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該是很溫柔的一年,
卻接二連三災難侵襲,
上半年疫情蔓延,
下半年又遇上洪水肆虐。
近日湖北多地暴雨不斷,
長江水位猛漲,
超過警戒水位1.33米,
降水為歷史第四水位,
洪水淹沒良田,衝毀堤壩,
漫入房舍, 吞噬道路,
無數建築和生命受到影響。
但位於長江鄂州段江心的一座閣樓,
在江水已淹沒大半的情況下
卻孤懸水際屹立江心,巋然不動,
威鎮江天的磅礴氣勢令人稱奇。
當這段航拍視頻傳到網上後,
瞬間火上熱搜,
狂攬95萬點讚,
網友盛讚:
「欽佩古人的智慧,」
「古代沒有豆腐渣工程。」
「長江最牛釘子戶。」
這是鄂州觀音閣,
位於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
小東門外的長江龍蟠磯之上,
始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
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
基座以條石壘成,
主體部分是以紅石青磚製作而成的,
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
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
總面積300多平方米。
鄂州觀音閣布局得體,構築精巧,
朱檻迴廊,重簷飛楹,
顯示出典型的江南民間建築藝術特色,
又集儒、釋、道三教文化於一體,
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
有「長江第一閣」之美譽,
始建於宋代的觀音閣,
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屢遭天險卻始終固若金湯,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建築之一,
如今它已經被我國
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很多人將觀音閣看作是水位的探測器,
鄂州流傳著一句傳說:
「如果觀音閣被淹沒了,
那麼鄂州也要被淹沒。」
老人們看到觀音閣被淹沒的程度,
就可以猜測出水位的高低,
是否有危險,
很多鄂州人相信是觀音閣
一直保佑著鄂州的平安。
人們被觀音閣
無畏無懼的堅強寓意所鼓舞,
更被背後古代匠人的聰明智慧所折服,
人們好奇為什麼觀音閣
能屹立700年不倒?
建築學家分析,
這歸功於觀音閣的底座,
龍蟠磯。
龍蟠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孫權定都武昌,
當地傳言有黃龍盤臥在龍蟠磯上,
因此這裡被稱為龍蟠磯,
龍蟠磯上本來有一座寺廟,
便是觀音閣的前身。
清朝光緒《武昌縣誌》中有相關記載;
「龍蟠磯寺在龍蟠磯上,
舊名觀音閣,周回七十餘丈。
冬出夏沒,曾有龍蟠於此,
積日方去。
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裡,
石勢蜿蜒如龍,因名。」
龍蟠磯形狀似船舷一般,
可以減緩水勢對觀音閣的衝擊,
還可以順勢洩洪很好地分解水流,
順勢而卸力,
多年來才能保持不倒,
而觀音閣又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
互相借力。
除了依靠先天地勢外,
古人還設計了排水系統,
進門左側的牆角處,
有一個長方形的洞口,
約30釐米長、20釐米寬,
呈「L」字型,
該處是整棟閣樓的最低處,
一旦淹水,
退潮時這個洞口便能很快將洪水排出,
其精妙設計讓
無數建築家連連稱讚!
除了觀音閣,
還有很多在水中屹立千百年不倒的古建築。
安徽壽縣2600年前排水系統沿用至今,
雨再大內城始終不澇,
有著「天下第一塘」之稱。
壽縣位於淮河中遊平原,
降雨充沛,
但分布不均勻。
無雨則旱,多雨則澇。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
利用這裡的低洼地勢,
修建了安豐塘,
結果楚國糧食產量大增,
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建國後,
安豐塘被納入淠史杭灌區,
並被改造為一座中型反調節水庫,
500多條水渠控制著
灌區67萬畝耕地的灌溉和排水。
2015年10月13日,
安豐塘通過國際灌排委員會的評議,
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坐落在江西鄱陽湖的落星墩,
已經在水中千年,
即使在98年長江特大洪水中也沒被摧毀,
而它最神奇的是,
全年只能見一次,
只有枯水期11月到4,5月
能浮出水面露出全貌,
剩下的大半時間都泡在水裡,
難得一見。
還有屹立水中1400年的石拱橋趙州橋,
經歷了10次水災,
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
都沒有被破壞,
至今屹立不倒。
四川平武境內的武報恩寺,
始建於明朝時期,
由故宮原版設計師進行建造的故宮翻版,
沒用一顆釘子,
卻屹立百年。
陝西境內塔雲山的金頂觀音殿,
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房子,
因為它位於海拔1665米的高山之上,
整體的佔地面積
卻不足六平方米,
通往這裡唯一的路就是一條曲折蜿蜒的小路。
四周雲霧圍繞,
三面懸崖峭壁,
仿佛漂浮在空中的城堡,
其建築的複雜和驚險,
即使在現代的建築水平下,
依然很難達到,
更別說已經屹立400多年,
讓很多現代專家都自愧不如。
位於貴州省的梵淨山金頂。
也是另一個世界建築奇蹟,
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城,
梵淨山是我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
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
梵淨山金頂高達兩千多米,
地勢陡峭,
想要登頂必須要手扶旁邊的鐵鏈,
腳踏石蹬,
雙腳並用才可以前進,
否則不小心就會掉入萬丈懸崖。
更奇特的是,
山頂好像被雷公劈成了兩半,
兩座寺廟聳立在兩邊,
兩者之間是用天橋連接的,
從天橋而過時,
一低頭就看到千米懸崖峭壁,
驚險異常,
攀爬尚且如此艱難,
更別說建築寺廟,
更是無法想像,
也因此被美國媒體譽為最不可思議的建築。
還有四柱懸空的真武閣,
被人們稱為「神仙樓」,
而它的稱呼來源於它三個特色,
一是建在沙堆上,
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
全部是木隼結構,
三是承受上層樓板、梁、
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的四根大柱子,
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四百年來5次地震、
3次特大颱風,
仍安然無恙,穩如泰山人令人稱奇。
其結構之奇巧,
舉世無雙,
被譽為「天南傑構」、「天南奇觀」、
「古建明珠」、「天下一絕」。
在當地的民間故事中
更是魯班建造的「神仙樓」。
山西懸空寺,
古代工匠根據道家
「不聞雞鳴犬吠之聲」
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掛在半空,
距地面高約60米,
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
以如臨深淵的驚險著稱於世。
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
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
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
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
巧借巖石暗託,
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
至今已經存在1500年,
這座空中樓閣,
還曾在2010年入選了國際周刊《Time》
世界岌岌可危的十大建築,
一同入選的建築還有比薩的斜塔。
河北承德雙塔山,
號稱「至今無人」登上去過的寺廟。
雙塔山陡直而立,
四面均為陡峭的丹崖絕壁,
高不可攀。
在沒有鋼筋水泥,
沒有地質勘探的年代,
古人能夠留下這些建築,
並且延續百年,
不僅看上去巍峨雄峻,
而且神秘威嚴。
足以體現古代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巧妙運用
和風格獨特的造型藝術值得讚嘆。
這些建築,
不但是獨特的景觀,
更是歷史的見證。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充滿了神奇和神秘,
智慧又勤勞的祖輩,
不僅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抗爭,
還創造出這些偉大的建築,
為我們後世萬代留下了數不盡的燦爛文明,
寶貴財富,
而炎黃子孫承襲千年的勇氣和堅強,
必將支持華夏走過所有艱難的路。
插播一條關於穿針引線服裝設計公眾號近期強調小可愛們三連一波的原因
這段時間微信公眾號正在做一些調試和變動,所以如果你沒有將我們「設為星標」,沒有經常點讚和「在看」的話,那我們的推送可能就會消失在你的列表中。
如果小可愛依然喜歡穿針引線服裝設計公眾號並希望每天都能夠與我們準時相遇的話,小可愛們只需動動手指完成這兩個小動作:
1.將穿針引線服裝設計「設為星標」
2.常點讚和點「在看」,來提高我們的相遇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