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新唱,山東梆子煥發新魅力

2020-12-17 菏澤日報

日期:[2019年07月22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0]

老戲新唱,山東梆子煥發新魅力

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傳承經典,打造山東梆子「農村三部曲」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 騰
   7月16日,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走進菏澤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為廣大戲迷獻上山東梆子傳統劇目《老羊山》,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唱好經典劇目,傳承戲曲藝術
   「聽此言氣得我渾身打顫,好一似萬把刀把我的心剜,憶安王駕坐在西番,下有文武共兩班,一班文一班武,文武雙雙保江山……」在「梨花訴堂」這場戲中,伴隨著臺上演員原汁原味、優美動聽的山東梆子唱腔,臺下的觀眾炸開了鍋,不少人跟隨著演員小聲哼唱。一曲結束,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山東梆子《老羊山》講述的是,大唐元帥薛丁山心胸狹窄,曾三休其妻樊梨花,在戰爭緊急的關鍵時刻,薛丁山置樊梨花產後身體虛弱和全家人的勸阻於不顧,第三次將其妻休逐出外,樊梨花痛遺幼子去老羊山拉旗佔山。西建王周雄趁機偷襲唐營並劫走了唐王,薛丁山不敵敗北。徐茂公命薛丁山登山認錯,賠情搬兵。樊梨花顧全大局,戰敗周雄救出唐王,被封為威寧侯,與丁山破鏡重圓。
   來自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的李素英在當天演出的《老羊山》中飾演樊梨花,這齣戲她從10年前開始演,至今已經演出了幾百場。「《老羊山》這齣戲是山東梆子的傳統劇目,也是我師傅劉桂松老師的代表劇目,在每年的送戲下鄉演出中,這齣戲都會演很多場,非常受老百姓歡迎。我作為劉桂松老師的入室弟子,有義務也有責任傳承老師的藝術,不僅要自己多演,也要做好傳幫帶,毫不保留地教給年輕學生,竭盡全力把山東梆子傳承下去。」李素英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打造山東梆子「農村三部曲」
   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團長冀梅霞表示,為了高質量完成這場演出,該劇團全體演職人員冒著酷暑,連續排練了半個多月,對《老羊山》進行了細心打磨。「這齣戲中有很多的武戲,演員非常辛苦。武戲是鄆城團的強項,在1991年的時候,我們就排演了《青蛇傳》等一批武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去年我們團又招進來12名青年演員,這些青年演員年輕富有朝氣。對《老羊山》這齣老戲重新復排了半個多月,就是要讓新鮮血液充實進來,老戲新唱。」冀梅霞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
   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始建於1949年,是目前建團最早的山東梆子劇團之一。建團以來,創作排演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藝術家和青年演員,如一代山東梆子大師任心才、著名鼓師李心剛等;1995年排演的折子戲《掛門牌》入選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
   「2014年,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與中國戲曲學院聯合創排的動漫舞臺劇《跑旱船》榮獲山東省第七屆泰山文藝獎二等獎、入選山東省地方戲振興與京劇保護扶持工程。2015年,《跑旱船》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2016年7月,《跑旱船》代表山東省參加由中宣部、文化部聯合舉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2017年5月,精準扶貧題材的大型現代戲 《百鳥朝鳳》入選文化部劇本孵化計劃項目。」冀梅霞說。
   冀梅霞介紹,「目前,我們正在排演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的現代戲 《俺們村的年輕人》,從精神面貌、環境汙染、返鄉創業等方面反映新時代農民的生活。現在這齣戲的劇本已經基本創作完成,下一步將進行排練。《俺們村的年輕人》將和 《跑旱船》、《百鳥朝鳳》一起,打造山東梆子的『農村三部曲』,切切實實反映老百姓身邊的人和事。」 

相關焦點

  • 山東梆子的「戲疙瘩」曾憲錫
    @300多年前,在魯西南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山東梆子以其純真、獨特的韻味徵服了無數民眾。老藝人的傳唱沿襲了一代又一代,山東梆子也隨著歲月的流逝送走了無數個日月星辰的輪迴。老藝人曾憲錫也幫隨著山東梆子的發展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山東梆子藝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鴻哥說戲之十:記曹縣籍山東梆子名老藝人、戲布袋張玉合先生
    山東梆子乾旦,山東梆子名老藝人,藝名「小喜鳳」,人稱「戲布袋」,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張玉合隨口唱了段《曹莊殺妻》,那清脆悅耳的嗓音,一下吸引了班主,班主當即拍板留下,並讓該班主演郭四(生)、一陣風(旦)重點培養他。張玉合勤學苦練,專心學習山東梆子,坐科三個月,登臺演出,就引來個滿堂彩。 張玉合悟性高,極具藝術天賦,無論什麼戲,他一學即會,一點就透,一演就成;加上學戲用心,練功刻苦,深受師傅的喜愛與器重。
  • 菏澤傳統戲曲煥發新活力
    菏澤戲曲源遠流長,據文字資料記載,菏澤戲曲活動可以追溯到金代,明末清初時已有「村村有戲樓,夜夜唱燈戲」之說,建造於明正德年間的菏澤城隍廟戲樓、清雍正年間的單縣山西會館戲樓、清朝末年的定陶仿山戲樓等,都是菏澤戲曲活動歷史悠久的見證。近幾年,菏澤大力發展戲曲傳承與創新,新創劇目數量可觀,相繼推出了《古城女人》、《棗樹情》、《兩架山》、《大漢英後》、《跑旱船》等一批精品力作。
  • 義務執教 老戲新唱
    為了傳承侗戲「我義務教戲20年了!」陳光瞭出生的龍盤村,村裡有臘樹腳、衝頭、周家三大戲班,村民們都很喜歡唱侗戲、看侗戲。耳濡目染,陳光瞭五六歲就會唱侗戲。「老一輩義務教我,我從小就會唱《穆柯寨招親》《大破天門陣》。」陳光瞭回憶說,村裡老戲師義務教戲的氛圍,是他70多歲依然義務教侗戲的精神動力。
  • 老劇團多了「00後」!聊城市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唱的什麼戲?
    8月3日7:30,距聊城市茌平區山東梆子劇團在楊屯鄉鄧莊村的第一場戲——《包青天》開場還有1個多小時,戲臺前多個馬扎、板凳已提前佔位。李鑫掃了一眼,心裡踏實,她知道,鐵桿戲迷都來追戲了。化妝間一片忙碌。
  • 憶山東傳統文化,家鄉的梆子戲
    離家在外20多年,已經很久沒有聽過家鄉的梆子戲了。現居亳州的老楊哥,發來一段嘉祥山東梆子劇團演出的視頻,非常精彩。老楊哥祖籍山東濟寧,說早些時候曾聽過幾次有個名震山東、姓竇的「紅臉王」唱的山東梆子。我和老楊哥雖未謀面,但神交已久。
  • 運河拾遺:杜玉珍18歲入行 把山東梆子唱到了南方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12月25日訊(記者 杜倩)2009年,中國第11屆戲劇節在廈門召開,《運河老店》作為梆子戲第一次走出山東,亮相南方城市,給更多的人帶去了運河文化以及梆子戲的魅力。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濟寧市山東梆子培訓基地,聆聽了《運河老店》的女主角,國家級山東梆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杜玉珍講述她與山東梆子的「這些年」。「票友」父親帶入行談到如何喜歡上梆子戲時,杜玉珍臉上始終帶著幸福的笑。「父親就是『票友』,我從小在耳濡目染中喜歡上了梆子戲。」
  • 北路梆子新賈派賈粉桃
    而小賈,賈粉桃,雖然已經受到當地城鄉觀眾的熱情讚許,小有名氣,卻不過是個戲校畢業剛剛六年的小小的青衣演員,已是老賈的孫子輩弟子了。老賈和小賈都唱北路梆子,都工青衣,都以唱功見長。老賈曾有「接我班、續我藝者,此其人乎」的感慨。
  • 劉莉沙:為梆子不斷注入新活力
    聚焦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劉莉沙:為梆子不斷注入新活力「梅花」專訪劉莉沙飾演穆桂英。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供圖「你的肩膀我再也不能靠,你的嘮叨我再也聽不著……」由石家莊市河北梆子劇團歷時一年創作的河北梆子現代戲《呂建江》,10月2日晚亮相2018年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劇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劉莉沙以其細膩的唱腔、精湛的表演,詮釋出呂建江妻子崔利平真實而富有人格魅力的藝術形象。
  • 上黨梆子 唱響太行
    澤州東四義村的鳴鳳班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前後行戲160餘年,在整個中國戲曲史上極為罕見。    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上黨梆子煥發出青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段二淼、郭金順、吳婉芝、郝同生、郝聘之等一批前輩藝人,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從劇目到表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為後來上黨梨園「梅」、「杏」綻放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 山東院校完善戲曲人才培養模式 山東梆子迎「新臺柱」
    1月18日晚,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山東梆子專業舉行畢業匯報演出。 孫宏瑗 攝中新網濟南1月19日電 (孫宏瑗)甩水袖、翻跟鬥、吹鬍子、瞪眼睛……1月18日晚,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山東梆子專業舉行畢業匯報演出,為地方戲曲傳承培養「新臺柱」。
  • 山東梆子《提寇》,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劉君秋1984年演唱錄音
    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山東梆子登臺演出後,先後同著名演員陳素花、趙秀英、王秀蘭、王素蘭、張桂花、劉素貞、閻立品、李秀玲等配演《三上轎》、《天河配》、《凌雲志》、《洛陽點炮》等戲,名震豫東。1948年參加商丘縣人民政府創辦的新聲劇團,1950年調入山東省菏澤專署人民劇社,1954年參加山東省戲曲觀摩會演,她扮演《黃牛分家》中牛郎獲演員一等獎。同年赴上海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二等獎。1955年參加山東省第二屆戲曲觀摩大會,獲演員一等獎。
  • 河北梆子《鍾馗》為全國梆子聲腔劇目展演畫上句號
    來自全國11個省(區、市)的21個劇種、31場精彩演出,名家薈萃,讓省會觀眾品味了梆子聲腔的獨特風韻、別樣風採,領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風貌、人文情懷;3場座談研討、4次專家講壇、6次走進校園、12場名家訪談,使戲曲文化火遍省城,燃動全國;4萬多名觀眾走進劇場,過足了戲癮,展示了戲曲文化的精彩和魅力。
  • 山東寶睿德公司「老戲新唱」上演龐氏騙局
    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今天為大家講講山東寶睿德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看看這家「聲名遠赫」的公司是怎樣老戲新唱的。於2015年7月創辦山東寶睿德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金一億元。並且制定了其三年規劃。寶馬俱樂部、量子晶片、高位儲水式發電項目。這些僅僅是規劃中的一部分。而楊培松更是中國網商協會的副會長。  介紹完我們這位楊總,大家是不是有些驚呆,這就是一神人。但他就是一個吹牛皮的騙子。但凡這種騙子都會編造出各種各樣偉大的工程然後把自己包裝成萬中無一的曠世奇才,以製造高大上的假象來混餚是非。
  • 梆子戲唱出新味道:穿越千年重溫孟母家教故事
    10月8日晚,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創編的山東梆子大型新編歷史劇《孟母》,亮相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環節,創新性地向觀眾展示了大家熟知的「孟母三遷」等故事,這是孟母題材第一次被立上戲劇舞臺。
  • 聖城之約 曲阜有戲|「黃河岸邊的梆子聲」第五站:山東曲阜
    」——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第五站走進山東曲阜,採訪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許相雲。9歲學戲,10歲入團正式登臺演出。師從山東梆子前輩名家、著名武生嶽海峰,初學黑臉、紅臉,後專工紅臉、老生。1955年參加汶山縣山東梆子劇團,1958年經選拔進入濟寧市戲校學習,得到竇朝榮等前輩名家的指導。自戲校畢業後,加入濟寧市青年山東梆子劇團,後劇團遷至曲阜,改名曲阜山東梆子劇團,為該團主要演員。
  • 2021山東新年文藝晚會戲曲專場魅力呈現
    原標題:2021山東新年文藝晚會戲曲專場魅力呈現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粉墨繽紛,同唱梨園歡歌;鑼鼓鏗鏘,敲響華彩樂章。
  • 山東省情:山東梆子和呂劇是一樣戲曲的兩種叫法嗎?
    許多同學對戲曲一竅不通,以為山東梆子和呂劇是一樣的,實在是大錯特錯。呂劇是由由說唱發展而來的戲劇劇種有,跟墜劇、漁鼓戲、東路大鼓、八仙戲、藍關戲可以說有些類似,臺詞又說又唱。以上內容由斑貓公考整理髮布。
  • 山東梆子和京劇、豫劇有什麼血脈關係?
    上一篇文章說了呂劇的發展歷程,那這篇我們說一下梆子吧。為什麼說梆呢?因為山東也有山東梆子呀。說起來梆子其實是我國戲曲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都說京劇和豫劇比較流行,但其實這兩個劇種中重要的骨血都是都有梆子的影子。
  • 山東梆子和京劇、豫劇有什麼血脈關係?
    郭德綱老師說了一句話「梆子是京劇的父親」這句話引起了不少熱愛者的討論,那郭老師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其實這話並不算錯,京劇確實是梆子的重要骨血。梆子(秦腔為代表)音樂體系。按輩分可以說這是京劇的爸爸和爺爺。簡單說就是這麼個關係,所以郭老師說的不算錯,但是不準確。其次,比音樂更主要的,是劇目的流變。京劇劇目基本上三個來源,全二黃戲,基本是南戲、昆弋劇目移植的,比如《搜孤救孤》等。二黃西皮混雜的,是京劇新編、原創、改編自地方小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