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葫蘆又稱手捻葫蘆,顧名思義就是在手把玩,適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蘆。手捻葫蘆越小越好,一般手捻葫蘆高度在4-6釐米, 精品手捻葫蘆為:3-5釐米,精品手捻又稱為「草裡金」;
文玩葫蘆中從製作手法上分為:勒扎葫蘆、烙畫葫蘆、針刺葫蘆、押花葫蘆;
很多朋友問,葫蘆盤玩後為什麼會變紅?
我們先看看金剛菩提為什麼變紅:
金剛盤玩後變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金剛含有「花青素」,而花青素遇到人體偏酸性的汗液和油脂而產生的反應,那麼再看看葫蘆是不是相似的原因呢?
據有關資料分析,葫蘆皮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它們被統稱為「葫蘆素」;
所以說,葫蘆能夠變紅上色,就是「葫蘆素」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我們常用兩種外來物質加快「葫蘆素」的氧化,達到快速上色的目的。
這兩種外來物質就是「陽光」與「汗液」:
陽光:陽光照曬葫蘆時,紫外線等可促使「葫蘆素」加速氧化,使得葫蘆皮質變成紅褐色。
汗液:汗液內含有氯化鈉、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化學物質,盤玩時手上的汗液與「葫蘆素」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紅色素,顏色看起來變紅變深。
所以說,要想葫蘆快速包漿、變紅,有兩個秘籍:
1、曬太陽
2、多盤玩
當然,除了汗液,我們盤玩葫蘆時還有皮脂與之接觸。皮脂與汗液混合後形成皮脂層,隨著盤玩時間的延長,這層皮脂膜會逐漸附著到葫蘆表皮中,從而形成「掛瓷」。
掛瓷後葫蘆表皮「盤玩層」的氣孔變小,由原來的斜孔變成平孔,有些平孔也因為被油脂、包漿層等覆蓋,從而影響汗液的滲入速度和程度。所以說葫蘆如果在盤玩前沒能充分上色,一旦「掛瓷」再想上色就要困難很多。
因此葫蘆下架後,必須經過至少半年的照曬才能盤玩,如果半年後上色不充分,則還需進一步增加照曬時間。
所以說葫蘆的盤玩過程最好是先曬,再盤玩,上色後再掛瓷。
葫蘆上色充分後就可以進行手盤了。手盤前一定要洗手,去除汙物和化妝品。
我們再一起來看看盤玩時都需要注意點什麼吧?
千萬不要用油盤,包括,臉油、鼻油、核桃油、橄欖油等等一切油性大的液體加入葫蘆中。手上已經含有一些少量的油脂了,不需要再加其它油脂。
用油盤過的葫蘆,皮質會變得非常油膩,並且顏色呆板、厚重。沒有靈氣,嚴重的,還會發黑、發灰。
2.大汗手,在盤玩時,最好用布盤或者帶布手套盤。葫蘆雖然不是木頭,但畢竟也是木質結構,汗手,水分大,酸性成分也大。人體汗液中,水佔一大部分,一般還含有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有的人含量高,酸和油脂多了,會讓葫蘆變黑。即使是核桃之類的硬殼類文玩,大汗手也把文玩盤黑的。
3.不建議天天盤,時時盤,盤會兒,讓葫蘆歇會兒。如果是一年的葫蘆,盤一天,最好是陽光曬兩天。兩年以上的葫蘆,本人不建議再陽光曬了,盤一天,無陽光放置兩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