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勵志詩《竹石》賞析
●文/南郭居士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一首非常勵志又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清朝鄭板橋的詩,但如果說這是鄭燮寫的,估計許多人都不會讀燮 [xiè]這個字。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因得罪豪門而罷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創「六分半書」,篆隸雜合行楷,參錯縱橫。畫專長蘭竹松石,簡潔遒勁。工詩詞,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橋全集》。
《竹石》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韻格式的七言絕句,首句押鄰韻「二冬」韻,二、四句押「一東」韻。
咬定青山不放鬆【松:二冬】 鄰韻
立根原在破巖中【中:一東(平),一送(仄)】 押韻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風:一東】 押韻
平仄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通過對巖竹堅韌頑強品質的讚美,以表達自己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骨氣。
本詩的寫作背景是,鄭燮在為官期間做了不少有益民眾的好事,深得人民愛戴,但他在荒年為百姓請求賑濟期間,卻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紳。他剛正不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恥於折腰,藐視權貴,便毅然辭官而歸,回揚州賣畫為生。
古人云:「詩言志。」鄭板橋的一生也可算是窮困潦倒,他雖然做過幾年縣官,但一生以賣畫為生。這首詩裡有他理想的寄託,也是他在任期間人生觀的寫照。首句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頑強生命力,頷句接著說明竹子所處「破巖」這一嚴酷的環境。頸句的「轉」把巖竹堅韌不屈,勇敢向上的品格推向高潮,因為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成就了一身不懼來自任何方向狂風擊打的品性。
鄭板橋為官期間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他不顧別人勸阻,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他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他曾賦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竹石》這四句詩,幾乎就成他這一時期人生目標的寫照。
乾隆十八年(1753年),鄭燮六十一歲,因為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他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後的鄭燮依舊性格堅毅,自食其力,以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
《竹石》這首詩和他擅長的竹石畫一樣,表達了「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的氣節和氣概,同時將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的氣韻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多少年來激勵了多少人產生奮發向上的力量,又有多少人將它作為了人生的座右銘。
晚年鄭板橋的《難得糊塗》使他廣為人知,他的多才多藝和風骨傲氣也備受讚譽。在經歷大半生清貧遊歷的闖蕩生涯,耳順之年又被貶官,在這種壯志未酬的情況下,他意識到「糊塗」的可貴,提出了「難得糊塗」的觀念。這種轉變又何嘗不需要勇氣?難得糊塗又是一種境界,也把他前期《竹石》的奮發堅韌的大無畏精神襯託的更加高貴完美了。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