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城郊接合部,建校時間長;因毗鄰城區,當地發展起步早,曾有過一段輝煌校史;近年來,隨著城市框架的逐步拉開,由於沒有建立起相應的發展機制,學校吸引力不足,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
在全國許多城市,具備上述特徵的「城郊典型校」屢見不鮮,原長沙市天心區披塘中學即是其中代表。
披塘中學創辦於1962年,底蘊厚重;作為一所集職業技術教育、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的綜合類農村學校,曾一度師生眾多,近年來,學校僅餘初中階段,學生人數也銳減至400人左右;學校地處天心區腹地,世紀之交前後,當地與長沙核心城區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時至今日,仍為核心城區邊緣地帶;硬體老化、師資短缺等現實因素一度困擾學校發展,前行路上,期待曙光……
曙光已至,未來已來。
2020年5月9日,為優化資源配置、打造教育品牌、高水平推進基礎教育整體高位均衡發展,天心區與長沙市雅禮中學合作,以披塘中學為基,傳承名校品牌、實現特色辦學,雅禮融城學校由此而來。
矗立天心,輻射城南,雅禮融城學校融合了哪些優質基因?未來又將有怎樣的璀璨圖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校園實地探訪。
低進高出 將只只螞蟻捉上樹
「我是2011年來到學校任職的,記得特別清楚,當時由於建設原因,學校周邊到處都是建築工地,校門外時不時的開過一輛載重貨車,校園周邊環境存在很多不足。」回憶當年,雅禮融城學校黨支部書記何建華深有感觸,「這對於學校影響很大,許多家長因為安全問題,選擇將孩子送往附近或城裡的學校。」
伴隨生源數量減少,生源質量也受到影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佔比不斷上升,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這給學校的教學也帶來了很大挑戰。」
現實面前,有人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何建華和同事們卻提出了另一觀點——「將只只螞蟻捉上樹」。「作為教育人,不應將學生『分門別類』,只要學生來到學校,我們就要幫助學生收穫進步。」
2015年,汪傑小學畢業,來到彼時的披塘中學118班就讀。在班主任周文霞看來,他是一名特殊的學生:「汪傑的老家在外地,家境一般,直到小學五年級時才隨父母來到天心區就讀,也正因此,他的英語基礎很不好,英語成績特別差。」
作為班主任,同時也作為英語老師,周文霞沒有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而是從樹立信心、補齊短板等多方面著力,巧花心思,幫助汪傑成功「上樹」。
「為了提升汪傑的英語成績,我給他特別制訂了一套學習方案。」從初一開始,小到單詞聽寫,大到課堂測試,周文霞每次都會單獨給他分析成功的經驗,引導他查找待改進的地方。到了初三,又鼓勵汪傑每天堅持完成2到3篇英語課外閱讀,並為他批註學習要點。
成績提升過程並非一條垂直向上的直線,而是一條蜿蜒向前的波浪線,充滿高低起伏。每當看到汪傑成績有滑坡、思想有鬆懈時,周文霞都會和他進行「非正式」談話,以各種方式為他加油鼓勁。在一次考試中,汪傑總分名列班級第一,周文霞將為自己孩子購買的書包當作獎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頒給了汪傑。此後,汪傑學習更加努力了。
2018年中考,汪傑考出了4A2B的好成績,順利進入長郡中學學習。
1000米跑5分多鐘,引體向上一個也做不了,排球只能墊幾個……這是2016級學生唐睿韜的中考體育模擬考試成績。面對這張成績單,焦急的不僅有學生、家長,還有唐睿韜的班主任楊慧波。
「我一方面找他談心,分析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和體育老師一起,利用放學後的時間督促他練習,糾正他打排球和跑步的姿勢。」空曠的操場上,楊慧波一次又一次的充當「陪練員」、「啦啦隊」等角色,以無私付出見證學生的點滴成長。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考體育考試中,唐睿韜取得了A等級的好成績,其中,長跑和排球都是滿分。現在,唐睿韜已成為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的高一學生。
汪傑和唐睿韜的「上樹」並非個例,在雅禮融城學校,類似將學生「捉上樹」的故事還有許多。
「捉」字看似簡單,其背後卻凝結了諸多師者心血。
為了實現「將只只螞蟻捉上樹」的目標,雅禮融城學校根據學生整體情況和個體差異,落實細化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要求,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狠抓學生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輔助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化「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近年來,在長沙市「以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這一科學評價體系中,雅禮融城學校屢創佳績:2017年中考,學生合格率名列全區第一;2018年,榮獲全區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優勝單位……
「以往我們說將只只螞蟻捉上樹,主要強調的是『能上樹』,現在學校更名雅禮融城學校,成為了百年雅禮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的目標更為具體,不僅『能上樹』,更要『上高枝』!」何建華語氣堅定地說。
師德厚重 以大愛助力學生成長
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一所學校而言,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正是其發展的基石和保障。而在雅禮融城學校校園裡,恰是一片桃李芬芳。
王韌是雅禮融城學校的一名黨員教師,從教32年,發生在他身上的師生真情故事可謂數不勝數。
小茜是王韌所教班上的語文課代表,進入初二以來,一貫積極而優秀的小茜一反常態,變得沉默寡言,上課也心不在焉。
一次,小茜送作業到辦公室,王韌有意無意地問道:「最近的表現與以往不一樣,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啊?如果相信老師就說說吧,也許能夠給你提供一點幫助。」
王韌真誠的話語讓小茜瞬間怔住了,眼角晶瑩點點。原來,就在不久前,小茜的父母剛剛離婚了,從此,她失去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說到傷心處,小茜不由得大哭起來。
得知緣由後,王韌不斷開導小茜,讓她明白父母的分開並非因她而起,也不意味著是世界末日。那段時間裡,王韌常常關注小茜,上課時多叫她發言,平時的課代表工作也多給她加一點,時不時和她玩笑幾句,還叮囑同學多陪伴她。
為了幫助小茜找回陽光自信,王韌將她的作文修改後投稿並發表,小茜開心極了。
在王韌的幫助下,小茜逐漸走出人生陰影,重新找回了原來的自己。初中畢業後,小茜時常通過電話或信息與王韌聯繫,還親切地稱呼他為爸爸;後來她轉學回老家,又第一時間告訴王韌並叮囑道:「爸爸,為我加油哦。」
「現在小茜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早一段時間她還告訴我,自己已經找了男朋友,一定要帶過來給我看看。」王韌欣慰地說。
不止於此,王韌的愛心足跡早已走出校園,走遍三湘四水。
2015年,他加入了馨心公益助學促進中心這一公益團隊,利用節假日走訪和資助貧困學生。五年來,他和同伴們克服種種困難,累計行程10000多公裡,前往城步、桃源、新化、古丈、宜章、邵東等地,走訪100多位貧困學生家庭,近百名學生因此得到愛心資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全市優秀德育工作者、天心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天心區十佳師德標兵……一次次隆重表彰,一個個光榮稱號,成為了王韌身上最醒目的「人物標籤」。
「第一次來學校,路面泥濘,公交不通,學校建築老舊,我甚至萌發了打退堂鼓的想法。」2016年8月,正在長沙市雅禮天心中學擔任教育處主任的薊華為接到調令,來到雅禮融城學校的前身披塘中學,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彼時,學校家長主要由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村民兩個群體組成,文化程度和知識層次普遍不高,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部分家長甚至絲毫不關心子女的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嬌慣溺愛現象嚴重。困局面前,薊華為陷入沉思。
「喚醒式家訪」,這是薊華為摸索出的破局之道。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的最佳方式是躬行。」薊華為介紹,學校開展喚醒式家訪,旨在幫助教師直接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教育背景和環境,拉近家長和教師的距離,形成家校合力。「我們要求全校教師共同參加,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去到每一位學生的家中,了解家長對學校的要求與建議,激發學生的成長潛能。」
「肖同學在家喜歡畫畫,學習比較自覺,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他找到心儀高中,並以此為學習動力。」「袁同學早前因傷骨折,目前恢復情況不錯。鼓勵學生在家認真自學,遇到問題隨時與老師聯繫,趕上學習進度。」……隨意翻開學校《教師喚醒式家訪記錄本》,家訪緣由、家訪內容、家長反饋、教師家訪心得等欄目裡,密密麻麻寫滿了記錄文字,一筆一划間無不真情流露。
喚醒式家訪實行四年來,早已結下累累碩果。
2020年6月15日,一對環衛工人夫妻走進雅禮融城學校校長辦公室,手中還拿著一面繡有「師德高尚,無私育人」的錦旗。就在今年,夫妻倆的一對雙胞胎孩子趙清明、趙清亮雙雙直升雅禮中學。
「我們去家訪時,他們一家住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裡,因為是冬天,房子裡冷風颼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有些許自卑,所以家訪後,我們立馬啟動了『喚醒計劃』。」薊華為告訴記者,在家校合力「喚醒」的氛圍中,慢慢的,兄弟倆的臉上有了笑容,漸漸的,他們的脊背也越來越挺直,直至昂首走進名校大門。
變中求進 繪就優質初中璀璨藍圖
「雅禮融城學校是天心教育與雅禮教育的融合,也是天心文化與雅禮文化的融合。」6月17日,全國人大代表、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來到雅禮融城學校,凝望眼前這一艘揚帆待發的輕舟,劉維朝校長的諄諄寄語鼓舞人心:「立足大長沙,雅禮融城學校的定位就是要辦成一所高品質、高位發展的長沙名校。」
破浪前行,將萬重山巒、激流險灘一一越過,順利抵達彼岸。這一程,註定少不了一位優秀的掌舵人。
雅禮融城學校掛牌之日,正是校長向芳履新之時。
身處雅禮中學校園,她是學校黨政辦副主任和實驗班英語老師;在西雅中學副校長任上,她主抓學校的畢業班工作及學校特色建設;作為西雅博才小學副校長,她負責學校教學工作,同時牽頭研發小升初銜接課程……熟悉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兼具教學、管理多重崗位歷練,經過精心挑選,向芳成為了雅禮融城學校的首任校長。
對於學校發展而言,一個月的時間顯得很短暫,許多創新、變革可能還未實施,尚在準備階段。但向芳卻在履新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幹成了四件「大事」。
「實行『項目負責制1+X』管理模式,理順學校管理體制,這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向芳介紹,「1」指由一位校領導牽頭一項工作,「X」指學校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融合為一,實施人性化的精準管理。
聆聽家長建議聲音,明確教師前行方向,這是向芳做的第二項工作。應廣大初三家長要求,經前期調研開會、向教育局匯報,5月下旬,學校初三年級開設晚自習。在夯實合格率的同時,大幅度提升優秀率,成為了全校教師的共同工作目標。
用最短的時間,為全體學生更換雅禮校服;每天清晨,校長帶頭值日,在校門處與學生互相問好;引導學生當眾「表白」,大聲說出自己的考試目標、心儀高中……種種舉措,從精神層面重塑校園,激發向上向善之氛圍。
教學教研有同伴,與雅禮實驗中學、西雅中學組建教學教研共同體。同時將名校名師請進校園,為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授課等活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向未來,前行路徑早已明確,每一個目標的實現都將為雅禮融城學校帶來跨越式發展。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將於近期實現與雅禮集團各優質初中的五同步,即同教學進度、同教研、同聯考、同分析、同評價,讓我們的孩子享受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向芳如是說。
2020秋季學期長沙初中學校招生大幕已徐徐拉開,雅禮融城學校計劃招收6個班的初一新生,其中,將打造2到3個信息化課改班,以技術創新推動學科融合,讓學生學習更高效,發展更全面。
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是雅禮中學一貫育人傳統,雅禮融城學校亦將堅守。「我們計劃打造學校體藝隊伍,包括男籃、女排、合唱、舞蹈等,為孩子們搭建放飛夢想的絢麗舞臺。」
在學校列舉的短期目標中,校園改擴建無疑是最受期待的一項。據了解,目前,雅禮融城學校佔地面積28.5畝,已規劃建設面積36畝,合計64.5畝。數年後,一所園林式、高品質的初級中學將取代人們的固有印象。
上述目標能否順利完成?得益於天心區區委、區政府和雅禮中學的大力支持,雅禮融城教育人充滿信心。
圍繞雅禮融城學校未來發展,天心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滔現場辦公,解決學校發展難題,其話語更是擲地有聲:「學校建設將納入天心區區委、區政府的三年規劃,全力支持把雅禮融城學校打造成立足南城、輻射周邊,在全市有影響力的優質名校。」
調研過程中,天心區教育局局長張偉在肯定雅禮融城學校成立至今工作成果的同時,就學校提出的相關訴求,從基礎建設、師資、生源三個方面給予相關解決方案,並代表區教育局表示,將全力支持學校發展壯大。
「往左邊一點。」「別緊張,笑一個。」結束採訪,記者正趕上雅禮融城學校為老師拍攝「形象照」,身著校服的學生們笑著圍觀。
「咔嚓!」攝像師用相機定格了現在,歡笑聲中,眼前仿佛是舉手就可觸碰的未來。(譚理)
來源:湖南教育新聞網
作者:譚理
編輯:餘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