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裡整整齊齊的四合院和兩側一排排的大紅燈籠營造了莊嚴的封建家庭氛圍,給人以深深地震撼之感。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燈籠的「前世今生」。燈籠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最初是正月十五的時候懸掛,表達團圓的美好願望。據記載,到了唐代開元年間,「上元燈節」的時候就有設置百枝燈樹的傳統,高八十餘尺,像一座小山。上元夜點亮以後,百裡都可見其光明,燦爛奪目。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時候,曾在秦淮河上燃放了萬盞水燈,成為當時的一大奇景。永樂朝的時候,在午門設燈柱,在華門設燈市,北京現在仍有「燈市口」這一地名,就是從那個時候來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燈籠漸漸成為了喜慶的象徵。過年、過節、開業、結婚等各種場合我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燈籠的樣式也是種類繁多,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而且造型各異,有人物、山水、花鳥、蟲魚不一而足。隨著製作材料和技藝的不斷革新,燈籠造型也更加美麗大方,圖案也愈發新穎別致,蘊含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成為了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不僅流行於國內,甚至遠銷到韓國等很多東南亞地區。
春節馬上就要來了,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正月十五。又到了人們大展身手,懸掛燈籠的時刻了。除了選一盞漂亮的燈籠外,掛燈籠的禁忌大家也要了解一下。
一、掛燈籠一定要對稱,距離、高低都要合適。
二、掛燈籠掛南不掛北。因為據說掛在北面會影響運道,不太吉利。
三、燈籠必須成雙。不管是院門的打燈籠還是室內陽臺的串串燈籠一定都要是雙數。
這些大家都了解了嗎?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生活就像燈籠一樣紅紅火火、蒸蒸日上!