到大家的關注!今年,同樣也不例外!1954年,長江上的那一場洪水,曾經將觀音閣衝擊成殘垣斷壁,1998年,觀音閣,同樣被大洪水淹沒,部分設施有不同程度損毀!雖然屢次遭遇洪水侵襲,但是,觀音閣的地基,以及主體結構,一直保存得較好,700年來,依然屹立於江心之上,實屬難得!
  • 長江最久的釘子戶,鄂州觀音閣,700年屹立不倒
    提到湖北大家能想到很多旅遊景區,例如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綠色寶庫神農架,歷史悠久的武當山等,這幾天大家應該都關注到湖北洪水泛濫,有很多建築和農田受到洪水侵襲,其中鄂州有一個觀音閣吸引了很多網友的目光,整個觀音閣被洪水包圍,受到巨大衝擊仍然屹立在長江中心,紋絲不動,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 萬裡長江第一閣洪水中屹立 被網友稱為「閣堅強」
    每到汛期,這座「洪水衝不走」的「萬裡長江第一閣」就會備受關注,更被網友們稱為「閣堅強」。近日,長江流域持續強降雨,汛情告急之下,觀音閣再次受到關注。【來源:福州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潮起潮落中的「閣堅強」
    前段時間湖北多段地區發生洪澇災害,鄂州卻有一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潮起潮落,湍急的江水中依然屹立,成為「網紅」被人們稱為「閣堅強」。「觀音閣」為宋代題名,原建有寺,元至正五年(1345年)監邑鐵山(蒙古族人)重建。後經幾度維修,現存建築為明清風格,但仍保持元代格局。閣坐東朝西,平面略呈長方形,總長為30米,總寬為10米,佔地面積300平方米。主體建築有祖師殿、觀音殿、老君殿、純陽樓、齋廚和觀瀾亭等。
  • 鄂州觀音閣700年屹立不倒的真相是?不斷重修!
    這幾年,每到洪水肆虐之際,坐落在湖北鄂州龍蟠磯之上的觀音閣就會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原因很簡單——700年屹立不倒。這樣一句話拉出來,先民智慧、匠人精神等等高大上的詞彙都會浮現在腦海之中。對此,新華每日電訊專門進行了探秘,考證鄂州觀音閣為何能夠抵擋得住洪水侵襲的真正原因。如果仔細看完這篇報導,或許很多網友都能夠恍然大悟。
  • 長江抗洪最強建築,屹立不倒700年,探秘了解鄂州「觀音閣」
    觀音閣建於1345年,長24米,寬10米,高14米;以條石為基座,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風平浪靜的長江與觀音閣在萬裡長江之上,鄂州觀音閣在已經在江中聳立了700年。700年的觀音閣,從宋.元年代開始,歷經了元代、明朝、清代,觀音閣矗立到今天,成了長江的不倒翁,「閣堅強」,最強抗洪建築。長江會風平浪靜,也會洪峰成災。觀音閣從它建成的那一天起,默默地承受著長江之水的一次次洗禮,觀音閣安然無恙地矗立著,昭示著平安、吉祥!
  • 「任性」的釘子戶,曾洪水淹沒無數次,今屹立長江江心已有700年
    雖然我國的建築並比不上其他國家的建築,但我國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及特色,就像是屹立長江江心的觀音閣,不止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個古建築。早在700年前,這座觀音閣就已經被建造在長江江心的礁石之上。這座觀音閣已經歷經了千百年的風吹雨打,現如今依舊屹立在江心沒有倒塌。從這裡就能夠看出,這座建築在歷經了這麼長時間之後,能夠毅然不倒,可見那時的技術是很精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